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共產主義是如何失敗和變現的?

作者:mali50  於 2015-6-7 01:34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政經軍事|已有30評論

關鍵詞:共產主義, 耦合市場經濟, 增長率

共產主義是如何失敗和變現的?
馬力


一、空想的產生

在西方世界自稱打敗了原共產主義國家,宣判了共產主義死刑之後,這樣的話題不僅不合時宜,而且會被當作荒謬無聊。好在殺時間是冷戰勝利者們失業后的新消遣,那就不妨做做大腦體操,一邊殺時間,一邊殺謬論。殺完后也許會發現自己已經是一位堅定的共產主義者了。

周末中文學校舉辦自助餐派對,要求每個家庭帶一份餐。家家精心製作,用大盤小盆盛上帶來學校。結果餐畢總是有很多剩下。這就是聚餐理論。用到生產上就是市場溢出理論每個勞力都生產,在今天的生產力條件下,能產出遠超一個人、一家人所需的價值。GDP總是大於消費。

於是空想家出現了。大家一道生產,產品按需分配。如果不夠分,就按勞分配。這個經濟模式很眼熟,不就是前公有制的社會主義國家的計劃經濟模式嗎?只是按需分配的比重不大,且因資源受限而常常需要定量分配。這個模式不是失敗了嗎?客觀地說,這個模式不是失敗了,而是改變了。因為改變后的經濟增長率在中國和俄國等國家都不如改變之前。就拿中國來說,去掉平均物價增長30倍,取消計劃經濟后35年的經濟年增長率遠小於之前的增長率。

也許沒有人願意相信。那就請看下面的計算吧。

中國官方給出的統計數據顯示,從有統計的1952(總產值¥679)到計劃經濟的最後一年1979(總產值¥4,063)28年中,平均每年的經濟增長率是6.85%。由於公有制的計劃經濟時代中國物價穩定通脹很小,這個數字接近真實GDP的增長率。

從取消計劃經濟后的1979年再到2012(¥519,322)34年中,包括通脹在內的名義GDP的增長率是15.8%。如果認為這期間物價平均上漲30倍,由通脹產生的GDP的年增長(也就是通脹率)10.86%。去除通貨膨脹的影響后真實GDP的增長率只有4.5%(稍小於名義GDP增長率與通脹率之差)。這比改革開放前小很多,甚至小於文革十年的增長率。

那麼中國官方公布的改革后的「實際增長率」是怎樣計算的呢?是把後來的通脹平分到整個社會主義時期得到的。如果把30倍的物價上漲放到從19522012整個61年裡,通脹率是5.8%。名義GDP的增長率15.8%減去這個通脹率5.8%得「實際增長率」10%。這個數非常接近官方公布的9.8%的增長率。大一點是包括了利滾利的作用。

還不信的話,就看看改革後用以訂正GDP的平均通脹率是否靠譜。34年名義GDP的平均增長率是15.8%,而官方訂正後的實際GDP9.8%或更多,可見使用的通脹率不超過6%。由於利滾利的作用,平均通脹率不是名義增長率和真實增長率的簡單算術差,而是要小一些。這就是說34年來,平均物價上漲不到8倍。這顯然與事實不符。

這些計算結果對許多人來說是難以置信的。讀完這篇文章后就會明白,這實際上是理所當然的。


二、偷換概念顛倒乾坤

事實上,西方發達國家和亞洲四小龍都難以達到中國改革前的經濟增長率。既然如此,為什麼要改變?因為那時以為改變后的經濟效率更高發展更快。事實上中國至今不曾承認改革后,經濟增長率反而降低了的事實,並不願用實踐標準檢驗前後三十年。

那麼為什麼原先以為有更高效率的私有經濟反而效率更低呢?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有必要先對這個問題作個解釋。這裡說的效率是指社會總效率,並不同於個別企業的效率。單個企業的效率可以遠高於經濟體的總效率。西方國家和西方經濟學所說的經濟效率或效益通常是指個別企業的經濟效率或效益,並把這個效率()與社會主義國家的總效率()相比,得出資本主義經濟的效率高於社會主義的結論。今天仍有許多人分不清這個區別,因此仍然相信蘋果與橘子對比得出的結論。

原來社會主義國家是上了偷換概念的當。那麼為何資本主義經濟的總效率更低呢?因為有周期性的經濟危機和高失業造成勞力、產能和產品的巨大浪費。雖然受危機影響不大的壟斷企業效率很高,但整個經濟體的效率被巨大的浪費和失敗企業拖了後退。後面將會看到在中國原來的經濟模式中,由於有按需分配的無價市場經濟的存在,不會造成勞動力和產品的浪費。雖然單個企業的效率趕不上發達國家,但社會整體的效率卻高過它們。


三、剩餘產品

資本主義經濟能不能避免經濟危機呢?不能。為什麼?因為富人的資本積累阻礙了生產的繼續。這是什麼意思?比如說把前面的聚餐例子改成讓飯店老闆來經營。飯店請學生家長生產各種飯菜,付給他們100美元。飯店花費的原材料成本也是100元。現在飯店把這些飯菜賣給來聚餐的家庭和其他人,希望能賣個250元。家長把全部勞動報酬100元用來買走五分之二。原材料商用賣原材料獲得的100元買走另外的五分之二。

現在還有五分之一的飯菜沒有賣掉。如果沒有別人買下剩餘的50元飯菜,老闆就得用之前的經營利潤來購買。這實際上等於撿個白食,老闆一家人自己吃掉剩下的飯菜,卻得不到貨幣形式的利潤結餘。事實上老闆一家還可能吃不完剩下的飯菜因而造成浪費。如果家長和原材料商沒有將所有收入用於買飯菜,飯店老闆就連投資都收不回來,再不能繼續生產原來數量的飯菜。

有人說剩下的飯菜可以賣給別人。沒錯。對單個企業來說總可以這樣設想。但別人也在工作生產產品,他們的收入也得用於購買他們生產的產品才能保證他們的企業繼續生產。於是對整個國家或經濟體來說,生產能夠持續進行的最低條件就是所有人花完所有收入。企業主則可以無償獲得購買后剩下的產品(李嘉圖的「剩餘產品)作為生產的利潤所得。


四、第一剩餘價值

當然企業主並不需要那麼多剩餘產品。他們希望把這些產品拿到市場上變成貨幣,也就是把剩餘產品變成剩餘價值(馬克思)。前面已經說過所有工人和成本商的收入全都被用來購買那些產品了,誰還有餘錢來買那些剩餘產品呢?只有三種情況可以把剩餘產品轉變為剩餘價值(這裡也叫第一剩餘價值)。一是尋找外部購買力。可要是全世界都已成為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每個國家和地區的人都希望別人來買自己的剩餘產品,或者因為價格太高等其它原因,不願大量購買某個國家的剩餘產品,外部購買力對這個國家來說是無用的,或者說是不夠的。

於是有第二種方式,也是最常見的方式,就是通過廣義的市場競爭使消費相對地集中於某些熱門產品上。生產這些熱門產品的廠商於是就可能賣完全部產品,甚至供不應求。由於總購買力是不變的,在一部分廠商的過剩產品轉變成剩餘價值的同時,必然有另一部分廠商的產品出現更多的市場剩餘,以致連成本都不能全部收回來。這些虧本的廠商就會逐漸走向破產。

有人說這種優勝劣汰的競爭不很好嗎,不正是資本主義經濟的長處所在嗎?事情不是這麼簡單的。企業破產工人失業和設備荒廢造成勞動力和產能的浪費。更重要的是失業者沒有收入,減少了社會購買力。即便政府可以通過稅收和補貼可以解決他們的生活問題,這些補貼最終來自其他人的購買力,而不是新增的購買力。這些破產企業和勞力浪費於是拖累了整體的經濟發展速度。


五、第二剩餘價值

優勝企業即便可以增產填補破產企業的產量,由於總購買力減少並更加集中,產品過剩的風險增大,企業間的競爭壓力增強。結果是更多的企業倒閉,社會總購買力進一步減少和集中。這樣的惡性循環導致社會的貧富兩極分化。一方面優勝企業的資本家和高收入者把大量利潤或報酬儲存起來(資本積累)成了富裕的一極,另一方面失業者和低收入階層無力購買所需的消費品(需求異化),使市場在窮人的消費慾望滿足之前因缺乏購買力而出現虛假飽和。市場飽和就可能發生經濟危機

富人的資本積累還會成為不利於經濟發展的新的障礙。這是因為富人儲存的購買力越多,市場上流動的購買力就越少。後面將說到,企業的利潤公式是非閉合的。其中的利潤和產值是兩個可相互影響的獨立變數。要把產品兌換成貨幣才能產生利潤,即

利潤Q = 已兌現產值E - 可變資本(報酬)V - 不可變資本(其它成本)C

反過來又可以說,只有把利潤都用來購買才能使所有產品都得到兌現,即

E = Q + V + C

無論是產值E還是利潤Q都可以受利潤公式以外其它因素的影響。比如說當富人儲存購買力時,兌現的產值會減少,並進而影響利潤。與儲存的購買力相對應的是等量的市場剩餘(第二剩餘價值,即被儲存的第一剩餘價值)

上述道理應該不難理解,並可以用抽象的數學來證明。後面將用作圖法來證明這些。第二剩餘價值的產生與經濟操作的失誤無關,也與盲目生產無關,而是孤立系統中以資本積累為目標的有價市場經濟的必然結果。它反映了資本積累與資本增值之間的矛盾。這個矛盾是資本主義經濟本身無法解決的,因此是本質性的矛盾。也就是說由市場過剩導致的經濟危機在原理上無法避免。資本主義經濟的這個根本矛盾實際上就是一隻看不見的手,在少數高效企業走向成功和壟斷的同時,把資本主義經濟引向危機。當有外部市場時,海外購買力可以暫時緩解市場剩餘。而當海外市場也趨於飽和時,危機仍會爆發並可能更加嚴重。


六、貸款經濟

前面介紹了轉變剩餘產品為剩餘價值的兩種常見方式。當第二種方式導致危機后,有人就想到用第三種方式來減緩危機,就是用貸款消費來清理因富人的購買力儲存造出的市場剩餘。這就是西方國家超前消費和貸款消費時興的原因。由於消費貸款需要有一定的收入為擔保,中產階級於是就成了貸款消費的主力軍。在經濟不夠發達的新興國家,中產階級的貸款違約容易形成中等收入陷阱。而已經發達起來的西方國家,尤其在外部市場減小后的后殖民時代,便形成幾乎家家都要貸款的貸款經濟以圖維持現有的經濟水平。

為什麼令人羨慕的中產階級還要靠貸款來消費?因為西方經濟學所講的生活水準僅是以收入的高低為標準的,而不考慮開支的大小,反而把開支的大小也當作生活水準的量度。在一切都市場化商品化的社會中,喜歡邊際效應的資本家也把包括法定保險、住房、醫療和教育等剛需開支抬到邊際高度,就是讓中等收入者留下剛好維持基本生活的費用。所以西方國家普通人的存款很少,家庭規模有限。因為不鼓勵存款,銀行存款還可以是負利率。收入不太高的中產階級想要改善生活或遇到意外開支就得貸款。這就是當代西方國家存在的所謂高消費的貧困階層

貸款經濟製造了虛假的繁榮景象,但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因為貸款總是要還的。當貸款消費成為許多家庭日常生活的必要手段后,這些高消費的貧困階層以正常方式償還貸款基本上沒有可能。這就必然造成貸款違約。2001年美國的互聯網危機主要與網路投資的貸款違約有關,而2008年的美國金融危機便是直接的消費貸款違約的結果。危機中受打擊最大的自然是貸款最多的中產階級。所以今天的中產階級隊伍大大縮小並趨於消失,甚至在倒退中跌回中等收入陷阱中。


七、有價市場經濟循環

前面所說的資本主義經濟的困境和缺陷用圖一所示的有價市場經濟的資本循環來解釋就更清楚了。圖中的CVE與前面的意思一樣,分別表示不變資本、可變資本和市場兌現的產值。FSV代表勞動創造的剩餘產品,經市場交換兌現成第一剩餘價值。藍線是投資資本的流向,紅線是兌現資本的流向。

圖一:有價市場經濟的雙向資本循環

投資資本可以來自兌現后的產值,也可以部分或全部地依靠銀行貸款。順著圖中藍色箭頭的方向逐項跟蹤,投資中的資本平衡方程,或投資方程

V + C = E–Q (+ Loan - Repay)

括弧中是選擇性過程,在圖中用灰色框框(如貸款Loan)或灰色路線(如還債Repay)表示。當投資貸款與償貸相抵后,投資方程給出經濟學中常見的利潤公式Q = E - C - V

圖中的黑框和黑線表示企業內部的非市場過程。工人用原材料和技術設備生產出產品P。企業內部的生產過程可以用產出方程來描述:

C + V + FSV = P

剩餘產品FSV是工人在生產中創造的新的價值。當產品通過市場交換變成產值E后,剩餘產品也變成剩餘價值或利潤Q。這時的產出方程也成了利潤公式。需要指出的是產品變成產值是有條件的,就是產品能夠售出。因此產值E在這裡是個可變數,取決於市場交換的結果,並受利潤公式以外的因素影響。在投資C + V已知的情況下,這個方程有兩個獨立變數利潤Q和產值E

現在來看紅線所表示的購買過程。投資中的不變資本被用於購買技術設備和原材料及能源等,而可變資本則用於消費。資本家在儲存了一部分第二剩餘價值SSV后,把剩下的利潤也用於消費。為了在購買力儲存的條件下仍然能夠買完市場上的所有商品,必須使用貸款(Loan)進行代償性消費。如果工人也積蓄部分購買力(SV),消費貸款也要相應增加。於是市場交換過程中獲得的產值由產值方程給出

E = V + C + Q–SSV - SV + Loan

除利潤公式外,現有的西方經濟學沒有介紹過這些方程。不懂這套最基本的方程組就不會有真正的宏觀經濟學。這套方程組隱藏著資本主義經濟最大的秘密。


八、有價市場經濟的秘密

現在就來揭開有價市場經濟的最大秘密。如果圖一中沒有購買力儲存(SSV = SV = 0),所有投資和利潤都用於購買,根據產值公式E = Q + V + C市場將沒有剩餘產生,也不需要貸款消費(Loan = 0)來清除市場剩餘。這時獲得的產值E是最大的。這個最大產值也可以在消費貸款與購買力儲存相抵后獲得。如果用下標max表示最大值,這個理想的交易過程可以表示成

Emax = Q(all) + V + C

這個最大產值公式可以叫作無限市場的產值公式Q(all)指全部利潤。這個公式是在無購買力儲存的特定條件下獲得的,因此是一個獨立的關係式。由於市場不留下剩餘產品,這樣的市場可以看作是無限市場。前面的產值方程中的利潤實際上也是全部利潤,即

E = V + C + Q(all)–SSV - SV + Loan

用它減去無限市場的產值公式便得到一般情況下的產值與最大產值之間的關係

E = Emax–SSV - SV + Loan

這就是有限市場的產值公式。它表明有購買力儲存時,通過市場所能兌現的產值小於最大產值。在不考慮貸款消費時,兩者的區別正是儲存的購買力。儲存的購買力把與其價值相等的產品留在了市場上,成為市場剩餘。

當成本V + C相同時,產值最大時的利潤也最大。所以可以把最大產值公式中的利潤寫成最大利潤Q(all) = Qmax,也就是Qmax = Emax - V – C,這個最大利潤公式又可寫成無限市場的利潤公式

Qmax = E - V – C + SSV + SV - Loan

這裡的E是有購買力儲存時所兌現的實際產值,加上儲存的購買力就是最大產值。

再看上節介紹的產出方程。其中的產品P經過市場交換后換回產值E,剩餘產品FSV變成實際獲得的剩餘價值或利潤Q,產出方程於是變成普通的利潤公式Q = E–V–C,這裡的產值和利潤不一定是最大值,而可以是有購買力儲存時所能兌現的實際值。用它減去最大利潤公式得

Q = Qmax - SSV - SV + Loan

這就是有限市場的利潤公式。用前面說的投資方程也能推出這個公式,同時可以發現廠商的投資貸款也可以像消費貸款那樣,部分抵消購買力儲存造成的產值和利潤的損失。這些有限市場和無限市場的公式都可以在不用作圖的情況下,直接通過抽象的數學方法導出。

有限市場的產值公式和利潤公式表明在有購買力儲存時,廠商獲的實際產值和利潤小於預先設計或期望的產值和利潤。這便是資本積累與資本增值之間的矛盾。購買力儲存縮小了市場產生市場剩餘,從而減小實際產值造成利潤損失。市場上的剩餘產品在量上等同於儲存的購買力。要想實現最大產值和利潤,在不考慮貸款的情況下,就不能有購買力儲存。也就是說必須花完每個生產周期中所獲的全部利潤和報酬,才能保證投資相同時從下個生產周期中獲得最大產值和利潤。

可以想像,如果每個生產周期都有購買力儲存,因購買力儲存會減少下個循環中新的產值和利潤,相同的投資所得的產值和利潤就會越來越少,而市場剩餘卻越來越多。換句話說就是后一個生產周期的實際產值和利潤總比前一個低,直到利潤最後消失和投資減少。在理論上利潤消失所經歷的循環周期數,也就是生產延續的時間是可以計算出來的。這個時間就相當於企業的壽命。如果多數企業都相繼破產,經濟危機就會發生。反過來說,單一的有價市場經濟要想持續發展,必須是無積累經濟。

這讓人想起前面講過的飯店老闆的故事。當不考慮外部購買時,老闆須把以前的利潤都用來買下剩餘的飯菜,飯店才能有所謂的利潤。這時利潤只是周轉卻不能增加。如果每次都把利潤存在私人銀行里不願花完,飯店利潤就會越來越少直到消失,同時有越來越多的剩餘飯菜被浪費掉,因此降低經營的效率。如果收入高的家長也儲存購買力,飯店就可能收不回成本無法繼續開下去。飯店老闆要想儲存購買力積累資本,就必須做出更可口的飯菜吸引外部購買者。這樣就不用自己掏錢來買剩下的飯菜,並把獲得的利潤或最大利潤儲存起來。與此同時,其它不那麼好的飯店就會有顧客流失,大量剩餘的飯菜無法兌現成貨幣價值。最後飯店虧本破產,工人失業。


九、高科技貧困

上述分析表明有價市場經濟實際上是產值依賴消費,消費投資生產的循環經濟。在富人不斷儲存購買力的情況下,后殖民時代鼓勵貸款消費的貸款經濟可以暫時減少市場剩餘,卻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有價市場經濟的這些困境都源於商品經濟的基本矛盾:有限市場與無限生產之間的矛盾。這個矛盾在資本主義經濟中便表現為資本積累與資本增殖之間的矛盾。被儲存的第一剩餘價值轉變為第二剩餘價值,與其它富人的購買力儲存一道,最終阻礙了資本循環造成市場過剩。經濟危機的爆發進一步加重兩極分化,使購買力更加集中、市場更加縮小。因此這個矛盾還是惡性循環的。資本積累直接影響資本增殖,資本增殖又反過來進一步阻礙資本積累。

許多人於是寄希望於科技發展來減少生產成本和產品價格,帶領西方國家走出困境。然而用高科技降低成本的關鍵是減少雇傭昂貴的人工勞力,結果是更大的失業率和社會分化。購買力的進一步集中又壓縮了市場。結果資本積累與資本增殖之間的惡性循環衍生出「經濟危機——提高科技——失業增加——消費不足——經濟危機」之間的惡性循環。高科技仍然無法使消費趕上生產,這便是高科技的貧困。所以近三十年來,西方科技一直在發展,從機械化到電子化再到信息化,從電話到手機再到聯網手機。汽車也從人工駕駛到衛星指路再到無人駕駛。但國家的兩極分化日漸嚴重,普通人的實際收入在減少。

除了高科技,還有人相信西方國家的稅收可以補貼窮人,解決社會分化的問題。但稅收來自市場交換后的產值和收入,只是轉移部分購買力,而不是創造新的購買力。這部分轉移的購買力包括在圖一中的個人報酬V和資本家的剩餘價值Q中。稅收只是把它暫時轉到國庫,然後再讓它流到市場上,因此不改變圖一中兌現資本的流型它能減少富人的購買力儲存,但不能阻止購買力儲存。這就難怪西方國家的稅收和福利同樣化解不了經濟危機,也阻止不了經濟長期衰退的趨勢。結果是西方國家用以補貼窮人的津貼越來越少,包括教育和醫療在內的其它福利也越來越小。這是因為國家權力越來越集中於富人手中,政府制訂的最高稅率越來越低,而國家的開支卻越來越高。可見福利救國的政策也是失敗的。


十、經濟學的重要問題

高科技和福利政策救不了資本主義,因為有價市場經濟必然產生市場過剩,阻礙資本循環。資本主義經濟的基本矛盾是結構性矛盾,只有進行結構性改革才能改變的。那麼怎樣的結構性改革才能拯救資本主義呢?首要的目標就是在資本積累的同時不產生市場過剩。如何才能做到這一點?先來看資本主義經濟是怎樣處理市場過剩的。當過剩型危機發生時,企業廉價出售或消毀產品清空庫存。農場主則把牛奶倒進密西西比河,把糧食用作燃料。

如果把這些消毀的產品分給窮人,不一樣可以清除市場剩餘嗎?這在技術上自然成立,但富人不一定都願意這麼做,因為窮人獲得免費或低價消費品后,就不再花錢購買。就像飯店倒掉剩下的飯菜而不是送給工人,這樣工人就得掏錢來買需要的飯菜。通常只有資本主義國家的政府和不以資本積累為唯一經濟目的國有經濟國家,才有可能為人民提供無價產品。

許多人認為無論是私有經濟還是國有經濟下的無價市場經濟都是一種福利,並具有相同的社會功能。事情果真如此嗎?至今沒有經濟學家關心這樣的問題。但這個問題和上面的那些問題卻是經濟學最重要的問題。它們不僅關係到社會平等,而且關係到整體經濟的持續發展和未來人類的生死存亡。

在私有經濟下,國家一般不會把資本家的過剩產品直接拿來抵稅並補貼窮人,因為那些產品不一定能解決窮人的需求。政府通常為窮人無償提供貨幣或者貨幣的代用券,讓窮人自己選擇購買規定範圍內所需的消費品。如果窮人在醫療和教育上獲得免費服務,政府仍需要用稅收穫得的貨幣支付提供免費服務的企業或部門。因此在無價消費的背後,仍然是從貨幣到貨幣的周轉。這些靠稅收提供的免費福利,無論是廣義的還是狹義的,都是經過市場買賣后的所得。除了基本的生活品,這些福利清除其它市場剩餘的作用十分有限。

而在國有經濟中,國家需要考慮經濟的持續發展,而不能把只顧眼前的資本積累當作主要經濟目標。這與發達國家的壟斷經濟體十分相似。因此國家(也可以是壟斷的資本集團)會按比例地投資不同產業。為勞動者提供的報酬和所獲的利潤可以是貨幣的也可以是物質的。物質利潤同樣可用於投資和消費,包括為消費者提供各種免費服務,並為基礎建設、國防軍備和科學研究提供材料和設備。與西方國家不同,這些免費產品不是簡單地「送給」消費者,而是一種勞動報酬的補償。它的價值包括在產品中,因此是市場經濟的一部分。而西方國家的福利常被批評為只是養活不勞而獲的寄生蟲。用部分產品支付報酬和成本,可以減小有價市場的規模和出售產品的壓力,不會產生大量的市場剩餘,保證資本循環不致因購買力和財富的儲存而中斷;還可以雇傭所有勞動者,消滅失業現象,使整體經濟以更高的效率持續發展。

後面還將用圖一那樣的示意圖和數學推導來證明這些原理。明白這些道理就不會對本文開頭的增長率對比有所懷疑。有些人不懂這個道理,以為社會主義的國有經濟是窮過渡,要急於轉成以快速資本積累為目標的經濟體制。恰恰是國家的貨幣資本「窮」,才能不產生市場過剩、避免經濟危機、保證經濟的持續發展。而資本積累歸根到底是積累購買力。有多少積累或儲存,就有多少市場剩餘產生。因此在資本主義經濟高漲和大量資本積累后,必有經濟危機發生。


十一、共同致富的原理

當然國有經濟不是不能有資本積累和人民儲蓄。社會主義國家普通人的銀行儲蓄反而高於資本主義國家。這又是什麼回事?因為國有經濟下的低價或免費服務,如住房、教育、醫療和司法等社會服務,實際上是對人民直接把勞動用作投資的一種回報,而不是像私有經濟那樣的購買力轉移,因此不必支付現金。另一方面,國家根據每年的經濟增長增發一定的貨幣來保證有價市場流通的需要。與此同時勞動者的報酬收入也跟著增加。

當多數家庭的工作和生產能夠創造大於基本生活所需的財富后,他們就可以把多餘的貨幣存到國家銀行。如果有產品因人民的購買力儲存而剩餘,國家則根據市場剩餘的情況減少剩餘產品的生產,而把更多的人力和資金投放於無價市場經濟,擴大按需分配在分配中的比重。當人民把積蓄存到國家銀行后,國家還可以直接利用部分儲蓄進行投資,因此不必另行積累資本。這時國家和人民真正聯成一體,不分你我成了一家人。

這就像一個投資顧客把余錢交給電子產商去投資,廠商把投資所得交回顧客。顧客再把余錢交給廠商去投資,廠商又把投資所得交回顧客。廠商除維持自己的正常工作外,不需要或只需少量資本積累。當有市場剩餘時,就把剩餘產品分給顧客。在國有經濟中,國家就像這位廠商。人民利用它來投資自己的勞動,獲得貨幣和物資回報,並將餘下的購買力存入國庫。存入國庫的購買力實際上是另一種投資方式,以利息為投資回報。有時一部分利潤放在國家口袋中而不經過民眾,叫做公積金或公益金。就這樣,人民的資本積累以一種新的投資方式又回到購買成本和支付勞動報酬中。資本循環不會因民眾的資本積累而中斷。

這與私有經濟中的資本積累完全不同。資本家和工人的資本積累與國庫或企業的帳戶分開,而不是用於自身的生產投資,最多用來購買企業的股票。大量投資進入證券市場和金融市場后造成貸款經濟的虛假繁榮,並因虛假繁榮和流通擴張而抬高資產價格產生資產泡沫。這些都不利於實體經濟和消費的正常發展,並會因貸款違約和泡沫破裂引發金融危機。購買力儲存引起的市場剩餘不能通過開發無價市場經濟來消除,而只能被消毀或引發經濟危機。即便廠商及時調整投資方向,減少過剩產品的生產,只要有資本積累,就有過剩。最後還是躲不過經濟危機。


十二、A型耦合市場經濟

綜上所述,國有經濟能夠在資本積累的條件下保持經濟的持續發展,是因為有無價市場經濟與有價市場經濟相耦合。這樣的經濟模式就叫作耦合市場經濟。這個理論可以用勞動價值方程和價值當量方程來證明。這裡用作圖法來形象地證明這一點。圖二是A型耦合市場經濟的示意圖。CVE與圖一一樣分別表示不變資本、可變資本和市場兌現的產值。R表示用作部分勞動報酬的無價商品。L表示勞動創造的財富,與圖一中的第一剩餘價值相似。B指生產的產品中在兌換成貨幣前用於國家建設和支付無價報酬的部分。工人的貨幣儲存仍然用SV表示。

圖二中的紅線代表有價市場經濟中的資本循環。國家(或資本集團。為簡單起見,都用國家來代替)以貨幣形式投資成本C和工資V。工人在儲存部分貨幣SV后便把餘下的報酬V-SV用來消費,從而把部分產品P轉化成貨幣形式的產值E。這些產值最後又回到國庫。工人的貨幣儲蓄存入國家銀行后,便成為一種投資也回到國庫和資本循環中。於是工人積累購買力或貨幣時,有價市場的資本循環不會因貨幣儲存而受損或中斷。這樣就形成大小兩個閉合的紅色循環。

有價市場經濟的產值由產值方程

E = C + V - SV

來表示。E的大小代表耦合市場經濟中有價市場經濟的規模。而投資部分則與無價市場經濟耦合在一起,所以將在後面討論。這個公式不同與經濟學中的利潤公式,因為這是一個新的經濟模式,而有價市場經濟的利潤公式不是普適的。在耦合市場經濟中,勞動創造的價值或利潤可以部分或全部表現為不經市場交換的無價產品。

圖二:A型耦合市場經濟示意圖

再來看圖一中用綠色部分表示的無價市場經濟的循環路線。國家提供無價報酬R可作貨幣報酬V的補償。有價和無價報酬與成本C一起加上勞動創造的新的價值L便可製造出產品P。這部分的耦合市場經濟表示為產出方程

P = C + V - SV + R + L

這個產品通過市場換得產值E后,剩下的部分B可被國家用於基本建設和科學研究等目的,也可用於提供各種免費服務作為勞動報酬的另一種形式。

將前面的E代入后,產出方程變得一目了然

P = B + E

這也是有價與無價產值的耦合形式。B的大小代表耦合市場經濟中無價市場經濟的規模。可以證明

B = L + R

在這個耦合市場經濟模式中,勞動創造的價值或利潤L都出現在無價經濟部分,變成了無價產品,因此不需要在市場上加以兌現,從而大大減少了市場過剩的概率,避免經濟危機和失業現象的發生。

現在來看耦合市場經濟中國庫的收入和投資部分。國庫的收入是

K(in) = E + B + SV

K(in) = P + SV

這可稱為收入公式。其中ESV是貨幣形式的收入。工人儲蓄SV雖不屬國家所有,但可作為一種投資流入有價市場經濟的資本循環。工人仍可隨時將儲蓄用於消費而不影響資本循環。這是因為購買消費品只是把工人的貨幣儲蓄轉變成貨幣產值,最後又回到國庫因此不會減少循環中的的貨幣量。國庫用於投資的開支給出支出公式

K(out) = C + V + R

在耦合市場經濟中,國庫的收入和支出都是由有價和無價商品共同組成的。


十三、耦合市場經濟的好處

耦合市場經濟的好處在哪裡呢?剛才說過與單一有價市場經濟不同,工人的購買力儲存可以不影響有價市場上的資本循環,也不會造成市場剩餘,這就使經濟能夠持續不斷地發展。難怪社會主義國家的銀行儲蓄比較高卻沒有市場剩餘。國家不需要用各種剛需商品和吸血商品來勒索人民,用負利率來打擊儲蓄的積極性,以此妨止資本循環受阻造成的經濟危機。

在耦合市場經濟中,工人可以積累貨幣,國家呢?同樣可以。算一算國庫的凈收入K(net) = K(in) - K(out)就知道。利用上面的關係式可以證明凈收入是

K(net) = L

國家在耦合市場經濟的每個循環中,都可以凈得工人創造的新財富L這相當於有價市場經濟中的利潤。這個收入可以是未經市場的產品,可用於基礎建設和補貼人民。如果需要把部分國庫收入投放到市場上,國家可以根據市場化的大小增發相應的貨幣滿足流通的需要,而不會造成通貨緊縮。於是國庫中也就有了貨幣儲存。

在有價市場經濟中,這個利潤被私人佔有,因此又叫(第一)剩餘價值。國家佔有與私人佔有具有完全不同的意義,並不只關乎公平分配的道義問題。國家不論儲存利潤與否,都不影響有價市場的資本循環,也不會產生市場過剩影響經濟的持續發展。這是因為有價市場經濟只是耦合市場經濟的一部分,而利潤可以不出現在有價市場經濟中。這樣國家可以把不屬資本循環部分的利潤安全地用於國家建設和人民福利,而不致引起經濟危機。

但資本家佔有的利潤屬於有價市場經濟中資本循環的一部分。除非全部用於消費和投資,只要有儲存就會破壞生產中的資本循環,造成市場剩餘妨礙經濟的繼續發展。而資本積累正是資本主義經濟的重要目的。在這種目的下,國家需要通過強制性收稅來保障國家建設和社會福利。但因資本積累與資本增值之間的矛盾,富人的購買力儲存遲早引起經濟危機。為了擺脫危機,資本主義國家只好降低稅率,減少福利和基礎建設。這就是美國等西方國家目前所面臨的現實狀態。

最後來看工人的儲存與什麼有關。從前面的方程組中解出SV

SV = C + V - P + B

當成本C和報酬V相同時,擴大無價市場經濟的規模B,工人便可儲蓄更多的貨幣而不影響產出P由於B = R + L,上述公式又可寫成

SV = C + V - P + R + L

這說明在條件相同也不影響總產品的情況下,工人的儲蓄正比於國家用於補償部分報酬的無價產品R和工人的生產效率L社會主義國家通常有較高的儲蓄率。這不光是省吃儉用的問題,而是省吃儉用不損害市場經濟的資本循環,不造成市場剩餘,也不會因消費疲軟和市場過剩引起經濟危機。

至此耦合市場經濟的優勢充分表現出來。無論國家還是個人都可以在不減少總產品P的前提下,視無價市場經濟所佔的比重儲存一定的購買力。這是單一有價市場經濟做不到的。西方國家會用各種剛需商品和吸血商品榨乾人民,保持銀行低儲蓄率,甚至用銀行負利率來阻礙民眾儲蓄。為了維持資本主義經濟保障富人的購買力儲存,人民必須消費、必須貸款、必須貧困。戰後的美國經歷了高消費、高貸款的時代,如今的中產階級正走向新的貧困。


十四、無價經濟的重要性

上面的耦合市場經濟方程組可用來證明無價市場經濟對經濟的持續發展是不可或缺的。令無價商品B = R = 0,圖一中的綠色循環不再存在,因此變成單一有價證市場經濟。這時可以發現L = 0K(net) = 0。這不是說工人勞動不再創造財富或利潤,因為在總產品P中仍然有L的貢獻,而是說工人勞動創造的利潤不再被留在國庫里,而必須加入有價市場經濟的資本循環,用於消費和投資才能避免市場剩餘使資本循環和生產得以繼續。於是在沒有無價市場經濟時,國家不能有利潤或資本積累。這與之前討論的情況是一樣的。在單一有價市場經濟中,為了不產生市場剩餘,資本家和工人都不能儲存報酬和利潤,也就是說可持續運作的有價市場經濟是無積累經濟。

在沒有無價市場經濟時,即便國庫無積累但工人有貨幣儲存的經濟也不能長久。當有SV的購買力被儲存起來后,市場上能兌現的產值便是E = C + V – SV,同時有價值SV的產品留在市場上。當工人把貨幣積蓄投資於國家銀行時,國家仍可保持投資總量C + V,但其中包括了工人的存款SV。假定每個循環的投資C + V和工人儲蓄SV不變,到n次循環時,工人的儲蓄變成n*SV,同時有相同價值的產品留在市場上。而國家投資中工人的存款也增加到n*SV。結果屬於國家的財富和資金越來越少,國家的損失正是工人儲蓄造成市場過剩的結果。這樣的經濟風險很大。

總之取消了無價市場經濟后,處於孤立中的經濟體不僅不能加快經濟發展的速度,反而更容易陷入經濟困境。一方面市場過剩造成浪費,另一方面國庫日益空虛,私人儲蓄所佔的比重越來越大。投資生產即便還能進行,卻不能有效增加社會財富。這樣的經濟運作方式不僅低效,而且危險。當國庫中都是私人儲蓄時,國家應付自然災害和戰爭等意外事件的能力下降或消失,也不能發展如科研等非贏利的公益事業。遇到大規模銀行提款時,國家還可能喪失投資能力,使生產中斷經濟衰退。由此可見,在西方國家的封鎖下,孤立中的新中國只能選擇有價和無價市場經濟相結合的經濟模式。至於是否應該是全面的公有制,這也許是一個可以討論的問題。

需要指出的是在耦合市場經濟中的無價市場經濟部分雖然同樣創造財富,但在用消費和投資計算GDP時會被嚴重低估。這樣的GDP主要涵蓋了圖二中紅色部分所代表的有價市場經濟部分。無價市場經濟的比重越大,被低估的就越多。這是用GDP來判斷一國的經濟規模時必須注意的問題。非市場經濟國家較低的GDP不等於說該國的經濟規模和總量也很低。西方經濟學很少研究無價市場經濟,更沒有研究耦合市場經濟,所以需要用新的方法來統計耦合市場經濟的經濟總量,例如把上面所說的總產品按國際市場的價格換算成貨幣價值來表示GDP

前面說過資本主義經濟是以資本家的資本積累為目的的。資本家的積累之所以可能,主要是靠外銷、貸款消費和市場競爭三種手段。即便如此,周期性發生的經濟危機就是少數人資本積累的必然結果,以另一部分人的破產貧困來為成功的企業買單。本文把世界經濟當作一個整體來考慮,所以沒有討論外銷的情況。圖一表明在孤立系統中,儲存的資本需要用貸款來補償,否則資本循環和生產不能長期進行下去。


十五、B型耦合市場經濟

上述的A型耦合市場經濟模式是一種極端模式,因為國庫把所有利潤都儲存起來,僅用市場上兌現的產值和剩下的產品來投資維持最低的有價市場經濟規模。A型耦合市場經濟適用於資源供應遭到外部封鎖而受限時的國家。因為沒有或沒有足夠的外部市場,有價市場經濟的比重過大容易造成市場過剩和經濟危機。當外部封鎖放鬆后,國家可將一部分利潤用於非生產性開支擴大有價市場經濟的規模。這時的耦合市場經濟便是如圖三所示的B型耦合市場經濟

B型耦合市場經濟不同於A型的地方就是國家把部分利潤△L用於購買消費產品,並因此產生更多的貨幣產值E於是B型耦合市場經濟中有價市場經濟的規模增大成

E = C + V – SV + △L

這就非常接近於單一有價市場經濟的產值方程或經典的利潤公式,一部分利潤參與有價市場經濟的資本循環。但因新的開支直接用於購買而不加入投資,B型耦合市場經濟的產出公式仍與A型相同,即

P = C + V - SV + R + L

並同樣有

P = B + E

這時無價市場經濟的規模變成

B = L + R - △L

可以把L - △L寫成開銷后所剩的凈利潤L(net) = L - △L。這樣就有

B = L(net) + R

當非生產性開支△L > 0時,B型耦合市場經濟中的無價市場經濟比重小於A型模式。

圖三:B型耦合市場經濟示意圖

B型耦合市場經濟中,國庫的收入還是

K(in) = P + SV

而支出卻增加了,變成

K(out) = C + V + R + △L

國庫的凈收入於是成為

K(net) = L(net)

就是花完部分利潤后所剩的部分凈利潤。國庫的積累減小了,因為一部分利潤被用於非贏利性開支。表面上看,國庫的消費買的是國家自己的產品,經過市場最後又回到國庫,國庫的凈收入不應變化。事實上消費后回到國庫的無價產品B減少了。這就是國庫凈收入減少的原因。國庫的凈收入減小是B型耦合市場經濟不同於A型的主要之處。

A型相比,雖然有價市場經濟的比重擴大,無價市場經濟的比重縮小,但工人的儲存沒有隨無價市場經濟的縮小而縮小,仍然是

SV = C + V - P + R + L

提高生產的效率和無價產品的報酬可允許工人有更多的購買力儲蓄。工人儲存還可寫成

SV = C + V - P + B + △L

表面上增加了國家的消費△L,由於無價市場經濟的規模縮小為B = R + L(net),工人儲蓄還是沒變。

A型耦合市場經濟一樣,B型中的無價市場經濟部分對經濟的持續運行仍然是至關重要的。如果無價商品B = R = 0,蛻變成的有價市場經濟有△L + L。這是說必須把所用利潤都用於國家消費才能維持生產。這樣的經濟同樣是無積累經濟,也就是K(net) = 0。於是再次看到若沒有無價市場經濟,國家不能儲存部分利潤,而必須把所有利潤L用於消費。而一旦工人有貨幣儲存,這種國庫無積累的經濟也不能長久。這與A型耦合市場經濟的情形是一樣的。


十六、共產主義是怎樣實現的

在耦合市場經濟中,有價市場經濟的報酬有等級,基本上是按勞取酬,反映的是按勞分配的社會主義原則。而無價市場經濟部分如住房、醫療和教育等不少是按需分配。按需分配實際上是共產主義的分配原則。只是在生產力有限無價商品還不太豐富的情況下,按需分配常常帶有量的限制。

現在來看按需分配所需的無價產品R與哪些因素有關。由前面的關係式可得

R = P - E - K(net)

為了比較,還可將此寫成比例的形式:

R/P = 1 - E/P - K(net)/P

因為有價市場經濟的產值E和國庫凈利K(net)都小於生產總量P,顯然有(E + K(net))/P < 1R/P > 0

首先,無價商品的總量與社會的總產品P成正比。這個總產品包括有價和無價產品在內。可見社會財富的極大豐富是擴大按需分配的必要條件。為了實現按需分配,必須擁有免遭經濟危機和持續發展的經濟模式。這個模式只能是耦合市場經濟模式。其次,按需分配隨有價市場經濟的比重E/P的減小而增大。這也是不難理解的。但一定比例的有價市場經濟的存在是必要的,尤其當產品滿足不了按需分配的最低限量時。最後就是國庫儲存比K(net)/P不要太大,不能搞國富民窮,以足夠滿足國防建設、無產出公益和應付意外為好。

當勞動效率LL/P不斷提高,國家積累越來越多並超過非生產性開出的增加速度,國家便可以把越來越多的積累用於進一步提高科技水平和生產效率,擴大無價市場經濟的比重和按需分配的規模。這就是趨向共產主義的現實途徑,真正使按需分配的共產主義從空想變為科學,最後再變為現實。孕育著共產主義因素的耦合市場經濟不再是一種道義制度,而是保證經濟持續增長的科學制度。前面說過,國家也可以是壟斷資本集團。如果理解和認同這種科學的經濟學,目前的資本主義國家也可以通過體制改革實行科學的經濟制度「和平長入共產主義」,而不需通過暴力革命,並可避免市場競爭導致的戰爭和災難。

在完全取消有價市場經濟的極端情況下,E = V = C = SV = △L = 0。耦合市場經濟只剩下圖二和圖三中的綠色部分。由於沒有市場交換、沒有貨幣,國家沒有貨幣投資,人民也沒有貨幣儲蓄,而是靠按需分配無價產品來生活。這時有

P = B

B = L + R

所有產品都用於無價消費。經濟水平取決於無價消費的規模R和生產效率L。經濟總量L > 0要求生產效率大於無價消費,即L > R。國庫的收入為

K(in) = P

支出為

K(out) = R

除去按需分配后的淨餘量是

K(net) = L

國庫積累的物質利潤同樣可用來擴大按需分配,提高生活質量。

這種極端形式的無價市場經濟在貨幣和商品經濟出現之前的人類社會存在過。它的效率取決於生產力的發展水平。由於不產生經濟危機和失業現象,在生產力水平相同的情況下是效率最高的經濟模式。也許正是這個原因,地球上所有地區的人類都曾經歷過以原始形式表現的無價經濟模式。資本分散的資本主義有價市場經濟只能在生產力發展到一定水平后才有可能實行。

當然包括有價市場經濟在內的耦合市場經濟也可以避免市場剩餘和經濟危機,達到相似的經濟效率。這個效率是指整個經濟體的效率,並不同於單個企業的效率。如前所述,私有企業的資本積累減少了購買力,因此在不考慮貸款消費的孤立系統中,必須靠爭奪其它企業的市場來生存。競爭中失敗的企業成全了成功企業的高效率,卻拖垮了整個經濟體的總效率。所以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增長速度往往落後於社會主義國家。

與資本主義共存的地球上,在耦合市場經濟中保留有價市場經濟有利於實行賞罰分明的按勞分配,也有利於同資本主義經濟進行競爭。而單一有價市場經濟不能打敗資本主義,反而會重蹈資本主義的覆轍。這是商品經濟的基本矛盾決定的,是無法用政治手段改變的經濟規律。政治強迫下的有限稅收不能阻止富人的購買力儲存,也不能給窮人帶來足夠的購買力,因此不能有效擴大市場、清除因購買力儲存造成的市場剩餘。只有耦合市場經濟才能保證購買力儲存不會產生市場剩餘或破壞資本循環,實現經濟的穩定增長。


十七、結論

誰都知道愛滋病可怕。可是只要一位年輕美麗的女性愛滋病人想通過性接觸來擴散和傳播愛滋病,她就能很容易利用人的動物本性獲得成功。這個例子說明成王敗寇的理論不總是有道理的。資本主義單一有價市場經濟的模式在全球的擴散如同愛滋病的轉播一樣,利用人的動物性和勢利本能獲得成功,並不能給世界上的多數人民帶來幸福。這是因為資本主義經濟在孤立系統中只能是無積累經濟,因此以資本積累為目的的資本主義經濟不能在孤立系統中發展,而必須進行海外擴張。國際競爭把資本主義國家內部的貧富分化擴大到國與國之間,造成世界上窮國與富國的對立。而強國之間的競爭卻常常導致必須用戰爭才能決出勝負的局面。

在後殖民時代的資本主義走投無路之際,是科學而不是上帝為人類指出了走出災難的光明大道,就是實行在孤立系統中積累財富的條件下仍能發展經濟的耦合市場經濟模式。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資本主義經濟和耦合市場經濟之間的區別,就是資本主義經濟只能簡單消毀購買力儲存后無法兌現的市場剩餘和產生剩餘的生產力,而耦合市場經濟是把市場剩餘用作報酬為產生更多的財富,而不必消毀任何產品或生產力。資本主義將一切都市場化、商品化,反而束縛了價值兌現和生產力,使無法兌現的產品無法用於消費,因此造成不必要的浪費和破壞。

當今世界上人均產值最高的幾個國家都是現代君主國家,靠耦合市場經濟把美國甩在了後面。美國的人均產值是世界第十幾名。一些國家的無價市場經濟無法獲得西方國家的合理估價,所以乾脆不列在每年的統計中。就美國自己來說,也曾經歷過耦合市場經濟。這就是早期美國南方的奴隸制,只是勞動者處於極端受壓迫和剝削的奴隸地位。耦合市場經濟不一定等於社會主義經濟,而可以是商品經濟不發達時的農業經濟制度。美國南方因此比北方富裕。南方的耦合市場經濟使美國成為世界史上唯一一個在經濟總量和人均方面趕上歐洲工業強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農業國!事實上如果美國那時的物價與歐洲看齊的話,很可能是世界第一


耦合市場經濟不要求剝奪資本家,只需要高度壟斷的資本集團為了長久的利益和自身的安全,在現有的經濟體制中開闢無價市場經濟。無價市場經濟在本質上是讓失業者以勞動為直接投資進行生產,在創造財富的同時自己養活自己。而資本集團在相同的投資下可以獲得同樣的利潤,並可將所得的利潤儲存起來而不會產生市場剩餘和經濟危機,保證利潤的積累和經濟的發展不會中斷。與此同時勞動者也能積累一定的財富和購買力。這樣就能消滅失業和貧困,消滅經濟危機和戰爭。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生產效率的提高,按需分配的無價市場經濟可以逐步擴大。這時共產主義的耦合市場經濟不再是資本主義的敵人,而是拯救資本主義於水火的唯一出路。

前面說過公有制的社會主義經濟是一種接近A型耦合市場經濟,但沒有私有經濟。開頭之所以強調前後三十年的增長率對比,就是要說明其可行性。有了私有經濟會如何?可以參考如今已是高度壟斷的美國。幾百家大型壟斷企業和財團加上聯儲局基本構成相互制衡的國家級的資本集團,只是沒有無價市場經濟。假如他們在國際市場和資本的排擠下、在多數美國人民的要求下被迫推行分配合理的耦合市場經濟,那麼那些所謂的中小企業就相當於填補市場空隙的私有企業。這些小型企業經營不善,或者說不能融於耦合市場經濟就會面臨周期性危機,就像美國第一季度那樣的季節性行業危機。但耦合市場經濟的總體不會受到影響。小型企業破產後愈來愈多的失業者加入耦合市場經濟體系,共產主義也就不遠了。

為了打碎有價市場經濟套在全世界頭上的枷鎖,把人類從貧困和戰爭中解放出來——

全世界資產者和勞動者聯合起來。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3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3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30 個評論)

回復 陳營 2015-6-7 02:56
如此簡明有深度的文章在這裡幾乎沒有人讀,那些愚昧之人最喜歡也只能做到的就是舔美國屁股罵中國政府和政黨。習慣上會說:失敗乃成功之母。一些國家的共產主義試驗的失敗未必就是那個主義或那個理論的失敗。
回復 mali50 2015-6-7 03:09
陳營: 如此簡明有深度的文章在這裡幾乎沒有人讀,那些愚昧之人最喜歡也只能做到的就是舔美國屁股罵中國政府和政黨。習慣上會說:失敗乃成功之母。一些國家的共產主義試
現在還只是螢火蟲。以後會成燎原之火。因為這同樣有利於資產者。經濟全球化縮小了地域差別後,就只能走耦合市場經濟的道路。
回復 十路 2015-6-7 03:49
從經濟發展模式的角度寫得不錯。

社會是一個整體, 任何一種模式的存在和可持續性都需要有相匹配的的政治制度。 從這方面可以進一步深入以求理論上的自洽與完整。 否則,當分蛋糕的成為變相資本家時就是個畸形產物,即不能與corporation 中明確的股份制相比,也不能與獨立的法律框架下的自由競爭中的私企相提並論。

不匹配的系統可能需要漫長的實踐(或許不需要,很快)來檢驗,但檢驗出來的不是真理而是謬誤,不等於找到真理了,只能證明此路不通, 因為理論自身有缺陷。
回復 mali50 2015-6-7 04:22
十路: 從經濟發展模式的角度寫得不錯。

社會是一個整體, 任何一種模式的存在和可持續性都需要有相匹配的的政治制度。 從這方面可以進一步深入以求理論上的自洽與完
十路好。
中國目前有許多地方需要規範和改進,否則做什麼都是四不像。
美國其實是最有條件實行耦合市場經濟的國家。首先因為生產力巨大、科技發達和管理專業,可以生產巨大的財富供按需分配。目前卻有太多浪費,完全可以利用起來,使市場化的GDP翻一番。其次,具有國家層次的壟斷資本集團已經形成,如聯儲局(有點像第三帝國的資本家聯合體),有足夠的財力開發無價市場經濟,解決失業和分流有價市場,妨止市場過剩和經濟危機。3,聯儲局控制著鑄幣權便於把物資利潤市場化轉變成貨幣利潤。4、由於有國際貨幣的地位,改革后仍可保持國際和平競爭的優勢,甚至強化這個優勢。
回復 十路 2015-6-7 04:29
mali50: 十路好。
中國目前有許多地方需要規範和改進,否則做什麼都是四不像。
美國其實是最有條件實行耦合市場經濟的國家。首先因為生產力巨大、科技發達和管理專業,可
謝謝馬力。

監督機制在哪裡呢?
回復 mali50 2015-6-7 04:36
十路: 謝謝馬力。

監督機制在哪裡呢?
這也是我不能回答的。資本主義經濟的特徵是有個體突出的機會。這能鼓勵冒險和擴大貪慾,而不在乎其他人的失敗、貧困和死亡,甚至不在乎戰爭等災難。所以在一定程度上還需要「民主」來限制少數人的慾望,使經濟走上正路。就看美國以後如何發揮民主讓少數服從多數。一旦實行新的制度,就需要一套新的法律限制腐敗。如果國家是資本集團的,利益制衡也很有效。
回復 十路 2015-6-7 04:38
mali50: 這也是我不能回答的。資本主義經濟的特徵是有個體突出的機會。這能鼓勵冒險和擴大貪慾,而不在乎其他人的失敗、貧困和死亡,甚至不在乎戰爭等災難。所以在一定程
我感覺你還是有能力在理論上進一步探討清楚,就沿著這個思路再深一步。
回復 mali50 2015-6-7 05:01
十路: 我感覺你還是有能力在理論上進一步探討清楚,就沿著這個思路再深一步。
這實際上是把之前的理論通俗化。意外地很成功。可見正確的東西經常可以有多種表現方式。可以再舉些最小經濟體的量化例子,包括最基本的行業。其實有點數學基礎的都能做到。如果例子可以發現新問題和新結論,就可以寫下來。
回復 jinbaicao 2015-6-7 12:03
共產主義的失敗,是因為它違反人性,不僅剝奪人的自由、財產和公共空間,還控制人的思想、靈魂和私人生活。
回復 nierdaye 2015-6-7 22:12
jinbaicao: 共產主義的失敗,是因為它違反人性,不僅剝奪人的自由、財產和公共空間,還控制人的思想、靈魂和私人生活。
共產主義過度理想化,實踐的失敗之處太多了,現實中的反例也太多了,教訓太深刻。
回復 mali50 2015-6-8 00:01
nierdaye: 共產主義過度理想化,實踐的失敗之處太多了,現實中的反例也太多了,教訓太深刻。
資本主義失敗的例子更多,卻視而不見。這就是一種偏見。
回復 borninheaven 2015-6-8 01:42
這哪是共產主義, 是對資本主義和搞過的所謂共產主義的反思和修正!
回復 mali50 2015-6-8 01:53
borninheaven: 這哪是共產主義, 是對資本主義和搞過的所謂共產主義的反思和修正!
沒錯。世界上從來沒有過所謂的共產主義國家,只有社會主義國家。因此所謂的共產主義的失敗只是意淫。但為集中焦點,只是引用現成的宣傳而未加說明。
回復 jinbaicao 2015-6-8 09:11
nierdaye: 共產主義過度理想化,實踐的失敗之處太多了,現實中的反例也太多了,教訓太深刻。
不只是過度理想化。過度理想化的很多,比如基督教的天堂、佛教的西天等等,首先它們都是宗教,其次它們都經歷過政教分離,也就是世俗化。反觀共產黨國家,包括現在的中共,認為共產主義是一種信仰,而且不只是政治信仰,更沒有在統治中放棄政教合一。所以共產黨國家的轉型,最關鍵和重要的不是經濟發展,不是公民社會,而是中共本身,放棄共產主義,或者政教分離,走向世俗化。
回復 mali50 2015-6-8 10:39
jinbaicao: 不只是過度理想化。過度理想化的很多,比如基督教的天堂、佛教的西天等等,首先它們都是宗教,其次它們都經歷過政教分離,也就是世俗化。反觀共產黨國家,包括現
世俗化的國家偏偏給世界帶來最多的災難。
回復 borninheaven 2015-6-8 15:01
mali50: 沒錯。世界上從來沒有過所謂的共產主義國家,只有社會主義國家。因此所謂的共產主義的失敗只是意淫。但為集中焦點,只是引用現成的宣傳而未加說明。
共產主義的失敗是板上釘丁的事! 老馬那套勞動創造價值論是個錯誤,那後面的剩餘價值,公平分配,階級鬥爭,物質極大豐富, 世界大同等等就免談了, 根本上錯了!
回復 mali50 2015-6-8 21:45
borninheaven: 共產主義的失敗是板上釘丁的事! 老馬那套勞動創造價值論是個錯誤,那後面的剩餘價值,公平分配,階級鬥爭,物質極大豐富, 世界大同等等就免談了, 根本上錯了
錯在哪?
資本主義失敗的例子更多。
回復 paci 2015-6-8 23:53
文章專業性強,而且長,需要時間仔細讀。

一點疑問,GDP似乎不反映 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只反應縱向變化,缺乏國家之間的橫向比較
回復 borninheaven 2015-6-9 00:49
mali50: 錯在哪?
資本主義失敗的例子更多。
勞動並非創造價值,自然資源本身就是價值! 那老馬的理論認為自然資源本身沒有價值,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絕的,只要人們不斷的開採(勞動)才創造了價值,所以推算有物質極大豐富的大同世界。那是馬共理論的根本錯誤,這起始點錯了,後面的還需討論嗎?當然作為一學者,當時創建那理論,那怕是錯的,也是非凡了! 但畢竟是錯的!
回復 mali50 2015-6-9 00:50
paci: 文章專業性強,而且長,需要時間仔細讀。

一點疑問,GDP似乎不反映 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只反應縱向變化,缺乏國家之間的橫向比較
很正確。各國的演算法和統計方法不同會有很大影響。中國想趕上美國,美國只需要提一提物價變一變規則,就又把中國甩到老遠。爬行的悲哀。
12下一頁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3-28 11:28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