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道德經》第32章 道常無名

作者:豬扒戒  於 2017-10-19 15:58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老子《道德經》八戒傳習錄|通用分類:文史雜談|已有3評論

《道德經》第32章  道常無名

道常無名、朴,雖小,天下莫能臣。
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賓。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人莫之令而自均。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
知止可以不殆。 
譬道之在天下,猶川穀之於江海。

主旨:道雖無形,不彰顯,沒有感覺對你進行直接干涉。一旦君王能守道,並與之合一,萬物將自來賓服。天地也將為之效力---風調雨順。百姓不需要強令,而物人自均。勸戒君王不要沉湎於物,只要堅定與道合一,天下人歸之將如百川歸大海。

道常,無名、朴。

這裡講道的三個特徵:恆常不變,太始無名,不受有形事物的干擾。常,恆常不變。無名,道創造了天地萬物,是第一因,除非他給他自己取名,沒有人能給他下一個準確的稱謂,所以無名。朴,道不被他手所造的萬物影響,而使他本身的特性改變, 故朴且恆朴。
雖小,天下莫能臣。

雖小,是指道看不見,摸不著,是無形的。故對一般人來講小而不起眼。但道是天地萬物的真正主宰,有形的萬物是不可能像對待臣下一樣對待道。因為道的絕對真理性,萬物只有順服於道而行,而且這對萬物來講是他們的最大利益。所以道在那裡,百姓萬物就趨向、嚮往那裡。

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賓。

侯王、君王若能守道,按道的旨意行,與道緊密合一,道所造的天地萬物將自動賓服於他。當侯王,君王是道的化身的時候,他們就代表了萬物的利益。包括百姓萬物在內,萬物將甘願順服。他們是順服於道,但守道的君王已被道同化。君王活在道中,道在君王心中。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人莫之令而自均。

因為君王能守道,天地與之相配合---風調雨順。百姓也從物慾中擺脫出來,不待強行命令,而是自我順服於道,不集財富,不淫於外物。而是也趨於合道。
「天地」 與「人」並列,都是主動配合。 在道面前,天地萬物都是要聽道的命令的。猶太版道德經云:「上使穹蒼堅硬,下使淵源穩固, 為滄海定出界限,使水不越過他的命令,立定大地的根基。」
正因為萬物聽命於道,當君王守道才會有「無為而治」。其實是看不見的道在為。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
知止可以不殆。 

道創造了萬物人類,有形的萬物被造之後,與物相交要有個限度,不可為物轄制,沉湎於物。這樣才能不危殆而完成天命。
始,太始,就是道。制,創造。有名,有形的萬物,也稱形而下,包括人。這裡告誡大家,道給了人有形的萬物作禮物,但人不能因為禮物好,而忘了道,和道給我們的任務。我們不是永遠在地上,還有回天國與道面對面。

始是道,猶太版道德經也這麼說:「我是阿拉法, 我是俄梅嘎, 我是首先的, 我是末後的, 我是始, 我是終。」

譬道之在天下,猶川穀之於江海。

有道君王蒞臨天下,天下歸之,將如白川歸大海。
這也是道的吸引力,只要守住道就行。道厭惡你離開你的時候,就是你丟棄一切的時候。道不偏心,近道則得,去道則失。君王明白裡面的機制之後,還會驕傲嗎?驕傲就是自我去道---找死。

總結:道雖無形看起來不起眼,卻是萬物和人的真正主宰。守住道,天下萬物為你效勞。遠離道,則一切都離棄你。守道要訣就是不要讓被造之物蒙住了你的心。 或者說不要讓世界上的,為肉體舒適愉悅的物資干擾了你跟道的關係,要考慮天上的事。君王守道,則天下為你而成就,是道答應了的事。是道對君王或任何人的應許。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1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1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3 個評論)

回復 風天 2017-10-19 18:24
耶,無名啦。
回復 豬扒戒 2017-10-19 22:44
風天: 耶,無名啦。
風天兄好。
回復 風天 2017-10-20 11:05
豬扒戒: 風天兄好。
有名有形,
扒戒也好啦。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9 00:43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