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選舉向大陸開放——民主的試金石
馬力
台灣自從開放部分黨禁進行黨派統治競選后便自稱是民主國家。撇開民主乃全民作主的古典定義不論,現代的所謂代議制民主應代表不同的黨派和階級,而不是排斥對立的階級和意識形態,尤其當被排斥的階級和意識形態具有一定的社會代表性時。縱觀所謂的民主國家,尤其是西方國家,很少能夠做到這一點。自詡民主的台灣至今依然在政治競選中排斥真正的共產黨和共產主義的意識形態。雖曾允許帶有共產二字的政黨註冊,但只能容忍象徵性的存在。一旦規模擴大,便以各種借口加以限制或取締,從而把民主的面具撕得粉碎。
但台灣畢竟對台獨黨解禁了。但這卻與真正的民主無關。一直堅持台灣日屬之漢奸立場的原台灣國民黨總裁和中華民國總統李登輝因無法把自己的台獨立場強加於國民黨,只好對主張台獨的民進黨開放黨禁准許參選。可見所謂的台灣民主和選舉實際上是為了扶植台獨勢力,打開台獨的方便之門,因此與廣義的民主無關。這種所謂的民主形式因對台獨有利而被暗中支持台獨的政治勢力所利用,實際上是對民主的褻瀆和中傷。今天台灣競選爭論的重點也無非是有關台獨的內容,可見台灣民主的本質就是台獨之爭。
既然今日「中華民國」的疆界依然涵蓋中國大陸,一個自稱民主的台灣理應歡迎和允諾界內所有黨派參加所謂的總統選舉,只要接受那個「中華民國」的稱號和歷史地位。但據我所知,台灣選舉法沒有這樣的開放條例。而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華民國的變革與延伸,繼承的都是中國的法統。兩種不同的國號卻有著相同的國土和疆域。由於海峽兩岸都不認為民國和人民共和國是兩個國家,這兩個國號實際上不過是一個國家的兩黨施行的不同政治和經濟制度而已。在國家民主或民主國家的意義上,各個意識形態和黨派都應具有平等的政治地位和參選資格。
事實上國共兩黨的存在是歷史形成的既定事實。兩黨不總是水火不容或不共戴天的仇敵。歷史上至少有過兩次合作。第二次國共合作打敗了日本侵略者,贏得了國家的獨立和解放。這一彪炳千秋的偉大勝利是任何一黨都不能單獨取得的輝煌成就。歷史證明兩黨合作大有可為,尤其在國家面臨侵略和分裂的時刻。在今天的武器和地緣政治形勢下,挨近中國大陸的台灣其實沒有獨立的可能。依附西方國家也只是權宜之計。中國不可能在軍事上長久地落後於別國。有什麼一黨之私和歷史陳帳要比國家的統一和安寧更加重要?
尤其是今天大陸改革開放后,私有企業的規模超過了國有企業。大陸國有企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比台灣大不了多少。在國際上,台灣和大陸也有著共同的朋友和共同的利益。兩岸與世界有著相似的經貿關係和外交關係。而兩岸之間的往來和聯繫也愈加緊密。即便在台灣,特色社會主義的觀念和因素無論在意識上還是經濟上都可隨處找到存在的痕迹。總之兩岸在各個方面的差別日益縮小。除了歷史冤源和由此產生的成規陋見,不論是外人還是自己都很難辨出實質性的不同。
當然今天的台灣很以所謂的選舉民主為傲,並以此為借口拒認故親。如前所述,既然民主何不真正開放黨禁,允許大陸各黨派在台灣的存在和競爭。大陸也應有信心和氣量,讓台灣黨派來內地發展。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可以在一個新的國號,如大華(人民)共和國之下進行兩岸所有黨派的聯合選舉,共同確定新憲法和新法規,包括新的國號和國旗。既然台灣已經具有民選的經驗和基礎,今後的台灣選舉何不首先面向全中國,在統一的國號下進行選舉。這才是民主,至少比台灣目前選擇性的開放黨禁更像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