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銷市場的產值和效率》一文說明雖然傾銷價格低於約束市場的價格,但在需求慾望相同(需求基價和需求的價格彈性相同)的情況下,通過市場傾銷所獲的銷售量和產值仍可大於約束市場。也就是說在需求慾望相同和購買力允許的前提下,適當地壓低價格可以達到薄利多銷、增加企業利潤和效益的結果。上文還表明在傾銷的早期,產值和效益都可能降低,因此不是任何產品都可用於傾銷來提高效益的。適合於傾銷的產品必須有足夠的市場和需求,不僅價廉而且物美。為了眼前利益而濫竽充數的一鎚子買賣不適合市場傾銷。
除此之外,傾銷企業還必須具有一定的對抗性競爭能力,保證企業在低利潤甚至無利潤的條件下渡過短期的非正常競爭狀態,前倨後恭後來居上。否則有可能半途夭折前功盡棄。一些國家還可能通過企業補貼來幫助企業渡過這種傾銷過渡期。這類補貼不僅新興國家有,已經發達起來的西方國家也經常用以扶持新的中小企業通過薄利多銷來發展壯大,只不過所用的名稱和方式不盡相同。比如減息減(免)稅等優惠政策就是一種變相補貼。除了傾銷市場外,之前還講過的吉芬市場也是一種非約束市場,而且是更暴利的市場。為了對這三種基本市場有個感性認識,下面的圖中比較了這三種市場的價格和產值。
圖一是約束市場、擾動型吉芬市場和擾動型傾銷市場這三種基本市場在上行階段的價格對比。除後面的說明外,三種市場的彈性係數、初值和供求基價基本相同,而且吉芬市場和傾銷市場的擾動頻率也相同。為了保證三種市場都是上行的,供求基價的相對大小有時需要對換,如在高頻的約束市場中,有Ps
< Pd。而在低頻的吉芬和傾銷市場中,則有Ps
>
Pd。另外,低價傾銷的初始價格比其它市場低,而吉芬市場和傾銷市場的初始價格相同。雖然初始價格相同,吉芬市場的價格高於約束市場。這恰好反映了吉芬市場的操作特徵。

圖一:約束市場、吉芬市場和傾銷市場的價格
與圖一中的價格相對應的產值表現在圖二中。約束市場的價格雖然不是最低的,但產值在一段時間后成為這三種基本市場中最低的一種。而單位價格最低的傾銷市場經過了最初的墊底過程后超過約束市場位居第二。產值最高的是吉芬市場。由此可見,完全受市場自身規律制約的「自由市場」是效率最低的市場。企業主為了提高企業效率,只要有可能就不會甘受市場的控制,而會千方百計地以各種可能的手段操縱市場,以便牟取最大的市場利益。這正是資本主義國家一面放縱本國在國際市場上的壟斷,一面極力攻擊和破壞其它國家的市場壟斷和壟斷潛力的根本原因。
對於發達國家來說,常用的操作手段就是控制定價權和用高新技術打造名牌產品或吉芬商品。利用吉芬市場的暴利來維持高消費社會。走進發達國家的超市看看。從牙膏肥皂到電子產品,再從各類服裝到建築器材,無一沒有壟斷性品牌產品。許多還是百年老店。中小企業幾乎沒有與之競爭的可能,大多數只能在廉價店裡佔據一席之地。新興的科技大顎都是在空白領域中發展起來的,並很快佔據壟斷地位。這些品牌企業輕易不增產不增人,實行的是世界上最嚴格的低頻計劃經濟。但西方國家卻口口聲聲吹噓自己的自由經濟,放大高頻市場噪音。而新興國家幾乎沒有壟斷性品牌產品,市場競爭雜亂無章自相殘殺,企業的平均壽命極短,市場交替的頻率極高,反卻被發達國家說成是非市場經濟。可見在國際市場競爭中實際知識和話語權的重要性。
在缺乏品牌產品的條件下,發展中國家只能是利用所謂的比較優勢,包括廉價資源和勞力在國際市場上進行薄利「傾銷」,同時在國內市場利用物價紅利實行吉芬經濟。傾銷市場的利潤不如吉芬市場。但只要國際市場足夠大,大規模的薄利傾銷仍然可以創造較大的利潤總量。而在國內市場上的吉芬經濟也能創造大量的產值和利潤,造成名義經濟的高速發展。發展中國家兩條腿走路的雙重市場特徵經常造成國內外市場的分離,以至國內價格高於出口價格的現象。

圖二:約束市場、吉芬市場和傾銷市場的產值
在國際競爭中,經濟競爭還需要政治、軍事和輿論手段來協助。圖二中的高頻市場本來具有最小的振幅。為了把壟斷市場的獲利算在自由市場的功勞薄上,便不得不用擔負著政治使命的西方經濟學來彙集和放大市場的高頻震蕩和噪音,極力掩蓋低頻壟斷的作用。其目的就是鼓吹和美化所謂的自由經濟。為了增強西方經濟學的說服力和感召力,不惜重金打造經濟學諾貝爾獎,用名利而不是事實來加強和粉飾西方經濟學的話語權和權威性。以此欺騙和誘惑新興國家放棄高效的壟斷經濟,邯鄲學步實行低效的高頻市場經濟。當物價紅利耗盡之後,靠通貨膨脹吹大的吉芬經濟很快便壽終正寢。而在國際市場上的傾銷也會因勞力上漲和市場接近飽和而逐漸失去優勢。轉向高頻經濟的新興國家,於是與早先靠國際壟斷和殖民發展起來發達國家之間保持一條難以逾越的鴻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