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戰爭早已打響 中國已經輸了好幾仗

作者:犀利哥  於 2010-8-7 08:44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網路文摘|已有5評論

21世紀    2010-08-06 11:01:56

  對於一個國家而言,觀念的落後比技術的落後更可怕。

  當前,郎咸平、宋鴻兵、張宏良、劉軍洛研究的不是戰略學,更不是陰謀論,而是「經濟國防學」。這是一門新興學科,處於經濟學研究的最前沿,我們要支持他們。

  迄今為止,國家間的財富轉移,先後經歷了四個階段,分別是軍事掠奪,對外貿易,跨國投資和金融交易,目前跨國投資是國家間財富轉移的主要形式,而金融交易則是實現國家間財富轉移的最危險形式。經濟國防學是從國防的視角來研究經濟問題,與傳統的軍事國防的目的一樣,都是為了避免國家的財富損失。在現代社會,各國聯繫越來越緊密,發生傳統戰爭的可能性大大降低,而經濟戰爭則成為跨國財富轉移的核心形式,因此,經濟國防學是比傳統的軍事國防學更現實,也更重要。

  目前,世界經濟戰呈現出貿易戰、產業投資和金融交易混合出現的局面,如果國家沒有一支訓練有素的「經濟學家隊伍」以及足夠的「彈藥」儲備,在這些戰爭面前只能是被動挨打。

 

  無論是經濟戰爭,還是軍事戰爭,目標都是一樣,那就是實現財富的跨國轉移。以經濟戰的金融戰為例子,金融戰這種看不見摸不著的財富轉移,會將一個國家財富洗劫一空不被察覺。這種掠奪的最大特點,就是不會引起被掠奪國家國民的強烈反抗,往往是幾個人喝著咖啡一商量,一個國家的財富就轉移到了另外一個國家。如果說實體經濟條件下的財富掠奪如同入室搶劫,所得有限卻會引起家人殊死反抗,那麼,虛擬經濟條件下的財富掠奪就如同背後賣掉整個住房,洗劫一空卻不覺心疼。當初八國聯軍幾十年從中國搶劫了13億銀元,引起了中國人民的殊死反抗,而2007年通過銀行股賤賣,外資一年就從中國掠走上萬億元,國人卻沒有任何反應。華爾街金融危機爆發中國又損失幾千美元,而我們老百姓絲毫沒有感覺。這些財富流向哪裡價值幾何,都由各種各樣的金融指數來決定,而這些金融指數的漲跌變化,完全由人控制。在這些金融精英眼裡,企業和老百姓都是為他們拚命掙錢的奴隸。

  讓我們痛心的不僅是金融業,還包含實體經濟。商務部發布的數據顯示,在中國已開放的產業中,每個產業中,排名前5位的企業幾乎都由外資控制:中國28個主要產業中,外資在21個產業中擁有多數資產控制權。大豆產業就是最慘痛的教訓。在中國的外資企業已經超過60萬家,全球500強企業的絕大多數在中國設有分公司或者辦事處。它們通過市場、股權、品牌和技術等方式把持著中國的工業。對於製造業,外資則是幾乎到了無處不在的地步。其中,過去10年外資對製造業的平均控制率在30%以上,2005-2007年高達35%。2008年有所下降,但仍高於30%。根據《2009年中國工業外資控制講演》的數據,以汽車工業為例,外資股權控制率2006年已升至 43.62%。不管是整車仍是零配件領域,外資企業股權控制率都在上升,對中國汽車產業安全造成一定危害。筆者在在《產業大鱷潛伏中國》一文中也指出過,中國的幾乎所有汽車企業的電子系統都嚴重依賴於江森自控的合資,新能源汽車更是如此。

  經濟戰其實早已打響,在這一戰爭中,中國已經輸了好幾仗。如果我們要想在以後經濟戰中取得勝利,最重要的就是培養人才,目前筆者查閱了中國的國家標準學科分類,國家目前還沒有經濟國防學這個學科,我們應該儘快建立學科,組織師資,編寫教材,培訓人員。可以說我們目前是具備這個條件的,首先世界經濟戰給我們提供了豐富的案例,其次我們也有像郎咸平、宋鴻兵、張宏良這些已經積累了不少研究成果的學者,可以說經濟國防學這個學科,不能再任其空白下去。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發表評論 評論 (5 個評論)

回復 bjca11 2010-8-7 09:01
讀來有些道理。
回復 德州龍 2010-8-7 09:23
嗯,那天美國不買糧食給中國了,中國還行嗎?
回復 SirCat 2010-8-7 10:00
應該警覺
不要聽那些親美人士哼
美中一家親的
「催眠曲」
呵呵
回復 瑞典林 2010-8-7 22:58
喜歡郎咸平
回復 犀利哥 2010-8-7 23:37
瑞典林: 喜歡郎咸平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17 14:39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