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利比亞—金融石油的又一犧牲品

作者:mali50  於 2011-3-26 06:46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熱點雜談

Normal 0 7.8 磅 0 2


以法、英、美為首的多國聯軍為什麼要拋棄昔日的座上賓,在利比亞上演以現實的屠殺阻止一場虛構的屠殺這場鬧劇,並借禁飛之名行斬首之實呢?

自從美國深陷越戰國庫虧空,不得不撕毀布雷頓森林條約后,美元一瀉千里,給擁有大量美元的歐洲國家造成巨大損失。為了對付強大的美元霸權對貨幣和貿易市場的壟斷,德法(最初還有英國)等十幾個歐洲國家不得不拋棄世仇聯合起來,辛苦經營二十年,終於磨出一把利劍—歐元—力圖與美元分庭抗禮。目前已有更多的歐洲國家加入歐元區。

歐元自1992年誕生以來就力圖衝破歐元區,成為一種可與美元平起平坐的國際貨幣。今天,歐元已經在大部分重要國家可以與美元自由兌換。但是,即便從純貿易的角度來說,同樣是國際貨幣,地位卻是不一樣的。一般說來,國際貨幣可以有兩種:一種是主要貨幣,另一種是次要貨幣。兩者的區別在於購買能力和範圍的大小不同。目前作為主要貨幣的美元可以在世界上買到從生活物資和生產資料,包括各種資源和能源,到各類武器軍火等商品。而其它國際貨幣則不行。在各種次要貨幣不能直接購買的物品中,最重要的就是石油。而石油又是歐元區和多數工業國家耗資最多的進口商品。其它國際貨幣必須首先兌換美元才能購買石油。這樣,不僅美元的買入價和賣出價之間的差異會帶來損失,而且主要國際貨幣的發行國可以通過操縱匯率 (包括以指責別國操縱匯率為名來迫使其它國家按照它的意願調整匯率,如美國曾對日本和中國所作的那樣) 來進行表面上等價而實際上不平等的貨幣交換。更重要的是,在這種前提下,所有需要進口石油的工業國家為了防止經濟衰退影響外貿,不得不保持足夠的美元儲存以備出口不利時仍然可以進口必要的石化能源。這就為美國隨時轉嫁經濟危機或進行金融剝削創造了有利條件。

半個世紀以前作為一種國際主要貨幣還只需要國內資源的支持。這在從前主要是貴金屬如黃金白眼的儲備量。事實上,所有國家的外匯都用來兌現黃金的機會很小,因此作為國際貨幣支柱的還可以是該國的出口產品。這就是說國際貨幣的發行國必須是出口大國,能生產許多其它國家所需要的工農業產品。在市場競爭劇烈的今天,有能力發行國際貨幣的國家還必須是高科技的國家,能生產有競爭力的各種產品佔領國際市場。這就是為什麼發行歐元必須聯合歐洲主要工業國家,以便能夠生產和出口足夠品種和數量的產品,使其它國家願意儲存歐元,方便地進口所有或絕大多數物品,從紅酒、香水到尖端武器。因此歐元誕生后,其國際地位毫不費力就超過了日元。也是因為這個原因,佔世界石油蘊藏78%並提供40%以上石油消費量的中東產油國,即便在沒有美歐國家的政治和軍事壓力時,也難以聯合起來發行歐佩克元用作國際貨幣。因為歐佩克元除了購買石油外,買不到許多其它有用的東西。

今天,資本主義國家發行的國際貨幣已不再是單純地用以外貿和交換的工具,而早已成為金融資本家用以貨幣戰爭不勞而獲的資本。強大的國內資源可以支持一種有效的國際貨幣,就像以前的英鎊和現在的歐元或日元那樣,但不能使這種貨幣成為強大的戰爭工具。當發行國想通過濫發紙幣轉嫁危機或套取實物時,就會因出口資源不足(無論是黃金還是產品)而面臨迅速貶值和破產的危險。因此,安全地超額發行國際貨幣的必要條件就是要有外部資源的額外支持。毫無疑問,今天國際上最主要的資源就是石油。當石油只能以美元標價后,美元就變成了美元和歐佩克元的合成物,只不過歐佩克沒有發行的權力也因此得不到超額發行的投資利潤。

有了外部資源作為後盾,美國就可以在本國的黃金儲備+出口總量+可售資產外增發相對於歐佩克石油出口量的美元貨幣。這些增發的美元在經濟興旺時可用作輸出資本賺取利潤,而在經濟危機時可用來轉嫁危機。就是投資失敗,從整體上來說損失的也就是紙張費和印刷費,雖然終端投資人可能傾家蕩產。實際上的增發量還可能超過這些,因為許多國家之間的貿易也是用美元結算的,同時這些國家通常儲存多於實際需要的美元。因此,當美國聽到有主要貿易國家在外貿中用非美元結算時常常會暴跳如雷。美國也因此需要對其它國際貨幣實行打擊,保護和擴大美元的使用範圍和頻率。

歐元國家當然知道其中的奧秘。要想使歐元站穩腳跟,而不致成為日元那樣的交換型二等貨幣,就必須經得住有石油為後盾的美元的進攻。因此歐元的未來不僅取決於歐元區的經濟狀態,還取決於外部資源的支持。在沒有找到新的外部資源之前,金融石油(一種國際貨幣的支撐資源)就成了兵家的必爭之地。第一次海灣戰爭對第二大產油國伊拉克造成了沉重的打擊,也為歐元帶來了機會。歐元於海灣戰爭后匆匆出台,並在其後的幾年裡成功說服了歐佩克的成員國伊拉克於2000年開始使用歐元出售原油。2002年,伊拉克又進一步將美元儲備轉換為歐元。僅過了幾個月,美國就以摧毀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為由入侵伊拉克。同現在聯軍空襲利比亞一樣對伊拉克總統薩達姆·海珊實行斬首,其目的就是扶持一個承認石油美元的替代政權。不難想象,這場戰爭必然遭到法國和德國等其它歐元國家的反對。如果不是力量過於懸殊,第三次世界大戰早就在2003年爆發了。

美國成功地保住了石油美元的地位,同時也大大地教訓了法國。法國看到了軍事力量在爭取外部資源中的重要作用,決定回到北約。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爆發后,由於有外部資源的支持,美國可以通過印鈔機來轉嫁危機。不到一年,美國的大銀行就靠印發的貸款擺脫了危機。而原來只是遭到連累的歐洲卻反而深陷在次生危機中痛苦掙扎。美國資本家又趁火打劫,不失時機地用手中的評級機構拉低歐洲國家的信用等級以便搞垮歐元。如果當初的薩達姆政權沒有被推翻,歐洲也可以利用伊拉克的金融石油來緩解自身的危機。在捍衛石油歐元阻止美國入侵伊拉克的努力失敗后,法國便積極爭取另一個與美國有仇的石油國家利比亞。2007年12月,法國邀請了利比亞領導人卡扎菲訪問法國。另一個歐元發起國義大利也於2009年6月邀請卡扎菲訪問。出乎意料的是,老謀深算的卡扎菲對法國的意圖心領神會。但他汲取了薩達姆的教訓,不敢得罪美國終究沒能答應石油歐元的地位。因此,法國利用這次利比亞內戰的機會迫不急待地想報復卡扎菲就不難理解了。

西方國家空襲利比亞的行動歸根到底是一場瓜分金融石油的戰爭。利比亞的石油出口只佔世界總量的百分之二,但它的象徵意義卻更大。法國想使卡扎菲成為這場戰爭中繼薩達姆之後第二個犧牲品,並以此殺雞儆猴,告訴其它產油國不聽從歐洲國家的下場並不比違抗美國好多少。律師出身的現任美國總統和國務卿也許對利比亞的石油看不上眼。他們插手利比亞事件主要是為了建立一個干涉其它國家內政的新模式,即以人權為借口由外來武力進行政府更換,同時可以凍結該國的一切資產。後者對於債台高築的美國尤其重要。這也是美國一心想搞亂中國的原因。從小布希到奧巴馬,人們再次看到了西方國家政策的連續性。這也許是對所謂西方「民主」制度政治穩定的一個最好解釋。由於攻打利比亞的行動與石油美元的利益相衝突,在美國正遭到許多利益代表們的反對,迫使美國交出指揮權。

北宋詞人柳永在《望海潮》一詞中描繪西湖景色時寫道:「重湖疊猷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據說北方金主完顏亮聽到后,遂起投鞭渡江之意大舉南侵。宋人謝驛嘆道:「誰把蘇杭曲子謳,荷花十里桂三秋。卉木本是無情物,牽動長江萬里愁。」 美洲的土地,非洲的黃金和澳洲的草原也都曾為本地人民引來殺身之禍。中東的石油難道不也是中東國家不幸的原因么?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當初利比亞宣布放棄發展核武器后,西方國家的政要和媒體同聲讚揚,並要朝鮮和伊朗學習利比亞的榜樣。今天,在聯軍炸彈下淌血的利比亞又為世人樹立了一個怎樣的榜樣呢?

或許這只是西方國家為擺脫本次經濟危機的第一場戰爭。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2

支持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2 人)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5-11 09:56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