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老子《道德經》第19章 絕聖棄智,民利百倍 (帝王篇之3)

作者:豬扒戒  於 2017-7-8 09:40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老子《道德經》八戒傳習錄|通用分類:文史雜談|已有5評論

老子《道德經》:19  絕聖棄智,民利百倍

 絕聖棄智,民利百倍;

絕仁棄義,民復孝慈;

絕巧棄利,盜賊無有。

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

見素抱樸,少私寡慾。

 主旨:本章承接第十八章,針對的仍然是尋求真理時的失焦問題。告誡君王,目光要從「聖智,仁義,巧利」等失道之後才有的補救現象上移開,回歸到素樸之道的根本上來。

 本文一開始用了三個否定形式的排比句,說明應當放棄表面文飾。但否定法,歸納法是不能概括表達出全面完整的意思。因此老子又正面表達他想說的意思--見素抱樸,少私寡慾,即回歸大道。

 絕聖棄智,民利百倍;

 棄絕名人級別的民間偶像,棄絕世俗的治國智巧之後,才能於國於民有更大的利益。---這是從信仰文化高度講。

聖,是指當時百家名人。因為道是至高至純的真理,

把人偶像化會把道德標準降低。任何道之外的旁枝,要麼僅僅是部分正確,要麼就是繆誤,不足效法。其中包括周公,老子,孔子等,都不足效法,不能當成偶像崇拜。

 老子《道德經》也是把人引導來「道」的面前,真正的真理是道,遠非這些帶''的名人。老子是那指月的手指,你要望月,而非手指。

 除了這些「偶像化」和「聖化」的名人之外,還有一些代表智者的世俗謀士,從道的眼光來看亦不足成事。

 棄絕了他們,百姓轉向完全的真理---道,才能奔向光明。道是活的,是可以進入人心的。道在人心裡住下,人可以明白的真理遠在道德經本身這5000字以上。

 絕仁棄義,民復孝慈;

 放棄追求「施仁,行義」這些有虛名而無實效虛華,社會慢慢會安靜下來,百姓也會歸回父慈子孝。---這是從施政角度講。

 當君王總是想著要給百姓「施仁,行義」時,就是對大道認識的失焦。大道上游處理好,「施仁,行義」這些補救措施就沒有必要。

 如果為了要「建功立業」、「流芳百世」而刻意去追求虛名,那麼上行下效,會把這種追求虛名,遠離大道的惡習傳給百姓。他們沒有條件去追求仁義,卻可以去追求孝慈的名聲。這將導致國亂而家失和,「忠臣,孝慈」將被迫登場。

 鑒於此,君王要緊盯大道,放棄施仁義,求名聲。

 絕巧棄利,盜賊無有。

 不要把機巧作為社會的風尚,不要把貨利當作君王和百姓的追求,盜賊現象自然會減少。---這是從經濟角度講。

 商紂王使用象牙筷子,百姓崇尚雕梁畫柱,和手工複雜的用品等,都是追求機巧;當君王唯經濟為目標,百姓唯財富作為時尚時,就進入貨利障眼的光景。

 不是說機巧盈利不應當存在,而是說作為君王,你不能把這些當成時尚,弄成社會的主流。這是有形的層次,這些慾望太甚的話,上看遠離了無形的大道,下看是比巧鬥富成為潮流,隨後的盜賊欺詐必隨之而來。

當貨利成了衡量人的標準時,不管人財富有多豐富,一但慾望大於他擁有的財富,人人都可能變成盜賊。而慾望大於財富 ,對世俗而言是常態。

 與君王來講,這些人成為盜賊,被法律所刑殺,與君王的施政不良直接相關。

 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私寡慾。

 如上所言,從信仰文化,施政方略,經濟這三個方面入手,老子講了要「絕聖棄智,絕仁棄義,絕巧棄利」。但意思概括還不完全,而應當從根本入手。

即追求素樸而非奢華,謙下無我,降低慾望,回歸大道。

 老子用三個否定句,表達了三個施政過程中有條件的應許。能夠做到前面三個否定,後面的就是結果。

 拂去虛名浮華,去繁從簡---見素。

穿過有形的形而下,回歸形而上的道---抱朴。

謙下無我,順服於道---少私。

去掉慾望之後,才能見道---「常無欲以觀其(道)妙」---寡慾。

 另外,常見的對「此三者為文不足」的解釋為:這三者是以文飾治天下,是不夠的,應該抱朴歸真,用道來治天下。也通順,放這裡供參考。

 總結:君王要警惕:信仰文化不要被「聖智」所迷惑;施政不要在「仁義」上作文章;個人生活上不要求巧逐利,社會風氣也要絕巧棄利。作為一個君王,要回歸大道才能無為而治。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2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2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5 個評論)

回復 風天 2017-7-8 11:38
耶,有利啦。
回復 豬扒戒 2017-7-8 14:07
風天: 耶,有利啦。
風天兄好。
回復 風天 2017-7-8 16:22
豬扒戒: 風天兄好。
扒戒也好啦。
回復 前兆 2017-7-9 04:54
周末愉快!     
回復 豬扒戒 2017-7-9 09:52
前兆: 周末愉快!        
前兆兄好,你拍的教堂很好。基督就是道本身。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4 04:33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