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資本主義的二重循環

作者:mali50  於 2011-10-20 22:36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政經軍事

一、過剩危機小循環   

資本主義由於生產過剩造成的周期性危機是大家熟悉的。馬克思之前的空想共產主義者,或理想共產主義者,已經認識到這種危機的存在和原因。例如出生法國貴族的聖西門伯爵就揭示出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不顧一切地競爭導致不擇手段地、無目的和無計劃的商品生產,進而引起生產過剩和經濟危機,使人類資源和財富受到災難性的浪費。法國富商的獨生繼承人傅立葉在商場上目睹資產階級欺騙詭詐的卑鄙手段,深刻地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的混亂和罪惡。他猛烈抨擊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無政府狀態、無限制的金錢競爭和經濟危機。馬克思的貢獻在於總結出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幾個階段和周期性,並把資本主義生產的無政府狀態和過剩危機歸結為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基本矛盾,即生產資料的私人佔有與生產的社會性之間的矛盾。馬克思進一步指出為了避免資本主義經濟危機,首先必須解決這一基本矛盾之間的衝突。由於生產的社會性不可改變,唯一的辦法就是實現生產資料的社會化,也就是公有化。這一結論與理想共產主義者為了平等而提出公有制的主張表面上看來是不謀而合。但是馬克思的公有制主張來自他對資本主義經濟過程的分析,並把它從以前的理想上升為歷史的必然。

如果對馬克思治療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處方深入進行技術分析的話,會發現許多不確定的地方。例如,穩定的社會化生產只能通過生產資料的社會化嗎?為了回答這個問題,首先來看生產資料公有化為什麼能防止商品生產的過剩性危機。答:計劃經濟,即根據已知市場來計劃生產,這樣就不會產生多餘的產品。這個完美計劃必須假定市場是穩定的和無競爭的。這一假定只有在實行計劃經濟的國家才有可能成立。比如說在西方國家封鎖下的中國和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之間可以用這樣的計劃經濟來防止經濟危機。但是當西方國家解除了對中國的封鎖之後,市場的範圍擴大到非計劃經濟的國外,因此不再確定也不受某個國家的控制。一些國家還可能隨時以政治干涉經濟,用貿易壁壘破壞原先的市場秩序。這時,根據已知市場來控制生產的計劃經濟便失去了效用。也許正是這個原因,馬克思認為實行公有化的共產主義社會只能在全球範圍內同時實現。中國在西方國家解除封鎖后實行改革開放,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后便不再,也不可能再實行毛澤東時代的全方位計劃經濟是理所當然的和自然而然的。沒有必要將這種經濟政策的改變看成是一種純政治的決策。在西方封鎖下的毛澤東時代,經濟開放不是中國單方面就能決定的。把閉關自守的責任推到毛澤東一人頭上是不公正的。

其次,隨著信息技術,市場管理和資本控制日趨完善,私有制下的資本主義商品生產也愈來愈有計劃性。除了新產品的新市場無法確定外,傳統產品的市場都已相對穩定。尤其是經過了上個世紀三十年代由投資和生產嚴重過剩爆發的大蕭條后,一些主要的企業,包括跨國企業,都是根據現有訂單來進行生產,而不是像馬克思所處的時代那樣,資本家先是拚命生產拚命囤積,然後再拚命銷售;賣不出去就拚命壓價,直到虧本破產為止。這種從生產到銷售處於嚴格管理下的資本主義是一種規範化的資本主義,簡稱規範資本主義。它可以表現為高度壟斷的資本主義,現代帝國主義,國家資本主義和私有制下的國家社會主義。因此二戰後,嚴重的過剩性危機在傳統的製造業中愈來愈不常見,而主要發生在新興領域和出口產業中。2001年互聯網泡沫的破裂和2008年的房貸危機都是和新產品的市場不明有關的。而房貸危機也不是嚴格意義上的過剩危機。危機因日益貧困的房主付不起利息造成,而不是因貸款過剩造成。以後還可能會有信用卡危機、蘋果產品危機或平板電視過剩等,但不會是大面積的過剩性危機影響整個資本主義的經濟體系,也不具有典型的周期性現象。而這種新興市場的不確定造成的過剩性危機即便是計劃經濟也是難以避免的。

如果上述討論基本符合歷史事實,那麼穩定的社會化生產可以在相當程度上通過管理技術的提高來實現,而不一定非得經過生產資料的社會化過程。在後面的討論中還會提到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甚至還可通過減低生產社會性的去工業化過程來躲避過剩危機。這個結論十分重要。它有助於身處國際市場中的社會主義國家放棄單一公有制的生產方式,尤其是在開拓國際市場和開發新產品的過程中,並面對著隨時可能出現的貿易壁壘時。同時,它責令多種所有制的社會主義國家學會專業的管理技術,用科學方法而不是政治手段提高生產的社會性和計劃性。從這個意義上來看,蘇聯單一公有制的解體不是像西方國家理解的那種簡單的冷戰失敗,而不過是重新面對平行市場飽和后的國際現實罷了。另一方面,使大家意識到單純的過剩型危機並不能促使資本主義國家放棄私有制,尤其是過剩危機還具有危機時間短和不治而愈的特徵。因此,社會主義國家將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需要同資本主義國家和平共處。不同制度的國家間不一定是誰戰勝誰的問題,而是在競爭中不斷逼近人類在有限星球上繼續生存的極限時,為避免共同毀滅而有可能相互調整、妥協甚至合作。就像當年面對德日意法西斯國家的侵犯時被迫結成軍事同盟那樣,走上合作計劃的道路,合理開發和利用有限的自然資源,共享天然氣候和衛生環境。

這是不是說資本主義已經找到了避免危機的萬全之計,使資本主義制度成為歷史的終點呢?事情不是這麼簡單。這將在下面進一步討論。

(待續)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1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1 人)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0 01:22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