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經濟簡論
八、過剩產能與無限市場 馬力
1、無價市場的社會意義
上面解釋了社會主義經濟是國家經濟,考慮的是國家的利益。每個社會成員都是國家的財富,也是國家的一部分。國家利益與個人利益在總體上是一致的。這種一致性是通過對不完全的公平分配加以必要的物質補償來實現的,而非西方國家認為的由政治宣傳或洗腦獲得的。因此社會主義國家有著很強的社會凝聚力和動員力。即便武器落後,也能在戰爭中打敗具有軍備優勢的資本主義發達國家。而資本主義國家往往敗於國內民眾的離心離德與政治分裂。社會主義經濟的這個長處是社會主義優越性的一個方面。也曾在冷戰中影響過一些資本經濟國家。
然而社會主義經濟堅持的社會公平所獲得的回報遠不只是政治層面上的。由於社會主義的無價經濟不以盈利為目的,可以保障城市建設和鄉村開發的有序推進,不會造成現在那麼多的鬼城和爛尾樓。對社會公平的補償還能使民眾不致因買不起房、看不起病和上不起學而不敢結婚生子,造成人口的負增長。中國的人口從1949年的4.5億到1979年計劃經濟的最後一年增長到9.8億。不僅增長速度超過了任何資本經濟的國家,相同的生命資源(如食物或耕地等)養活的人口也超過了發達國家。
而在資本經濟中,家庭的住房,孩子的教育和個人的健康都是各個家庭自己的責任。由於住房和教育醫療等服務十分昂貴,普通的中產以下的工作收入難以養活多子女家庭。國家越發達,維持中產生活的代價反而越大。這造成了發達國家生育率的長期下降和人口的持續減少。之前說過資本家不給工人大致相同的生活報酬的理由是市場決定的。然而無情的市場同樣決定了資本經濟國家的人口,因付不起高昂的生活費用而越來越少。少到什麼程度?對不起,還得由市場來回答。就是少到資本家願意支付工人與資本家相差不多的生活開支為止。
2、過剩產能的轉移
除了上述這些優勢,無價市場對社會主義經濟持續發展的作用要重要得多。由於社會主義聯合企業可以避免資本經濟的基本矛盾,並利用統籌兼顧的功能避免企業破產工人失業,社會可以做到全民就業。當每個人創造的價值超過了自己的消費需求后,在一個被封鎖的孤立系統中,就會造成製造業嚴重的產值過剩。社會主義經濟解決這些過剩產能的辦法不是讓企業破產,而是轉移過剩的產能為無價市場提供各種服務。當城市的醫療教育飽和之後,還可以把免費服務擴大到廣袤的鄉村。服務人員通過國家的分配機制,用提供免費服務來換取勞動報酬。中國人民對這種服務的無限需求為產能的分流提供了無限市場,因此完全不用擔心產能的過剩。今天的中國由於取消了原先的無價市場,削減產能迫使大量人口失業。現在中國的失業率高達百分之二十以上,造成極大的人力和人才的浪費。既阻礙了經濟的持續發展,也降低了民眾的消費能力和生活水平。
實物產業中的過剩勞力還可以轉向精神財富的創造。精神財富的市場也是無窮大的。社會主義國家可以讓越來越多受過良好教育的人才從事科研、文化、藝術等各種精神產品的生產。中國改革開放前的五年計劃中含有許多填補科技空白項目。科學技術的發展緊跟世界潮流,使中國科技與國際水平的差距越來越小。改革開放后,幾乎所有人都在生產低技術含量的出口產品,為部分人的先富掙外匯。科技水平與國外的差距拉大了。發達國家的許多新技術都是在最近四十年才開發出來的。如果中國堅持自力更生的方針,所有那些新技術也完全可以在四十年裡搞出來。
在精神財富的無限市場中,國家還可以向民眾提供低價或免費的文化藝術享受。改革開放前有許多大眾娛樂和文化場所,如文化宮、少年宮和青年宮以及博物館、動植物園和科學實驗園等,都是向民眾免費開放,或只收取很低的門票。電影院和戲劇院的收費也很低。如果這些文化服務不能在經濟上自負盈虧,社會主義國家也可以用統籌機制給他們應有的報酬。總而言之,社會主義經濟的統籌分配可以讓過剩的勞力從事科研文化教育醫療等各種免費或准免費服務,同時用國家支付給他們的貨幣報酬購買產業工人生產的過量消費品。這也是社會主義聯合企業的優勢,既避免了失業和勞力的浪費,又避免了產能的過剩和閑置,更高效地實現物質精神豐富又平等的健康生活。這種全民運轉的經濟怎麼可能長期落後於因周期性經濟危機產生高失業、高破產的資本經濟?
3、與需求平行的無限市場
綜上所述,社會主義經濟能夠用無價市場吸收國家和個人的資本積累所產生的市場剩餘,從而在市場封鎖的情況下仍能保證經濟的持續發展。經濟的持續發展終究會造成全面的供過於求和產能過剩。這時便可用過剩的勞力為無價市場提供各種服務和精神產品,同時吸收超額生產的消費品。由於人的需求是無窮的,無價市場可以變成無限市場。換句話說就是無價市場可以和產能同步增長。這就從根本上解決了商品經濟中無限生產與有限市場之間的矛盾。但因西方經濟學鼓吹的GDP只是有價市場經濟的量度,無價市場經濟產生的GDP很小。表面上看社會主義經濟的GDP沒有資本經濟大,但創造真實財富的速度大於資本經濟。
遺憾的是前社會主義國家沒有將這個成功的經驗及時上升為科學理論,從而在GDP和金錢崇拜中糊裡糊塗地放棄了社會主義經濟模式。中國改革后真實GDP的增長率只有之前的三分之二。直到今天還有不少中國人把西方國家為拯救本國資本經濟的失敗所推行的全球化殖民經濟,自作多情地當作發達國家的經濟升級,以便幫助發展中國家共同富裕。並在此基礎上憧憬著中美相互依賴的長期戰略,做著美國設計中國製造之類的白日夢。然而美國的歷史、文化和傳統絕不會允許美國失去獨立自主的能力依賴它國而生存。說穿了美國只是利用中國的廉價資源和勞力渡過漫長的利潤危機,再通過資本經濟的二次循環(見資本的再次積累)在人工智慧的應用中復興製造業,讓美國再次強大。
今天中國已經有人認識到了西方經濟學是繡花枕頭稻草心,而且還是有毒的稻草,但說不出究竟錯在哪裡。所以他們雖然希望中國有更好的經濟學,卻要國產新經濟學能夠在保障資本家利益的前提下避免眼前這樣的危機提高效率。可惜這不過是天方夜譚。這樣的經濟學與永動機一樣不存在。讀懂了本文就知道資本經濟的困境來自於資本積累與資本增值之間的矛盾。這個矛盾又是市場經濟固有的,無限生產與有限市場之間的矛盾在單一有價的市場經濟中的體現。所以資本經濟的一切危機歸根到底就是資本家的按資分配和利潤積累造成的。只有社會主義的聯合企業和無價市場能夠化解這些矛盾,使得購買力的積累不會妨礙經濟發展。中國有可能回到社會主義經濟嗎?可能有百分之九十的既得利益者和精英不會同意。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