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為什麼「中國模式」

作者:mali50  於 2011-12-28 11:34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熱點雜談

資本主義的二重循環

九、為什麼中國模式

西方國家為了擺脫利潤危機而推行的全球化決不是簡單的企業外遷和貿易擴大。這就使今天的新興國家不僅像老殖民地那樣遭受著奴役和資源損失,而且面臨著金融掠奪的風險。正如前面所說,全球化的運動並不是建立在勞動價值論上簡單的國際分工,不是按某種公正的理念規劃的,而是同一切資本主義過程一樣按照投資者利益的最大化設計的。它不過是把西方國家幾百年來孜孜以求的殖民經濟從炮艦下解放出來,在新的時代以協約的形式從被征服的少數國家推向全球罷了。在自由主義或新自由主義的經濟秩序中,人們對全球化所期待的正面效應和文明價值同樣乞靈於一隻所謂看不見的手

一些中國人會認為這樣的結論有失偏頗甚至是惡意攻擊,因為中國無疑是全球化的獲益者。然而這裡討論的是全球化而不是中國化。撇開中國在資源、環境、社會道德、人民福利和政府清廉等許多方面付出的代價不談,世界上有多少國家和地區是像中國這樣碩果僅存的幸運兒?如果放眼全球的話還真找不出來第二個。也就是說只有中國經濟在過去的二十多年全球化最迅速的年代里,連續保持了近兩位數的增長速度。

也許有人還記得所謂的亞洲四小龍。這是指南韓、新加坡、香港和台灣四個東亞國家或地區。它們被稱為四小龍因為它們曾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后的三十多年的時間裡獲得過經濟的高速發展。由於是在全球化之前,它們的發展主要得益於西方國家遏制社會主義國家的地緣政治的需要。它們在全球化以前就順利跳過了所謂的中等收入陷阱,即人均GDP在達到$3000后,經濟發展會難以為續的困境。沒有全球化,這些國家和地區也同樣可以得到西方國家在高等技術和高端市場方面的支持,並發展到今天這樣的經濟水平。然而在上世紀的亞洲金融危機前後,亞洲四小龍卻相繼成了全球化的犧牲品,經歷了非連續性的貨幣貶值,股市下跌,資產流失和經濟衰退的過程。

南韓的經濟起飛比日本稍晚,始於上世紀六十年代初。在這之後的三十多年裡,南韓經濟保持著近兩位數的年增長。在整個七十年代,南韓的經濟增長率高達23%。通過所謂的漢江奇迹迅速從一個農業國發展成工業大國。在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后的一年裡,韓元貶值超過36%,月生產總值下降34%,並於1978年為負增長。曾被譽為四小龍之首的台灣在美國的大力支持下也在亞洲金融危機前的三十多年裡,經濟發展的平均速度超過9%。由於賺得了巨額外匯儲備,台灣在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當時是四小龍中除香港外受損最小的地區。但之後僅半年台幣貶值21%以上,台股一蹶不振,出口衰退,失業率上升,經濟發展跟著減緩。2001年台灣經濟出現自1947年以來的首次負增長,失業率也達到歷史最高點。今天,台灣經濟越來越依賴於大陸,由四小龍的龍首變成了龍尾。新加坡在亞洲四小龍中距中蘇邊界最遠,所獲西方國家的援助也最少。但自1965年建國以後的三十多年理,以國有經濟為主導的,沒有共產黨的類社會主義新加坡也獲得高達8—9 %的平均經濟增長率。金融危機后新元貶值61%,所受的經濟打擊僅次於南韓。2007年美國和西方國家經濟衰退後,亞洲四小龍在全球化的影響下進一步受到經濟上的傷害。西化最大的台灣和南韓受到的傷害也最大,而沒有推行西式民主的新加坡和香港受損最小。新加坡2010年經濟增長超過14.7%,打破了197013.8%的歷史紀錄而創下了歷史最高。香港的經濟增長率也達到了亞洲金融危機前的水平。

亞洲四小龍的經濟起飛在全球化以前近二十年就開始了。到全球化大規模推開的八十年代都已先後進入了高收入的第二世界國家的行列。與中國經濟發展更接近的是亞洲四小虎,即泰國、馬來西亞、印尼和菲律賓這四個東南亞國家。同亞洲四小龍相比,四小虎在地理上距中蘇邊界較遠,因此在西方國家對抗社會主義陣營的地緣政治中處於第二線。因此它們的共同特點是受西方國家的援助較弱,故經濟的快速發展稍晚於反共第一線的四小龍。在上世紀六十至七十年代間往後的三十年裡,這四個國家的經濟發展速度低於四小龍。於是從全球化后的九十年代開始,亞洲四小虎經歷了一個明顯的摧肥期,大量的外資湧入造成資產的充氣性膨脹,經濟發展像1980年代的亞洲四小龍一樣突飛猛進。這個摧肥期正是四小虎一名的由來。在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中,西方國家的金融海盜們為了把四小龍四小虎一網打盡,首先向虎國發起閃電般金融襲擊,以防虎國資產因經濟基礎不夠堅實而在戰亂中突然貶值。於是泰國便成了金融掠奪的第一個犧牲品。在19976月後的九個月里,四小虎的貨幣貶值從37%83%,生產總值也隨之暴跌37%83%。其中泰國、印尼和菲律賓欠下國際貨幣基金會一大筆債務,馬來西亞則通過多項硬性管制條例來保護金融體系。今天的年輕一代可能已經說不清楚亞洲四小龍和四小虎有哪些國家。這些歷史的稱謂已帶著全球化的創傷走進了歷史博物館。

如果說經濟發展具有階段性或上限是正常的,那麼亞洲四小龍、四小虎和其他新興國家在全球化中所遭受的來自西方國家的金融暴力,和在此前後一刀切的經濟落差卻是不正常的。它們在全球化中所受到的不同程度的傷害更反襯出中國在全球化中自始至終奪人眼目的高速發展。由於中國差不多是上世紀全球化掠奪中的唯一倖存者,近年來西方國家常把中國這個特例所具有的特殊性叫做中國模式。所以才有這一節要討論的為什麼中國模式這樣一個語法不通的古怪問題。

為什麼中國模式?這個形式上的問句因缺乏謂語或表語動詞而變得模糊不清:它究竟問的是什麼?這后一個問題正是前一個古怪問題所暗示的一個真正的問題。弄清這個問題繞口令十分重要。西方學者談論中國模式的文章可謂不少,但總讓人覺得語焉不詳答非所問,拐彎抹角地想隱藏什麼。希望西方學者們公開讚賞社會主義制度固然是過於奢望,事實上,一切正常的經濟往來最終都會不斷縮小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之間在經濟上的差距。這不僅符合廣義熱力學第二定理,而且可以被亞洲四小龍和四小虎的成長過程所證明。這一結論與全球化與否沒有太大的關係,也與發展中國家的政治體制沒有太大的關係。與中國模式或制度不同的國家也曾經歷過超過一代人高速發展的過程。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中國模式並沒有什麼特別需要研究的地方。沒有全球化時,中國前三十年在西方國家嚴密封鎖下的經濟發展速度也不低。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以人民幣計量的數據,中國從統計開始的1952(679億人民幣元)到計劃經濟的最後一年1978(3,645)27年中,平均每年GDP發展的速度是6.4%。這雖然表面上比從1979(4,063)2008(314,045)這后三十年的平均發展速度11.6%低,但那時的物價十分穩定。如果像后三十年或亞洲四小龍四小虎那樣物價上漲十倍,前27年的平均年增長也可以達到兩位數以上的11.6%,而之後三十年的增長率則要低些。可那時沒有人討論什麼是中國模式。因為在西方封鎖下,西方國家對高速發展的中國沒有參與分紅的機會,因此無人操那份閑心,只管罵個痛快就行。如果說真有什麼特別的話,那就是中國的發展環境比其它國家要艱難得多。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條件是最苛刻的,在高科技交流方面所受的限制是最嚴的。然而西方學者似乎並不喜歡提及這些事實。

許多自作多情的人,包括今天中國的主流輿論界,認為西方國家感興趣於中國模式,說明它們對中國的高速發展表示某種程度上的肯定甚至羨慕。不否定一些正直的西方學者不假思索老老實實地研究問題假戲真唱,聽得讓人忘乎所以陶然自得。然而令人羨慕的成就為什麼從來得不到國際組織和西方國家的正式肯定,授予應有的榮譽和地位,反而贏得西方國家共同一致的排斥。它們更加積極地支持中國國內的不同政見者反對實行中國模式的政府,並在軍事上加緊對中國和中國模式進行圍堵,同時用各種貿易壁壘阻擊中國的貿易,用政治壓力迫使人民幣升值。這決不是源於簡單的商業競爭,因為單純的商業競爭無須把經濟問題政治化,正如西方國家之間的商業競爭那樣。

可見為什麼中國模式的確是一個問題:它究竟問的是什麼?什麼是中國模式?中國模式是如何成功的?要不要學習中國模式?等等等等。實際上這些問題都不難回答。然而沒有人認真回答這些問題,更沒有人對這些答案感興趣。資本家和資本家的政府感興趣的只是利益。他們只支持那些可以為其獲利的研究。想明白了這個道理就會茅塞頓開:原來西方國家真正納悶的是「為什麼總扳不到倒中國並從中獲利?」,也就是說:為什麼在中國模式下進行洗劫難以成功?怎樣才能成功洗劫現有模式下的中國?只是這些赤裸裸的提法不僅有失文明國家的面子,而且還會打草驚蛇傷害裡子,所以才欲說還休,羞羞答答地支吾其詞,王顧左右而言他。

(待續)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3-29 07:01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