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我和機器人的對話(一字不改)

作者:總裁判  於 2023-8-31 05:56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流水日記|已有5評論

關鍵詞:Chatgpt, 機器人, 對話

人和古猿是不是來源於共同的祖先?
ChatGPT

是的,科學界普遍認為人類和古猿(如大猩猩、黑猩猩等)都源自共同的祖先。根據生物學上的進化理論,所有現代生物都可以追溯到一個共同的生命起源,而人類和古猿也不例外。

根據化石記錄、遺傳學、分子生物學以及比較解剖學等多方面的證據,科學家推測人類和古猿的分岐大約發生在數百萬年前。人類和古猿在進化過程中逐漸發展出各自的特徵和適應性,導致了它們的區別。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雖然人類和古猿有共同的祖先,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直接從現代的大猩猩或其他古猿種類進化而來。相反,我們共同的祖先可能是一個早期的原始靈長類動物,它們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分化成了現代的人類和古猿。這個進化過程是一個複雜的過程,涉及多種因素和途徑,科學家仍在努力研究和理解其中的細節。

User
根據生物學上的進化理論,所有現代生物都可以追溯到一個共同的生命起源,我對進化論不感興趣,它並沒有完整的科學依據,達爾文所處的年代,細胞學還未成一門完整的學科,他的進化依據憑想象,因為人人都有想象力,所不同的只是程度區別。我的問題是:根據當代基因學,分子生物學研究成果,能不能說人和古猿來源於共同的祖先
ChatGPT

尊重您的觀點。然而,我想指出,現代的生物學,特別是分子生物學和遺傳學,已經為進化論提供了廣泛的科學支持。進化論不僅僅是達爾文時代的理論,它已經在科學界得到了持續的研究和驗證,涵蓋了多個學科領域的證據。

基於當代基因學和分子生物學的研究成果,可以提供以下一些支持人類和古猿共同祖先的證據:

  1. 遺傳相似性: 人類和古猿在基因組中有許多相似的基因和序列,這種相似性可以解釋為共同的祖先導致了一部分基因的共享。

  2. 蛋白質同源性: 通過比較不同物種的蛋白質,可以發現它們在結構和功能上的相似性,這也支持了共同祖先的概念。

  3. 細胞生物學: 細胞生物學研究揭示了不同生物的細胞結構和功能的共性,這些共性也支持了生物之間的共同祖先。

  4. 化石記錄: 包括化石記錄在內的古生物學研究提供了不同物種在演化過程中的變化軌跡。

雖然您可能對進化論持有不同的觀點,但科學界的共識是,進化論是一個基於大量證據的理論,已經在多個學科領域得到驗證。科學家們在不斷積累證據,完善理論,以更好地理解生命的起源和發展。無論如何,感謝您的問題,如果您有其他關於生物學或其他領域的疑問,我都會樂意回答。

User
拉馬克學說近幾年來又獲得一些科研實踐的證明,是不是?
ChatGPT

拉馬克學說是一種早期的生物進化理論,由法國生物學家讓-巴蒂斯特·拉馬克在18世紀末和19世紀初提出。該理論提出了「後天獲得性特徵」的概念,即生物體可以通過環境中的使用或不使用某些器官,逐漸獲得或失去特定特徵,然後將這些特徵傳遞給後代。然而,拉馬克學說在後來的科學研究中並沒有得到廣泛的支持,尤其是在遺傳學和分子生物學的發展中,達爾文的自然選擇理論取得了更多的證據支持。

雖然有時會有一些關於拉馬克學說的研究或論述,但目前科學界的主流觀點仍然是以達爾文的自然選擇理論為基礎的現代進化理論。自然選擇理論強調了遺傳變異、適應性和基因傳遞在生物進化中的重要性。

雖然某些生物學研究可能會探討不同的理論和觀點,但拉馬克學說在現代科學中並沒有被廣泛接受,並且並沒有充足的科學證據來支持其核心假設。

User
進化論其中一個重點論述,就是適者生存,靠的是用進廢退,不然進化無法延續。但你說拉馬克學說在現代科學中並沒有被廣泛接受,並且並沒有充足的科學證據來支持其核心假設,你不是自相矛盾了嗎,因為你說「科學界的共識是,進化論是一個基於大量證據的理論,已經在多個學科領域得到驗證。」能不能說你自相矛盾了?
ChatGPT

我非常抱歉,我之前的回答可能給您造成了困惑。我理解您的問題,我會進一步解釋一下。

進化論的核心概念之一是自然選擇,即適者生存的機制。這個概念強調了在自然界中,那些適應環境的個體更有可能生存下來並繁殖,從而將有利的特徵傳遞給後代,推動物種的適應和進化。

拉馬克學說和自然選擇理論是兩種不同的進化理論。拉馬克學說強調後天獲得性特徵的傳遞,而自然選擇理論強調基因遺傳的作用。儘管自然選擇理論已經在大量的科學研究中得到支持,拉馬克學說在現代科學界並沒有得到相同程度的支持。

我的前一段回答中的自相矛盾是我的表述不清楚所導致的。我希望澄清:科學界的共識是,自然選擇理論是一個基於大量證據的理論,已經在多個學科領域得到驗證,而拉馬克學說則沒有相同程度的科學支持。

再次感謝您的問題,如果您還有其他疑問或需要進一步解釋,請隨時提問。

User
拉馬克學說強調後天獲得性特徵的傳遞,其重點是在傳遞上,即我們所說的遺傳,因當時他無法表達完整的遺傳學學說。傳遞並不等同後天的生物遭遇,而是說生物在後天獲得的狀態,可以傳代,不然進化什麼?
ChatGPT

感謝您的補充說明,您提出了一個重要的觀點。拉馬克學說確實強調後天獲得性特徵的傳遞,這個概念實際上涉及到所謂的「獲得性遺傳」,即生物體在生命周期中獲得的一些特徵可以傳遞給後代。這與現代遺傳學的觀點是不同的。

在拉馬克的時代,關於遺傳的機制和分子基礎還沒有得到充分的理解。他提出的概念在當時確實是一種嘗試,試圖解釋物種演化的機制。然而,隨著科學的發展,特別是現代遺傳學和分子生物學的進展,我們現在更清楚地知道遺傳信息是通過基因傳遞的,而不是直接通過生物個體後天獲得的特徵。

儘管拉馬克學說提出了一種關於進化的想法,但它在現代科學中並沒有得到廣泛接受,因為它與現代遺傳學和分子生物學的發現相悖。自然選擇理論則提供了更為有力的解釋,它強調了基因遺傳和適者生存的作用,這在大量實驗證據和研究支持下成為現代生物學的核心理論。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1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1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5 個評論)

回復 總裁判 2023-8-31 07:32
拉馬克學說對進化論的實踐意義太重要了。蘇聯共產黨的黨文化,黨科學化的領軍人物李森科,正是以進化論為名,以拉馬克學說為樣本,貫徹施行蘇共對科學界的專政統治。誰反對拉馬克,誰就是反黨。
回復 總裁判 2023-8-31 08:04
最新發展的表觀遺傳學,從某些方面證明拉馬克學說有其價值,但與後來的達爾文進化論的物種進化等等,畢竟是兩回事。
回復 浮平 2023-8-31 09:59
馬克思主義想通過人為的方式改變社會結構,提供每個人可以發揮到極致的性格品格特徵(acquired characteristics),然後拉馬克學說可以將這些特徵如同遺傳基因一樣代代相傳。拉馬克學說指的是動物機體結構器官的變化,可以通過本代的有意為之而改變,但不同於引起基因的變異。而基因信息是遺傳的根本。馬克思將這一生物學說發揮推廣到政治領域,以本身就不是正確的自然科學理論為依據去推論更高行為的特徵遺傳可以看成是一種誤導。

現在的某些馬列主義信仰者的邏輯思維不夠嚴謹,在這個問題上是跳躍式的,混淆精神層面影響和遺傳生物知識的基本概念,隨意使用」基因「二字,有詩情畫意的浪漫性和理想性,但缺乏理性層面的嚴謹性和等同性。
回復 總裁判 2023-8-31 11:39
浮平: 馬克思主義想通過人為的方式改變社會結構,提供每個人可以發揮到極致的性格品格特徵(acquired characteristics),然後拉馬克學說可以將這些特徵如同遺傳基因一
紅色基因。好比兩把菜刀起家,讓人以為是我軍創始人的少林功夫加菜刀,其實乃是小米加步槍的開創版,賀龍當時還在土匪的幹活,他父親就是土匪,粉飾為落草之間一點紅,也算是紅色基因。
回復 浮平 2023-8-31 12:32
總裁判: 紅色基因。好比兩把菜刀起家,讓人以為是我軍創始人的少林功夫加菜刀,其實乃是小米加步槍的開創版,賀龍當時還在土匪的幹活,他父親就是土匪,粉飾為落草之間一
總裁把這些話題提出來很棒。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5 13:07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