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指導中國成功的理論基礎是中庸之道

作者:roaming  於 2010-10-25 17:53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時事雜談|通用分類:熱點雜談|已有37評論

關鍵詞:

偉大領袖曾經說過:「領導我們事業的核心力量是ZGGCD,指導我們思想的理論基礎是MKSLNZY。」建國六十多年後的今天,再來重溫這句話,發現前段話還是對的,不管願不願,當今中國國家事業的核心領導力量沒有變。但後面那一段似乎早已不成立了!中共執政的理論基礎早已跟那個兩個洋大人沒什麼關係了。

如果我們稍微觀察一下,就會發現,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三個代表,以及和諧社會等理論來看,其核心思想乃中庸之道。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就是參入資本主義雜質的改良社會主義,所謂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調和了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兩大陣營的階級矛盾,採取了中間路線的方式,化矛盾為力量,促進中國社會生產力的高速發展。三個代表同樣是把工人階級,資本家,這個兩個歷史上敵對的階級陣營調和起來,統歸為先進的生產力,承認他們都可以成為我們事業的領導力量,從而加速社會的生產力的和諧發展。而和諧社會的理論就更是直觀地展現了中庸之道的基本觀點,這一點都不需要筆者再多費筆墨了。

中庸之道是中國文化的骨髓,作為一種方法論,它已經深深滲透到了與中國文化有關的每一個元素和成分之中,成為構成普遍的文化心理和社會心理的核心要素之一。每個置身於中國文化視野中的社會成員,無論你願不願意,承不承認,你都無法擺脫那與生俱來的中庸的思維模式和價值觀。因此,正確地認識中庸之道,並加以合理的應運,既是一種智慧,也是一種無可迴避的文化責任。中國三十年來的改革的巨大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中華民族找到了適合自身發展的理論思想和理論基礎的結果。

中庸之道的主題思想是教育人們自覺地進行自我修養、自我監督、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把自己培養成為具有理想人格,達到至 善、至仁、至誠、至道、至德、至聖、合外內之道的理想人物,共創「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的「太平和諧」境界。化矛社會盾為社會發展動力,調動每一個社會成員的積極性和創造力,共建立繁榮昌盛的美好家園。對外要遵循「韜光養晦」的中庸哲學,為了顧全大局,能讓則讓,能忍則忍。銘記惟有發展才是硬道理的基本原則!這就是這些年中國成功發展的公開的秘訣。

中庸之道的理論基礎是天人合一。通常人們講天人合一主要是從哲學上講,大都從《孟子》的「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矣」(《盡心》)講起,而忽略中庸之道的天人合一,更忽視了天人合一的真實含義。天人合一的真實含義是合一於至誠、至善,達到「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唯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矣」的境界。「與天地參」是天人合一。這才是《中庸》天人合一的真實含義。因而《中庸》始於「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而終於「『上天之載,無聲無臭。』至矣」。這就是聖人所要達到的最高境界,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天人合一。天人合一的天是善良美好的天,天人合一的人是像善良美好的天那樣善良美好的人,天人合一就是人們自覺 修養所達到像美好善良的天一樣造福於人類和自然理想境界。

弄明白了中庸之道的中心思想和理論基礎,就不難發現,真正促使中國改革成功地的主要原因不是西方的普世價值觀中的自由、民主、人權,而是是她的內因,滲透到各行各業的中庸之道理念。因為,外因是通過內因的變化而起作用的。沒有幾千年的文化底蘊,沒有適合自身發展的民族文化,要想取得今天的成就是不可能的!換句話說,當今世界上別的民族,要想複製今天的中國的成功模式是很難的,或者說是幾乎不可能的,除非他們也有同樣的文化背景,如越南等。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0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37 個評論)

回復 以後彩虹 2010-10-25 17:59
sf
回復 roaming 2010-10-25 19:38
以後彩虹: sf
哈哈哈哈!
回復 以後彩虹 2010-10-25 19:42
roaming: 哈哈哈哈!
俺第一次坐你家的沙發呀!真高興
回復 wazhh 2010-10-25 20:39
有益的思考
回復 roaming 2010-10-25 20:45
以後彩虹: 俺第一次坐你家的沙發呀!真高興
歡迎歡迎!
回復 roaming 2010-10-25 20:47
wazhh: 有益的思考
謝謝思考!
回復 喬雨風 2010-10-25 20:55
有道理
回復 roaming 2010-10-25 21:07
喬雨風: 有道理
謝謝喬老爺評論!
回復 新長征突擊手 2010-10-25 21:30
LZ 分析得有一定道理!中庸沒有這麼全面!
回復 世外閑人 2010-10-25 21:34
看來你把《中庸》讀透了,《中庸》還說 「悠遠則博厚,博厚則高明.....極高明而道中庸。」 回顧中國的發展歷史,總結得有根有據。
回復 roaming 2010-10-25 21:39
世外閑人: 看來你把《中庸》讀透了,《中庸》還說 「悠遠則博厚,博厚則高明.....極高明而道中庸。」 回顧中國的發展歷史,總結得有根有據。
謝謝鼓勵,一點心得體會而已!
回復 roaming 2010-10-25 21:39
新長征突擊手: LZ 分析得有一定道理!中庸沒有這麼全面!
謝謝評論!閑聊而言。
回復 kylelong 2010-10-25 21:43
有道理
回復 roaming 2010-10-25 21:45
kylelong: 有道理
謝謝龍老師!
回復 kylelong 2010-10-25 21:52
roaming: 謝謝龍老師!
不客氣
回復 fanlaifuqu 2010-10-25 23:00
一直信奉中庸之道.
回復 kala2009 2010-10-26 00:52
可以借鑒,不可照搬西人的理論。從5.4到現在,走了一條否定之否定的路。
回復 yzfoto 2010-10-26 01:01
很辯證的說法。
有道理!
回復 xqw63 2010-10-26 05:38
和老美談過中庸,人家不理解
回復 roaming 2010-10-26 07:38
fanlaifuqu: 一直信奉中庸之道.
謝謝翻老,這麼說,咱們也是同道中人了!
12下一頁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5 15:24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