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澳洲的時候,我才56歲,好多比我大的人來了都學開車。他們不開很遠,只在近處開開,這樣,買東西、做事、逛商場都很方便。初來的時候,朋友叫我學開車,這裡老年華人之間流傳一段話:「不會聽英語是聾子,不會說英語是啞巴,不會開車是殘廢。」我有點心動,想學一學。女兒拚命反對,原因很簡單,我從小不愛活動,遇事緊張、沒有控制能力,對這些「指控」我無話可說。
我從小就沒有好記錄。跑,班上第一名——倒數;跳高,第一根桿就「畢業」;跳遠,踏著踏板就跳不下沙坑。這些光榮的名次一直跟著我到大學。我也學過騎自行車,同學好不容易教會我,第一次騎車上街,看見前面來了一輛汽車,心裡一緊張,趕快回頭看後面,啊,後面也有一輛汽車,我頓時覺得會被兩輛汽車夾死,頭腦一熱,對準前面的汽車衝去!幸虧司機及時停車,伸出頭怒罵:「你想死呀!」我倒在地上,從此不敢再騎車。現在說學汽車,我實在沒有底氣,算了,反正公車多的是,落得輕鬆。
現在年齡更大了,女兒叫我每天整理自己家裡一個房間,家就會總是漂亮、清潔,我卻常常忘記。聲稱:「我的小腦不發達」。所以上網玩,既不需要用力氣,又交不見面的朋友,話說錯了也不怕,坐一會可以做一點事,這叫勞逸結合。不過就是想不清楚,為什麼自己那麼差。
在美一方: 其實這樣是最聰明的,沒完沒了地挑戰自己就是和自己過不去,平平安安地過快樂自在的生活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