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沽河淚(74) (長篇小說連載)

作者:kzhoulife  於 2015-7-24 07:08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原創文學|已有9評論

關鍵詞:連載


        瑞安坐了一會, 身上熱氣逐漸退去, 開始覺得有點冷, 又過了一會, 冷得有些坐不住了, 便站起來在候車室里走來走去, 又搓手又跺腳, 像是一隻囚在籠子里的小鳥, 又蹦又跳, 想逃卻又逃不掉。

        這個火車站, 說是車站, 實際只有三間屋子, 一間做售票處, 兩間做候車室, 地面鋪著粗糙的磚頭, 時間久了, 被踩得高低不平, 沾滿干硬的泥巴, 屋裡別說暖氣, 連個火爐都沒有。候車室東西兩面牆四個窗戶八扇窗子二十四塊玻璃, 有一半玻璃是破的, 屋裡屋外溫度一個樣。屋中央半空垂下一根紅色電線, 線下掛著一個電燈炮, 估計有二十五瓦, 燈泡上沾滿塵土, 比夜半的月光亮不了多少, 但畢竟是方圓幾十里唯一的電燈照明, 這兩間屋子便顯得與一般農村房屋不同, 相對比較明亮乾淨。

        緊靠火車站的這個村莊叫"范格庄", 車站本來應該叫"范格庄車站",  但是這條鐵路建好以後, 卻取名"沽河車站", 原因據說是"范格庄"這個"范格", 音同"翻個", 若有人圖省事, 讀成"翻個車站", 太不吉利, 就像如今出門乘船坐飛機的人, 吃魚不能翻個, 明知是迷信, 人們還是寧願圖個吉利不去翻, 下面這部分怎麼吃, 就要看食客的本事了。范格庄的人也曾據理力爭, 希望用村名做站名, 范格庄也可以揚名全國, 起碼可以在全國列車時刻表上, 佔有一公分的地方, 也算白紙黑字青史留名。可惜胳膊扭不過大腿, 車站冠名權掌握在修鐵路的人手裡, 這條鐵路是德國鬼子修的, 德國鬼子倒也並非完全蠻橫不講理, 對范格庄的人說, 你們把村名改成"王格庄" "姜格庄" "周格庄" 或者"牛格庄" "馬格庄" "呂格庄", 都可以用村名做站名, 唯獨"范格庄"這個村名不行, 萬萬不可用, 估計德國鬼子的翻譯二鬼子是個非常迷信的大漢奸。范格庄的人一聽, 這不是要我們改名換姓嗎? 為了出名背判列祖列宗, 這種大逆不道的事情, 范格庄的人可做不出來, 再說了, 姓王姓姜姓周都不如姓范有"范", 更不要說姓牛姓馬姓驢這些牲畜了, 車站愛叫什麼叫什麼, 范格庄的人也不去爭了。誰知這一來, 范格庄這個村名, 逐漸被沽河車站代替, 本地人也不用了。范格庄的人走親訪友, 趕集出門, 一說自己是范格庄的, 人家就會說,  原來是沽河車站的? 氣得范格庄的人恨不能把沽河車站剷平。多年後他們的這個願望真的實現了, 只是范格庄自己, 也被一起剷平, 翻了個底朝天。

        瑞安沒帶行李, 需要的衣服都穿在身上, 背了一個帆布做的黃書包, 包里裝著一個搪瓷茶缸, 五個過年做的白面餑餑,  一包鹹菜疙瘩, 一邊轉一邊看牆上的大字報和標語口號: "千萬不要忘記階級鬥爭" "抓革命, 促生產" "大躍進萬歲, 總路線萬歲, 三面紅旗萬歲" , 這些都是瑞安在白沙村沽河村屋前屋后看到過的, 並不新鮮; 倒是一張大字報的標題, 瑞安以前從未見過: "膠東大地無冬天, 地凍三尺照樣干", 下面寫沽河兩岸廣大社員, 不畏嚴寒, 冒著風雪, 在結了冰的小沽河裡挖土築壩整修河道, 文字下還配了一幅圖畫: 河道里人山人海, 紅旗飄飄, 推車的, 拉車的, 抬土筐的, 背土簍的, 掄鎬的, 揮鏟的, 從河底到河岸再到河堤, 來來往往上上下下, 沒有任何機器, 人就是機器, 機器就是人, 這些機器人臉上全帶著笑容, 好一幅熱火朝天大幹快上的社會主義勞動景象, 若非仔細看, 很像是盛世大宋的清明上河圖。

        整治小沽河是前年冬天的事情, 到現在才過去一年, 瑞安記得很清楚, 學校放寒假, 他也參加了這場治理小沽河的偉大戰役。小沽河兩岸動員了十多萬民工, 很多中學生也響應號召, 和他一起, 跟著社員們挖抬推拉幹了十幾天, 只是他並沒看到任何幸福的笑臉。相反, 那個冬天找父親看病的人絡繹不絕, 包括許多大姑娘小媳婦, 父親似乎幫不了什麼忙, 只能囑咐每個人幹活時多穿些衣服, 不要沾水著涼, 晚上回家多用熱水洗腿泡腳。人走後, 父親直嘆氣, 說這樣干法, 鐵打的身子也扛不住, 年輕女人不分時段, 三九寒天水裡來泥里去, 一旦落下病根, 下雨陰天, 渾身疼痛, 一輩子的事。

        這樣不顧死活象牛馬一樣地勞動, 勞動者臉上個個掛著笑容, 豈不是天方夜談? 瑞安若是從未參加過這種勞動, 或許真會相信冰天雪地挖土築壩改造山河是一件很浪漫很壯麗的事情, 可是現在, 摸一摸肩膀上抬土留下的疤痕, 瑞安只能搖頭苦笑。

        嗚---嗚---嗚---, 隨著一聲長長的汽笛聲, 火車熾亮的車燈, 從遠處的黑暗裡射過來, 照得站台和候車室的窗戶, 如同白晝一般。售票員兼檢票員從售票處走出來, 打開靠站台的東門, 候車室里僅有的五六個人, 一窩蜂般衝出去, 在站台上一邊跟著火車跑, 一邊跳著腳看那節車廂有空座位。那個年代幾乎所有人都被綁在居住工作的地方, 火車裡坐的多數是出公差吃公家糧的公家人, 說白了, 就是封建社會官府里的人, 農民很少, 出外工作上學旅遊基本不可能, 沒有後來春運那種人頭攢動你擁我擠的瘋狂亂象。

        瑞安上了車很容易找到一個座位, 火車咣當咣當徐徐啟動, 很快將沽河車站拋在身後, 窗外變得漆黑一片, 什麼也看不見, 火車從一處黑暗開進另一處黑暗, 瑞安的心, 此時已經飛到了景山, 飛到了北海, 飛到了天安門, 飛到了故宮西面自己出生長大的那個小四合院。小四合院是瑞安的家, 家裡現在住著什麼人? 自己還能回家看一看, 住一晚嗎?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7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7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9 個評論)

回復 秋收冬藏 2015-7-24 10:02
生動,如同目睹。
回復 kzhoulife 2015-7-24 11:11
秋收冬藏: 生動,如同目睹。
修河築壩,挖溝抬田,小時候俺都參加過!    
回復 獃子 2015-7-24 19:09
kzhoulife: 修河築壩,挖溝抬田,小時候俺都參加過!      
有個沽河站?應當是郭家莊吧?寫的真真實!
回復 kzhoulife 2015-7-24 22:22
獃子: 有個沽河站?應當是郭家莊吧?寫的真真實!
   這個車站名字是俺編造的, 畢竟是小說。 問候老鄉!
回復 獃子 2015-7-24 23:01
kzhoulife:    這個車站名字是俺編造的, 畢竟是小說。 問候老鄉!
當年的事情還記得那麼清楚,好記性。
回復 獃子 2015-7-24 23:05
kzhoulife: 修河築壩,挖溝抬田,小時候俺都參加過!      
有些河被整治的都沒水了,好多生態被破壞了。
回復 kzhoulife 2015-7-24 23:11
獃子: 有些河被整治的都沒水了,好多生態被破壞了。
這些年大小沽河裡的水確實不多,許多地段露出河底,不知是整治不當的原因,還是氣候變化雨水太少的原因!
回復 sissycampbell 2015-7-25 05:35
不知是甚麽命運在等著他?
回復 kzhoulife 2015-7-25 08:41
sissycampbell: 不知是甚麽命運在等著他?
且聽下回分解! 周末愉快!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4 08:36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