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李開復論創新

作者:田奟  於 2010-4-14 06:04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流水日記|已有8評論

很多人僅把創新理解為科學技術領域的創新。其實,創新有很多種。創新可以是一個新穎而有效的商業模式,可以是一種新的管理模式,也可以是文學藝術領域裡一次開創性的實踐,甚至可以是家居生活中的一個新鮮而有趣的創意……簡單地說,創新就是在知識積累和生活、工作實踐的基礎上,由一個新穎的創意而產生的,對人們有用,同時又具備可行性的一種創造性活動。
  所以我們說,新穎、有用和有可行性是創新之所以為創新的三大要素。
  新穎是創新的必備要素。但是,新穎並不意味著,每一次創新都是一種開天闢地式的革命,或者是對已有知識領域的全面顛覆。像相對論那樣的具有革命意義的理論成果,誠然是創新的一種,但實際上大部分的創新,是在某個較小的範圍里,用新穎的思考方式,通過前人未經留意的視角來觀察和解決問題。這種新穎的思考方式也不見得是前所未有的,而很可能是從別的領域借用的。這樣的創新離我們的生活更近,其價值同樣不可低估。
  比如說,微波爐是美國科學家斯賓塞發明的。他原本是電子管技術領域的專家,二戰期間,斯賓塞在測試新的磁控管技術時,偶然發現,口袋裡的巧克力會因為接近磁控管而融化。這樁看似意外的事情讓斯賓塞聯想到,如果磁控管的微波加熱原理可以應用到家庭,是不是就能用類似的裝置來實現食品的快速加熱呢?微波爐就是在這樣一種偶然情況下誕生的。我們除了讚歎斯賓塞敏感的技術洞察力和跨越式的思維方式以外,也應當想到,僅僅通過把一個領域裡的經驗應用到另一個原本不相干的領域裡,就完全有可能獲得一個出色的創意,並完成一次偉大的創新。我們可以把這種創新稱為經驗轉移型的創新。
  再比方說,家用的自動烤制麵包的麵包機的原理非常簡單,一個容納麵粉和水的鍋,一個自動攪拌麵粉的攪拌器,一個擁有定時裝置的烘烤電爐。鍋、攪拌器、定時器、加熱烘烤電爐,這些東西每一樣都沒有什麼新穎的地方,但是,為了滿足烤制麵包這個生活中常見的需求,松下公司的工程師們把這些看似簡單的裝置組合在一起時,一個創意新穎的家電就誕生了。我們可以把這種創新稱為跨領域組合型的創新。
  許多人會認為創新最重要的元素是新穎,但我認為創新的實用價值更應著重考慮。我曾經有過一次新穎但實用價值不高的慘痛創新體驗。當年我在SGI工作的時候,曾經領導開發過一個三維瀏覽器的產品。僅從這個產品本身,或者從技術角度出發,幾乎每一個人都認為這是一個非常酷的產品。想象一下,在三維的視圖裡訪問網際網路,像玩遊戲一樣,從一個網站鏈接到另一個網站的操作,就像從一個房間走進另一個房間那樣逼真,在當時,這是一個多麼有創意的產品呀!但很遺憾,這樣的產品並不是根據用戶的需求開發的。事實上,人們訪問網頁的時候,最關心的是信息的豐富程度和獲取信息的效率,一個三維的視圖既不能帶給用戶更多的信息內容,也會嚴重妨礙信息的高效傳遞,無法使用戶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得最有價值的信息。這樣一個對用戶沒有用的創新,最終只能走向失敗的結局。
  所以,我認為具有實用價值是創新的目的。我深深相信「需求是創新之母」這句話。許多了不起的創新就是來自於實際需求,而解決需求的創新就一定有價值。比如說,袁隆平1960年前後經歷了糧食飢荒,於是他決定用農業科學技術戰勝飢餓。在這種情況下,他才培育成功高產雜交水稻,解決了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溫飽問題。而上面提到的松下發明的麵包機,也是在日本婦女開始出外工作,沒有時間做傳統早餐,而丈夫們卻依然期望有新鮮早餐這樣的「需求」之下發明出來的。
  創新的第三個要素是有可行性。任何創新都要考慮在現有條件下的實施問題。如果利用了所有可以利用的資源、條件,仍然無法讓某個創新成為現實,那麼,再新穎、美妙的想法,也只能是空中樓閣。依然以麵包機為例,如果我們用拍腦袋的方式為麵包機制定需求,比如:我想要一台既能煮飯、又能炒菜、還能掃地、刷碗、做功課、寫論文的機器……這樣的創意能夠在短期內變為現實嗎?像這種在現有條件下完全不存在可行性的創意,只會白白浪費創新者的時間和精力。另一個實例就是我的博士論文。當時,這是一個重要的科研成果,發明出世界上第一套非特定語者的連續語音識別系統。從新穎的角度講,這個創新可以得99分。語音識別也相當有用,可以用在聲控電器、聽寫打字、人機交流、自動翻譯器等等「科幻級」的產品上,實用性也能得99分。但是,我做論文的時候是在實驗室里做的研究,沒想到,這樣的創新拿到真實環境中就碰上了種種「可行性」的問題,例如噪音處理的問題,如何分離各種同時說話的語音的問題,麥克風太遠的問題,還有不可避免的識別錯誤的問題等等。因為這些問題,這項創新的可行性只能達到59分,直至今日這個創新的普及還有待更多研究者能有針對性地解決這些實際問題。
  創新的價值,取決於一項創新在新穎、有用和有可行性這三個方面的綜合表現。最好的創新,都是有著最新穎的創意,對人們的工作和生活最有用,並且能夠在現實生活中實現的創新。相應地,好的創新者應該是一個既有新穎的想法,又理解用戶的需求,並能夠用實踐將創意變成現實的人。第一種品質像一個科學家的特質,第二種像市場人員的,第三種則像工程師的。一旦結合了這三種品質於一身,做出最好的創新,就不再是一個可望而不可即的目標了。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發表評論 評論 (8 個評論)

回復 xyz000usa 2010-4-14 06:23
需求是創新之母, 也是動力的來源和成功的基礎。
收藏了。謝謝。
回復 田奟 2010-4-14 06:31
xyz000usa: 需求是創新之母, 也是動力的來源和成功的基礎。
收藏了。謝謝。
不用謝!
回復 snortbsd 2010-4-14 07:22
as an english saying: necessity is the mother of all invention
回復 田奟 2010-4-14 11:43
snortbsd: as an english saying: necessity is the mother of all invention
是這個意思吧!
回復 wazhh 2010-4-14 13:17
發明創造都是為懶人啊
回復 田奟 2010-4-14 13:23
wazhh: 發明創造都是為懶人啊
回復 霜天紅葉 2010-4-15 06:58
好文,收藏了!
回復 霜天紅葉 2010-4-15 14:50
沒有大多數的繼承,社會不會存在,沒有少數的創新,社會不會進步。譬如我們現在絕大部分的人都在運用電腦的技術為社會服務,只有少數人在開發軟體什麽的,如果都去創新,創新又有何用。譬如說,都去創新新葯了,誰來用這些新葯。原創必須在繼承的基礎上,把教育分成原創和奴化,是無知的,或者就是一種模糊概念,沒有邏輯思維的詭辯,
據說計算機語言的兩進位還是受到中國文化易經中陰陽學說的啟發,這說明知識是沒有國界的,原創還必須在繼承的基礎上。知識是一個不斷積累的過程。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3-28 21:55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