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誰知道如何換一個馬甲名? [2010/01]
- 國際圓周率日和祖沖之 [2010/03]
- 地球百人村莊--網路廣為流傳(2) [2010/02]
- 地球百人村莊--網路廣為流傳(1) [2010/02]
今天是國際圓周率日(National PI Day).說起圓周率,就想起少數幾個中國古代科學家之一,祖沖之。祖沖之在公元460年, 計算出圓周率π的真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間。他是世界上第一位將圓周率值計算到小數第7位的科學家。直到一千多年後才由15世紀的阿拉伯數學家阿爾·卡西以17位有效數字打破此記錄。
但是,在一千五百年前祖沖之是究竟怎麼計算出圓周率的呢?至今,仍是一個謎,因為祖沖之所著的數學專著《綴術》已經失傳。但人們猜測是使用割圓術。
用割圓術來求圓周率的方法,大致是這樣:先作一個圓,再在圓內作一內接正六邊形。假設這圓的直徑是2,那麼半徑就等於1。內接正六邊形的一邊一定等於半徑,所以也等於1;它的周長就等於6。如果把內接正六邊形的周長6當作圓的周長,用直徑2去除,得到周長與直徑的比π=6/2=3,這就是古代π=3的數值。但是這個數值是不正確的,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出內接正六邊形的周長遠遠小於圓周的周長。
如果我們把內接正六邊形的邊數加倍,改為內接正十二邊形,再用適當方法求出它的周長,那麼我們就可以看出,這個周長比內按正六邊形的周長更接近圓的周長,這個內接正十二邊形的面積也更接近圓面積。從這裡就可以得到這樣一個結論:圓內所做的內接正多邊形的邊數越多,它各邊相加的總長度(周長)和圓周周長之間的差額就越小。從理論上來講,如果內接正多邊形的邊數增加到無限多時,那時正多邊形的周界就會同圓周密切重合在一起,從此計算出來的內接無限正多邊形的面積,也就和圓面積相等了。不過事實上,我們不可能把內接正多邊形的邊數增加到無限多,而使這無限正多邊形的周界同圓周重合。只能有限度地增加內接正多邊形的邊數,使它的周界和圓周接近重合。所以用增加圓的內接正多邊形邊數的辦法求圓周率,得數永遠稍小於π的真實數值。劉徽就是根據這個道理,從圓內接正六邊形開始,逐次加倍地增加邊數,一直計算到內接正九十六邊形為止,求得了圓周率是 3.141024。把這個數化為分數,就是157/50。劉徽所求得的圓周率,後來被稱為「徽率。
祖沖之在推求圓周率方面又獲得了超越前人的重大成就。根據《隋書·律曆志》的記載。他計算的結果共得到兩個數:一個是盈數(即過剩的近似值),為3.1415927;一個是朒數(即不足的近似值),為3.1415926。圓周率真值正好在盈朒兩數之間。《隋書》只有這樣簡單的記載,沒有具體說明他是用什麼方法計算出來的。不過從當時的數學水平來看,除劉徽的割圓術外,還沒有更好的方法。祖沖之很可能就是採用了這種方法。因為採用劉徽的方法,把圓的內接正多邊形的邊數增多到24576邊時,便恰好可以得出祖沖之所求得的結果。
這個24576 邊。你讓我現在做,我也做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