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當代神農袁隆平和從飢荒到過飽年代

作者:yunmu  於 2021-5-26 07:27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散記|通用分類:其它日誌|已有2評論

中國植物學家袁隆平在上周末在長沙逝世,享年91歲。按照美國紐約時報發表的紀念文章「袁隆平在雜交水稻種植方面有兩項重大發現。這些20世紀70年代初的發現,加上美國植物科學家諾曼·布勞格(Norman Borlaug) 20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在小麥育種上取得的突破性進展,帶來了一場使糧食產量大幅增長, 結束了世界大部分地區飢荒的綠色革命。

布勞格已於2009年去世,他在1970年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袁隆平的研究按理說至少有同樣廣泛的影響,因為水稻是世界上一半人口的主要糧食,而小麥是世界上三分之一的人口的主要糧食」。

1964年,袁隆平在湖南省安江農校任教師,他腳踏大地,汗滴禾田,注意到一些天然雜交水稻具有顯著優勢的現象。在進一步研究的基礎上,1966年,時年36歲的袁隆平發表他的的第一篇也是最為重要的一篇論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

該文挑戰水稻等自花授粉作物沒有雜種優勢的傳統觀點,袁隆平認為「水稻具有雜種優勢現象,尤以秈粳雜種更為突出」。他率先提出「三系法」 配套利用水稻雜種優勢的育種的設想:「通過進一步選育,可從中獲得雄性不孕系、保持系及恢復性,用作水稻雜種優勢育種的材料」。

1970年,袁隆平團隊在海南發現一株被稱為「野敗」的雄性不孕野生稻。1973年,袁隆平發表了《利用「野敗」選育三系的進展》的論文,顯示雜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從始,「三系」雜交水稻在中國走向大面積推廣。這些突破性工作也幫助從亞洲到非洲的大片地區解決了飢餓和貧困問題。

布勞格於95歲去世時,美國的哀悼活動遠遠不及袁隆平去世引發的中國各地各網的哀悼活動。 這可能是因為美國早就率先進入了一個食物過剩的年代。而中國民眾多次遇到飢荒. 即使是在上世紀60年代到70年代時,某些人還面臨飢荒的威脅。 

袁隆平的形像特別親民。他身材瘦小,長相一般, 挽著褲管,以泥為伍,以禾為伴,他的人生舞台,是一望無際的稻野,他領軍的雜交育種研究,造福中國百姓和天下蒼生,中國老百姓認可那些做實事和做成好事的科學家,於是大家自動紀念他。

然而,根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糧農組織)發布了有關糧食供應和消費的的數據。從1961年至2013, 全球人均卡路里供應量一直在持續增長這一增長在整個亞洲和非洲最為顯著。即使是非洲,  現在平均每日卡路里供應量, 人均也超過了所需的2200卡。當然, 糧農組織的數字還沒有除去消費級別的浪費。

 


Credit to UN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FAO)

 人類數萬年來一直為儲存更多能源以度過寒冷和飢荒而努力進化, 但是,在過去的幾十年間, 美國率先進入了一個食物過剩的年代。現在即使是在非洲, 基本上也進入了過飽年代。

 這卡路里納進過少飢餓難受, 但攝入過多也是個麻煩。從上世記60年代開始, 美國肥胖的人數年年增加, , 現在大約已經有76%的成年人BMI25, 超過了正常體重線, 其中大約40%成年人的BMI30, 達到了醫學上的肥胖。肥胖與2型糖尿病,高血壓, 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風險增高明顯相關. 估計每年肥胖導致40萬美國人的死亡。

 例如, 按照估算, 美國糖尿病患者從1960年的<180萬增加到現在的3400萬,中國患者從1980年的<1千萬增加到現在的1.29億;目前全球大約有4.7億糖尿病患者。

 大概6萬年前, 當智人走出非洲時,有部分人和尼安德特人發生了性愛。因此, 現代人除了撒哈拉南部非洲的原住民外,其他群體都有1%4%的尼安德特人血統。因為過去這些原住民沒有肥胖或2型糖尿病的, 所以有些科學家認為, 尼安德特人留在我們體內的基因引起了現代人的肥胖和2型糖尿病。

 但是, 隨著非洲食物的增加, 現在這些原住民中也出現了肥胖或2型糖尿病了。 以對迦納原住民的肥胖率的一個研究來看, 雖然鄉村居民的肥胖率仍然很低, 但是城市居民的肥胖率已達22%, 而那些移居英國者的肥胖率更高達37%,甚至超過英國白人。看來在食品過多的年代, 大多數人都可以超重甚至肥胖, 只不過各人的敏感度有所不同而己。

 如果現在的植物學家能夠研究成功某些口感很好的, 低卡路里的, 但很有飽腹感的食糧, 那也是造福一方. 普渡眾生,我想民眾也會十分歡迎他們的。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1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1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2 個評論)

回復 lisp21 2021-5-27 02:01
確實,大米在農業社會,不失為一種良好的食品,因為升糖迅速,然後馬上就可以干農活和重體力活了。但是現代社會,大多數人都坐辦公室,這些人吃米飯就不適宜了。

現代應該多一點飼料餵豬,牛,羊,雞等等,多為人提供蛋白質。
回復 yunmu 2021-5-27 06:34
lisp21: 確實,大米在農業社會,不失為一種良好的食品,因為升糖迅速,然後馬上就可以干農活和重體力活了。但是現代社會,大多數人都坐辦公室,這些人吃米飯就不適宜了。
言之有理,有人提倡混進豆類和粗糧,增進多種營養,並有助於減緩餐后血糖的快速升高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3-29 13:52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