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經濟簡論
十一、打不敗的社會主義 馬力
前面說過,社會主義的國家利益與個人利益在總體上是一致的。這種一致性是通過對不完全的公平分配加以必要的物質補償來實現的。因此社會主義國家有著很強的社會凝聚力和動員力。即便武器落後,也能在戰爭中打敗具有軍備優勢的資本主義發達國家。今天的俄國已經不是原來的社會主義國家了,但保留了很多之前的福利和無價市場。所以俄國經濟中的有價市場GDP不高,據說還不如中國一個廣東省的大。俄烏戰爭開始時,許多中國人不看好俄國,認為俄國只能打閃電戰,速戰速決。否則俄國經濟很快會被戰爭拖垮。他們一天天數著開戰後的日期,說俄國失敗了因為三天沒能拿下烏克蘭。接著俄國又失敗了許多次,因為一個月,三個月,半年,一年直到今天都在讓他們失望。
GDP不如廣東的俄國經濟沒垮,反而在戰場的投射越來越多。被國人以為十分強大的歐盟經濟卻被拖垮了。誤判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被GDP和西方經濟學騙了。之前說過,資本經濟依賴資本和市場。資本經濟的市場是有限的,限制了資本的投資和勞力的使用。只有當有利可圖時資本家才願意投資招工開動機器製造財富。否則再多的資本對國家經濟和社會民生也無用,屬於無效資本。西方國家資本家很富有,有些甚至富可敵國。但他們的財富絕大部分是無效資本。這些資本的浪費伴隨著勞力的浪費和生命的浪費。最後就是國家資源和經濟動力的浪費,國家戰爭能力和取勝潛力的浪費。
而社會主義國家則不同。由於生產資料是人民的,在平時就可以全民就業。當產出超過所需時,可以通過無價市場來分流實體經濟的產能,沒有人力和物力的浪費。在戰爭時期,全體國民可以人盡其才,物盡其用,各就各位,開足馬力生產武器軍需。國家即便沒有資本,也可以通過物質調配和合理分工,並利用有價和無價市場進行高效公平的分配和獎勵。擁有生產資料的人民就是國家的主人。人民自產自銷不需要考慮有無利潤。國家也沒有必要儲存過多的利潤和貨幣。所有盈虧都由全體人民共同承擔。由於是勞動創造財富,全民勞動的國家肯定不會虧損。國家因此不需要為利潤高低而考慮產業分配,一切都可以為了取得戰爭勝利而進行優化布局。由於戰爭物質不通過市場買賣而直接投向戰場,戰時經濟的GDP不高,但供應充足經得起長期的持久戰和消耗戰。
在朝鮮戰爭,越南戰爭和阿富汗戰爭中,美國不是敗在軍事上,而是敗在由經濟制度決定的戰爭能力上。在戰時資本經濟國家也可能實行戰時計劃經濟,強制資本家進行戰備生產。但在生產資料私有的背景下,巨大的生產利潤仍然被資本家佔有。政府只能發行債券招兵買馬向私人企業採購戰爭物質,同時向富人加倍徵收所得稅和財產稅。除了少量軍火商和軍需商外,大部分民用產品的資本家不是戰爭的獲利者。這種經濟可以短期應急,但不能持久。資本家不願繼續為戰爭買單進行虧本生產,或不願為戰爭繳納超高的稅務。人民也不願意為海外戰爭流血犧牲。一旦陷入了戰爭泥潭,就可能引發全國性的反戰運動。
這些反戰運動不只是底層人民不願充當炮灰而拒絕上戰場。他們背後有著各種資本勢力的支持。反戰的資本集團還可以遊說國會議員,促使政府通過決議結束戰爭。對資本家來說金錢比國家重要。他們交稅是需要國家的保護,相當於買保險。一旦保險費超出了他們的期望讓他們出血,他們就會拒絕投資這個虧損的政府。資本家的錢也買不到士兵的勇敢和無畏。如果傷亡太大,士兵和民眾的厭戰情緒會升高。所以歸根到底打仗打的是人力和物力資源。戰爭的勝負取決於可供不斷消耗的資源或資本。資本經濟國家政府以有限的資源與社會主義國家的無限資源進行對決時,如不能快速取得戰爭的勝利就很難笑到最後。由於俄國保留了一些社會主義經濟的要素,所以從一開始就做好了持久戰的準備。越往後局勢將更不利於烏克蘭。同樣的道理,當中國轉向了資本經濟后,喪失了社會主義經濟的社會公平,也喪失了可動員的無限資源。這對今天面臨著台海和南海風雲的中國將是一個極其嚴峻的考驗。
今天俄國與有幾十個國家以武器和資源支持下的大國開戰,這實際上是一場現代的歐洲戰爭。需要指出的是這不是一場為爭奪殖民市場的軍事較量,而是不同政治和戰略理念的較量,文化和制度的較量。以企業資本和GDP為社會目標的資本勢力將敗給以國家實力和民族強大為目標的新社會。許多中國人卻看不到歷史的潮流,用落後的意識觀念來評估戰局的走向。俄烏戰爭說明在與資本主義國家共存的情況下,經典或非經典的社會主義不能靠和平競賽和平共處的共產國際理想方式取得勝利,而必須通過戰爭取得勝利。有著無限資源的國家經濟只有在戰爭中才能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它將用實踐將馬克思主義的革命思想推進到新的高度,即國與國對抗的層面——-社會主義只有在戰爭中才能取得對資本主義的最後勝利。我們面臨的很可能是一場人類歷史跨時代的革命。無論成敗如何,都將為未來的歷史發展提供富有現實意義的參考。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