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經濟簡論
十三、利潤儲存與外部市場 馬力
前面說了根據資本經濟的基本矛盾,資本家的利潤儲存會導致市場剩餘。這時就需要外部市場來清除剩餘產品。為了更深刻地理解這個原理,不妨推算一下當有利潤儲存時,最少需要多大的外部市場才能完全清除所剩的產品。
利潤公式
利潤 = 產值 - 成本
這裡的成本包括可變資本和不變資本。可變資本也就是勞動報酬。因為勞動可以創造新的價值,所以是可變的。不變資本指在生產過程中等值轉移到產品中的那部分生產資料,包括原材料、能源、租金、工具和器材的損耗、技術投入、貸款利息以及運輸等服務支出等等。它們是不變資本,因為它們自己不創造新價值,只有通過勞動才創造價值。
利潤公式中的產值是已經通過市場交換后實現了的市值。因為要考慮外部市場,故可以寫成
產值 = 內部產值 + 外部產值
被在市場上實現的內外產值實際上反映的是該產品的內部市場和外部市場的大小,即
產值(市場)= 內部市場 + 外部市場
這時的利潤公式變成
利潤Q = 內部市場Ein + 外部市場Eex - 成本C
字母代表前面相對應的文字。這裡的外部市場不一定是國外市場,可以是從同行那裡競爭得來的額外市場。不難理解內外市場之和就是全部市場 E = Ein + Eex 。
我們先只考慮利潤儲存與所需的外部市場之間的關係。產品的利潤是Q。假定資本家儲存的利潤佔總利潤的比例是a(0 < a < 1),利潤儲存便是aQ。造成的市場剩餘也是aQ。這個市場剩餘需要至少等量的外部市場Eex來清除。於是我們有
Eex = aQ
再假定利潤與產值(市場)之比是利潤率b,即Q = bE。前式變成Eex = abE,也就是
Eex = ab(Eex + Ein)
由此得到
Eex = ab Ein/(1 - ab)
這個公式很重要。它告訴我們當有利潤儲存時,為清除由此產生的市場剩餘所需要的最小的外部市場。
如果沒有利潤儲存,a = 0,這時Eex = 0,也就是說不需要外部市場。這便是之前說的孤立系統中的資本經濟不能儲存利潤,是無利潤經濟。如果全部利潤都被儲存起來,a = 1,這時
Eex = b Ein/(1 - b)
可以證明等式右邊是總市場
E = Ein + Eex ,也就有Eex = bE 或 Eex = Q。這就是說外部市場就是被儲存的全部利潤。上面的外部市場公式也可用來根據內外市場的大小,計算出可最多儲存多少利潤而不影響投資和再生產。後者在現實中可能更常用。
舉個例子。如果內部市場Ein是一千萬美元或產品件數;資本家想儲存一半的利潤 a = 0.5。而利潤率 b = 0.1 或百分之十。根據上述公式,至少需要52.63萬美元或產品件數的外部市場。這外部市場也是被儲存的利潤。總利潤便是Q = Eex/a,在這個例子中是Q = 105.26。總市場E = Ein + Eex ,也就是
E = Ein / ( 1 - ab )
用上面的假設可算出總市場是1052.63萬美元(或件數)。再根據利潤公式可以得到成本C = E - Q。用以上的數據得C = 947.37。
總市場還可用成本C來表示。將
Q = bE
代入
Q = E - C
得到
E = C /(1 - b )
利潤率b = 0.1時,總產值E = 1.111 C。產品的售價比成本高出百分之十一。利潤Q也可以用成本C表示,即
Q= b C / (1 - b)
b = 0.1 時,Q = 0.111C,或Q = 0.1E。
這些關係式可以根據具體情況來使用。
如果用上面的外部市場公式
Eex = ab Ein/(1 - ab)
來計算可最多儲存多少利潤而不影響投資和再生產,該公式可寫成Eex = aQ,回到了外部市場的定義。由此獲得a = Eex/Q。a 的範圍是0到1。沒有外部市場時 Eex = 0,於是 a = 0,即不能儲存利潤。在孤立系統中雖然沒有利潤儲存,但因勞動在不斷創造財富,社會的物質財富依然在增長。如果分配合理,孤立系統也還可以維繫自給自足的生活。另外所需的外部市場有個上限,就是a = 1,這時Eex = Q。當外部市場大於利潤時,可以儲存全部利潤。
資本經濟早期的外部的殖民市場很大,這時的經濟Q或E可以幾乎不受限制地快速擴張。資本家也可以儲存全部利潤迅速致富。新興國家的發展初期利用比較優勢在海外迅速擴張市場,因此被稱為騰飛或崛起。公式 E = Ein + Eex說明經濟總量E最終受制於內外市場的大小。市場經濟不是真的自由經濟。外部市場的大小不完全由市場競爭決定,而是受政治和軍事力量的限制。當外部市場受限或飽和時,包括因物價太高造成的自我封閉,就只能發展內部市場。資本經濟的內部市場取決有效購買力,因此也是有限的,尤其當按資分配造成嚴重的貧富分化后。只有前面講的耦合市場經濟具有統籌兼顧的功能和無限市場。因此被外部封鎖的國家要想發展經濟強大致富,必須實行耦合市場經濟。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