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商品和商品美元的討論 馬力
商品美元是馬力提出的一個經濟學概念,簡單地說就是在國際市場上以美元定價和交易的商品所支持的美元。美元,作為一種國際貨幣必須有可交易的物質和資源作為支撐物。這種支撐物分內部和外部兩種。內部支撐物有如黃金和國內生產的商品,是製造業大國主要的國際貨幣支撐物。外部支撐物指以該貨幣定價和交易的海外商品或資源。對美元來說有眾所周知的美元石油為外部支撐。當美國的製造業衰落後,內部支撐物不足以支持美元的國際貨幣地位。這時美元石油對維持美元的國際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當國際石油交易逐漸採用多元貨幣后,美元石油的支撐作用減弱。而另一種被疏忽的外部支撐物變得越來越重要。這就是美元商品,即以美元定價和交易的海內外商品。當美國製造業外遷和美國主導的全球工業化后,大量海外生產的商品出現在國際市場上。這些商品只能用美元定價和交易,成為支撐美元國際地位的主力軍,並因此稱為美元商品。以美元商品為支撐的美元就是商品美元。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相當於把原先美國製造業大國的內部支撐轉到了海外,同樣維持了美元的國際地位,卻避免了製造業產生的各種污染。
顯而易見美元商品是美元石油的拓廣,美元石油只是美元商品的一個重要成員或特例。石油美元也因此是商品美元的一個特例。從石油美元到商品美元是美元國際地位的擴張和升級。從最早的黃金美元到後來的石油美元再到今天的商品美元,美元身份及時的轉化和升級保住和加強了戰後美元成為主要國際貨幣的地位,也維持住了美國作為經濟大國和世界霸權的地位。為鞏固美元壟斷和美國霸權作出關鍵貢獻的有中東的產油國和新興的製造業大國,如中國。有意思的是中國還希望通過製造業大國的地位成為新的國際貨幣成員國。但中國生產的美元商品阻礙了人民幣商品在國際市場上的擴張;商品美元的加強加重了人民幣與美元的競爭,實際上阻塞了人民幣成為國際貨幣的道路。
以下是去年年底關於美元商品和商品美元的討論。
零點的火車:我發的那個微博特朗普上台目的是拯救美元,是一瞬間的火花,而不是先有論證,本來是希望引出馬博對此觀點的討論。在奧巴馬時期,美國股市欣欣向榮,美國經濟似乎已經復甦,但特朗普上台卻急轉彎,拋棄了一切假面具,赤裸裸地宣稱美國優先,進行戰略大收縮,如果不是逼近大危急,美國絕不會有此大動作。那到底是什麼大危急?應該是美元危機。美國債務高達萬億,信用已快破產,國內無製造業支撐,軍事優勢減弱,美元可能面臨一朝崩潰。
馬力:
一種國際貨幣理論上有兩種支撐。一是內部支撐,主要是國內可投向國際市場的產品和黃金儲備。二是外部支撐,過去是美元石油,只可用美元購買的石油。戰後曾是製造業大國的美國不需要外部支撐,國內產品也能維持美元的國際地位。但越戰消耗了美國實力。最重要的是殖民地的獨立,新興國家的競爭縮小了美國的海外市場。昂貴的美國商品被取代。
而美國國內的貸款消費和自我殖民又抬高了物價,產生貸款型泡沫經濟。走到頭后泡沫逐漸破裂,產品滯銷,出現利潤危機。這時美國企業只好外遷到廉價勞力的國家。美元的內部支撐不足以維持美元的國際貨幣地位。美元於是更多地依賴美元石油這個外部支撐。這才是美國需要控制產油國的真正原因。如今美元石油也在崩潰,事實上已經不能支撐美元地位。恰在此時,人們可以根據上述原理髮現美元已經找到了新的外部支撐,就是海外生產的但必須用美元購買的美元商品。
美元商品的作用甚至超過美元石油。世界各國為購買美元商品必須儲備更多的美元。這就是美元不僅沒倒,反而在過去十年中更加強大的原因。美元商品使石油美元升級為更廣義的商品美元。只要那些出口商品需要用美元購買,商品美元的地位就不會崩潰。中國恰恰是美元商品的最大生產國。中國人不懂科學經濟學,不知道自己是在為鞏固美元的地位而存在,幻想人民幣國際化。而人民幣國際化后,人家可以用人民幣購買原來的美元商品,大量的美元商品變成人民幣商品。這首先衝擊的就是美元商品和商品美元。因此擁有否決權的美國決不會允許人民幣國際化。
美國為了維持美元地位,會極力維護美元商品和美元商品的製造國。這就是美中國G2概念產生的原因,也是美國迄今仍然需要殖民中國的原因。由於美國已經成功地通過親美派控制了中國的經濟和金融權力,可以說中國生產的美元商品不會收到影響。美元的國際地位在可見的將來也不會出現重大危機。
這個秘密馬力幾年前揭示,至今不被主流認識到。所以許多人對美國的未來認識不足,對中美競爭存在僥倖心理。事實上,美國國內商品的國際價格還偏低,比中國國內的價格還低。美國印美元還有很大的餘地。而造成的通脹是對整個美元商品,而不只是對美國國內市場,而言的。由於美元商品的海外市場大於美國的國內市場,造成的通脹對美國的影響很小。中國與美國拼,先倒下的是中國。所以中國註定永遠跪在美國腳下,除非實行耦合市場經濟制度。
商人川普應該本能地知道這些道理。但華爾街肯定知道,因為美元石油和美元商品都是它在關鍵時刻保護美元地位的傑作。壓迫人民幣升值的主要原因就是通過不平等的國際貿易剝削中國,同時使美元商品比用美元即時兌換后(注意,不同於之前兌換)購買的人民幣商品更加廉價,從而保護了美元商品和商品美元。
零點的火車:有篇文章「當原油和黃金期貨共同出現時
人民幣取代美元這盤大棋雛形已現」。
馬力:這篇文章還不了解美元的主要支撐已經轉向美元商品。所以仍然從老的觀念出發以為動搖美元石油和黃金儲備就能動搖美元地位。從維護美元地位來說,美元商品,無論產於什麼國家,與美國本國生產的具有異曲同工之處。英國和美國都曾以製造業大國的地位分別獲得和維持了英鎊和美元的國際地位。而今天各國生產的美元商品的總和甚至超出了美國最強時期美國生產的美元商品。因此美元的地位是鞏固了,而不是因美元石油和黃金儲備的變化而削弱了。
零點的火車:馬博的美元商品代替美元石油作為美元新的支撐提供了觀察美國和大國博弈的新視角。按此觀點美國確實應該推動建立中美國,維持中國經濟繁榮。但令人費解的是從奧巴馬時期以來,美國圍堵中國,在中國周邊挑起事端,希望引起戰火,從而能發起對中國的經濟制裁,把中國經濟搞垮,這與中美國的概念相背離。但它比較符合以喬良為代表的美元周期論,即美國要剪中國羊毛,讓美元迴流。
特朗普上台以及上台後美國戰略與政策大調整,反映出美國因為沒有及時吃到中國這塊大肥肉,已經撐不住自己先退下來。特朗普急需美元迴流,如果朝鮮能起戰火,美元將從中國逃往美國,特朗普確實很想在朝鮮開戰,但韓中反對,俄羅斯口頭反對,心裡是否反對不得而知。韓國反對開戰可能是關鍵,比中國反對開戰作用還大。美國一邊自救,一邊繼續逼迫中國,希望剪中國羊毛,問題是如果美國剪不到中國羊毛,美元會不會垮?按馬博後面的觀點美元近期無重大危機。
馬力:美國的殖民經濟政策不只是為了鞏固美元地位,還想直接獲得剩餘價值和商業利益。這不難理解美國的貿易壁壘、壓迫人民幣(匯率)升值和寬鬆政策等一系列剝削中國的手段。圍堵中國更是美國的長期戰略,歷來如此。
小布希曾借中國威脅發展防導體系;改變柯林頓的朝鮮政策,伺機在中國附近布署防導系統。不是911,圍堵中國會更早發生。美國金融危機后,奧巴馬在圍堵中國問題上,如日本佔據釣魚島和南海仲裁,倒是有點被動獲利的樣子。仲裁是中國公知出的注意,美日因勢利導充公南海。南海充公后,自然就是執法驅逐中國。奧也只是做做樣子。
美國為什麼需要美元迴流?製造業衰落後,美國靠投資海外賺錢。何況美國投資是資本家投資,不是政府投資,迴流不到政府口袋裡。中國經濟學家從國家資本主義的觀念出發,總是分不清個人與政府的區別。川普反對全球化,不是要美元迴流,而是要復興美國製造業。雖然海外企業回美國有助於再強大,但這是企業迴流。資本迴流是附帶的,更與美國的美元政策沒有關係。中國學者總想與人民幣國際化牽起手來,可惜美國的海外擴張不會收縮,美國復興也不利於人民幣國際化。
美國政府是缺錢,要擴大基礎建設,還要減稅。但美國可以印鈔票。之前說過,美元的通脹還有很大的餘地。商人總統很清楚這一點,所以才有今天的經濟政策。美國的普通麵包現在是$1/磅,常用heavy麵包貴一倍左右。就是漲一倍,占收入的比重還是比中國小,而美國可以印多少鈔票,買下中國的一個城市。
零點的火車:911發生的原因。911事件是2001年9月11日發生,
中國加入世貿正式簽字是2001年11月10日。我認為911之所以發生,是因為中國加入世貿已經確定(只等一個簽字儀式),美國於是調整戰略方向,要與中國做生意,將中國引入和平演變的道路,即向東採取和平攻勢。而對伊斯蘭發動戰爭,既是意識形態戰,也是資源戰和戰略要地戰,即向西以戰火開道。以東邊和
平貿易賺的錢支援西邊戰爭。一東一西,一和一戰,好一幅氣勢磅礡的完美的全球戰略圖畫!然而事與願違,到2008年美國從東邊賺的巨額利潤補不了西邊戰爭的黑洞,金融海嘯毀了美國美好的圖畫。
馬力:911事件,今天看來,是一場美國誘導的悲劇。川普曾承諾重新調查,但看來誰也不可能揭開真想,就像暗殺肯尼迪一樣。它發生在蘇聯解體后第一任共和黨任期內。與北約東擴一樣,為了佔領蘇聯退出后留下的真空地帶。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介於中俄之間的阿富汗,切斷中俄的西部通道,完成對中國的東西包圍,使中國腹背受敵前後受擊。
它對中國是致命的。因為它靠近中國人煙稀少的少數民族分離地區,便於實施大規模空降,迅速佔領附近的核基地。然後用中國的核武摧毀俄國,並引來反擊,瞬間毀掉兩個核大國。後來嫁禍伊拉克,又控制了一個中東國家。這是附帶的好處。但國際視野本末倒置,大大低估了美國佔領阿富汗的意義。
以下是一個月後的討論繼續:
零點的火車:見文章「美國掀起一場石油美元風暴,
俄羅斯沙特經濟或命懸一線」。
馬力:石油早撐不住美元了,主要進口國,包括歐洲國家、中國和東南亞國家,可以不用美元買到石油。美元的支撐物已經升級為美元商品。為此美國將重點打擊的不是石油,而是可用人民幣購買的網上商品和網商。阿里難逃厄運。華爾街經常聲東擊西,用戰略忽悠乘人不備。中國不懂科學經濟學,被玩於股掌之間。
零點的火車:與黃金脫勾后,石油之所以成為美元的錨,主要因為三個因素:1>石油是全世界必需的大宗商品,具有市場的穩定性。2>主要產油國除俄羅斯外多是小國,容易被美國控制,具有可控性。如沙特,長期由美國掌控。3>世界至少有一半市場對美國開放。中國改革開放和全球化后,如果僅從數量上看,石油美元的份額被廣泛的商品美元覆蓋,但石油對中國這樣的新興國家的發展起支撐作用,沒有石油國家就會失火,
商品美元不復存在,所以石油美元仍然是美元的錨。一旦石油的錨被人民幣等侵蝕,石油對美元失去可控性,美元必須要有新的錨。美元商品在一定時期內雖在量上可以支撐美元,但它如黃葉具有飄移性,不具有穩定性,人民幣國際化衝擊美元市場,美國要控制美元商品,必須打壓人民幣國際化,同時要把握好中美關係,最好能控制中國,這在美國走向衰退的情況下比以前把控石油美元難度大得多。要維持美元商品,另一個選擇是美國扶植印度成為製造大國,但這是遠水救不了近渴。美國如果因為石油人民幣而失去石油美元,人民幣國際化將大躍進,商品美元也將維持不住。
馬力:中國沒有石油資源。人民幣石油沒有可能。目前的產油國最多是多元石油,如伊朗。俄國也不是僅用人民幣結算石油。這會給石油美元很大的打擊。要保住石油美元可能性很小。只有保住商品美元,擴大美元商品,打擊人民幣商品。如迫使加工業遷出中國,限制人民幣商品的銷售市場(主要在網上),壓迫人民幣升值,美元貶值等都是辦法。
后兩點我解釋過不止一次。就是利用非國際貨幣的半導體效應。抬高人民幣匯率后,使人民幣商品的(美元)價格高於美元商品,從而壓縮人民幣商品的市場。中國只能在國際市場上壓低人民幣商品的價格,甚至以低於國內市場的價格出售。這樣一來換回的人民幣就會減少。由於半導體效應,減少的人民幣不能按紙面上的高匯率買到美元,所以造成凈損失。這就限制了中國通過壓低人民幣商品的價格擴大和保住人民幣商品的市場的努力。
剛說完,見「美宣布『弱美元』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