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暖洋洋的午後,舊地重遊,滿滿的溫情,滿滿的回憶。
走出地鐵5號線北新橋站,憑著感覺往東走,這已是我二十多年沒來過的地方了。小時候跟著姥姥每年都會在這深巷裡的四合院小住。春節,接到表舅的拜年電話,他身體不太好,不能來看望老媽了。「我去看您」,我隨意的一句話讓表舅高興不已。穿過斑駁的衚衕,恍惚間我又回到了舊時光。
夏日,長長的衚衕被陽光拉得更長,國槐,洋槐茂盛蔥翠。遛鳥的大爺慢慢悠悠地走,樹下乘涼的女人們,摘著豆角,剝著老玉米,「今兒晚吃豆角燜面啊?」「是啊!買了點肉」。小丫頭們最開心,丟沙包,跳皮筋,玩得不亦樂乎。冬日,一場雪后,孩子們穿著棉襖棉鞋,帶著帽子,通紅著臉,堆雪人,打雪仗。兒時的記憶總是美好的,而眼前卻是一副破敗的景象。灰瓦,紅門,退了色,掉了漆。坑坑窪窪的地面,堆滿了雜物,靠牆是一排排老舊的自行車。老槐樹頑強的枯枝伸向天空,滄桑感十足。偶爾路過一個新裝修的四合院,氣派的門樓,新帖的對聯兒,威武的石獅,在這殘舊的衚衕里有些不倫不類。
憑著依稀的記憶,找到表舅的四合院。表舅在大門口把當年私塾的名字重新寫上,想象著這裡曾經的書聲朗朗,真有看舊電影的感覺。70多歲的表舅,舅媽還住在這裡。他們興奮地拉著我的手問寒問暖。桌子上擺滿瓜子,花生,小橘子,表妹熱情的給我沏茶倒水。久遠的往事,隨著他們的敘述,隨著時光隧道,又一次穿越,猶如昨日。
裡外跨院寬敞明亮的四合院變得狹窄,局促。后建的房子擠滿了每一寸土地。除了三間北房,其他都租給了北漂的打工者。這裡再沒有昔日鄰裡間的親密與溫馨。站在衚衕口,表舅憤憤地對我說:「這裡已不是你小時候住過的地方了,看對面那幾間美髮屋,到了晚上就是妓女出沒的地方,政府根本不管。」臨走,舅媽還記著我小時候喜歡吃醬瓜,她張羅著給我帶米粉肉,芥目白菜,小醬瓜。衚衕這種北京特有的古老文化,在這四合院的一磚一瓦里,在鄰里之情中,老北京的生活氣息就這樣漫了出來,是那樣的有滋有味。可這一切似乎只存在於記憶中,眼前的景象讓我莫名的悲哀與傷感。北京有著遊人如織的著名衚衕,洋人,外地人爭先拜訪的四合院,也還有眾多這樣被遺忘的角落,真正老北京生活的地方。
離開表舅的家,坐上地鐵,只有兩站就是南鑼鼓巷。忽然有種莫名的懷舊感,臨時決定下地鐵,去哪裡尋尋夢。小時候,姥姥帶著我走親戚,常去交道口,從北兵馬司衚衕往裡,就是南鑼鼓巷。當年就是一條安靜悠閑,低調的老街。結果,OMG! 這哪裡是我記憶中的南鑼鼓巷!從來沒見過這麼多的人,著實把我嚇傻了。南北方向的主幹道,擴寬后成了一條商業街,各式餐廳、酒吧、工藝品店、服裝店等,大花圖案、老被面風格、改良旗袍,各色小吃,那刻意營造的氛圍,吸引著熙熙攘攘的往來遊客,人聲鼎沸。主幹衚衕兩旁,東西兩個方向各自鋪開了8條衚衕,藏著許多深宅大院以及它們的故事,走走看看,偷聽三輪車夫的講解,頗耐人尋味。只是人太多了,勉強走到帽兒衚衕,趕緊打道回府。時過境遷,面目全非,真正沒有變的就是那份記憶和親情吧!
走在北京的衚衕里,就如走進北京的歷史中,隨意駐足,便是一道風景。老北京的衚衕,除了有穿越百年的故事,也還有柴米油鹽的生活。盼望著北京不但有砸大錢重新修繕的后海豪華四合院,也關心平民百姓稱之為家的老屋老宅。
(曾經寫過的一篇童年四合院的故事)
https://big5.backchina.com/blog/280619/article-1958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