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法國第二次思想啟蒙 ?

作者:mali50  於 2020-6-3 07:02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政經軍事|已有5評論

法國第二次思想啟蒙?    馬力

一、馬克龍的講話

這幾日網上流傳著一個中文視頻,據說是法國現任總統馬克龍的一次內部講話:


根據上面的視頻,馬克龍的講話涉及到這些方面的內容:歐洲不應排除而是要聯合俄羅斯,建立一個包括俄國和英國在內的主權歐洲,以便擁有獨立的軍備、經濟和強大的歐元。馬克龍的講話還批評了上個世紀歐洲各國忙於私有化的做法,似乎在為有意恢復公有制而辯護。在對中國的看法上,馬克龍只是提到與中國合作發展經貿關係,但沒有認為是一種戰略夥伴關係。

這篇講話看來與歐盟之前的政策不相吻合,也與後台老闆美國對歐洲的期望相左。在美國脫鉤盛行的今天,不免有與美國準備脫鉤的意思。如果真是如此,堪稱是一次戰略思想的革命性改變。變化的程度可與十八世紀的法國思想啟蒙相比擬。那麼法國總理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新思維?我們先回顧一下法國近代史上的幾次大的思想轉變或思想革命。

二、宗教改革

十五世紀,突厥人滅亡了東羅馬的拜占庭帝國,歐洲的主要地區在西羅馬的神聖羅馬帝國的控制下。那時的帝國不是一個獨立的國家,而是有近四百個獨立的王國、公國和領地組成的鬆散聯盟。帝國統治的中心在中歐的德國、義大利以及後來的西班牙一帶,法國處於帝國西部的邊緣。統治這個聯盟所依賴的不是羅馬的軍事力量,而是羅馬中心的天主教教會。

十四世紀開始的歐洲文藝復興運動同樣影響到法國,促進了法國文學藝術、手工業和商業的發展。生產力的發展解放了被束縛在土地上的歐洲人。他們需要更多的自由和權力來改變生活和決定自己的命運。當土地貴族再也不能把這些人捆在土地上時,束縛他們的就主要是產生於農耕時代的宗教信仰。然而新的生產方式激發的爭取自由的思想,卻開始衝擊嚴厲禁錮思想的舊宗教。

十六世紀初,馬丁.路德利用教會腐敗為突破口在德國北部開啟了宗教改革,批評舊宗教死板的和強制性的教規,主張感化式的自覺信仰。隨後各種宗教改革在神聖羅馬帝國的邊緣地區迅速展開,爭取獨立於羅馬教會的宗教話語權和解釋權。其中瑞士人約翰.加爾文在路德教「因信稱義」的基礎上加上奉獻成義的思想。他所創立的加爾文教也影響到法國。

在加爾文教的影響下,本來就勇敢熱情的法國人在改變命運中表現出更大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積極的新教改革立刻遭到舊宗教王朝的鎮壓,發生了幾次流血慘案和延續了三十多年的宗教戰爭。最終以新教失敗而告終。失敗的原因是當時的新教勢力還不夠強大,信奉新教的人只佔少數。這就迫使原來信奉新教的波旁王朝,為了在繼承法國王位后順利統治而聲明改信舊教。

波旁王朝改信天主教卻沒有改善整個法國與神聖羅馬帝國的緊張關係。在後來帝國的天主教勢力與帝國內部的新教聯盟以及波希米亞人進行的三十年宗教戰爭中,新教勢力曾頻頻失敗。直到最後,表面上信奉天主教的法國卻與新教國家瑞典聯盟,打敗了帝國的天主教勢力,才結束了羅馬帝國的三十年戰爭。從此神聖羅馬帝國在法國的影響日漸式微,法國在歐洲大陸上開始崛起。

三、集權改革

這個崛起的過程曾被法國內部的長時間暴亂所打斷,迫使路易十四削減貴族權力實行中央集權的君主專制。這使人想起中國的秦始皇開創的中央集權制,只不過不是通過戰爭實現的。集權后的法國像漢武帝那樣能夠不斷對外擴張。在法荷戰爭期間,路易十四利用集權優勢對當時的貿易強國荷蘭發動關稅戰。在連連失利的戰局中,法國的同盟英國為了避戰而在國內發起了「光榮革命」。英國背叛后,法國依然在最艱苦的處境中又一次打敗了神聖羅馬帝國。

法國在路易十四的集權統治下成為歐洲的第一人口大國,國力上也是歐洲的頭號強國。戰後各國開始承認路易十四「太陽王」的稱號。太陽王的法國取代了荷蘭成為歐洲最有權力的仲裁者。法語成為歐洲上層社會首崇的語言。在後來的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中,法國又贏得了西班牙王位。雖然損失慘重,集權法國依然保持著歐洲第一強國的地位。

路易十四統治了72年後去世,曾孫路易十五繼承法國王位。君主專制使法國輝煌了不到一個世紀。隨後英國崛起,在七年戰爭中打敗法國,使法國失去了美洲和印度的殖民地。到了路易十六時期,任性的法國花費了大量資金報復英國支持美國獨立,結果釀成財政危機,使法國重新走向衰落。驕傲的法國人不能讓輝煌成為過去。他們中的精英像今天的馬克龍一樣認真檢討問題所在。

四、理性革命

反思從文藝復興到宗教改革再到路易十四的集權統治可以看到,文藝復興開創了實證科學和自然哲學的研究。但在那時的生產和文化背景中,只有文學藝術,而不是科學方面的成就得到進一步發揚光大。宗教改革傳入的新教也沒有發揚路德教所提倡的理性思維。加爾文甚至以宣揚邪教為由,燒死了正在發現人體血液循環過程的塞爾維特。而集權制度則高度依賴君主的能力和品行,難保一時的輝煌經久不衰。

提高統治者能力和品行的,在當時的法國精英看來,就是被之前的文化革命和制度革命所忽視的根本因素——理性思維。這個認識在那時不完全是唯心主義的。十七世紀的歐洲工商業和航海業已很發達,。熱兵器的發明和使用也改變了作戰方式。非理性的宗教信仰和倫理教條已經不足以解決技術化的生產問題、貿易問題、戰爭問題和國家的管理問題。於是一場更深刻的思想革命和文化革命就成了當務之急。

不少人也許沒有聽說過法國的思想啟蒙時代又叫做理性時代,因為它宣揚理性主義。根據維基百科,這是一場於17至18世紀在歐洲發生的哲學和文化運動。該運動相信理性知識可以解決人類存在的基本問題。德國哲學家康德以「Sapere aude(拉丁語,敢於求知)的啟蒙精神來闡述人類的理性擔當。啟蒙運動相信社會原則可以建立在理性基礎上;用理性方法審視舊的社會習俗和政治體制,可以產生包括自由與平等在內的新的世界觀。

法國的理性主義思想啟蒙影響了整個歐洲和世界,成為人類大踏步走進工業文明和全球合作所必要的思想準備。馬克龍的法國偉大正是從啟蒙時代開始的。他有理由為法國感到驕傲和自豪。中國近代打倒孔家店倡導科學民主的新文化運動可以看作是中國的理性主義革命。可惜的是很快被政權鬥爭所取代,沒能深入進行下去。直到新中國成立后的文化大革命又重新批判封建思想,提倡學哲學和馬列原著。但同樣被政治權力的鬥爭所否定,代之以非理性的小農意識的全面復辟。

藐視神聖羅馬帝國和羅馬天主教的法國思想家們從非宗教的原理出發,提出了平等、自由和博愛的時代口號, 並把契約理論從霍布斯的君權下解放出來還給人民。在這種理性主義的招喚下發生的大革命,藉助法國人的激情和勇敢表現出強烈的反宗教色彩,對篤信天主教的腐敗貴族進行了無情鎮壓,為建立資產階級的自由共和國。像秦王朝一樣,暴力革命后的貴族復辟是難免的。但拿破崙皇帝最終埋葬了神聖羅馬帝國,真正結束了中世紀(註:西方歷史將東羅馬滅亡前的歐洲時期稱為黑暗的中世紀,彰顯西方文明來得更早。事實上歐洲許多地方的宗教統治和政教合一延續到以後的幾個世紀。神聖羅馬帝國就不是一個國家意義上的帝國,而是一個宗教意義上的教盟。所以伏爾泰會說既不神聖,也不羅馬,更不帝國)。

五、當代的神聖羅馬帝國

回到今天的馬克龍新思維可以看到他的主張,除了在聯合英國的問題上,與美國的歐洲意圖完全不同。今天的歐洲如果擺脫不了美國的影響,會使人想起中世紀在神聖羅馬帝國排斥下的法國。如果說十八世紀法國思想啟蒙的矛頭直指神聖羅馬帝國,那麼今天法國思想啟蒙的矛頭又指向誰,俄國還是美國?正如馬克龍所說,歐洲花了幾十年時間尋找答案。二戰後的整個冷戰時期歐洲的敵人是蘇聯,蘇聯解體后是俄國。如今這個答案似乎正在改變。

法國為什麼不能繼續聯合美國,而要改弦易轍?這是因為歐洲可以與俄國平等相處,俄國也同樣希望與歐洲和平共處防範美國。而美國以二戰時拯救歐洲的救星自居,其全球霸權野心和軍事實力不會讓歐洲強大,成為對抗美國的新霸權。俄國真與歐洲開戰或核攻擊歐洲國家,美國未必會與俄國同歸於盡。所以俄國一再聲明一旦遭到攻擊就會用核武反擊。這時美國在歐洲的軍事部署除了賣錢沒有實戰意義。既然如此,何不改善與俄國的關係。

由此看來美國正在成為今天綁架法國和歐洲的神聖羅馬帝國。法國要真敢違抗美國,應該是看到了美國這個帝國正在走向衰落。套句伏爾泰的話,這個當代的新教美麗堅帝國既不神聖,也不羅馬,更不美麗。如果整個歐洲真能聯合起來,包括俄國在內的歐洲在總的經濟實力(不只是GDP總量)、軍事實力、科技實力、戰略縱深和歐元的世界支付地位上都會超過美國。同時美國因失去歐洲市場和歐洲的軍火需求,會在經濟總量上落後於歐洲。在美國脫鉤中國后,中國也不再為美國生產美元商品,繼續維持美元的國際地位。歐洲與中國的合作也就更容易超越美國。

至於馬克龍對於私有經濟的批判,想起法國的思想解放運動以及產生過巴黎公社和空想共產主義的思想,就不覺奇怪了。有著悠久歷史的國家對政治制度的看法不會像新大陸國家那麼簡單。法國歷史上有過封建貴族制度,君主集權制度和共和制度。這些制度都曾創造過某種輝煌。其他國家從貴族封建制轉變為中央集權制后,也曾使國家更加強大。而在最近的兩百年裡,法國的共和制度似乎沒有帶來新的輝煌。相反以奴隸制和戰爭起家的新大陸國家卻超越了歐洲,成為歐洲的主宰。

如果馬克龍堅持理性主義的原則,可以讀一讀本人的耦合市場經濟學,就會理解全球化的今天所面臨的危機是資本經濟本身無法解決的。由於資本經濟的危機歸根到底源於有價市場和購買力的有限性,解決危機的根本辦法不在投資,不在技術,也不在貿易,而只有一個,就是擴大市場。社會主義的無價市場可以與產能同步增長,因此可以從根本上避免經濟危機的發生,保證經濟和科技的持續發展。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發表評論 評論 (5 個評論)

回復 北極天翁 2020-6-3 15:13
60年前China第二共和國消滅了法國第5共和國最後一支強大軍團,滅了法國重回殖民大國的夢想,法國對China是很傷痛的感覺。
回復 mali50 2020-6-3 21:08
北極天翁: 60年前China第二共和國消滅了法國第5共和國最後一支強大軍團,滅了法國重回殖民大國的夢想,法國對China是很傷痛的感覺。
中越交惡給了法國重回南海的夢想和機會。美國海軍如果常駐金蘭灣和菲律賓,就有這種可能。
回復 mali50 2020-6-4 04:57
擺地攤,一個熟悉的場景在三十多年後回到了騰飛的中國。不願經歷理性變革就只能停留在原地。愛麗絲夢遊仙境后終於回家了。建議中國城鎮化建設時給地攤經濟留有充分的場地。地攤將長久伴隨著中國的改革,成為一道特有的風景線。
回復 mali50 2020-6-4 12:22
中國經濟的未來,說好是高科技製造業,如今卻回到地攤經濟:
https://youtu.be/jVjd4TyM7YU
回復 mali50 2020-6-6 13:14
又有風聲說地攤經濟偃旗息鼓了。
想起以前說造原子彈的不如賣茶葉蛋的。如今再弄成做晶元的不如擺地攤的,就是真悲劇了。
失業者可以組織起來建設地下城市,水利灌溉,擴大社會服務,怎麼可能失業。只有資本經濟才會有失業人口
社會主義經濟可以全民就業。因為人民自己是老闆,自己雇傭自己,自己養活自己。勞動者即是生產力,又是市場,即是供應方,也是消費者,因此不會有市場過剩,也不會有失業。有額外市場時可以積累利潤,沒有額外市場時就自己養活自己。這就是耦合市場經濟的基本原理之一。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3-28 18:41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