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消費GDP崇拜的陷阱

作者:mali50  於 2019-5-4 03:28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政經軍事|已有15評論

消費GDP崇拜的陷阱 馬力 
最近在網上說到GDP, 覺得有必要進一步加以討論。目前中國經濟已經到了非常時期。中國的GDP於幾年前持續下行后,先是視其為古典經濟學或馬克思主義經濟學所說的過剩危機,並因此用去槓桿去產能來解救。但失業率的擴大不僅加重了社會負擔,而且壓縮了全社會的消費市場。而消費是中國改革開放後計算國家生產總值GDP的主要依據。這時彷彿忽然開朗,於是從之前的供給側改革轉向需求側改革,認為擴大內需促進消費才是對症下藥。這相當於用凱恩斯理論來詮注眼下的危機,即因消費疲軟造成的危機。不幸的是消費疲軟不是因凱恩斯認為的缺乏消費意願、而是因占人口多數的中低收入消費者沒有足夠的購買力所造成的。因此喊喊口號打打廣告並不能讓人多買什麼。在這些減產能促消費的手段都失敗后,不得不再次恍然大悟:原來促進經濟還得靠投資,換句話說,投資是可以直接注水,不,是拉升GDP的。這就又回到了原點。既有今日,何必當初?反過來說,既有當初,何必今日?看來在這個迷宮裡轉圈是篼不出來的。這就叫作「走投無路」。要不資本主義世界怎麼會有今天的持久衰落? 
那麼中國今天的危機,如果承認危機存在的話,究竟是什麼危機呢?根據我於2009年6月2日首次在多維網的討論,是資本經濟的真正危機——利潤危機,一種因整個產業的利潤消失而產生的非周期性的長期危機,《利潤危機》(http://blog.◇◇news.com/post-53967.html 其中的◇◇用dw代替,下同)。利潤危機不同於經典的過剩危機,因為不是因盲目生產造成的,也因此不能靠傳統的宏觀調控來解決,更不會像過剩危機那樣不治而愈。而凱恩斯的消費疲軟不過是各種經濟危機的表象之一。常識告訴我們一個企業遇到利潤危機時,只有靠貸款維持,否則就關門大吉破產了事。而一個國家遇到后一樣會走向破產,除非不斷印錢導致通脹,加重兩極分化和消費疲軟,直到被惡性循環所拖垮。最後回到多年前的貧困,降低勞工成本使企業重新獲得競爭力。有關利潤危機的形成條件和解套方法可見馬力的 《資本主義的真正危機》(http://blog.◇◇news.com/post-116963.html 2010年5月8日)一文。不同角度的數學解釋還可參見《社會主義經濟學問答第17部分:不可逆危機--利潤危機》(http://blog.◇◇news.com/post-220771.html 1912年7月23日)。美國之前實行貨幣寬鬆政策擴大相對貧困,然後利用再生的低價勞力復興製造業,恰與我的解法不謀而合。
雖然企業喪失利潤破產倒閉司空見怪、但西方國家整個行業的利潤危機是在經歷了幾百年的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后才最後發生。而中國的市場經濟才僅僅走過四十個年頭就出現了利潤危機的苗頭。為什麼會這樣? 你可以說今天的市場競爭更加激烈。然而中國改革開放前曾有非常低廉的物價和豐富的廉價勞力(統稱物價紅利),即有比任何亞洲龍虎更大的比較優勢,這些優勢卻很快消耗殆盡。除了資本的貪婪和改革的失策、西方國家用消費和投資來計算GDP的方法、對誘導新興國家誤入歧途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本來用消費來計算一國的GDP就像用開支來計算一個家庭的收入一樣荒唐可笑。這樣的計算只有在預算和收支平衡、即沒有借債、赤字、超發貨幣或貨幣積累時才有意義。但西方國家的財政預算和經常賬年年都是赤字。銀行也在不斷地發行貨幣用於投資和消費。用貸款投資和超前消費注水的GDP超出了一個國家的實際產值。這就相當於用印鈔機印GDP一樣。

有人也許會說借錢消費也好、印錢投資也好、都是用來購買國內生產的產品(如是進口產品、進口逆差要從GDP中扣除)、因此消費,即便是印錢和貸款消費,與產值是等量的。這裡同樣存在一個邏輯陷阱。只有當消費不是浪費、投資沒有失敗時、這種等量關係才成立。事實上大量的購買被用於商業投機而不是終端消費、其對GDP的貢獻被重複統計在各個商業環節中。更有大量的投資是失敗的或破壞性的、不產生預期的產值或產品。那些不創造產值的銀行壞賬卻可以像正常投資一樣創造GDP。所以用消費和投資來計算GDP難免誇大真實的生產總值。

既然用消費和投資來計算GDP有這些無法克服的缺陷、為什麼西方國家要這樣來計算GDP呢? 這是話語權的一個部分。西方經濟學不是科學,甚至不以科學性為標準,而是資本家致富的工具。因此在競爭中取勝就是最重要的目的。對比原社會主義國家用產值來計算的GDP、西方國家的演演算法可以誇大資本主義經濟的總量、從而掩蓋資本主義經濟的落後和資本主義的衰落、貶低社會主義制度。除此之外、這種演演算法還有兩個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一個作用是可以使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立於不敗之地。西方發達國家壟斷了國際貨幣、如最早的英鎊、後來的美元、日元和歐元。因此它們可以超量發行貨幣進口海外商品輸出通脹、同時擴大本國的貸款投資和消費。這樣一來即便國內不生產這些產品、也能僅靠商業環節產生出比原產地生產這些產品更高的GDP。新興國家、如中國、要在經濟上超越美國、只能擴大生產和出口、所付的代價更大也更難持續。西方國家只要在資源供應上或市場需求上制裁或阻撓中國、中國的GDP就會受到巨大打擊。在這種不對稱的競爭中、後起國家很難趕上可用印鈔機直接印出GDP的發達國家,也可見中國幻想依靠苦力使GDP趕超美國是根本不可能的。
第二個作用是促使趕超的國家提高物價和勞力成本、提前進入利潤危機。後起國家為了與西方接軌、也會改用投資和消費來計算GDP。為了縮短趕超發達國家GDP的時間、後起國家在拚命印鈔擴大投資的同時、還會不斷提高物價注水GDP。結果就是不斷提高,而不是減小成本。在這種經濟模式下,表面上貨幣GDP增長很快、而物價紅利和比較優勢卻迅速消失,國家的整體債務也越積越高。就像一個迅速擴張的企業、不注意節省成本就很快喪失利潤走向破產,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唯GDP是瞻、其中的一半是印錢投資。這還不夠、每年大量引進外資,使國內企業加速與外資企業的人工報酬接軌、提高生產成本。改革開放才四十年、中國的成熟行業紛紛進入了利潤危機。 
既然說到GDP、就來澄清一下目前對此概念的認知誤區。所謂的國內生產總值GDP是指在一國地域上所有國家的合法企業和個人創造的產值,實際上是經濟活動量,但卻用投資和消費來計算的。這些經濟活動可以是創造性的、也可以是破壞性的,所以不總是等同於最後增加的產值。比如建造了一座大橋不合格、拆除重建。建成后還是一座大橋、但創造的GDP卻比一次建成高了一倍以上。這多出的GDP就不是最後增加的產值。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一國公布的GDP往往包括了該國的企業在海外創造的部分。例如美國公布的GDP包括了美企在中國和東南亞國家創造的產值。而中國的官方GDP也包括了一帶一路的投資和產值。這樣的GDP實際上是GNP,叫做國民生產總值、即一國自己的企業在全球所有地方創造的產值。
客觀地說GNP能更真實的反映一國的經濟實力。因此不少研究經濟歷史的文獻更喜歡使用GNP。但由於美國抬高中國和南亞等殖民地國家的本幣匯率、用美元表示的GNP被大大高估。而中國因國內外資企業的貢獻沒有被扣掉、GNP也包括了被高估的外企產值。這些外資產值本應從GNP中去除、但可以包括在GDP中。所以中國官方公布的GDP既不是GDP也不是GNP、而是兩者的最大外延、也因此被誇大了。這就是說中國外資企業創造的產值被中國和美國重複算在了各自的GNP中、也都被不真實的半導體匯率(不可用來買美元的匯率)放大了一倍以上。 
用消費和投資計算的GDP、GDP越大往往意味著負債越多。美國和日本都是這樣。美國的政府債務已經達到22萬億、超過美國一年的GDP總量。算上養老金等的債務,更是高達六十多萬億。日本的公開債務是GDP的240%。美國和日本能承受如此大的債務、因為它們有國際貨幣、可印錢還債輸出通脹。而希臘的債務佔GDP的比重遠小於日本、因為沒有國際貨幣的發行權就只能破產。中國一樣、只能用人民的血汗、生命和資源來還債。有多個媒體透露、中國已有四家銀行的外匯存量低於外資債務。日本甚至認為中國央行的外匯債務也超過了中國的外匯儲備;而今年中國需要償還的外匯債務就高達一萬兩千億,但不知真假。可是不知真相的中國人開口就笑話俄國窮。窮俄國最近聲明可以為所有入籍俄國的烏克蘭人支付養老金、哪怕已經退休了的。中國卻連本國公民的養老金都透支了。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1

支持
7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8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15 個評論)

回復 mali50 2019-5-4 05:56
剛剛看到視頻說中國已有四百多上市公司虧損、情況還在惡化:
https://youtu.be/wKaGAnFLKeg
回復 西方朔2 2019-5-4 06:45
老兄是經濟專家了。佩服之餘,在下有點點感覺,在下認為除了閣下這段:中國今天的危機,如果承認危機存在的話,究竟是什麼危機呢?根據我於2009年6月2日首次在多維網的討論,是資本經濟的真正危機——利潤危機,一種因整個產業的利潤消失而產生的非周期性的長期危機,見《利潤危機》
   在下覺得,中下層國民對未來的信心危機也該算主要危機之一。如果社會保障體系健全,再遠點,法制權威豎立起來,人們何愁只存不敢花?
回復 mali50 2019-5-4 07:08
西方朔2: 老兄是經濟專家了。佩服之餘,在下有點點感覺,在下認為除了閣下這段:中國今天的危機,如果承認危機存在的話,究竟是什麼危機呢?根據我於2009年6月2日首次在多
沒錯。需求側改革的失敗很大程度上是沒有提供國民消費的安全感。福利好的國家民眾儲蓄少。這樣才能提高消費量。鼓勵崇洋媚外也使中高端居民存錢購買洋貨、送子女海外求學。
回復 鬍子太長了 2019-5-4 08:08
還是丞相高明,沒挨磚沒挨罵,我前兩天轉了一篇黨媒的關於高鐵負債5萬億的文章,被懟來懟去,使我不得不在文章後面加一句話。
后發國家不是一定要以GDP為標準的,只有不深刻理解GDP的,又追求表面繁榮的國家和地區,才會唯GDP是瞻。
在投資投到無可再投,基建建到都不計生命之源-土地時,投到把將來的50年的資都用盡時,最大的成就就是造就一批超級富豪,而產生分配的鴻溝。而消費隨著產業利潤消失,和過度投機會迅速萎縮。更加危機的問題是,長期積累的矛盾,不僅僅只在經濟領域出現。
回復 mali50 2019-5-4 08:36
鬍子太長了: 還是丞相高明,沒挨磚沒挨罵,我前兩天轉了一篇黨媒的關於高鐵負債5萬億的文章,被懟來懟去,使我不得不在文章後面加一句話。
后發國家不是一定要以GDP為標準的
國內經濟形勢不佳、上層有些緊張。其實緊張是沒有用的。至少目前還不至於引起騷亂。而傾聽不同的意見很重要。當主流經濟學家束手無策時、非主流的觀點尤其重要。像經濟這類與大眾生活經驗有關的領域、有理性和思想的人、如你我、都可以提出有價值的看法。美國已經成功地利用我之前的辦法、即便是不約而同地、漸漸走出利潤危機。雖然時間較長、這個歷史的經驗值得重視。
回復 鬍子太長了 2019-5-4 09:03
mali50: 國內經濟形勢不佳、上層有些緊張。其實緊張是沒有用的。至少目前還不至於引起騷亂。而傾聽不同的意見很重要。當主流經濟學家束手無策時、非主流的觀點尤其重要。
國內最具價值的經濟專業網,已經冷置我了,文章都不給我發了,我都不去那裡了。
目前國內的糾結,幾乎都集中在中美談判這個節點上了。
無論如何簽了協議,即被套上緊箍咒,不得不給經濟發展模式換道,,哪有那麼容易?簽不成會引發一系列國際貿易協議危機,中美兩國已經都成了畏首畏尾進退失據而妄失了初衷了。
貿戰的結果將會激發中國國內的深藏的矛盾,從理論上研究已經來不及了,,現在只能強化非市場手段了。 協議不管簽與不簽,從有結果起半年到一年之內能走出來就能涅槃重生,否則,沒法說了。
回復 mali50 2019-5-4 09:51
鬍子太長了: 國內最具價值的經濟專業網,已經冷置我了,文章都不給我發了,我都不去那裡了。
目前國內的糾結,幾乎都集中在中美談判這個節點上了。
無論如何簽了協議,即被套
中美打得火熱時、國內強國論壇上連批評美國的文章都不讓發。連控制的香港刊物也不能發。沒想到會有今日。很搞笑的宣傳部。
很多事還是旁觀者清。但糊塗人之所以糊塗、恰是不願聽旁觀者的意見。所以懶得同傻子生氣。換個地方一樣說話。
回復 john71 2019-5-4 10:44
我因為懶,基本不看篇幅太長的文章,但這一篇例外,一口氣看完,好文章!
回復 mali50 2019-5-4 10:56
john71: 我因為懶,基本不看篇幅太長的文章,但這一篇例外,一口氣看完,好文章!
寫了三天。謝謝鼓勵。
回復 鬍子太長了 2019-5-4 11:39
mali50: 中美打得火熱時、國內強國論壇上連批評美國的文章都不讓發。連控制的香港刊物也不能發。沒想到會有今日。很搞笑的宣傳部。
很多事還是旁觀者清。但糊塗人之所以
我理解網站的編輯和所有者的難處 他們不可能為一兩個人冒風險,更不要說默默草民了。
俺也懶得想懶得寫了,看潮起潮落,幕開幕合,輪番上場表演,也很好。
只是令人驚嘆的場面不多,可能快有大戲了,但願是和平演戲。
特洛伊軍團活躍著呢
回復 mali50 2019-5-4 11:47
鬍子太長了: 我理解網站的編輯和所有者的難處 他們不可能為一兩個人冒風險,更不要說默默草民了。
俺也懶得想懶得寫了,看潮起潮落,幕開幕合,輪番上場表演,也很好。
只是
我看也是。美國想趁中國經濟危機做了中國。所以戲是有的、弄不好還不小。中國現在也感覺到了、做出全面倒向俄國的樣子嚇唬美國。但俄國以很難以犧牲自己來幫中國了。
回復 異域堂 2019-5-4 23:14
學習了。
回復 mali50 2019-5-5 00:32
異域堂: 學習了。
相互學習。
回復 qxw66 2019-5-5 02:14
不明覺厲
回復 mali50 2019-5-5 02:51
qxw66: 不明覺厲
其實很直覺。做點生意的都能明白。追求投資而不是追求利潤,生意一定失敗。不懂生意的人以為投資大利潤才大。事實不是如此。這就是90%企業破產的主要原因。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17 05:04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