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老子《道德經》第35章 執大象,天下往

作者:豬扒戒  於 2017-11-11 13:23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老子《道德經》八戒傳習錄|通用分類:文史雜談

老子《道德經》第35   執大象,天下往

 

執大象,天下往。

往而不害,安平太。

樂與餌,過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無味,

視之不足見,聽之不足聞,用之不足既。

 主旨:繼34章老子說,道大有能力大有功勞,卻不彰顯自己,不主宰眾萬有。本章接下來說,誰能順服大道,與大道合一,則天下歸之。

 儘管老子說有道的人天下歸之,道是如此的大能如此的寶貴,但與有形的事物比較,還是沒有什麼吸引力。也只有心靈之眼被道開啟的人,才能視道為至寶。一但心靈之眼被道開啟,與道合之後,他們的視野又出離了有形的事物 。天下也不再是他們的最高目標,而是達到了外天下的境界。

 而當道將天下交付他們代理,他們可能達到以一

個第三者的身分,超然的態度,去按道的旨意完成對天下的治理。功與事均自天,人無功也。

 執大象,天下往。

  擁有道,與道合一,則天下歸於他。大象,即道。外在看是天下歸於這樣的人,其實質是天下歸道。然而道中之人浸在道中,道中之人心中有道,所以有天下歸人之表象。

 人之有道,則天下歸。老子在《道德經》中反覆強調。就是說人的玩梗不信,就是在老子那個時代也是如此。像「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賓」,」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侯王得一以為天下貞」....

如此反覆強調、反覆提,可見作為傳道人的老子是多麼無奈。穿越時空,我們看到了老子那千年未乾的淚!

 但是《道德經》可是沒白寫。河上公讀了,鑄就漢代的「文景之治」;魏徵徐茂公有道,鑄就了「貞觀之治」;李隆基讀了,鑄就了「開元盛世」;朱元璋讀了,「治隆唐宋」近三百年;清順治帝讀了,我們有了「康乾盛世」,下面該是你我和我們的後代子孫了,不要再等五百年吧!

 往而不害,安平太。

  歸到有道之人那裡,相當於回到了道那裡。道創造了我們和萬物,像我們的父母一樣。我們不僅不會受到傷害,相反,我們得到了來自道的安慰。道填補了我們靈魂的空虛,使我們平安喜樂和滿足。外在的安泰道提供,心靈的安泰卻非道外之人可以想象。我們靈魂的喜樂遠超來自體外的快樂。

 樂與餌,過客止,

 音樂與美食都是有形的享樂之物,他們對世人的吸引力很大,被世人追逐,被世人看重。但道對我們的期望是:享受外物而不沉緬於外物;外物之上還有更高的目標---歸道。

 道之出口,淡乎其無味,

 相比較於有形的外物,把道給大家講出來是那麼的索然寡味,那麼地沒有吸引力。因此,道吸引的人也是被道揀選分別出來的。所以說,有些人因為人生的挫折與變故,無聊之極去讀像《聖經》,《道德經》一類的冷門無用之書,而入了道,其實這個重大「倒霉」的變故,就是道為你搭的橋,除了你之外沒人能過去。因此,要懂得為困難感恩,和感謝那些逼迫你的人。他們是你入道和拐彎兒的真正動力,是道安排的。你要是像祥林嫂一樣,不住的怨天尤人,自揭傷疤---蠢啊!

 視之不足見,聽之不足聞,用之不足既。

 道在形式上是無形的,無聲的,摸不著的,對世人而言道的存在如同無有。但當人能與道溝通的時候,從道而來的智慧能力又是如此的巨大。道的豐富供應大過我們能數算;道的能力勝過天地間任何的勢力。

 我們稟道而行,紅海能分開,我們海底下走乾地;我們稟道而行,「蜂蠆虺蛇不螫,猛獸不踞」;我們稟道而行,仇敵前來求和...猶太版道德經上說:「人所行的若蒙耶和華喜悅,耶和華也使他的仇敵與他和好。」

 總結:本章講大道雖無形,但擁有大道就等於擁有了天下,天下歸附他。看似天下歸之就是無上的榮耀了,老子還保留了幾分沒有說出來。道創造了天地萬物,天下也僅是一部分。與道合一之後,不僅天下歸附,就是河流山川,天上星宿也與你為友了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6 12:50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