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洗錢經濟 馬力
之前講了市場經濟與投資經濟的區別。市場經濟是可以在一個有限市場上循環持續的,投資經濟彷彿是一鎚子買賣,要麼投資收不回來,要麼利潤被移出產業的資本循環。用一個形象的說法就是,一個產品從投資生產到出售後的資本回收形成一個閉合循環。資本電子在勞動和能源的作用下循環做功製成產品。相同規模的生產要想繼續,閉環中的資本電子數量必須保持不變。
以上所述是單一產品的市場經濟最簡單的運行模式。在實際生產中,資本循環會因種種原因而無法繼續。比如產品滯銷或市場過剩,抑或售價低於預期造成虧損。這些都屬於市場因素,主要與供過於求有關。當一些虧損企業破產後,就會再次回到供需平衡的狀態,使生產在現有的有限需求時仍然能夠繼續下去。這就是西方市場經濟理論所描述的正常狀態。
然而西方的市場經濟理論忽視了一個問題,即影響產銷過程中資本循環的不只有市場因素,還有人為的因素,比如企業主或資本家的利潤儲存。描述生產利潤的利潤公式是
利潤 =(已兌換的)產值 - 成本
通常我們把產值當作已知量用來計算利潤。但在實際情況中,產值依賴於產品交換的結果,在預算中是個未知數。生產利潤依賴於一個未知數自然也是未知的。可見利潤公式中含有兩個未知數,因此是一個非閉合的方程。
這個二元方程可以寫作上面的常見形式,也可以寫成
(預期的)產值= 成本+ 利潤
這樣一來利潤公式就變成了產值公式。它的意思是產值等於成本加上利潤。在這裡利潤成了自變數,產值成了因變數。要想實現預期的產值,必須將全部利潤用來購買產品,否則會有產品過剩使部分投資無法回收。接著就會減少下一個周期的資本投入,也就減少了產品數量。這就像在閉合線路中,一定數量的電子要在不斷循環的過程中產生相同的功率,當電壓不變時也要保持電流不變,即電子數量不變。
由此可見,如果資本家將一部分利潤儲存起來移出生產的資本循環,之後的產值就會下降。這種產值與利潤的相互影響與相互依賴的關係,構成資本經濟中的一個基本矛盾,即資本儲存與資本增值之間的矛盾。資本家的利潤儲存會減少產品的銷售造成剩餘,從而減少資本投入和產值。要保持預期的產值,資本家必須將所有利潤投入到下一個生產周期中。這個原理的一個推論就是在一個固定的有限市場中(相當於一個孤立系統),完全的資本循環是不產生利潤的無利潤循環。
但這顯然不符合我們的經驗。因為社會並不只有一家企業,也不只生產一種產品。由於企業的效率不同和需求的多樣化,有些企業可以在利潤儲存的同時仍然保持投資和生產的不斷進行。這是因為優質企業的利潤儲存造成的產品過剩被其他人買走了。這相當於優質企業將產品過剩轉移到生產同類產品的其他企業身上,使其他企業面臨虧損和破產。這便是西方經濟學所說的競爭。
這種生死存亡的競爭歸根到底是資本積累與資本增值之間的矛盾造成的。即便是壟斷經濟或計劃經濟也無法避免這種惡性競爭,因為資本家總想積累個人財富。競爭雖然有利於優質企業的發展,但同時會使低效企業破產。從倖存者偏差的角度來說,企業效益獲得了提高,但由於破產失業的工人,包括技術優秀的工人,淪為貧困者,他們的消費能力減小,最終限制了投資和生產的持續發展,拖累了整個社會的效益。資本經濟的這個矛盾同樣不是改進生產技術能夠改變的。當技術提高了生產效率后,所需的人工會更少,更多的人將加入失業行列。
上述的原理又與標題有什麼關係呢?資本家不斷儲存利潤,為了維持生產規模就要不停地向銀行貸款填補被儲存的利潤。銀行因有貸款利息而樂不可支。所以美國那麼多優良企業,包括百強企業,藍籌股企業,道瓊指數企業,無一不是負債纍纍。這不等於說那些資本家也有一身債務。他們有著海量的個人財富投資固定資產和股票債券等。而企業債只是用來減免他們的企業稅。
中國的企業家同樣如此。他們在企業盈利時,也是把利潤變成個人資產,同時擁有大量銀行債務用以減免稅務。企業一旦有了問題,資本家不是拿過去積累的利潤來補貼虧損,而是首先向國家要補助。中國政府大量的債務是用來補貼民營企業家的。等他們轉虧為盈后,又會把利潤變成個人資產。民營企業家們說還不起錢,政府銀行為了改革的面子將他們所欠的債一筆勾銷,再印錢補漏洞。這便是中國特色的投資經濟,養肥了許許多多裝窮的資本家。如今經濟下滑消費疲軟,資本家的代理人又鼓吹政府發錢消費。最後這些發放的錢又都變成企業利潤,加到資本家的個人賬戶中。虧損的是國家。
說到這裡也許有人會明白,這種特色投資經濟不就是資本家的洗錢手段嗎?還真是。資本家利用政府銀行的貸款產生利潤,再把稅後利潤變成個人資產。接著再向國家貸款重演之前的利潤轉移。而企業負債卻越來越多。最後企業資不抵債而破產。國家銀行無人負責,為保護民營企業家和改革的偉大成果,不是繼續借錢給資本家,就是讓債務歸零。無比光榮的民營企業家們於是拿著多年累積的利潤,去海外過著老外都艷羨不已的豪華生活。
一般來說一個正常的國家在經濟繁榮的時候會積累大量的財富和資本。平時這些資本被用於維持生產。國家僅僅需要根據GDP的增量和貨幣流通的速度發行有限數量的新貨幣。一旦有危機發生,這些儲存的利潤就被釋放出來拯救經濟。然而中國的洗錢經濟由於不斷把生產利潤變成個人資產轉移到別處,不管是繁榮還是危機,中國都在不斷地招商引資印鈔投資,補貼民營企業家。最近十幾年更是每年賣地集資。最高的時候,中國每年的投資占GDP的比例連續多年超過50%,簡直是匪夷所思。世界上幾乎找不到第二個像中國這樣的長期投資大國。
如今中國企業破產,個人債台高築,政府債務更是GDP的幾倍。沒有人知道那些錢去了哪裡。需要指出的是錢本身不會變成固定資產。基礎建設和房地產是投資后靠勞動創造出來的,不是用錢糊出來的。所有投資在周轉過程中被分配到不同的人手裡。有的成為利潤被資本家所有,有的成了工人的報酬,有的成了政府的稅收。但每個獲益者都在哭窮負債纍纍。不覺得奇怪嗎?這就是洗錢經濟的必然結果。錢都被資本家洗到了自己的腰包里,轉移到了海外。私有化的改革開放說到底,就是靠洗錢為少數人富裕,為外人作嫁衣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