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三年前的今天,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參戰國簽訂停火協議。美國定這天為退伍軍人節,以紀念所有退伍軍人。美國加入戰爭后我外公入伍。今天就把以前寫的一段和外公有關的家史貼一貼。
美國的發展有血有淚,有艱苦,有辛酸,有輝煌也有齷齪,有舉世聞名的將軍,政治家,也有默默無聞的小工。
獨立戰爭后,美國擺脫了殖民地的禁錮,開始走自己的發展道路。1825年伊利運河打通了五大湖通向大西洋的水路。沿著密西根湖岸很多工業城市興起。芝加哥和 密爾沃基(Milwaukee)是密西根湖西岸的工業重鎮。夾在它們之間有奧什科什 (Oshkosh),拉辛 (Racine)等中等工業城市。
1865年結束的美國南北戰爭解決了國家分裂問題。美國工業化進度加快。1869年5月10號橫貫美洲大陸的鐵路在猶他州的鹽湖城附近接軌。寬廣的美洲大陸不再是人口和物資流動的障礙。19世紀末,聯邦政府打敗印第安人,大部份印第安人被趕入印第安保留地。結果美國中西部門戶大開,招引來很多移民墾荒。
隨著美國國力增強,她開始向外申張自己的勢力。1898年美國軍艦「緬因號」(USS Maine)在古巴哈瓦那港爆炸沉沒。 美國與西班牙開戰。戰爭的結果是西班牙全部放棄古巴,古巴獨立。(現在哪個關塔那磨監獄就是那時划給美國的。)波多黎各和關島等西班牙殖民地也割讓給美國,同時西班牙把菲律賓的主權轉讓給美國。(我曾祖父就是那時偷渡到菲律賓的。)1900年美國作為八國之一參加了平息義和團的戰爭。(我家領導的外公當時是官軍的小兵。)美國用庚子賠款餘款建立了留美預備學校,就是後來的清華大學。(老爸和老泰山都在那兒教書。)美國人比較天真。打仗賠款多了還要還回來。要是英國或俄國早就蔫不急的迷啦。
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我的外公外婆出生在威斯康星州拉辛
(Racine)縣農民家庭中。當時美國還沒有高中義務教育。外公上完小學六年級就回家幹活去了。外公雖然文化不高,但是他很喜歡讀書。媽媽講外公的椅子旁邊經常堆了一大堆書和雜誌。外婆家裡在美國時間比較長應該是不缺錢。外婆上過學(不知念到幾年級),還能彈一手鋼琴。因為家裡是徳裔,兩人都信路德教。不知道外公外婆是怎麼認識的。在當時,青年男女認識一般是通過教會,熟人,或者集市(county
fair)。在美國農村沒有收錢的媒人。外公外婆應該是大約在1917 年左右認識的。
1914年奧匈帝國皇儲弗朗茨·斐迪南大公(Archduke
Franz Ferdinand of Austria)在薩拉熱窩被刺殺身亡。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開始,美國輿論認為那是歐洲人的仗和美國無關。後來因為美國船隻不斷被德國炸沉,又因為美國發現德國和墨西哥秘密聯絡要幫墨西哥收回美墨戰爭中失去的領土,1917年四月六日美國向德國宣戰。
1917年的美國軍力還很差。大家把美國兵稱做「麵糰兵」。(Doughboy)為了打仗美國全國招兵。我的外公就是這時候加入了美國陸軍。外公參軍后被派到華盛頓州伐木。當時木材是軍用物資,造槍,造車,造船,修工事都需要。外公給外婆的信里說他們白天如何砍樹。晚上他們躺在松針上數星星,好象很浪漫的。
前面說過我外公的父親(曾外祖父)有一個妹妹留在德國。戰爭以前,兄妹有書信來往。開戰後,外公的父親妹妹的兒子(就是外公的表兄弟)加入了徳皇的軍隊。我的外公則為美國效勞。兄弟各為其主打仗的事在我家發生了。從此以後,兩家就沒有來往了。許多年以後,媽媽的堂弟到德國老家的小鎮上去打聽。鎮上教會牧師說曾經有這麼一位老人。由於年代遠久,加上戰亂,人已經沒有消息了。
1918年11月11號,參戰各國簽署了停火協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第一次世界大戰打亂了當時世界的勢力均衡。1917年,俄國革命,俄國退出戰爭,最後蘇聯取代了沙皇俄國。大戰後,奧匈帝國(Austro-Hungarian Empire)和奧斯曼帝國(The Ottoman Empire)解體。法國作為戰勝國,奪回普法戰爭失去的阿爾薩斯和洛林(Alsace-Lorraine。)美國開始在世界上開始顯示她的力量。德國戰敗,英法和其他戰勝國逼迫德國簽署懲罰性的《凡爾賽和約》,使得戰後的德國經濟崩潰。結果為國家社會主義(納粹)建立了溫床。戰敗的德國在青島的勢力由戰勝的日本取代。這引起北京各界不滿。結果爆發了五四運動。五四運動,加上蘇聯的誕生導致CCP的成立。其他的就是后話了。
仗打完后,外公複員,回家種地。外公外婆於1922年結婚。結婚後外公租人家的地種。種地嘛不用天天管著。農閑時,外公還到拉辛市的工廠當工人。(我家成分還不錯。又是貧農,又是工人,又是退伍軍人,哈哈)。1922年,鎮上有一家教堂要拆了,外公就把它買了下來。外公和他的弟弟用拆房的材料蓋一所小房子。我母親就是在這所房子里生的。
外公外婆結婚照

外公外婆談情說愛
外公蓋的小房子。2
樓是個閣樓。媽媽在那兒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