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ZT: 關於地震和救災的常見誤區

作者:泰峰  於 2013-4-21 18:55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熱點雜談

一個唐山地震親歷者的救命經驗,幾點獨到建議。
千萬別沉下去,你知道這一帖可以使多少人免予截肢嗎!!!(轉自貼吧 雅安地震吧。)

關於地震和救災的常見誤區

左志堅

2008年5月,我剛從國外出差歸來,立即上了去四川的飛機。那次我負責川震南線(映秀—汶川—茂縣)的採訪。我本行是商業報道,但沒想到那次巨災之後,竟成了災難記者。
一年之後,災區回訪,把北線(綿竹—北川—安縣)所有重災區走了一遍。2010年,又逢玉樹地震,再次帶隊去了青海。2011年,四川災區完成重建,三赴災區,那次去了遙遠的青川。同年,日本大地震,調派記者去東京,並在後方組織和協調專題報道。

是的,幾乎每年都在做地震報道。我的意思是,災難其實離我們很近。就在上周六,我剛剛到成都,做川震五周年的回訪,並在映秀住了一天。沒想到剛離開,又是七級強震撼動四川。

這一次,又是舉國沸騰,但一些認知誤區仍然存在。我想就這五年來的觀察,做一些簡單的總結,希望對關心災區的朋友有些幫助和啟發。

一、震中是否就是受災最嚴重的地方?不一定。

在2008年的災難中,當地震局監測到震中在映秀時,所有注意力都被吸引到那裡。加上映秀道路中斷,天氣惡劣,直升機又無法抵達,這放大了外界的焦慮。又因為映秀離成都非常近,許多民間救援資源就都發往映秀。但另一方面,人們沒有意識到北川其實更慘烈,整個老縣城被埋。其實當時北川的交通條件比映秀好許多,如果有更多資源投放到北川,或許能救出更多人。

你能看到的重災區,都只是媒體和官員最容易抵達的地方。你視線之外的地方,有可能更嚴重。

二、救災越快越好?也未必。

快和效率是兩碼事。比如說,你在第一時間把大量部隊集結到映秀,結果人員傷亡最慘是在北川,那整體救援效率未必就高。我們要的是救援效率,這就要求指揮者必須很專業,而不是很熱血。

512那次因為氣候太惡劣,直升機無法獲取完整信息圖,這次就很好,無人機很快拿回了全景圖,這就對指揮者調配救災資源起到很大的作用。完整透明的信息是科學決策的基礎。

三、救人應該靠政府,老百姓不要添亂?這話要一分為二的看。

08年我基本是和先頭部隊同時抵達映秀。部隊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但等他們走整整一夜,抵達震中時,能做的事情實在是有限。而且山區道路不暢,意味著大型機械無法進入救人,徒手挖人的效率是很低的。我親眼看到兩位士兵花了很長時間去搬卡住的樓板,卻只能無奈的放棄。

最有效的救援恰恰是災民自救。無論是時間還是地理位置,都比外來的部隊有優勢。這時候,防災教育就特別重要,平時的演習和組織,在災難真正來臨時,是能救命的。不知道08年之後,四川各地的防災教育做的如何?

四、志願者最好不要去災區?這個要看是什麼志願者了。

如果你連山區都沒去過,必要的衝鋒衣、睡袋什麼都沒有,我也覺得沒必要去。但如果你在某些方面有一技之長,災區可能很需要。比如說,我當時是和廣東的醫療隊同時進的映秀,醫療人員體力未必有多好,但災區很需要啊。

另外,一起同行有四川戶外俱樂部的朋友,他們背70升的包,全部是藥品,送到之後部隊非常感激,當時最基本的消炎藥都缺啊。這些志願者也沒有停留,送到就離開,給我印象很深。

其實民間資源總歸是越多越好,問題不是志願者要不要去,而是如何組織起來,讓救援更有效率。這方面政府應該統籌。

五、紅十字會不放心,我該給誰捐款?我覺得前三天不需要考慮捐款的事兒。

玉樹地震那次有朋友給我電話,讓我在災區給災民幾千塊錢,回來她給報銷。我說現在有錢也沒地方用啊。其實但凡這種巨災,對人類文明是瞬間毀滅性的打擊,一下打回原始社會。停電停水停電話,錢沒用。真正需要的是物資。一般來說,前三天,最需要帳篷(防餘震只能住戶外)、藥品(傷員太多)、電源(沒法住樓里或者乾脆電廠損毀)、食品和水。

六、我們要給受災最嚴重的地方捐款?不一定,因為受災最嚴重的地方,資金太多,其他地方可能更缺錢。

提到512地震,通常第一時間想起的是映秀、北川,或者還有漢旺。但以我之後回訪的經驗來看,這三個地方重建資金綽綽有餘,因為他們知名度太高。一些不出名,尤其是比較偏遠的地方,其實更缺錢。

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是青川,這個地方離成都太遠,坐車要大半天,山路長又彎,但慘烈一點不弱於映秀,有整個村子被全部埋掉的。問題在於,由於交通閉塞,記者、官員都很少去,曝光不足,捐款企業沒法獲得曝光的機會,官員也撈不到政績,那自然不重視。這種地方往往經濟基礎偏弱,反而更應該救助。

恐怕政府、媒體都無法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只有專業的NGO才可以。當然企業也可以做的更專業,而不是更熱血。這次雅安地震,我就一直很關心那些尚未被報道的災區。

七、地震局沒有盡責,有人預測了地震,政府不重視?這個是誤解。

我很小時就在科普書上看到說地震是無法精準預測的,現在依然如此。現代的科學只能讓大家知道,自己是否在地震帶上,知道這一點,就已經足夠保命了。

所以應把主要精力放在防震減災上。只要地震時房屋主結構不垮,就有足夠時間跑路,小命就能保住。政府的重心應是組織演習、核查建築質量、加強科普教育,但這些不容易出政績。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2

支持
4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6 人)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19 20:42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