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沽河淚 (82) (長篇小說連載)

作者:kzhoulife  於 2015-8-7 05:26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原創文學|已有2評論

關鍵詞:連載


        白沙村的窯廠, 位於村子東北角, 窯的北邊是個大水灣, 南邊是磚瓦場, 東邊是黃土坑, 西邊是三個東西向的麻桿垛。麻桿垛長約三十米寬約六米高有五六米, 是孩子們登高望遠的山巒, 捉迷藏的叢林, 打野仗的戰場, 因為那時煤炭屬戰略物資, 稀有緊缺, 只好用紅麻桿代替煤炭做燃料。麻桿垛南面是一條東西土路, 往西經過我家, 過了我家再往西是沽河大壩, 大壩兩旁各有一條長長的斜坡, 馬車牛車小推車可以上下大壩, 在河岸與村子間運土拉沙, 春播夏種, 秋收冬藏。

        白沙村的這座磚窯, 從選址到設計到修建, 省工省料又省地, 非常科學實用, 是我父親的一項傑作。

        這座磚窯的前身, 是大躍進時為了鍊鋼煉鐵, 在村子東北角水灣旁土丘上建的一個鍊鋼爐, 白沙村的破鍋破鏟破桶破杴, 凡帶鐵的破爛玩藝, 全部扔進爐坑裡, 烈火熊熊, 伴著一套一套驚天動地鼓舞人心的口號:  "天上繁星點點, 地上紅光閃閃, 王母驚呼玉帝打顫, 感嘆天上不如人間。" "你是英雄咱好漢, 高爐旁邊比比看, 你能煉一噸, 咱煉一噸半。" 可惜最後煉出一噸一噸的鐵渣, 甚至沒法從爐坑裡抬出來。大鍊鋼鐵之風刮完, 惡果接踵而至, 三年大飢荒, 這個鋼爐連同鐵渣完全廢棄, 經過幾個冬春, 坑底長滿野草, 爐坑成為野狗野貓野兔野雞的安樂窩, 甚至有些餓死的人, 也被草草埋在這裡。

        大飢荒后, 劉少奇領導的中央政府, 在農村實行三自一包政策, 允許各村各隊根據自己實際情況發展經濟。我父親便在大隊幹部會議上出了一個主意: 在白沙村建一座磚窯, 燒磚燒瓦, 除自己村裡用以外, 還可以賣給周圍的村莊。

        建磚窯, 白沙村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 燒制磚瓦需要的四種原材料: 粘土, 細沙, 水源, 燃料, 白沙村樣樣充足, 全部可以就地取材, 最重要的是選個好位置。

        那時的磚窯都不大, 多數在地平面上用磚石壘建, 三米多高, 窯呈四方型, 窯底外面有旋轉石階通到窯頂, 裝窯卸窯上煤擔水全是人工, 走這台階又累效率又低。有一首窯工號子是這樣喊的: 「兩隻水桶肩上挑噢, 轉過身子上來了, 呦喂呦的哎嗨, 窯板子陡又高, 一步一步往上搖, 呦嘿呦的哎……」 足見上窯下窯比登那泰山十八盤還要艱難。

        我父親懂點易經八卦, 會看風水, 經過一番勘察,說村東北水灣旁的這個土丘處於白沙村的艮位, 如山一樣穩固, 挖一座磚窯, 儘管成年累月火燒水澆, 但不論過多少年, 磚窯照樣會固若泰山。於是在原來鍊鋼爐的地方, 四周擴大三四倍, 挖地三米多深, 挖出一個四四方方的磚窯。泥土的窯壁結實整齊, 不用一磚一瓦, 窯的一半在地上, 一半在地下, 窯口四周留有兩米多寬的走道, 上窯頂的斜坡延伸十幾米遠, 坡度很小, 推車挑水如走平地, 比起那些上下台階的磚窯, 效率又高又省力。窯西邊是一個三米多寬的向下斜坡, 坡底與窯牆之間是一塊四方空地, 堆放燒磚用的紅麻桿, 空地上方搭一個棚子, 遮雨擋風。 窯牆底部是長寬半米左右的火口, 一捆捆紅麻桿在這裡燃燒升騰, 火焰直達窯頂。

        燒窯首先要做磚坯瓦坯, 俗稱拓磚拓瓦。

        拓磚時黏土堆成一個土堆, 先澆透水, 如饅頭髮孝,略餳一餳, 然後窯工光腳爬上土堆,使勁踹、踩、拌、踏, 濕土如麵糰一般鬆軟又勁道成了「熟泥」。拓磚時兩人一夥, 一個人蹲著, 一個人站著,在平整干硬的場地上灑一層細沙, 保證磚坯不會粘在地上。蹲著的人面前是一個磚頭模子和一盆水, 水盆里一個草刷子。磚頭模子俗稱磚斗,  由非常平整光滑的木板做成, 一面是底, 一面是口, 一個磚斗有兩個模框。站著的人用鐵杴鏟來熟泥, 倒進磚頭裡, 蹲著的人用「弓絲」拉去框外多餘的泥, 然後將磚斗立起翻個, 抓住磚斗兩端伸出的木板, 將磚斗抬起, 磚坯從模框滑出, 躺在地上, 蹲著的人再把磚斗翻過來, 草刷子蘸些水, 模框底面和四避刷一遍, 到出渾水, 站著的這時鏟來另一杴熟泥倒進磚斗里, 如此反覆, 一個下午, 幾百個磚坯便會整整齊齊排列在磚場里, 曬到八成干, 碼成磚垛, 蓋上草苫。

        拓瓦的過程更複雜, 瓦泥的要求比磚泥更高, 須有廠房, 拓瓦用機器, 全是手工操作, 因為瓦薄, 壓出來以後不能在太陽底下暴晒, 只能放在瓦房裡涼干。瓦房裡建著一排排泥瓦架, 瓦架一層一層高達十幾層, 壓好的瓦用一塊長方型木架托住, 再擺到泥瓦架上。有些磚瓦有特殊要求, 需要在磚瓦上刻字雕花, 製作過程的要求就更高了。

        磚瓦晒乾涼干以後, 即可裝窯燒窯了。

       裝窯既是力氣活, 又是技術活, 窯工將磚坯一趟趟推進窯膛, 一層一層碼好, 層層裝扣, 縱橫交錯, 如搭積木一般, 磚塊之間留有調節溫度的煙道和通風槽, 窯頂用土封住。磚坯碼不好會坍塌, 一旦坍塌, 特別裝好后燒制時坍塌, 損失巨大, 所以裝窯碼磚要非常認真仔細, 不能有半點差錯。

       燒窯講究的是火候, 一刻不歇地燒上七八天甚至十幾天。火候不夠, 那磚頭必是「白皮瘌子」, 脆得一掰就斷;如果燒過了, 磚頭又會變形, 歪瓜裂棗一般難看。燒窯先要烘火,將窯內的濕氣烘乾,水分排掉。再是旺火,火勢得猛,大捆喂麻干,烈火猛攻,窯外青煙直上雲霄,窯內磚塊盡成紅色。然後火力就需軟一些, 等待窯變。看火師傅通過火口小洞觀察窯內磚塊變化, 時機成熟, 大喊「封——火!」 窯工立即用磚塊堵上窯門,又用爛泥巴仔細糊好縫隙,除了窯頂上的大煙囪,連進柴口、進風口、觀火眼和窯頂上的煙孔一併嚴嚴實實封住。

        接下來就得洇水了。先圍著窯頂扒開封土, 做成一條環形溝渠, 窯工們一桶桶地挑水倒進溝渠, 水慢慢地滴進窯膛。水滴一遇窯內高溫馬上汽化, 整個磚窯頓時白霧蒸騰, 似仙境一般, 磚頭吸收大量水汽, 出來的磚是青磚。洇水講究速度和流量, 流量大了,灼熱的磚頭會炸裂;速度不對,出窯的磚頭硬度會大打折扣, 所以需專人操作。洇完水后, 等到窯溫冷卻到了合適的時辰,一聲「出窯——」,有一首民謠, 單唱窯工們這時的心情: 「東方發白曉星上哎,曉星後頭跟太陽呀哎。冬天罱泥春天曬哎,抄熟的粘土上磚台。紅瓦燒成棗兒紅哎,青磚燒成個綠豆青……」

        據說窯工的祖師爺是女媧娘娘。白沙村磚窯燒出的磚瓦雖說不能與女媧煉製的五彩補天石相比, 但卻是大沽河兩岸方圓百里之內, 公認最好的磚瓦,如同大理石一般, 堅硬結實, 表面細膩光滑, 所以沽河兩岸百姓, 也稱白沙村的磚瓦為石磚石瓦。這首先要歸功於白沙村的黏土, 粘度細度恰到好處,  白沙村的白沙, 色澤明亮顆粒細小, 如麵粉一般; 第二, 也是最重要的, 要歸功於白沙村的四個窯工。

        這四個窯工, 是白沙村的四個奇人異士, 雖然各有惡習, 卻個個身懷絕技, 在白沙村被戲稱為窯場四鬼, 當然這個鬼, 不是日本鬼美國鬼的鬼, 也不是牛鬼蛇神妖魔鬼怪的鬼, 而是鬼頭鬼腦的鬼, 四人分別是酒鬼張友順, 賭鬼張友開, 餓鬼陳孝里, 色鬼陳孝白。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3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3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2 個評論)

回復 蘭黛 2015-8-7 07:00
這四個鬼下篇肯定有故事。
回復 kzhoulife 2015-8-7 08:12
蘭黛: 這四個鬼下篇肯定有故事。
俺要好好講一講這四個鬼的故事!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3 12:45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