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硬道理和軟道理 ZT 作者:李零

作者:poi  於 2010-7-8 00:56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其它日誌|已有6評論

關鍵詞:


[暗語: 今天早上, 仍在思考掙錢是硬道理的事情。 抄一篇 硬道理和軟道理; 原文在新浪, 所有的敏感詞都換成了×]

硬道理和軟道理

作者:李零

(雜感二十三條)

  一、水性至柔,可以穿石

發展、效率、剝削、壓迫、強權、侵略是硬道理,溫飽、閑暇、自由、平等、公正、和平是軟道理。軟道理打不過硬道理,硬道理管著軟道理。

硬道理是不容商量的道理,無可奈何的道理,但未必就該逆來順受。人類的不滿,千百年的抗爭,也有它正當的理由,絕不可輕言放棄。

今語雲,雞蛋碰石頭,找※。但古人說,水性至柔,可以穿石。

  二、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鬥爭,兩軍對立,你死我活,雙方必有同構性和對稱性,而且是越打越有。從超越中立到超越對立,中間只有一步之遙。

立場是由反對決定,刺激是由厭倦產生。世事輪迴,「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一輩子頂多碰到一次。三朝*,那得活的長。

階級仇,民族恨,漢賊不兩立的文章,最受壁壘分明、同仇敵愾的讀者歡迎,也是他們對罵互詈的出氣筒。然而,逃楊入墨,非楊即墨,經常是良心尷尬。

明季中國大亂,張獻忠、李自成造反,殺人如麻,發泄階級仇恨,很多當官的、有錢的被殺,自不待言,還包括很多和他們沾親帶故或同情依附他們的人。然後,官 軍復以剿匪為名,瘋狂報復,同樣是殺人如麻,又有無數百姓慘死其中。這是漢族殺漢族。然後,又有坐山觀虎鬥的滿族出來殺漢族,嘉定三屠、揚州十日,很像南 京大屠殺。作為殺人比賽的勝利者和終結者,他們對漢人說,「外國之君入承大統」,有何不好?前有元朝,後有我朝,都是幅員廣闊,天下太平,哪點不比你們的 主子強。古人云,「撫我則后,虐我則仇」(出《尚書·泰誓》),今「天下一家,萬物一體」,何必再分華夷中外、此疆彼界。你們的國家是你們自己亡的,怨不 著我們。「明之天下,喪於流賊之手,是時邊患四起,倭寇騷動,流賊之有名目者,不可勝數。而各村邑無賴之徒,乘機劫殺。其不法之將弁兵丁等,又借征剿之 名,肆行擾害,殺戮良民請功,以充獲賊之數,中國民人,死亡過半。即如四川之人,竟致靡有孑遺之嘆,其偶有存者,則肢體不全,耳鼻殘缺,此天下人所共知。 康熙四五十年間,猶有目睹當時情形之父老垂涕泣而道之者,且莫不慶幸我朝統一萬方,削平群寇,出薄海內外之人於湯火之中,而登之衽席之上」(《大義覺迷 錄》)。漢人該說什麼好?

當一個國家,自己作踐自己的國民,連寇讎都不如,你還怎麼讓他們愛自己的國家?是時,官與寇,滿與漢,勢若水火,兩害相權取其輕,什麼是更輕?

中國的百姓別無選擇,又必須選擇:附官則寇殺之,投寇則官殺之,降滿則漢殺之,保明則滿殺之。

現實的合理性是如此殘酷,人們的選擇是如此對立:每種選擇都是為了活命,每種選擇都是無所逃死。

我最恨這種選擇,不是觀點不鮮明,不是立場不堅定。

  三、不食周粟,錯在哪裡

司馬遷為《史記》作七十列傳,他是以《伯夷列傳》(即伯夷、叔齊兩個人的傳)為第一。夷、齊的不合作主義,備受古人稱道(古人夸人道德高尚,總是說「行若 由、夷」,「由」是許由,「夷」是伯夷)。特別是中國的知識分子,自古及今,一直把夷、齊當歷史完人——雖然沒人真的要學。《儒林外史》第一回的王冕就是 按這樣的模式來塑造,後面的儒林,完全相反。正是因為大家都不想學,也學不了,才格外推崇他們的冰清玉潔,而且達成一種默契,就是絕不能讓他們吃飯。吃飯 就像婦女喪失貞潔,是令人扼腕嘆息抱恨不已的。

盜泉不可飲,周粟不可食。

最好還是讓他們死了吧。而他們也就真的死了——餓死在首陽山下。

「餓死」未必「事小」。

伯夷、叔齊不食周粟,對不對?我看不對。但他們的錯誤並不在於反對湯、武革命,與簞食壺漿以迎王師的人民唱反調,上無領導,下無群眾,名為清高,實為迂 腐,像毛澤東批評的那樣。在我看來,他對「以暴易暴」的批評,在暴力被分為「好暴力」和「壞暴力」的二元世界,絕對行不通,也根本沒人聽,但這個批評並沒 有錯。過去沒錯,今天沒錯,將來也沒錯。只要這類問題存在,永遠都沒錯。中國的改朝換代是「相斫書」(魯迅語),憑什麼不能批評?他們的錯誤只在不吃飯。

沒有新鮮空氣、水源和食物,人不能拒絕呼吸和飲食,但有充分理由表示其不滿,即使毫無辦法(改良和抗爭通歸無效),不滿也有不滿的理由。

特別是身受其害的當事人。

吃飯是對現實合理性的承認,批評是對現實不合理性的拒絕。吃人家的飯還罵人,不一定不對。

  四、老闆下蛋

從前,學《資本論》,有兩個難題:

(1)為什麼酒放在酒窖里,年頭久了,會自動升值?這裡面有什麼勞動?

(2)機器是成本,不創造價值,但牛馬的活兒值多少,肯定不止草料錢,為什麼我們不說人剝削了牛馬?

這樣的問題,現在還是問題。

老師說,這些問題嗎,那可就難說了,它好像雞生蛋還是蛋生雞,是有點講不清的……

學生打斷他的話,老師,雞也不曾生蛋,蛋也不曾生雞。

為什麼?老師問。

因為什麼都是買賣,包括學校。您是老師,知識分子。知識分子現在是工人階級的一分子。工人階級就是老闆花錢雇來的人,即雇傭勞動者,現在也叫「工薪族」, 其實和母雞差不多。老闆花錢—僱人—養雞—下蛋,這是經濟學家講的produce,不是女人家家理解的「生產」。用經濟學的眼光看問題,答案太簡單。蛋不 是老闆下的,還是您下的嗎?

胡說八道,你還講不講*主義,老師很生氣。

工人不是牛馬,理應拿回他的一份,即剩餘價值,對不對?這是*講的。但這個道理根本不對。*替工人打抱不平,但他不懂經濟學。他這一輩子,前後寫過三個經 濟學手稿:《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1857-1858年經濟學手稿》、《1861-1863年經濟學手稿》。最後這個手稿,就是《資本論》的 草稿。他花二三十年,書越寫越厚,前提本身太脆弱,道理還是那句話,勁全白使了。學生越說越來勁兒。

胡說八道,你還有沒有良心,老師更生氣。

話要這麼講,就沒勁了。發展的問題往哪兒擺?況且,牛馬如果會說話,他們也會討公道:誰養活誰呀咱們來看一看,憑什麼喂我幾把草,種出的糧食全歸人。過 去,我們說工人過著牛馬不如的生活,但輪到講剩餘價值,您怎麼又不承認他們是牛馬了呢?您不就說,牛馬是牛馬,人是人。奴隸是人,工人是人。牛馬不是,機 器不是。人有人道理,牛不懂,馬不知。誰讓這些傢伙光吃草,不說話,鼻子底下白長個嘴。這樣的標準,是人道標準,不是經濟學標準。在資本家眼裡,什麼都是 生產要素,對不起。

誰投資誰受益,老闆下蛋是硬道理。

如今的學生都比老師聰明。

  五、啟蒙思想的大猿猴

盧梭是「天賦*」說的鼻祖。他的《社會契約論》是以18世紀流行的「自然人」說為基礎。他所謂的「人是生而自由的」,是啟蒙思潮的理想之辭。所謂「自然 人」,不過是一種幻想的大猿猴,意思是原始狀態下的人本來應該是這個樣子。但可惜的是,歷史上的人從來都不是這樣,從來如此的只是,他們「卻無往而不在枷 鎖之中」(盧梭語,緊接在上「人是生而自由的」后)。

伏爾泰說,盧梭的書是反人類的書,讀了,就想四肢著地爬著走。

羅素說,希特勒是來自盧梭(相反,羅斯福和丘吉爾是出於洛克)。

然而,這卻是《*宣言》所謂「人人生而平等」的理論基礎。

人是生而自由還是生而不自由?說起這個話題,有件事值得回憶。

50 年代,「西馬」思想異端是以討論人性異化的形式而展開(可追溯到盧卡奇的《歷史和階級意識》),即以重新解讀*主義原典的形式而展開(下面所說的*的兩部 早期著作是發表於二次大戰前,戰後才廣為人知)。用*反對*,用早期*反對晚期*,這在當時是順理成章。它的傳入中國主要是60 年代,基本上是在能夠接觸到灰皮書的少數人里有影響。「*」中,我去拜訪楊一之先生(黑格爾《邏輯學》的譯者)。他跟我說,周揚迷上了人性異化學說,把它 寫進著名反修報告《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的戰鬥任務》,但毛澤東不喜歡,特意刪改周的話,加上他的話。「*」后,很多人認為,他們飽受皮肉之苦和精神之苦, 都是因為抹殺人性,不講人道主義。出於對「*」的反動,王若水又舊話重提(他特別提到周的上述報告),遭到胡喬木的批判(立論酷似毛澤東的修改)。我們不 難發現,當時的啟蒙,其中就有大猿猴的影子。

平心而論,大猿猴雖有鼓舞人心之效,卻毫無原典依據。50年代以來,「西馬」異端喜歡強調《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和人性異化,說這本書才是代表* 學說的精髓和本義。這有當時的需要:資本主義有異化,社會主義難道沒有?其意不在原典。當時,我讀過原典,仔仔細細讀過。*終其一生,老講異化,但從來不 講人道主義。這不但和王若水的說法有很大出入,而且與胡喬木的說法(讓講人道主義,不讓講異化)也完全相反。*的歷史觀是非道德主義。阿爾都塞的話不一定 都對,但他說,「*主義是一種非人道主義」,那是千真萬確。《手稿》帶有費爾巴哈的影響,確確實實是被《德意志意識形態》否定,這不是蘇共(當然是前蘇共 了)的惡意捏造。《形態》是批施蒂納。施蒂納以他叫「唯一者」的純粹個人批費爾巴哈的「抽象人」,用「存在」對抗「本質」,是無政府主義和存在主義的先 聲。這類批判對*刺激很深。從1845年起,他雖主張「人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還是用整體概念的人反對純粹個人,同情貧苦工人階級的立場也沒有變(這 是唯一可以讓人聯想到人道主義的地方),但起碼在理論上,他是放棄了費爾巴哈的「抽象人」。事實上,從《形態》起,他就再也不講「人性異化」。按他本人或 恩格斯的說法,《形態》才是代表他們後來的一貫說法(阿爾都塞反對用早期*反對晚期*也是尊重歷史)。

在《形態》第一章,即《費爾巴哈》章中,他明確說,把整個歷史過程「看成是『人』的自我異化過程」,這是「本末倒置的做法」。

*不是人道主義者,這是無法改變的事實。他喜歡講異化,經常講,到處講,也是無法改變的事實。但他後來的說法,不是人性異化,而是勞動異化,即由商品世界 體現的頭足倒置,物與人,主與客,關係完全是反過來的。其典型表達是《資本論》第一章第四節《商品的拜物教性質及其秘密》。在這一節的最後,他引用莎士比 亞《無事煩惱》中的話作為結尾:

一個人長得漂亮是環境造成的,會寫字念書才是天生的本領。

  六、小熊和狐狸

有個童話故事,道理很深刻。

兩個小熊,只有一塊餅,不知如何是好。狐狸說,好辦好辦。他把餅一掰兩半,左邊一塊大,右邊一塊小,吃虧的小熊不幹。狐狸說,好辦好辦,再分。左邊啃一 口,不均。右邊啃一口,也不均。一口一口又一口,直到剩下兩小塊,再也分不出大小。於是,兩個小熊皆大歡喜,覺得狐狸才是公平的化身。

我想,幸虧小熊分的是麵餅,都要,不妨多烙幾張。可如果碰上金銀珠寶大鑽石,怎麼辦?總不能砸爛搗碎,一人一個碎渣兒。驢可伙著使,老婆不能輪著睡。所以,經濟學家講了,狐狸拿大頭,小熊拿小頭,這是我們的惟一選擇。

發展創造稀缺。

稀缺的存在,是瓜分的困境。

吃剩下的,永遠是小熊的命。

  七、富人的碗是窮人的鍋

發展的前提是積累。積累的道理,是有了鍋里才有碗里,過去叫「先公后私」。

「 公家」就是官家,「公田」就是官田,古書都這麼講。「私田」是從「公田」分割。私有化,自古以來就是「化公為私」。現在的理解,只是「大公」化「 大私」,「大私」管「小私」。通俗地講,就是拿富人的碗當窮人的鍋。

司馬遷說,「江南卑濕,丈夫早夭」(《史記·貨殖列傳》)。然而,燦爛輝煌的良渚文化就是立足於此。精美的玉器從哪裡來?大遮山下,橫著防洪長堤。長堤下 面,是一大片一大片人工堆築的高台,土方量大得驚人,開車都要走半天。四五千年前,第一批富起來的良渚人就住在這片高台上,窮人才「江南卑濕,丈夫早 夭」。圈地和驅民力作,人力資源和土地資源的壟斷,從一開始就是發展的前提。

90年代初,電話初裝費,高達5000元(人民幣),換成美元,是美國的100倍,而工資收入反之,交錢還不給安,必須等半年,絕對是官營的壟斷暴利。

現在的房地產業和建築業早已「化公為私」,但照樣是暴利滾滾,「大公無私」的精神比當年更強。

「 天大旱,人大幹,脫了褲子大幹」,老農民,學大寨,挑水上山,一悠三顫。可惜的是,兩大桶水澆在龜裂的土地上,好像撒了一泡尿。哪怕毛毛雨,普降甘霖得多少水?太笨太笨,經濟學家說,好鋼要用在刀刃上,緊著「刀刃」,才是道理。

  八、階級教育回頭看

小時候,到處都是階級教育。

例一,郭沫若說,萬惡的奴隸社會,商代和西周,奴隸的命太賤,西周銅器※鼎的銘文講了,五個奴隸才值「匹馬束絲」。

案:西周時期,貴族見面要互贈禮物,如玉器、馬匹和絲綢(有點像藏族送哈達)。馬匹,特別是「大白馬」,是非常貴重的禮物。現在,瓦斯爆炸,礦工死在井 下,一條命,只賠幾千塊或幾萬塊。空難車禍多一點,也不過幾十萬。但一匹跑馬,英國、香港用來賭錢的跑馬,*的,吉爾吉斯的,百萬英鎊也不算啥。

例二,「*」前,頤和園,排雲殿,慈禧的畫像,指甲很長,講解員滔滔不絕,大家看一看,封建統治階級的生活有多腐朽。咱們不妨算一筆帳。西太后一頓飯,摺合銀兩,等於多少多少(忘了)銀子,足足相當普通勞動人民多少多少人(忘了)吃一年的糧食。

案:今天,這樣的飯不新鮮。有人說,慈禧太后的飯,不能這麼算。太后是天下衣食所出,現在的飯,將來的飯,維持再生產,繼續大發展,都得從這兒出。軍餉官 俸大小事,什麼不用錢,扣了這個,扣了那個,剩下再多,也不夠天下的人分,每個農民,不用多,一人一口,就不得了。她不吃誰吃?吃得再多,也只是個零頭。

富貴人家有富貴人家的道理,過去不明白。

  九、美國太破,中國太闊

1989 年,頭回上美國,覺得美國太破,除了市中心(down town)是個樓叢,外面是一馬平川,房子都很矮,和電影給我的印象完全不同。而且走哪兒,全都一模一樣,簡單而實用。後來,回到中國,印象相反,豪華酒 店、娛樂場所,金碧輝煌,好像美國的賭場,闊得很(現在比那陣兒更闊)。招牌也冠以帝、王、豪、霸,一股子橫勁兒。

於是,有個到過美國的小孩說,嘔,原來如此,看來美國還有待發展。

但小朋友,你要知道,美國這麼破,卻是靠世界資源的1/6來過活,而它的人口只佔世界人口的1/20還不到,他們該往哪兒發展?(數字是聽朋友講,沒有查)

中國的破,很容易看破。美國的闊,要慢慢琢磨。別的不說,光是它的普通設施,比如廁所,比如廁所里的手紙,比如公共建築的每一扇門(無論左右開,還是前後開,都可自動關上),絕不是一件兩件,而是所有,到處都如此。那個平均水平,得值多少錢?真是海了去。

再比如,美國的公園,大多都是空空蕩蕩的開放場所,供遊人燒烤的爐架,用厚木板做成的桌椅板凳,一年四季,露天擺在那裡,魚在河裡游,鴨在水中戲,松鼠滿 地跑,美國人都有車,下手很方便,換了咱們的老百姓,只要沒人看,還不早就能拆能抱能搬的統統運回家,能飛能跑能游的全都下了肚子。

  十、環球不能同此涼熱

中國大地,「天傾西北,地不滿東南」(《淮南子·地形》),故百川東流於海,春夏秋冬刮轉圈圈風:

風,甲地有高壓槽,乙地有低壓槽,才能颳起來。我國的季風是八面來風,古人叫「八風」,甲骨卜辭舉其四,學者稱為「四方風」。諸葛亮借東風,就是利用其規律,數家稱為「風角」。

水,俗話說,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舊水利部,有人寫對聯,「*」中的大字報有這麼個對聯,說解放后,它的工作成績是「反平*平*反,扒堵堵扒堵堵扒扒」。河道搖頭擺尾,這邊淤了往那邊流,那邊淤了往這邊流,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風水輪流轉,全在不平等。

《*宣言》說,人人生而平等。這話經不起推敲。

貧窮渴望富裕,富裕仰賴貧窮,人流、物流,財源滾滾,從窮流到富,從富流到窮,前提就是不平等。

爸爸和兒子搞平等,以老馬、小馬互稱,自討沒趣(見王朔《我是你爸爸》)。社會上的交往,該仰脖撅肚就仰脖撅肚,該點頭哈腰就點頭哈腰,不然誤解叢生。孔子早就說了,禮的精髓就在不平等,故有綱常倫紀,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司馬遷說「天尚不全」,漢代蓋房子,屋頂少鋪三塊瓦,故意(《史記·龜策列傳》)。蘇東坡說「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水調歌 頭》)。我想,就算地球成了富球,全球都跟美國一樣,也得拉個窮球當墊背。或者另外找個星球,闊人乘鶴而去,此地空留窮人,也未可知。那時的宇宙也有窮富 之分,窮球和富球,還是不一樣。

毛澤東的詞《念奴嬌·崑崙》,氣勢豪放。他說「安得倚天抽寶劍,把汝裁為三截。一截遺歐,一截贈美,一截還東國。太平世界,環球同此涼熱」,願望很好,也很浪漫,但叫環保學家看,非常危險,也根本辦不到。

環球不能是一個溫度,涼快的都跟昆崙山一樣。

  十一、公平是擠牙膏

為了發展,為了效率,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這件事不難,但吃進去容易吐出來難,共同富裕,那是談何容易。富了之後,他們怎麼才會想起,什麼時候才會想起,還得分點勻點給別人,這可就難了。

一般說,那得富到妨礙賺錢、有損體面,白日見鬼、黑夜捫心,實在不好意思的地步。

歷史學家說:

饑民劫富濟貧吃大戶,工會*停產搞談判,黑老大金盆洗手,闊米商開棚施粥,非法加合法,強迫加自願,稅收調節,慈善事業,什麼法子都用上,才有一點點讓步。

這是我們聽說過的。其他辦法,好像還沒有。

公平是擠牙膏,擠一點出一點,不擠不出。

  十二、不患寡而患不均

孔子說「不患寡而患不均」(《論語·季氏》),大同是人類共通自古就有的理想,可惜成本太高。誰都說,公平分配,前提是「物質極大豐富」。然而,歷史上的 「均」,卻無不以「寡」為前提。原始共產主義的背景是「寡」,戰時共產主義的背景也是「寡」。發票證,我們都經歷過,其中的奧妙,不用回到石器時代,我們 全都明白。反之,有點錢就打破頭,絕無均同之理。這是咱們文明人的習慣,幾千年一貫制,從無例外。共同富裕的「 富」,那都是富人玩剩下的。

人類通過富人攢錢,什麼時候是個夠,誰也不知道。1960年,有個愛爾蘭科學家,叫貝爾納(John De*ond Bernal, 1901-1971年),他給各國政治家算了筆賬,全世界的財富有多少多少,人口有多少多少,科技水平有多高多高。他說,現在是時候了,足以讓大家分享繁 榮不受窮,壞就壞在窮兵黷武,所以世界級的大國領導(包括當時的我國領導),他給他們,每人寄上一本書:《沒有戰爭的世界》,勸他們放下核武(當時,此書 有內部讀物,圖書館還查得到)。否則,大家同歸於盡,他警告說。然而44年過去,地球照樣滴溜溜轉,沒人聽他老生常談。

人類幾千年,有突飛猛進的技術進步,有層出不窮的歷史事件,那都是少數富貴人家的事情,大多數人(特別是婦女)都沒有歷史,有也非常緩慢,令人有「一日三秋」之感。他們生活在同一個地球上,卻有不同的時間尺度。

  十三、三種人

印度種姓,人分四等,婆羅門(僧侶)、剎帝利(武士)、吠舍(工商和農民),是體面人;不可接觸者曰首陀羅(奴隸和賤民)。

中國也有四民,曰士(初為武士,後為文士)、農、工、商,奴隸不是民,巫的地位很低,和尚、道士,早先沒有,後來有了,也比不上儒生。

歷史學家說,人類從很早就開始畜奴,道理簡單之極,就像他們捕食野牛野馬,並不吃光(特別是動物的幼崽),而是關起來養起來,發明服牛乘馬一樣。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發表評論 評論 (6 個評論)

回復 awang9988 2010-7-8 01:08
回復 RNSandi 2010-7-8 01:09
俺不是」五毛「,也不是」一分「,只是說句自認為比較公平的話。

大家比較一下原來的東西德,比較一下日本與中國,再比較一下朝鮮與韓國,就知道了到底什麼是有競爭力的,什麼是可以立足的,什麼是能推動集體,社會與世界的共同發展的了。

很多人爭辯的論點都是挖苦諷刺,說這個不好,那個不好。看看實際情況也就只能強硬的找理由了。

這麼明擺著的事實還需要辯論什麼?只能是掩耳盜鈴自欺欺人罷了。

爭辯的人,圖個面子,嘴裡痛快就行了。
回復 poi 2010-7-8 03:20
RNSandi: 俺不是」五毛「,也不是」一分「,只是說句自認為比較公平的話。

大家比較一下原來的東西德,比較一下日本與中國,再比較一下朝鮮與韓國,就知道了到底什麼是有
怎麼上來就是這一句。不是」五毛「,也不是」一分「
回復 yulinw 2010-7-8 05:34
真麻煩,其實簡單,愛錢,覺得錢最重要的:是硬道理,認真一個心眼的賺錢去!!其他的,就injoy好了~~
回復 RNSandi 2010-7-8 23:08
poi: 怎麼上來就是這一句。不是」五毛「,也不是」一分「
都不敢會你的貼了,豬豬,怕被人誤會
回復 poi 2010-7-9 23:46
RNSandi: 都不敢會你的貼了,豬豬,怕被人誤會
那就少說話吧。 理解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19 11:47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