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老子《道德經》第33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作者:豬扒戒  於 2017-10-31 22:28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老子《道德經》八戒傳習錄|通用分類:文史雜談

老子《道德經》第33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知足者富。

強行者有志。

不失其所者久。

死而不亡者壽。

 主旨:本章闡述形而上VS 形而下;或者說是無形的道 VS 有形的物質世界;或者說靠真道 VS 靠自己的肉體;或者說人之內在靈魂 VS 外在的力量。這幾種說法雖不同,但意思只有一個---道與非道。

 凡是有形的,一般人的理解程度都能講得通的,是屬於道之外的成分。他們舉例子也多用歷史上的實際人物事件做例子。

 而屬道的,或說屬靈的,就不是每個人都能明白了。讓不讓人明白,誰明白多少,主權在道不在人。

 本章還觸及了一個常見的人生問題,也稱哲學的終極問題之一:人可以有永生,即長生不死。也帶出了「反者道之動」的觀點,就是道的取捨標準常常與人的標準相反。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能夠辨是非,察賢愚,明賞罰,這樣的人稱為聰明之人,也是世人可能做到的,如孔子。

 能夠以道要求省察自己,對道的旨意謹守遵行,且明白了道對自己的人生安排和要求的,是真正的了解自己---知天命。這樣的人是被道光照內心的人,是明。

 道的取捨標準與人的常常相反。世人認為好的,在道常常認為愚拙。看看老子對孔子的勸勉:『聰明深察而近於死者,好議人者也。博辯廣大危其身者,發人之惡者也。去子之恭矜與智能,則近之矣。說的是好議論人,好批評人,和好挑別人的毛病的做法不好;自以為是,自認為高人一頭,用思辨智巧處事也不好。

 孔子這些特徵在我們世人看來太正確了,以道的角度看卻不可取。

 自以為是的世俗聰明,經常高舉自己,依靠肉身。甚至周遊列國以求聯姻政治去治世。

 自知之明者則謙卑虛己,仰望依靠大道。己不為,而心與道合,讓道去為。

 中國幾大盛世都有道的影子,儒家2000多年以來尚未有建樹。

 勝人者有力,

 「勝人者」是指依靠外力的強梁之人,求的是在有形的物質世界勝人一籌,為己牟利。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就是例子。

 從道的角度看,有形的勝利未必是真正勝利。如果在公平公義的原則之外得到暫時勝利,這往往是被罰的前奏,「強梁者不得其死」。

 自勝者強。

 戰勝自我者才是真正的強者。那麼自我這個敵人又是什麼呢?這個敵人是我們內心的私慾,包括貪慾,情慾,戀物,羨慕嫉妒,仇恨刑殺。這是屬靈層次的力量,屬人的「陰五行」。單憑明了什麼是善惡和道德規條是無法戰勝的。

 恰似猶太版道德經所言:「立志行善由得我,只是行出來由不得我「 ,」我所恨惡的惡,我倒去作。」

 所以,能戰勝自我的,就是勝過自身的慾望。這個慾望也稱「原罪」,只有依靠至高的聖靈---道做武器才能戰勝。否則,一個人的肉體慾望,人是掌控不了的。相反,這個慾望卻時時控制著你。而你則是慾望的奴隸,你的靈魂根本無自由可言。

 知足者富。

 知足的人是靈魂深處的滿足,是真正的富足。

 這句話雖這樣解釋,但大家心裡可能不以為然:難道我心裡知足就能當飯吃嗎?

 亞當夏娃犯罪之後,道自人心而去。而沒有道的心靈空虛是巨大的,大到有形的世界彌補不了道去之後所留的空缺。因為人感到心靈的無限空虛,便用財富,名聲,地位,異性等,拚命去填補這個空缺。

 如果人的空虛內心用整個世界都不能填滿,不能讓他感到滿足的話,那麼地球上許多人的內心空虛就造成了矛盾和爭端。每個人都很可憐,心不能滿足。每個人都在拚命用有形的事物去填充無形的內心空虛,卻永遠得不到滿足。

 直到重新讓道進駐我們內心,才有真正的滿足。道明白了你的日常需要,會供應你應當有的。

 對君王而言,對財富不知足,則巧取豪奪,斂財不休,殃及千家萬戶。對國土的不知足,則攻閥不已,戰火連綿。雖有而不富,貪也。

強行者有志。

 強行強為者,絕對不會是道者。道者乃謙下順服於道,不會咄咄逼人。所以說這個「有志」當不是褒獎。憑自己的血氣肉身,雖逞一時之強,終不能為道使用成就大事。

 不失其所者久。

 真意應為:不失其所由者久。道創造了人和天地萬物,萬物皆由道而生,並主宰著世界及萬物,包括人。這個所由就是道。所以本句這樣理解更直接:不失道者久。

 死而不亡者壽。

 肉身死亡朽壞,而靈魂進入永恆的人才是真長壽。這句話非常重要,提到有形的肉身與無形的靈魂。講到世人常見的肉身朽壞之死,也講到了靈魂的不滅。

 世俗眼光譯這句為:能流芳後世就是肉身死而名不朽。

 從道的角度看,與道合一之後,即有屬道的聖靈進入你心。身體來自於塵土能朽壞,聖靈來自於天,是永恆不能朽壞的。

 當有道之人肉身死亡之時,他的靈魂回歸天國。道外之人認為這是無稽之談,道內之人能感覺到在地如在天,在地亦在天。肉身在地,靈魂在天。

 在猶太版道德經里,上帝用泥土造人,吹氣賜與了聖靈。但亞當夏娃吃了禁果后,上帝的靈就離開了他們。上帝說:「因為你是從土而出的,你本是塵土,仍要歸於塵土。」 這個時候的死是永遠的死。但當有道之人離世時,如所羅門所說:「塵土仍歸於地,靈仍歸於賜靈的上帝。」 即靈魂如道一樣進入了永恆。

 總結:看問題時,道內之人既能看到世人的智巧,卻看重屬天的智慧;既能看到屬世的強梁,卻看重來自上天的,能戰勝慾望的強大能力。既明了慾望導致了人無限的空虛與貪婪,也體會被道充滿之後的真正滿足喜樂;既洞悉屬血氣的有志有為之人,卻推崇完全虛己順道的無為而無不為者。

 既明了失道之人永恆里沒份,且世間的時日也不長,而與道合一的人則能長久永生。

 最後老子說:有道的人有永生,肉身雖死,屬天的靈魂卻與道一起在永恆里。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1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1 人)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7 05:37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