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日本經濟發展減緩是始於廣場協議嗎?

作者:yunmu  於 2021-2-4 06:54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文史類|通用分類:文史雜談|已有3評論

我們通常所說的GDP是國際匯率的GDP.  按照世界銀行的數字,日本的GDP1995年達到美國的71%后就走向衰落,2019年的GDP大約只有美國的24%。長期以來,一直認為美國和日本等四國簽署的「廣場協議」 后導致了日本經濟不能繼續趕超美國。本人扒了些數據看了看,似乎另有原因,因為日本按購買力計算(PPP)GDP最多時也沒有超過美國的一半。

首先,二戰後日本經濟發展快速。1968, 日本GDP的規模躍居世界第2。但是自從日本於1978年的GDP達到相當於美國的43%以後(西德也大約在那時出現類似的瓶頸),好些年來就已經從這個幅度向下波動了,到1985年時,日本的GDP只為美國的32%。因為這段時間的匯率基本上是1美元兌換250日元,可以說,日本趕超美國的飛躍在1978年就基本停止了甚至後退了,這發生在五國 廣場協議 之前。

 

 美日德中 GDP 1966-2019 Data from World Bank

19859月,美英法在紐約廣場飯店簽署協議,決定聯手干預外匯市場,使美元貶值,同時讓其他四國貨幣升值。於是,日元開始了瘋狂升值,1987-1995年升值到120日元兌換1美元左右, 大約升值了一倍多。

當然,日本的GDP也名義上增高了,1995年的GDP達到美國的71%,也大約從1985年的32%增加了一倍多。從這點上來看, 儘管日元升值對日本的出口有些影響,但是對日本的整體經濟似乎影響不大。

不過,儘管日本GDP1985年相當於美國的32%增加到1995年的71%,但是日本購買力GDP卻是從大約相當於美國的40%減少到38%。而當時日本人口幾乎相當於美國人口的一半。

 

美日德中購買力GDP Data from  World Bank

日本經濟在1946年到1978年飛躍,一方面得益於大量引入美國技術,另一方面是因為當時日本和美國的人均GDP差距甚大,有點像中國剛剛改革開放,人人都有追趕美國過上好日子的願望,發展空間很大. 加上日本員工的精益求精,追求嚴謹。再說, 跟風總比原創容易得多,因此追趕者總會縮小和原創者的距離。

日本在某些方面例如汽車製造業在人均效率超過美國員工以及持續至今,主要是日本有省油等關鍵技術。但是,日本的顛覆性技術不多,到了人均購買力GDP越來越接近美國的時候,要超過就不容易了。而個人效率提高的程度畢竟是有限的,最近不是有研究說太忙會使人變笨嗎?

其實,日本在1978年後的40年裡,人均購買力GDP離美國越來越遠, 除了日本在1988年後遇到發展瓶頸外, 還在於美國的大國綜合實力和技術創新。

美國的教育是興趣教育,不少教師在教室中天南地北,海闊天空,不大在乎學生聽懂了或能去應試了。但是, 有興趣的學生往往被激起熱情,如痴如醉,追根溯源,舉一反三,加上天賦和好運,他們當中的一小部分人會脫穎而出, 做出創新甚至顛覆性創新。

因此, 美國是一個較易產生創新成果的地方。例如, 美日距離拉的最大的是2008年金融海嘯后不久,美國和日本有一批傳統公司終究沒有撐過難關。但是,美國有一大批像Microsoft, Google, Facebook, Amazon 等為代表的高技術信息公司不斷發展壯大,而日本在這方面表現較差。  

但是,也因為這樣的教育體系,相當多美國人的基礎知識和基礎技能並不紮實。沒有應試國家那麼多精益求精的螺絲釘。比較有代表性的兩極現象是:美國的數學研究全球第一,但有些美國人要用計算器來做個位數的加減乘除。

然而,全球化彌補了美國這一缺點。美國公司帶著資金技術走向世界市場, 並獲得比較高的性價比。在那裡, 可以找到像日本人那樣精益求精, 刻苦耐勞的員工, 所付薪水卻低於日本員工。

不過, 全球化也加速了美國本土勞工和大資本和大公司的矛盾。在過去的好時光里,新的有利可圖的技術出籠后,資本會使用本土員工來生產,肥水不流它國田,然後把產品銷售到全世界。現在資本家為了最大利潤,把它拿到其它國家去生產。所以這20多年來,美國中底層百姓獲利不多. 這也是每個美國總統都要面臨的問題。

對日本經濟的影響還來自日本在1986-1988年多次調低利率。這使大量的貨幣流進股市和房市,導致股市和房地產的高漲,形成一片虛胖繁榮。按照當年的估算,東京大都市土地的市值,相當於全美國土地的市值,泡沫後來最終破滅,給人一種過山車的感覺,和不搞量化寬鬆的德國形成鮮明對比。但是,儘管日本表面的GDP大起后大落,然而按購買力的GDP卻變化不大。

美國和日本人口的變化也影響了GDP的走向。日本人口近30年來基本沒有什麼變化,而美國這30年人口增長了32%。還有日本老齡化程度比美國高。60歲以上老人已佔總人口的37%, 而老人對GDP的推動不大。上面兩點都會拉低日本的GDP總量。

有些因素也會拉高美國的人均GDP。例如, 美國人居住分散, 使用私車多, 大房子大草坪也是推高GDP的因素. 美國人一年消費不少銀子在私車, 前院後院. 剪草施肥, 種花種樹, 增加或拆除一些玩藝等。而日本居住比較集中, 公共交通發達, 房子和草坪較小, 沒有那麼多折騰。

還有,美國人去健身, 開車一大圈到健身館去, 油費健身費增加了GDP。而日本人的健身, 大多是乘自行車或步行,對GDP沒有什麼貢獻。美國人大吃大喝的不少, 同齡慢性病發病率比日本人高, 用於吃喝和醫療方面的人均GDP要比日本人高的多。

但是,無論是美國還是日本,增長都沒有一些發展中國家那麼快,別的不說,跟隨總比原創易。於是,美國日本佔世界GDP的比例越來越低了。例如,按照世界銀行和CIA等組織的估算,儘管中國人均購買力GDP只有美國的四分之一,但總量已是世界第一;因為人均GDP低,所以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又如印度,人口也是美國的四倍,發展后的GDP總量也不容小覷。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1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1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3 個評論)

回復 西部華人 2021-2-4 11:20
日本同英國一樣本身經濟發展很慢甚至不發展,可海外收益遠遠大於國內經濟規模,所以其實力不應該只看其國內經濟,但國內經濟長期低迷海外收益會徹底離開本土控制變成外資了。
回復 yunmu 2021-2-4 12:46
西部華人: 日本同英國一樣本身經濟發展很慢甚至不發展,可海外收益遠遠大於國內經濟規模,所以其實力不應該只看其國內經濟,但國內經濟長期低迷海外收益會徹底離開本土控制
是的, 日本有很大的海外投資, 但是其它國家也在日本投資.  2019年, 日本的 GNP約為5.264萬億美元,只比GDP(5.082萬億美元)多了3.6%.
回復 yunmu 2021-2-4 12:55
GDP(國內生產總值)是一國包括境內居民和非居民創造的全部勞務與商品的總值。
GNP(國民生產總值)是一國包括境內居民與境外居民創造的全部勞務與商品的總值。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16 17:31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