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市場經濟與投資經濟——兼論中國重振經濟的道路

作者:mali50  於 2023-6-12 09:17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政經軍事|已有1評論

市場經濟與投資經濟——兼論中國重振經濟的道路   馬力

在中國經濟一蹶不振的今天,怎樣才能讓中國經濟走出困境?在現有的資本經濟的框架內沒有辦法。

十年前中國就知道明斯基時刻(Minsky Moment 即資產價格崩潰的時刻)即將到來。我曾提醒單一有價的市場經濟是死路一條,建議中國實行耦合市場經濟。但中國那時卻想用土地財政來拯救經濟,即所謂的供給側改革。這解決不了資本經濟中資本積累與資本增值之間的矛盾,只不過延緩了危機的發生,並使未來的危機伴隨著房地產崩潰而變得更加嚴重。同時土地經濟帶動的物價飛漲還使中國製造業提前進入利潤危機。如果想再用農民的土地來救經濟,因不能產生之前的高價值和高利潤,連拖延時間都難。

於是中國又回到大幅寬鬆的貨幣政策,加強逆周期調節,全力支持企業促進充分就業。這可見以下的視頻「央行將有大動作」:

根據視頻的解釋,中國希望擴大投資來振興企業解決失業問題。那麼問題來了,危機本身就是投資太多產能過剩造成的,為什麼反而要逆周期加大投資呢?即便是擴大國家基本建設,所能解決的就業人口還是有限的。

資本經濟關心的是資本的利益,而不是失業者的利益。私人企業沒有統籌兼顧的功能,因此單個企業只會在有充分市場或訂單時才會貸款生產,雇傭工人。否則印再多的錢也無用。資本家不會為了解決失業問題而開工。那是社會主義企業才會做的事,因為國家可以用盈利企業的利潤補貼虧損企業。可見市場經濟的關鍵是市場而不是投資。一些人搞了四十年市場經濟卻對市場經濟一無所知,只知道招商引資賣地籌資。結果反而欠了一屁股債。貸款的企業欠債,賣地的政府也欠債。因為投資沒能擴大市場——事實上也不能,否則哪有經濟危機——而是去了不該去的地方。

準確地說中國幾十年來搞的不是市場經濟,而是投資經濟,也就是用投資填滿已有的低端市場。真正的市場經濟是能通過競爭保住,拓展或升級市場。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才是真正的市場經濟,因為無價市場可以與產能和就業同步增長。目前全球化中的新興國家搞的基本上都是投資經濟,靠招商引資在不久的時間裡填滿現有的廉價市場,然後被後起的更廉價的商品所取代,走日本和中國的老路。

有人問,美國也是資本經濟,為什麼不說是投資經濟?很好的問題。美國也是靠投資。國內投資經濟失敗后,改成資本輸出投資海外了。由於美元是國際壟斷貨幣(別再說美國是自由經濟,因為美元是全球最大的壟斷資本),可以不斷地轉移投資市場,日本垮了去中國,中國垮了去東南亞,南亞和南美,所以美元市場一直存在,只是換個地方。美元的壟斷地位成就了客觀上的市場經濟。人民幣不能全球大規模投資,在一個有限市場上就成了投資經濟。

中國目前尚有一條路挽救經濟。就是恢復直接用勞動投資的社會主義經濟,實行按勞分配縮小貧富分化。然而國家目前沒有足夠的企業和生產資料滿足大部分失業人口的再就業,這就需要再次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由於債台高築,政府連贖買資本家企業的錢都沒有了。中國不妨用這些逆周期貨幣有計劃地收購破產企業,整頓后重新開工。同時嚴格監督企業的產品質量,努力在國際市場上收回中國製造的國際信譽。從而恢復出口訂單和海外市場,爭取在短時間內從經濟困境中走出來。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1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1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1 個評論)

回復 mali50 2023-6-12 10:15
增加了一段:
有人問,美國也是資本經濟,為什麼不說是投資經濟?很好的問題。美國也是靠投資。國內投資經濟失敗后,改成資本輸出投資海外了。由於美元是國際壟斷貨幣(別再說美國是自由經濟,因為美元是全球最大的壟斷資本),可以不斷地轉移投資市場,日本垮了去中國,中國垮了去東南亞,南亞和南美,所以美元市場一直存在,只是換個地方。美元的壟斷地位成就了客觀上的市場經濟。人民幣不能全球大規模投資,在一個有限市場上就成了投資經濟。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2 11:51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