倍可親

《道德經》第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 帝王篇之七(下)

作者:豬扒戒  於 2017-12-22 00:32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老子《道德經》八戒傳習錄|通用分類:文史雜談

《道德經》第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 帝王篇之七(下)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
上德無為而無以為;
下德為之而有以為。
上仁為之而無以為;
上義為之而有以為。
上禮為之而莫之應,
則攘臂而扔之。
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仁,
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
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
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處其薄;居其實,不居其華。故去彼取此。

上德無為而無以為;


上德乃道的層次,在形而上的靈的層次上作為。在肉眼可見的形而下層次上是看不見動作的,所以說無為。無以為」就是不為了什麼去做,不刻意去追求做好事。這樣的君王如「芻狗,完全讓道主宰,自己連想法也沒有了。虛己無我到了極處。即無我,故無以為。

下德為之而有以為。

上德以下的君王與道關係疏遠,不能用無形的方法去施治,只能身體力行去做了。有以為—-不能完全虛己,已經有了。既包括把國家治理好以留名的想法。本應該是以道的旨意為目標,因為他們看不到道,也就只有自己的想法了。

上仁為之而無以為;

上仁即為有單純的仁愛憐憫之心,盡心儘力用一顆愛心去施治。也沒有名利之心,沒有回報交換心態。

上義為之而有以為。

上義就是能夠秉公執法,行公義的人。他們通過法律施治,在有形層面,有自己的思想要求。

上禮為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扔之。

在道,德,仁,義盡失之後,就落入用文明規條粉飾的光景。這時民不聊生,社會混亂。許多人對這種虛偽的花架式叱之以鼻、不予理睬。當政者就開始趕鴨子上架,比如搞點利益交換,發獎排名等。

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

這個一個以道為核心,從道禮,一個與道漸漸疏遠的順序。

第一層次是道,有道而無我,在無形層次去解決問題。第二層次是德,道的知識理論裝備也不差,但與道的關係漸遠,你要身體力行。
第三層次是仁,道的知識不甚完備,知道有道,但關係疏遠。只能以行動去愛民治國。
第四層次是義,道的的知識殘缺不全,有一些律法性道德條款裝備,已經對道的感覺時有時無。完全靠自己的血氣,靠自身的力量去施政 。尚能持守法律公正,有高舉自己驕傲的心態。

第五個層次是禮,道在他心中蕩然無存,道也不與他交往。因為他們心裡驕傲自大,完全依靠肉體,憑血氣。企圖用一些道德規條去施教眾人。人的內心慾望之害他們看不到,也解決不了。企圖讓人自覺去遵守那些前後矛盾,漏洞百出的道德規條 。從沒有成功過,也不可能成功。但可以用這些規條遮羞。自己都做不到,但常依規條論斷批評他人。毒化社會,激化矛盾。

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也;

屬禮層次的人,道德仁義盡失,靈魂上魔猖獗,施治的人則束手無策。無論君或民,茫茫然不知所往,不明所行。雖有忠信的想法,卻是行不出來。行出來的儘是欲的外在表現。一旦一邦出現尚禮,是該邦禍亂的徵兆。

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也。

前識者,前面提到的夫禮者。就是說:禮虛有道的外表,但不是道,離道很遙遠。尚禮是人心愚昧,社會愚頑的開始。

老子深知,當時儒家推廣的禮不是真道。道在人的內心而不在外表。道能改變人的生命。待人的生命被道充滿,美善的仁慈禮讓自內向外流露,社會將不治而大治。反之,人的內在生命,永遠無法因為外在的禮儀而有所改變。

生活中物質豐富,內心卻是空虛;身強力壯,內心卻是破碎;手臉乾淨,卻掩飾不了內在的污穢與詭詐。

人,真是空虛痛苦啊 !

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處其薄;居其實,不居其華。

所以有道的人,能夠識透人與社會的真正問題所在,他們勇於擔當責任,從根本的道著手。儘管費時費力,卻為了道的旨意,為了眾人的長遠福祉,不去搞那些華而不實的短平快。他們通過道,從大眾的內心靈魂上著手,而不是去搞形象工程。

故去彼取此。

所以有道之人會捨棄追求不實的禮儀,而是去追求根本的道。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1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1 人)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6 10:35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