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物聯網發展中的問題

作者:roaming  於 2010-3-5 08:39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流水日記|已有2評論

1、國家安全問題
  中國大型企業、政府機構,如果與國外機構,進行項目合作,如何確保企業商業機密、國家機密不被泄漏?這不僅是一個技術問題,而且還涉及到國家安全問題,必須引起高度重視。
  2、隱私問題
  在物聯網中,射頻識別技術是一個很重要的技術。在射頻識別系統中,標籤有可能預先被嵌入任何物 品中,比如人們的日常生活物品中,但由於該物品(比如衣物)的擁有者,不一定能夠覺察該物品預先已嵌入有電子標籤以及自身可能不受控制地被掃描、定位和追 蹤,這勢必會使個人的隱私問題受到侵犯。因此,如何確保標籤物的擁有者個人隱私不受侵犯便成為射頻識別技術以至物聯網推廣的關鍵問題。而且,這不僅僅是一 個技術問題,還涉及到政治和法律問題。這個問題必須引起高度重視並從技術上和法律上予以解決。造成侵犯個人隱私問題的關鍵在於射頻識別標籤的基本功能:任 意一個標籤的標識(ID)或識別碼都能在遠程被任意的掃描,且標籤自動地,不加區別地回應閱讀器的指令並將其所存儲的信息傳輸給閱讀器。這一特性可用來追 蹤和定位某個特定用戶或物品,從而獲得相關的隱私信息。這就帶來了如何確保嵌入有標籤的物品的持有者個人隱私不受侵犯的問題。
  3、商業模式
  物聯網商用模式有待完善
  中國移動通信研究所所長於蓉蓉表示,「要發展成熟的商業模式,必須打破行業壁壘、充分完善政策環境,並進行共贏模式的探索。」
  華為戰略規劃部部長朱廣平指出「應用物聯網技術讓企業面臨改造成本問題,新的商業模式將改變改造成本高的現狀。」
  4、物聯網的政策和法規。物聯網不是一個小產品,也不是只是一個小企業可以做出來,做起來,它 不僅需要技術,它更是牽涉到各個行業,各個產業,需要多種力量的整合。這就需要國家的產業政策和立法上要走在前面,要制定出適合這個行業發展的政策和法 規,保證行業的正常發展。
  我們都知道,汽車業是經濟發展中的一個重大行業,很長一段時間,中國汽車行業的政策制訂,把持 在一些利益集團手中,象一汽、上汽這些汽車製造廠,很大程度借著國有企業,重要產業的名義,影響了國家的政策制訂,把持了這個行業,導致新的力量無法進入 中國汽車業,這些獲得利益的集團卻不思進取,根本不努力進行研發,把合資作為發展的唯一一條路,結果是為外國企業賺了錢,自己的汽車業沒有發展起來,而中 國消費者十多年一直買遠遠高於國際市場的汽車。而產業政策一變,奇瑞、吉利、比亞迪這些企業進入汽車業,中國汽車業馬上高速度發展起來,新車型不斷推出, 價格也大大降低。
  二戰後,美國在經濟上一度並不特彆強大,但是到了上世紀90年代,美國的信息高速公路計劃,不 但是政府進行投資,而且在產業政策上給予了很多支持,導致美國的信息產業高速度發展,現在全世界基於PC和網際網路的信息產業完全控制在美國人手中,不但獲 得了巨大利益,甚至政治利益、文化的傳播、價值觀的傳播都起了巨大作用。
  因此對於複雜的物聯網,必須要有政府的政策支持,政府必須要有專門人和專門的機構來研究和協調,物聯網才能有真正意義的發展,否則,它只能小有成就,而不會大有作為。
  5、技術標準的統一與協調。我們都知道網際網路發展到今天,有一件事是解決的非常好,就是標準化 問題解決的非常好,全球進行傳輸的協議TCP/IP協議,路由器協議,終端的構架與操作系統,這些都解決的非常好,因此,我們可以在全世界任何一個角落, 使用每一台電腦連接到網際網路中去,可以很方便的上網。物聯網發展過程中,感測、傳輸、應用各個層面會有大量的技術出現,可能會採用不同的技術方案。如果各 行其是,那結果是災難的,大量的小而破的專用網,相互無法連通,不能進行聯網,不能形成規模經濟,不能形成整合的商業模式,也不能降低研發成本。因此,盡 快統一技術標準,形成一個管理機制,這是物聯網馬上就要面對問題,開始時,這個問題解決得好,以後就很容易,開始解決不好,積重難返,那麼以後問題就很難 解決。
  這個問題和第一問題又是相關聯,如果政府沒有專門的部門來管理和協調,沒有相應的政策和法規,何來標準的統一與協調?
  6、管理平台的形成。物聯網是什麼?我們經常會說RFID,這只是感知,其實感知的技術已經 有,雖然未必說成熟,但是開發起來並不難。但是物聯網的價值在什麼地方?在於網,而不在於物。感測是容易的,但是感知的信息,如果沒有一個龐大的網路體 系,不能進行管理和整合,那這個網路就沒有意義。因此,建立一個全國性的,龐大的,綜合的業務管理平台,把各種感測信息進行收集,進行分門別類的管理,進 行有指向性的傳輸,這就是一個大問題。一個小企業甚至都可以開發出感測技術,開發出感測應用。但是一個小企業沒有辦法建立起一個全國性高效率的網路。沒有 這個平台,各自為政的結果一定是效率低,成本高,很難發展起來,也很難起到效果。
  這個平台,電信運營商最有力量與可能來建設,也可能這個過程中,會有新的管理平台建設與提供者出現。我也相信,這個平台的建設者會在未來的物聯網發展中,取得較好的市場地位,甚至是最大的受益者。
  7、安全體系的建立與形成。物聯網目前的感測技術主要是RFID,植入這個晶元的產品,是有可 能被任何人進行感知的,它對於產品的主人而言,有這樣的一個體系,可以方便的進行管理。但是,它也存在著一個巨大的問題,其他人也能進行感知,比如產品的 競爭對手,那麼如何做到在感知、傳輸、應用過程中,這些有價值的信息可以為我所用,卻不被別人所用,尤其不被競爭對手所用。這就需要在安全上下功夫,形成 一套強大的安全體系。現在應該說,會有哪些安全問題出現,如何應對這些安全問題,怎麼進行屏蔽都是一些非常複雜的問題,甚至是不清晰的。但是這些問題一定 值得注意,尤其是這個管理平台的提供者。安全問題解決不好,有一天可能有價值的物聯網會成為給競爭對手提供信息方便的平台,那麼它的價值就會大大的打折 扣,也不會有企業願意和敢於去使用。
  8、應用的開發。物聯網的價值不是一個可感測的網路,而是必須各個行業參與進來進行應用,不同 行業,會有不同的應用,也會有各自不同的要求,這些必須根據行業的特點,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有價值的開發。這些應用開發不能依靠運營商,也不能僅僅依靠所謂 物聯網企業,因為運營商和技術企業都無法理解行業的要求和這個行業具體的特點。很大程度上,這是非常難的一步,也是需要時間來等待。需要一個物聯網的體系 基本形成,需要一些應用形成示範,更多的傳統行業感受到物聯網的價值,這樣才能有更多企業看清楚物聯網的意義,看清楚物聯網有可能帶來的商業價值,也會把 自己的應用與業務與物聯網結合起來。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發表評論 評論 (2 個評論)

回復 8288 2010-3-5 12:44
安全始終是個大課題
回復 MapleTree 2010-3-5 21:48
我覺得最好可以利用網際網路但要使用有別於當前網際網路的技術避免安全隱患。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30 02:13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