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道德經》第五章 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

作者:豬扒戒  於 2016-7-16 13:34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老子《道德經》八戒傳習錄|通用分類:文史雜談|已有17評論

關鍵詞:道德經, 老子

 

天地不仁, 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天地之間其猶橐瀹乎 ?虛而不屈,動而愈出。

多言數窮 ,不如守中

這裡難理解的就在「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一句話。既是 聖人卻不仁,那還能稱為聖人嗎?

有意識地去做好事叫仁,對事物的自然性是一個負面的影響。經常會打破自然狀態的平衡,後續衍生出更多的問題。

不刻意去施仁 不表示不慈愛。不施仁是在不需要施仁的前提下不施 。從「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 而後義 ,失義 而後禮 」的遞減順序來看,「仁」是在「道」與「德」 缺位后的一種補救手段,是一種較低 層次的愛。如果道與德完滿的前提下,哪裡還需要這低層次的「仁」?

《莊子》 說:「相濡 以沫 ,不若相忘於江湖 」,說的是兩條魚離開水之後相依為命,互相用唾沫打濕 對方以幫助對方多活一點時間,莊子問, 如果在江湖中不缺水的地方即使互相忘記,不也比在旱地上相濡以沫好嗎? 「相濡以沫」相當於補救措施的「仁」, 江湖有水之處相當於「道」, 道的環節不出問題,仁肯定是多餘動作。

 

對一個君王來講就是在前提和高端治理好天下國家,讓百姓黎民安居樂業, 要遠勝於 國家昏亂民不聊生 ,然後給百姓發點救濟以表仁慈要好得多。

所以說:天下有道,仁及其更末端的「義,禮 」都是不需要的。表達的是《道德經》貫穿全文的用意:守好本而末自息 。從道的環節/文化的環節理順社會關係,何須嚴刑峻法 這樣看:單從「健全法制」來治理天下 已經是末端下策 了。推理到這裡,還可以看出「儒家」倡導的「仁義禮」,以及「法家」講究的嚴刑峻法來治理天下 ,都沒有從高端入手。所以事倍功半 ,甚至根本就行不通也不足為奇了

「聖人不仁」四字大有深意啊。

 

「以百姓為芻狗」

用來祭祀 的草扎的狗稱為芻狗。裡面有「祭祀」 「虛靜 」和「被動性」三層關係:

1,祭祀表示與天建立了直接溝通的關係,也就是「天人關係」。在猶太版道德經里天人關係也是第一重要的關係:我是耶和華你的神/你要盡心盡意 盡性 愛主,你的神。

2 人處於虛靜的狀態是與道溝通的好的狀態,所以老子要求我們要「致虛極 ,守靜篤」,眼睛單單盯住道也就夠了。草扎的動物當然虛靜到了極點。沒有「我」的存在,更沒有驕傲和慾望。

3 被動性:芻狗本身沒有能力活動,沒有風尾巴都不能搖一搖。他的作用是通過操縱方來起作用。 你可以被道操縱,道產生了你和萬物,他有能力有善意去做好。這也是萬物和人最好的選擇

 

你要麼被道操縱,要麼被「陰五行」操縱,就是被你的貪慾,情慾,戀物慾,羨慕嫉妒恨所操縱。你的自由意志已經被污染了,你認為的自由早已不自由了。有毒癮的人完全可以說「這是生理要求,不是我想要的」,你既然已經為毒品這個魔鬼打開了你的門,後續也就由不得你了。毒癮的人自由嗎?

 

這三層意思可以看出來,這芻狗可是一個相當高的境界:不再被小我束縛,而與天合而為一。

 

天地之間其有橐瀹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

橐瀹就是風箱,不用手推拉 什麼也沒有,虛靜的不得了,但是也沒有癟 。用手推拉風好像永遠也出不完。天地之間看似 虛空,但萬物由虛空而生,沒有窮盡。道是空虛的,又是實實在在存在的。

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不是不讓說話,而是不要說多了,不要說過了頭。話說太多了,就與你的能力行為脫節了。盡量的守虛謙下,不要過頭。中,表示恰到好處,合情合理。 做事要適可而止 ,不幹過頭事。

 

要強調的是: 做好事也不能過頭,也要守中。「正復為齊 ,善復 為妖 」就是告誡好也不能過頭。

復,是加的意思。正好了你再增加就怪異了---正復為齊; 好事做過頭就變質了----善復為妖 。這樣看來:宣傳表揚那些把好事做過了的人,無疑於毒化社會風氣。

 

(為了便于于大家交流溝通,有些觀點會穿插著反覆出現,一是 加深印象,二來也是正在闡述的意思豐富完整,見諒。)


有興趣看視頻請點擊下面連接: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9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9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17 個評論)

回復 十路 2016-7-16 23:38
學習了。 有兩點困惑:

第一,什麼是聖人? 聖人是如何產生的? 對百姓仁是基本條件才能成為聖人,發現不仁就當不成。不是當了聖人之後再來學聖人不仁的後果和道理,那麼百姓就事先成了不仁的試驗品。

第二,對百姓是否仁需要百姓自己說,在沒有壓力的情況下自由的說,因為這是個即主觀又客觀的問題,首先要建立客觀可用的衡量標準。

教育的觀念固然沒錯但應用的秩序顛倒了,所以才容易產生暴君。
回復 前兆 2016-7-17 00:35
借古說今?學習了,謝謝!
回復 豬扒戒 2016-7-17 01:26
十路: 學習了。 有兩點困惑:

第一,什麼是聖人? 聖人是如何產生的? 對百姓仁是基本條件才能成為聖人,發現不仁就當不成。不是當了聖人之後再來學聖人不仁的後果和
中國文化中對聖人的定義還沒找到。猶太版道德經里說:神把某些人從污濁的世界選出來,進行潔凈;並對有些人「分別為聖」; 當摩西第一次在西奈山會神,被要求脫去鞋子,因為他站的地方是「聖」地。感覺聖與神有直接關係。

第二個問題是分清「仁」 在愛中的等次,特別是與道,德,仁、義、禮中相互關係。這個分清了,問題也自然解決。謝謝老兄時間。
回復 豬扒戒 2016-7-17 01:33
前兆: 借古說今?學習了,謝謝!
前兆兄好,事物的存在有其理由和時間。諷今意義不大,也沒那本事和精力。能把所受的有關道德經中的感想說明白一點,回歸老子本意一些就好。謝謝光顧。
回復 十路 2016-7-17 01:44
豬扒戒: 中國文化中對聖人的定義還沒找到。猶太版道德經里說:神把某些人從污濁的世界選出來,進行潔凈;並對有些人「分別為聖」; 當摩西第一次在西奈山會神,被要求脫
真正意義上的聖人就是當我被百姓感覺不仁時,百姓可以脫下我聖人的桂冠,即使我過了道和德這一關,因為道和德可以相對主觀確立,而仁卻不行,如果這五關都沒有百姓把的份兒,教也是白教,最後就變成了捨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的後果。
回復 前兆 2016-7-17 01:57
豬扒戒: 前兆兄好,事物的存在有其理由和時間。諷今意義不大,也沒那本事和精力。能把所受的有關道德經中的感想說明白一點,回歸老子本意一些就好。謝謝光顧。
周末愉快!
回復 豬扒戒 2016-7-17 02:05
十路: 真正意義上的聖人就是當我被百姓感覺不仁時,百姓可以脫下我聖人的桂冠,即使我過了道和德這一關,因為道和德可以相對主觀確立,而仁卻不行,如果這五關都沒有百
  
回復 leeliu 2016-7-17 06:24
人自做多情,以為自己比豬狗強。造化才不care呢
回復 病枕軛 2016-7-17 08:14
八戒兄有領悟。感謝解釋。
回復 豬扒戒 2016-7-17 10:29
病枕軛: 八戒兄有領悟。感謝解釋。
跟老師學,別人的思想,我只是負責說出來。
回復 LUG 2016-7-17 14:52
天下為公曰無情。
回復 豬扒戒 2016-7-17 18:02
LUG: 天下為公曰無情。
Lug 好、好久不見啊。在他鄉還好嗎?
回復 LUG 2016-7-17 20:35
豬扒戒: Lug 好、好久不見啊。在他鄉還好嗎?
回復 徐福男兒 2016-7-17 21:53
令師對這一章的詮釋,確具新意,但是不是老子本意,恐怕尚可商榷。愚以為對「天地不仁」二句,似有增字解經之嫌。
回復 豬扒戒 2016-7-17 22:07
徐福男兒: 令師對這一章的詮釋,確具新意,但是不是老子本意,恐怕尚可商榷。愚以為對「天地不仁」二句,似有增字解經之嫌。
福兄說得有理,老師也說是自己的感想,說出來就是要與大家商酌,拋磚引玉的初衷。
回復 鬍子太長了 2016-7-21 07:02
道德經,是由現象入手,教人認識「道」為何物,從而引導人返璞歸真,臻至「聖人」之道的。如果反過來只從解釋經文的字面的現代含義,與老子的思想根本不是一回事,更不要說用另一種教義,來註釋其意。
道德經不是宗教經文。
詮釋道德經的基本要求,像老、庄一樣虛極、靜寂的思考和生活,至少得三分像。否則往往只是把別人的文字拿過來,排列組合成文罷了。
我的見解,不妥無嗔。
回復 豬扒戒 2016-7-23 03:12
鬍子太長了: 道德經,是由現象入手,教人認識「道」為何物,從而引導人返璞歸真,臻至「聖人」之道的。如果反過來只從解釋經文的字面的現代含義,與老子的思想根本不是一回事
有一定道理。謝謝。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3 21:01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