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孤立系統中的私有經濟 馬力
1、 資本經濟的資本路線圖
如果一個被封鎖制裁的國家,不管怎樣的政治制度,拒絕公有經濟會發生什麼?不妨來討論一下孤立系統中,單一有價的市場經濟與社會主義聯合企業不同在哪裡。在私有化的資本經濟中,銀行和企業屬於不同的資本家。資本在生產中的周轉迴路變成:
銀行—企業—報酬&產品—市場&銀行&產品—企業
首先企業從銀行貸款支付成本和報酬。這時的企業是向銀行貸款,也就是說是欠了銀行的錢。企業貸款是要還的,而且還要支付利息。這利息就是銀行從企業利潤中分走的部分。支付的成本形成產品后被送到市場換回企業的投資。部分報酬用於購買產品也回到企業。另有部分報酬被儲存起來,或存銀行或投資其他行業而沒有回到企業。企業要進行再生產就得再向銀行借貸那部分被儲存的資本。這就增加了企業的債務,同時因購買力儲存又有部分產品留在企業庫存里。企業要麼減少生產,要麼向銀行貸款保持生產規模。減少生產就要不斷裁減員工。
那麼因購買力儲存產生的企業產品過剩怎麼辦呢?在前面所說的社會主義經濟中,為了產品不因購買力儲存而剩餘在市場上,國家支付的總報酬可以約高於產品的總價格。這高出來的部分被儲存后便不會造成市場剩餘。公有經濟可以這麼做,因為沒有資本家為了榨取更多的剩餘價值把所有利潤佔為己有。從理論上來講,國家多付的報酬會形成賬面上的「虧損」。但這虧損並不影響國民經濟的運行。當它被存入了國家銀行后,又抵消了形式上的虧損。另外民眾不會同時把所有儲蓄取出來購買商品。即便這樣事發生,稍稍調升一點物價就可以償還這份虧損。這其實是供求關係的主動帶入,需求增加而供應不變時,物價上升。然而曾經的事實證明,貨幣儲蓄不產生市場剩餘也不影響再生產,國家不需要通過漲價來收回成本,所以社會主義經濟中的物價可以保持長期穩定。
而在私有經濟中,沒有資本家願意像公有經濟那樣給出高於產品售價的報酬,因為會造成企業的即時虧損。於是稍有購買力儲存就會產生市場剩餘。當孤立系統沒有外部市場時,企業的剩餘產品只能減價求售。因購買力減少,市場的供求關係也會讓產品降價。這就減少了企業回收的資本。企業不斷向銀行貸款,銀行就要不斷印錢來滿足企業的貸款需求,從而造成持續的物價通脹。同時資本家也會不斷通過漲價來收回投資或提高利潤。消費品漲價后又不能不漲薪,這就形成了資本經濟特有的「漲價—漲薪—再漲價」的螺旋型循環。物價的不斷提高就會影響出口,還會提高生產成本引發利潤危機。社會主義經濟沒有這些通脹因素,也不需要超額利潤,因而物價穩定許多年不變,不容易產生出口困難和利潤危機。
為敘述的簡單起見,上述的企業被簡化成一個抽象的企業。許多人難以理解一個抽象的企業運作的過程。例如企業的產品不都是本企業的人購買,而企業員工也會購買其他企業的產品。這時該怎樣理解企業的產品剩餘?實際上文中的企業可以是所有私人企業的總和,包括了多個生產同類產品的企業。因此也可以方便地理解為生產所有消費品和原材料的企業聯盟,只是加入的企業屬於不同的個人,所以不同於社會主義的聯合企業。通常消費者傾向於購買價廉物美的,經濟實惠和流行暢銷的產品。消費者的選擇性擴大了一些優質企業的市場,就像企業的海外市場一樣。優質企業於是可以儲存利潤,用額外市場來清除因購買力儲存帶來的產品剩餘。與此同時,生產同類產品的其他企業就可能出現產品過剩。
當社會的需求和購買力不變時,資本經濟中資本積累與資本增值之間的矛盾,在孤立系統中就表現為暢銷企業與滯銷企業之間的差別,造成企業的分化,從而加重了貧富分化。暢銷企業還可以擴大再生產,而滯銷企業便面臨虧損和倒閉。可見這一矛盾促進了資本經濟中的企業競爭。企業競爭有利於優質產品的出現,同時造成了大量企業的破產和工人失業。根據倖存者偏差,倖存企業的效益提高了。但企業破產造成的浪費和失業人口造成的社會負擔,卻拉低了社會的效益。從總體來說正常的社會主義國家經濟發展的速度快於資本經濟的國家。但社會主義經濟是全民發展共同致富,而不利於部分人先富起來。由於人的貪婪,越是有權勢的人越喜歡叢林競爭的自由,因為他們有更多必勝的把握。前社會主義國家在不了解科學經濟學的情況下,迷戀財富和叢林自由,轉向了資本經濟的軌道。之後沒有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速度超越了之前的社會主義聯合企業。
2、歷史經驗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魏瑪共和國遭到同盟國的制裁,但程度遠不如改革開放前對中國的那樣。德國經濟很快崩潰物價上漲,為了償還戰爭賠款,馬克貶值近億倍。美元兌馬克從1921年1月的1:64變成1923年11月的1:42億。德國起初靠招商引資來解決債務危機。美國資本壟斷了德國電力、鋼鐵、化工幾大行業。許多中小企業破產造成了大量失業。在幾年的經濟復甦后德國便隨著美國的經濟大蕭條重回危機。希特勒在這樣的背景下鼓吹反猶和民族復仇,以至今沒人能夠打破的得票記錄選舉上台。隨後希特勒推行所謂的新經濟政策,主要是將自由經濟變成國有經濟,進行貨幣改革避免金融危機的衝擊,如廢除黃金與股票交換,推行物物交換的市場交易和進出口貿易。大規模開拓福利補貼工人。沒收猶太人財產。興建高速公路網和鐵路網,打造軍工複合體,提供大量軍事訂單等。結果從1933年到1936年的四年裡,失業人口從600萬人減少的100萬人,國民經濟總值GNP從737億馬克增長到1264億馬克,近乎翻了一倍。經濟恢復的速度大大超過了同時期的西方資本經濟國家。
德國經濟的快速恢復歸功於在希特勒的經濟政策中,根據經驗採用了不少措施減輕了資本經濟的基本矛盾對經濟的阻礙。比如企業國有化后可以利用統籌兼顧的功能防止企業破產;執行金融管制防止將財富轉移到國外;實行以物易物的政策清除市場剩餘;給予工人高福利補貼減少貨幣報酬和儲存;發行大量的有期國債代替貨幣用於投資和報酬,有效限制了貨幣儲存等。希特勒甚至提出自給自足的經濟目標,拒絕接受國外貸款用於生產;在進出口貿易中也要以物易物。然而希特勒沒有將當時的銀行國有化。國家和企業需要向私人銀行貸款用於恢復經濟。1938年德國政府的收入是177億馬克,但支出高達300億馬克。到了1939年政府赤字更加嚴重,債務膨脹到國家快還不起利息了。德國政府借的很多五年期債券也即將到期,政府不得不強制銀行購買政府債券。戰爭掠奪成了希特勒政府擺脫債務危機的唯一出路。於是在1939年,德國入侵波蘭發動了第二次世界大戰。這個例子說明即便是國家壟斷資本經濟可以清除市場剩餘,但依然沒能避免危機。由於國家靠向銀行貸款來清除超額生產帶來的市場剩餘,危機轉變為金融危機。
在前面的章節里說過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美國因對社會主義陣營的國家實行封鎖和制裁,限制社會主義國家的工業品出口。當時的社會主義陣營有十多億人口,接近世界人口的一半,超過了當時的美元市場的人口數量。為了制度的和平競爭,東西兩個陣營都拚命發展生產。由於社會主義的公有經濟使資本經濟的基本矛盾失去作用,社會主義陣營經濟發展迅速,且沒有嚴重的經濟危機。由農業國起家的蘇聯在西方的封鎖下靠自力更生成了百年來唯一一個和平崛起並趕上了歐洲強國的超級大國,中間還遭受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最大損失。
與此同時,美國的資本經濟在其基本矛盾的作用下,資本的貪婪積累在社會主義陣營的反向圍堵和反向封鎖中(西方制裁是一把雙刃劍,這在當前的俄烏戰爭中也可看到)造成了頑固的市場剩餘。資本家為清除市場剩餘極力推行信貸消費。將明天的錢拿到今天來用,這在功能上相當於擴大了美元的發行,引發了美元市場的通脹。國際市場上的美元泛濫使得法國等國家失去對美元的信心。對美元失信的國家大量借貸美元套現美國的黃金儲備導致了黃金美元的破產。
黃金美元崩潰后,無限制的印鈔和信貸消費製造了美國經濟的虛假繁榮。由此產生了虛假的供求關係導致了物價脫離實際生產和供應能力而節節攀升。脫離實際的物價又迫使企業漲薪提高了企業的實際成本,最終使美國的製造業在不能使用信用卡交易的批發市場上面臨虧損和破產,進而將美國工業帶入利潤危機。同時虛高的美國物價結束了美國的海外貿易一直順差的時代,使美國製造業變成了一個孤立系統。在利潤危機和孤立系統的雙重打擊下,美國經濟陷入絕境無力自拔。
形勢比人強。靠反共起家並出名的美國總統尼克松於是不惜低三下四來中國請求中國開放市場。中國的前領導人去世后,美國終於如願以償。解脫了社會主義陣營的反向封鎖后,美國擺脫了孤立系統恢復了經濟,從而避免了聯邦的解體。而中國在改革開放後放棄了國家強大的首要目標,轉向了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資本經濟。在吃光了之前留下的原始資產和低價紅利后,用土地財政和大幅度投資催脹的經濟,因持續的通脹提前進入了利潤危機。虛假繁榮的經濟泡沫也因經不起自我封閉或外部封鎖而一個接一個破滅。資本經濟的這個阿喀琉斯之踵也同樣被中國目前的處境所證實。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