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改革開放初期,我被派到海南特區工作,在那裡結識了一位姓謝的當地朋友。
開始是我剛到海南時公司想在海口增開新店,需要一位熟悉當地情況的人陪我四處看店面,所以公司聘用的裝修隊長老李(他也是當地人)介紹了這位姓謝的朋友給我。當時我不知道老謝「蘑菇哪溜什麼價?」是幹嘛的,只知道他是來自宋家三姐妹的老家海南文昌縣(現在已改市),在海南人中長得鶴立雞群特別高大(大概身高有一米九體重有二百五十斤左右),同時為人說話雖有點結巴但特別喜歡講對人特別熱情。在尋找新店的一個多月里,他整天陪著我東走西看和房東談價錢從不厭煩從不說累也從不取分文報酬,唯一的是,只要聽到腰間的BB機響,就一定要立刻去路旁小店借打公用電話。
後來一直到我們結識快一年時,也不知道我和他是哪部分的脾性正好相投,他才向我坦白自己是干哪行的。原來他就是過去俗稱的」老鴇「現在所說的」雞頭「:專門給當時海口的各種娛樂場所提供「特種女孩」的!根據他自己介紹,他原本是一名畢業於專科中專的地質勘探隊員,後來車禍受傷在二年前滿三十歲時就病退下來了。他在當地並不是最大的雞頭但是最有特色的雞頭,因為他手下二百個左右姑娘不僅有來自祖國四面八方的,甚至還有十多個是當時娛樂場上很稀有的大毛子二毛子(真正的俄國妞和以前流落在東三省的白俄和中國人的混血兒)。他為了證明自己不是胡說,曾立刻用BB機呼喚了幾個手下最漂亮的姑娘來見我,我覺得他說得有道理,品種齊全而且的確都不錯。但我沒有接受他的友情惠贈,不是我故作清高,而是因為我當時身旁已有自己的大毛二毛和三毛了!
有一次我倆一起喝酒。喝到半醉時老謝向我訴苦,說他現在其實也是個生意人,並且和一般商人比賺得錢只有多沒有少,而且也是勤勤懇懇勞心勞力,但至今人們了解他的行當后最好聽的也就是稱他為「雞頭」,他為此感到非常鬱悶!我當時靈機一動,給他想到了一個又有氣派、同時也很貼切他生意性質的響噹噹地頭銜——養雞場場長!剛開始時老謝對這個新頭銜還不是很習慣,我們叫他時常常會忘了應答或紅著臉叫我們不要開玩笑。但久而久之他不僅習慣了甚至還真的拿它當頭銜正式向別人作自我介紹。------
後來我離開了海南,再後來又移民來了美國。若干年後的一天傍晚,我接到國內打來的一通越洋長途電話,可我聽來聽去卻聽不出是誰打來的。結果對方急了,結巴著大聲對我喊:老Z啊,我、我、我,我是養雞場的謝場長啊!------
噢,原來是謝場長,我一下想起來了。我立刻高興地大聲對他喊:謝場長,你現在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