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左宗棠的治身格言與大國外交

作者:四川石穿  於 2010-3-31 14:10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指點江山|通用分類:政經軍事|已有7評論

關鍵詞:

去年75發生的新疆打砸搶燒暴力事件,及其背後突顯出的民族和疆域問題,讓人想起了百多年前的清朝中興名臣左宗棠。

左氏其人,個性鮮明,行事獨特,一生頗具傳奇色彩:半生拂逆,寂寂掩沒于田埂壟間;半生得意,赫赫馳騁於宦海疆場。這樣前後判若雲泥的人生閱歷,使得左氏嘗盡人情冷暖,看透世間炎涼,因之其於人際周旋之道,自有獨得之秘。

左宗棠曾有一聯曰:「窮困潦倒之時,不被人欺;飛黃騰達之日,不被人嫉。」這既是對他自己坎坷一生的寫照,也是他幾十年紅塵中摸爬滾打出的經驗之談。

大道相通。左氏的治身格言,套用在一個國家的外交政策上,竊以為也是合適的。小國、弱國要昂首挺胸,不屈抗爭以搏取尊顏;大國、強國要低調內斂,扶貧攜弱以贏得尊重。國家弱小時,當以攻為守;國家強大時,當以守為攻。

三國時,諸葛亮六齣祁山,姜維九伐中原,以蜀國當時單薄的實力,這兩個一等一聰明的人物真是在奢望一統天下嗎?不是,他們是在力求自保:蜀國只有把自己裝扮成渾身長刺的豪豬,其他兩隻猛虎才不敢前來冒犯!

近代中國的歷史也雄辯地證明:當國家積貧積弱的時候,當列強環伺虎視眈眈的時候,一定要保持進攻的姿態,不屈不撓,撐起兩根窮骨頭,打脫了牙齒和血吞;千萬不能自己短了志氣,搖尾乞憐,賣國求榮,這樣只會招來世人的白眼,甚至滅頂之災。

回想建國之初,為了洗刷百年恥辱,早日揚眉吐氣,全國人民勒緊褲腰帶,餓著肚子發展重工業和國防工業,汽車、飛機、原子彈、導彈、衛星先後都被我們給造了出來。歷次戰爭中我們也絕不示弱,驕橫狂蠻的日本人、不可一世的美國人、見利忘義的印度人、隨風使舵的越南人都成了我們的手下敗將。我們用自己頑強的意志和鐵打的拳頭向世人宣示了:中國人是不好欺負的!誰要膽敢在我們頭上拉屎,我們就讓他屁股跌開花!

時至今日,一方面,中國人已經打出了威風,在江湖上立下了個響噹噹的萬兒;另一方面,經過這幾十年一心一意的發展,中國已經不再是昔日那隻老態龍鐘的病貓了,他已經發生了脫胎換骨般的變化,變得虎虎有生氣,成了名副其實的東方巨龍,沒有必要再那樣張牙舞爪的了。國民生產總值躍居世界第二,奧運盛會成功舉辦、神七載人白日飛升、汶川地震一舉蕩平、金融危機履險如夷……一樁樁,一件件,向世人昭示著中國雄厚的軟實力——一個大國正在和平崛起。沒人再敢不把中國當盤菜,相反,很多人害了紅眼病,對中國的快速發展充滿妒意,到處散布「中國威脅論」,挑起國際事端;暗中扶持、利用邪教組織,疆獨、藏獨、台獨等賣國集團,抹黑中國政府,尋釁滋事,意圖擾亂國內穩定的社會環境,阻斷中國的經濟和文化復興之路。不過,俗話說得好啊:「遭遇天磨乃鐵漢,不被人嫉是庸才」,有人嫉妒恰恰說明中國受到了重視,但同時也還說明,中國還不夠強大。如果中國的綜合國力擁有了絕對優勢,就沒人敢在邊上隨便指手劃腳、說三道四了。所以,在巨龍剛剛騰飛的時候,最重要的還是韜光養晦,低調做人,發展才是硬道理。

古人云,「小不忍則亂大謀」。如果僅僅因為一些小人的蓄意挑撥,就暴跳如雷,亂了方寸,豈不正好中了人家的下懷?真正的智者懂得審時度勢,分得清輕重緩急,抓得住主要矛盾。等我們的國家真正富強了,並且世人習慣了我們的強大,那就「不戰而屈人之兵」了,即便真要動起武來,那也是「談笑間,牆櫓灰飛煙滅」啊。所以受了委屈,發發牢騷可以,該怎麼做還是怎麼做。憤青之言切不可聽,從來「清談」誤國,古有明訓,我輩不可不戒。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發表評論 評論 (7 個評論)

回復 wazhh 2010-3-31 15:37
還是韜光養晦吧
回復 xqw63 2010-3-31 22:43
似乎沒那麼簡單
回復 陳營 2010-3-31 23:54
樓主文章理直氣壯,引經據典,贊一個。
回復 shen fuen 2010-4-1 01:14
有道理!
回復 sujie_alex 2010-4-1 02:47
好文章!!
回復 美國魯漢 2010-4-1 03:24
中國尚需努力!
回復 莊裡人 2010-4-2 16:45
博主能不能再寫篇曾國藩的什麼什麼拭目以待哈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5 23:47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