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垃圾產值與非對稱貶值--美國GDP中的水分

作者:mali50  於 2011-6-13 09:45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熱點雜談

十二、垃圾產值與非對稱貶值

前面的分析指出美國利用美元是國際貨幣的優勢,通過漲價漲薪—再漲價—再漲薪」螺旋規則自我拔高以美元計價的產值,從而使虛擬化的產值與用黃金美元量度的產值不相一致。幾十年來,在美國大多數製造業外遷后,美國以膨大劑催生的總產值、人均產值和消費總數都在奇迹般地增長,但同時美國的社會福利和稅率以及平均生活水準卻在持續下降,而國債卻不斷增加。這些事實證實了上述結論。

尤其是這幾年裡,美國大量的中小企業倒閉,大量的人口失業,大量的私人住房被沒收,大量的個人申請破產,社會福利不斷削減,學費不斷提高,醫療保險不斷上漲,領食物券的隊伍越來越長。雖然有很高的醫療開支,美國的人均壽命卻不比其它發達國家高,許多人仍然看不起病。以生存為目的的刑事犯罪率也一直很高。但美國虛擬產值泡沫的膨脹依然故我。在其它出版物中,經通貨膨脹或購買力訂正後的數據仍然表明美國的產值和人均產值依然以較大的速度增長是不能被事實證明的。這是因為在這些訂正中所採用的通貨膨脹率被低估了。即便不以黃金作參照物,美國的房地產在40年裡也至少漲了10倍,即每年漲了至少5.9 %。這相當於每年美元貶值5.6 %。這個數字甚至高於前面用黃金美元計算的結果。

 1、      美國GDP中的水分

美國的虛擬產值中不僅有泡沫而且有水分。人們常說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其實是國內生產毛額。一個毛字大有文章,卻被許多作者和經濟學家有意無意地忽略了。所謂毛額(gross)就是包括成本在內的營業額(revenue)。它不同於利潤(profit)或經營中增加的附加值。即便一個商店的經營是虧本的,它的營業額永遠是正的,因此計入GDP中的產值也是正的。美國的生產毛額還是按消費而不是按產品,包括服務業產品,來計算的。由於消費者可以通過批發、轉售和零售等各種渠道獲得消費品,而非批發的商品也常用於轉售和零售,因此在實際統計中,終端消費和中途轉售往往難以區分。如果將一批物品從批發、轉售到分售和零售過程中某些環節的營業額累積起來,必然產生成本方面的重複計算,甚至是多次重複。

這樣的重複計算同樣存在於二、三手貨(包括房子和汽車等)的轉售中。尤其是最近美國銀行為了出售被沒收的住房,過一段時間就把滯銷太久的房地產買回來包裝一下重新上市,以免不斷被時間貶值。每次的買賣都變成了GDP。一個商品最後賣到消費者手上時,它被記入GDP中的毛額可能是自身價值的幾倍。不僅服務業中的重複銷售可以產生產值的重複計算,銷售過程中的檢驗、包裝、儲存、裝卸和運輸等服務也會誇大實際產值。因為所有這些服務成本和附加值都被加在了下一次的轉售或零售價格中,但它們又被所有這些服務部門單獨報告給GDP的統計部門並被再次加到GDP中。在商業和服務業發達的國家,由於銷售環節十分複雜,生產毛額(GDP)可以比生產的實際產值大很多。商業和服務業越發達,銷售環節就越複雜,用GDP來代表實際產值時所含的水分也就越多。

除了這些水分外還有直接注水的情況,尤其是在經濟數據不樂觀的情況下。例如最近哈佛教授在華爾街日報上的 美國經濟比你想的還要糟糕一文中指出:今年 [2011]第一季度的GDP增長率從去年四季度的3.1 %下降到僅為1.8 %的水平。這樣的降幅還是低估了衰退的程度。在這1.8%的增量中,三分之二是企業庫存,而不是消費者或其他最終買家的消費額。這意味著,摺合年率計算,最終銷售增長率僅為0.6 %,實際季度增長率僅為0.15 % 」。正如報導中所說的理由,正常情況下現有庫存是不應當算在GDP中的,否則GDP可以任意增長。這就是一個用改變統計方式來潺水的實例。另外,美國200711月開始的經濟衰退居然是在一年後被回顧出來的。原來增長的數據就是注水數據,一年後才大幅調整變成衰退。其實當時的衰退已經可以感覺到。我在這之前就在博文中指出美國經濟實際上已經進入了衰退。

從這段引文中,我們還可以看到季度增長是怎樣被換算成年增長的,就是簡單地把季度增長乘以4。這種演算法是不對的,因為年增長不是季增長的簡單相加。如果該季度增長是同比,即與前一年的相同月份相比,那麼每個季度都增長0.15 %的話,年增長也是0.15 %。如果用AB表示季度產值,ab表示增量。由於

(a + b) / (A + B) < a / A + b / B

年增長小於季度增長之和,並處於最小和最大季增長之間,即當 a / A < b / B 時,有

    a / A < (a + b) / (A + B) < b / B

由此可見當每個季度增長相同時,年增長與季增長相同。如果是環比,即與前一個月相比,結果也是一樣。如果每個季度比前一季度增長0.15 %,年增長也是0.15 %。否則就是介於最小增長與最大增長之間,根本不存在乘以4的邏輯。因此把季度增長乘以4換成年增長嚴重誇大了實際上的增長率。自從經濟衰退以來,美國公共媒體上的季度GDP數據幾乎都被換算成年增長,顯然是為了誇大經濟復甦。

(待續)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19 10:43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