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迷途知返蘇維埃

作者:mali50  於 2025-3-27 03:14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政經軍事|已有6評論

迷途知返蘇維埃    馬力

北方泊來品蘇維埃的原意是人民委員會,而不是蘇聯。蘇聯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的簡稱,而不是一個通常意義上的國家。各加盟共和國具有退出聯盟的選擇和權利。今天的俄羅斯在蘇聯時期是一個公有制的社會主義加盟國之一。蘇聯的這種聯盟政治在形式上與今天的歐盟(也可以譯成歐聯)差不多。說蘇聯解體實際上是指共和國聯盟的解散,而不真地是一個國家的解體。文章標題說的蘇維埃迷途知返不過是一個比喻,即有些人能及時改錯止損,而不是回到蘇聯的意思,畢竟蘇聯已經不存在了。為什麼這麼說不妨先看看以下的視頻。

視頻簡單介紹了俄國近年來的國有化進程和最新的國有化進展。在過去的一年內,俄國已經完成了2.4萬億盧布的私人企業國有化。而在2023年就已經國有化了一萬億盧布的資產。2024年至少有67家私營企業被國有化,其中包括被外資控制的多家企業,和上世紀九十年代被非法私有化的俄國企業。如此規模的國有化並非只是為了充實國庫,而應是看到了私有經濟的弊處和國有經濟的優勢。由於俄羅斯之前就是公有制的國家,所以說是迷途知返。但國有化並不等於之前的公有化,其中的道理會在後面說到。

根據唯物主義哲學的觀點,一個國家的經濟制度,包括財產制度,不是隨心所欲挑選的,而是受生產力的制約和安全環境的影響。生產力對經濟制度和政治制度的決定作用不難理解,但安全環境對國家制度的影響卻幾乎無人知曉,因為很少有教科書提到這一點。俄羅斯制度變化的故事還得從幾十年前,甚至百餘年前說起。如今世界各國對冷戰歷史的解釋汗牛充棟,但沒有什麼科學依據和歷史邏輯。只是根據成王敗寇的懶漢思維,將一頂頂子虛烏有的桂冠戴在了連自己也不知情的勝利者頭上,卻沒有可靠的數據來證實。為完整起見,需要在此簡單回顧一下歷史,戲說從頭。

上世紀七十年代,世界分為東西兩大陣營。從政治制度和意識形態的角度來說,東半球是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而西半球則是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這種分類法只是涉及到社會制度的表層,因為冷戰時期的經濟學,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無論是卡爾.馬克思還是亞當.斯密,都未能從最本質的經濟基礎上揭示出這兩種社會制度根本性的不同。這個根本的不同就是社會生產資料的佔有方式,以及由此產生的國家經濟在運作條件,企業生產的投資手段,和社會經濟的整體效益方面的不同。

西半球的資本主義國家實行的是生產資料的私有制,和以貨幣資本為主要或唯一投資手段的資本經濟。從土地壟斷的農業王國轉向生產資料的個人所有制並發展資本經濟需要足夠的原始資本。而原始資本的積累,叫作資本的原始積累,是通過長時間的和血腥的掠奪過程完成的,如英國的圈地運動和法國大革命。美國通過南北戰爭剝奪南方種植園主推行強制的工業化也同樣血腥。相比之下,東半球的社會主義國家實行的是生產資料的公有制,城市生產資料由國家管理,農村的則由集體管理。這種新的經濟制度不是一種主觀選擇,而是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的無奈選擇,或者說是歷史的必然。因為當初的蘇聯和中國都是從落後的農業國家通過民主主義革命踏入社會主義的。這與馬克思所預言的由高度發展的資本主義走向社會主義的道路完全不同。

蘇聯成立的早期受到西方國家的聯合入侵。連剛剛復國的小國波蘭都能入侵和打敗蘇聯,迫使蘇聯簽訂割地賠款的城下之盟。在這種歷史背景下,新的社會主義國家必須迅速實行工業化才能對抗資本主義國家的侵犯和威脅。然而這些新生的國家既沒有足夠的工業基礎,也沒有發展資本經濟的原始積累。因此只能採取生產資料的公有制來跳過漫長的資本積累過程,使勞動可以直接投資到工農業生產中,而不需要首先被資本所購買。這種迅速的工業化要求就是當時社會主義國家的安全需要。這不僅開創了工業化中新的啟動條件,還改寫了馬克思的《資本論》,使勞動成為創造財富的最根本的獨立資本,而不只是資本的商品和奴隸。

由於勞動可以直接投資,就不再需要資本家,從此創造了一個沒有資本家的全新的工業發展模式。沒有資本家也就沒有資本家的按資分配和對利潤的個人佔有,避免了社會的貧富分化。同時由於勞動可以直接投資,每個人都可以投資自身的勞動,做到全民就業自產自銷,提高了社會的整體效益。又由於分配可以繞過市場上的貨幣交換,不會因有錢人的貨幣儲蓄產生市場剩餘和產能過剩,也因此進一步提高了社會的長遠效益。然而所有這些好處都不是當初制度設計時就明白的,而是在後來的經濟發展和與西方國家的對比中才顯現出來的。這裡可以順便解答公有制與國有制的一個重要區別。國有制的生產資料屬於國家。國有企業也是通過用貨幣報酬來招聘工人。勞動一般不能直接投資,產值的實現也繞不開市場。最典型的就是國家資本主義。因此國有制企業並沒有公有制下的那些優勢。

西方陣營為了阻止東方陣營的發展,按照資本經濟的經驗對社會主義國家實行了經濟制裁和市場封鎖。然而制裁是一把雙刃劍。制裁社會主義陣營的同時,也是反過來制裁自己。那時西方經濟學還沒有從理論上闡明一個事實,即資本經濟是不能在孤立系統中發展的,但自給自足的公有制社會主義經濟可以。因此資本經濟國家對社會主義國家的制裁和封鎖,最後失敗的必然是資本經濟國家。上世紀美國制裁社會主義陣營失去了半個世界的市場,造成黃金美元崩潰,歷史上首次出現預算和外貿的雙赤字。經濟上的失敗使政治風暴席捲而來,美國因此面臨著解體的風險。硬的不行就來軟的。於是有美國總統尼克松來華鞠躬求和希望結束越南戰爭,打開中國市場解禁對華制裁,從而讓美國擺脫孤立狀態起死回生。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中國接受了世界銀行的幾百億貸款用作原始資本,將原來的勞動投資型經濟逐步轉向了私有化的市場經濟。由於國家將原先城市居民的免費福利變成現金髮給個人,老百姓頓時覺得天上掉餡餅,望著白花花的銀子樂不可支。這一招資本陽謀果然有效。中國的北方鄰居和東歐的前社會主義國家看在眼裡羨在心上,引發了它們的新思維。西方國家於是照葫蘆畫瓢,用同樣的資本陽謀和顏色革命顛覆了東歐國家。當中國和東歐國家脫離了蘇聯的平行市場而轉向美元市場后,蘇聯主導的社會主義國家的分工合作型經濟走向崩潰。上世紀八十年代末,蘇聯領導人想來華借錢,但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卻開導蘇聯學習中國經驗,向美國貸款走市場經濟的快車道

社會主義國家的接連背叛和社會主義陣營的解體,使蘇聯領導人對共產主義失去了最後的希望,也使蘇聯經濟不斷下滑。即便勞動投資型經濟優於資本經濟,並創造了更快的發展速度,但理想究竟改變不了人性的自私貪婪和鼠目寸光,也因此敵不過美元。蘇聯富裕的加盟國不願再補助相對貧困的加盟國,並因此萌生退意。1991年波羅的海國家立陶宛首先退出蘇聯后,補助負擔最重的俄羅斯便跟著第二個退出蘇聯而獨立。但在當時,蘇聯的多數加盟國是反對蘇聯解體的。獨立后的俄羅斯接受了美國的休克療法卻沒有獲得美國承諾的貸款,因為這時的美國已經拿下了東方陣營的最後一個堡壘,不再需要榜樣的力量。

休克后的俄羅斯實行了幾乎是完全的私有化,卻沒有看到私有化市場經濟的任何好處。盧布大幅貶值,通脹迅速提高,生活水平急劇下降,人口也大量減少。其慘狀不亞於經歷了一場戰爭。上了當的俄羅斯領導人葉利欽因此後悔不已引咎辭職,並推舉普京接任領導人。對比蘇聯解體前後的經濟狀況,有良知的俄羅斯人都知道蘇聯走錯了道路。除了二戰蘇聯從未發生過如此慘烈的經濟危機和生存危機。但要從私有化的資本經濟回到勞動投資型經濟已經不可能了。普京所能做到的就是盡其最大的努力,從資本手中奪回最重要的支柱產業和戰略資源,從極端私有化的經濟狀態中恢復到國家資本主義的經濟模式。好在俄國保留了過去的一些免費服務和按需分配,這些無價市場經濟不僅減輕了人民的生活壓力,還有效地吸收了市場剩餘和過剩產能,減少了經濟危機的發生,保護了經濟的平衡與持續的發展。

這種私有化的有價與無價市場經濟相耦合的新模式在三年的俄烏戰爭中經受住了西方國家最瘋狂的制裁,反而拖垮了歐洲國家的資本經濟。正是因為俄國經濟具有強大的內循環能力,外部制裁無法撼動盧布的購買與投資功能,也破壞不了無價市場調節資源和產能的分配功能,避免造成產業失衡帶來的經濟危機。因此西方制裁對俄國經濟的影響不大。普京目睹了內循環自生性經濟在戰爭中的韌性,之前趁私人資本和企業外逃之際就加強了國內的戰時計劃經濟。如今嘗到甜頭的俄國進一步發展國有經濟是加強國力的不二法門。即便是美國這樣的自由經濟國家在兩次世界大戰時,由於海外貿易受阻也不能不實行戰時計劃經濟。因此西方國家完全清楚計劃經濟的威力。只是在平時因為私有經濟的自私性和排他性,不會以犧牲自己來服從統籌兼顧共同發展的任何計劃。這也是西方世界千方百計要解體社會主義經濟的原因。

迷途知返俄羅斯。知錯即改而不是晦病忌醫,正是俄國被休克后能夠起死回生,又能在史無前例的制裁中屹立不倒的原因,也能讓今天的川普總統服軟認慫。經過宗教理想主義和理性理想主義雙重洗禮的俄國,有著現代理性思維的傳統,產生過世界一流的科學家,藝術家,文學家,思想家和哲學家。俄國和蘇聯還在近代史中屢遭西方國家的入侵,超出中國近代遭受的屈辱許多倍。這一切都沒能征服俄國。西方世界貶低俄國人是因為害怕和嫉妒。將俄國人說成蒙古人就是為了把歐洲人談虎色變的黃禍說成是俄國人的罪惡。實際上俄國人並沒有侵犯過西方國家。中國大可不必人云亦云孤芳自賞,而應該學習俄國人實事求是的精神,知錯就改從善如流。摸著石頭過不去的就回到陽光大道上,不必為歷史泡沫英勇獻身視死如歸。

打敗過法西斯聯盟入侵的蘇聯領袖斯大林曾經說過:

我們要的是俄國人的大膽,和美國人的求實精神

我們學習美國學什麼?

——求實精神!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發表評論 評論 (6 個評論)

回復 rfw1972 2025-3-27 17:37
蘇聯解體時沒有為克里米亞歸屬問題做妥善處理為今天種下禍根。政治要為最壞做準備,才能最好。
回復 mali50 2025-3-27 21:24
rfw1972: 蘇聯解體時沒有為克里米亞歸屬問題做妥善處理為今天種下禍根。政治要為最壞做準備,才能最好。
當時被所有盟友拋棄的俄羅斯是氣瘋了,只想擺脫負擔顧不上太多。如果不是烏克蘭堅持脫離俄語體系非要加入北約不可,也不至於有後來的算舊賬。
回復 Wuming123 2025-3-28 06:32
其實普定的神勇的關鍵還是國際石油的漲價。當石油落到蘇聯崩塌的20塊,現在的俄羅斯照樣撐不住。川普每天叫喊著大力挖石油,就是想把油價打下去。到時候俄羅斯就有蔫了。
回復 mali50 2025-3-28 06:56
Wuming123: 其實普定的神勇的關鍵還是國際石油的漲價。當石油落到蘇聯崩塌的20塊,現在的俄羅斯照樣撐不住。川普每天叫喊著大力挖石油,就是想把油價打下去。到時候俄羅斯就
掉到$20不太可能。美國的產油成本高於俄國很多。即便中東產油國的成本現在也高於20美元,加上運輸就更高。到那時產油國基本停產。發達國家缺油更撐不住,連日常生活都維持不了。而俄國至少本國工業和農業可以維持,只是不能從西方大量進口,就跟現在差不多。生活沒有問題。另外俄國還可以出口糧食,化肥,礦物,軍火和一些工業品。歐洲沒有能源生產不了,市場就是俄國的了,情況可能好於現在。所以俄國根本不怕。現在儲存大量黃金就是以防這種情況。最不利俄國的實際上是中低油價,略高於中東國家的成本。但中東國家也會減產迫使工業國能源漲價。
中國人很多想法其實是杞人憂天。其他國家的人都死了,俄國人就不活了嗎?反過來其他國家的人都死了,歐美人就很難生存,如果不去別處開發能源的話。
回復 Wuming123 2025-3-28 23:32
mali50: 掉到$20不太可能。美國的產油成本高於俄國很多。即便中東產油國的成本現在也高於20美元,加上運輸就更高。到那時產油國基本停產。發達國家缺油更撐不住,連日常
很難說,可再生能源的興起,對石油(化石)能源的需求會逐步下降。石油也不像人們預測的那樣會很快枯竭。在2002年,竟然落到了20幾塊,雖然後來暴漲到過150,但是得益於美國hydrocrack的發展,2020又回到30幾塊,逼得Opec減產!再看看當年蘇聯崩塌的時候,油價竟然不到20塊。

世界級別經濟危機,在接下來的幾年是沒有懸念的。美國的關稅戰,必然會導致製造業重新洗牌,對能源的需求肯定會減少。油價的跌落也沒什麼意外。至於生產成本?有時候,賠錢也得生產,一旦關閉油田,重啟的工程量大的可怕。2000油價導致 加州的油田幾乎全部歇業,在2005油價暴漲的時候,許多公司試圖重啟,工程公司,建築公司人山人海,幾乎把油田淹沒。可是好景不長,還沒有開始生產,就被迫關閉。到了2008,油價回落,Hydrocrack成熟,加州的油田立馬就人去樓空,一直到現在。雖然加州的開採成本也在30塊左右,但是德州的油田不足20。

明後年,油價落到30~40是可以預見的。
回復 mali50 2025-3-29 00:02
Wuming123: 很難說,可再生能源的興起,對石油(化石)能源的需求會逐步下降。石油也不像人們預測的那樣會很快枯竭。在2002年,竟然落到了20幾塊,雖然後來暴漲到過150,但
蘇聯解體與石油無關。那時在西方制裁下的石油出口本來就不大,中國的進口也不大,幾乎沒有。所以之前很少說蘇聯是資源出口國。中蘇在阿富汗對抗后實際上已經處於敵對狀態。蘇軍於是撤出金蘭灣。當時的石油價格本來就很低,20也就是略低一點。所以過去從來不說蘇聯解體是石油減價的原因,最多說是經濟衰退,計劃經濟僵化。其實蘇聯經濟並沒有出現中國現在的困境和美國70年代之後的多次危機,只是增長率減小。現在油價漲到100以上就說蘇聯解體是油價太低。西方社會學經濟學是不講科學的,只講利益,不敢承認社會主義經濟的優勢,卻又從來不能證明資本經濟優越,只能靠造謠貶損。美國石油出口多於俄國,卻只說俄國是靠資源出口。這才是資本經濟沒有未來的原因。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3 08:09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