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冠病毒感染沒有流行之前, 世界上人類的主要死亡病例是因為慢性非傳染性疾病製造成的. 新冠流行出現后, 全世界都把優先權和資源都放到新冠感染的防治中了。 其實,半年來新冠相關的累計死亡病例大約為60萬例, 而世界上半年的全部死亡病例為3千萬左右, 也就是相當於新冠流行死亡的50倍. 因此, 在疫情下, 我們不要忘記其它主要疾病.
美國時間2月13日,本人亂寫了幾句: 「漏網感染者按理說發展到某一節點也會傳染其它人,或許在其它國家形成新的流行。作為有很多輕症的感染,新冠病毒比SARS病毒更易將來和人類伴行」。 想不到今天全球新冠確診病例超1300萬例,好在近三個月來,儘管每天確診出的新冠病例增加了不少, 每天的病死病例卻波動不大。看來無論疫苗何時問世,人類都要做好和新冠病毒打持久戰的的準備了。
世界衛生組織曾在2018年就2016年的各國報來的數據總結出全球前十位死亡的原因, 現轉載如下: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在2016年全球5690萬例死亡中,半數以上(54%)是由十大原因造成的。
缺血性心臟病和中風分別是世界最大的和第二號殺手,2016年共造成1520萬例死亡。這兩種疾病在過去15年中一直是全球的主要死亡原因。
2016年慢性阻塞性肺病奪走了300萬人的生命,
下呼吸道感染(包括肺炎)仍然是最致命的疾病,它們在2016年在全世界造成近300萬人的死亡。
老年痴呆症導致的死亡從2000年至2016年期間增加了一倍以上,達到200萬左右,在死亡原因中的排名由2000年的第14名上升為2016年的第五名。
肺癌(連同氣管和支氣管癌)造成170萬人死亡,為第六位。
糖尿病(主要是2型糖尿病)是上升很快的死亡原因,從2000年到2016年增幅超過60%,導致160萬人死亡,位居老七。
2000年至2016年期間,因為各種腹瀉病死亡人數減少了近100萬,但是仍然導致140萬人死亡。
2016年,道路交通傷害造成140萬人死亡,其中約四分之三(74%)為男性成年和未成年人
結核病死亡人數也有所減少,但仍是十大死亡原因之一,死亡人數為130萬人。
艾滋病不再是世界十大死因之一,2016年死亡人數降為100萬人,而在2000年時為150萬人。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許多大的災害發生后,常常會導致其他災害的發生,這種現象被稱為災害鏈,這些繼發災害被稱為次生災害。新冠病毒疫情除了奪走成千上萬的人的生命和健康外, 還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導致越來越多的人居家辦公和網上教學, 還有部分人被失業, 及很多健身場所的關閉等等. 我們要警惕性它所帶來的次生災難。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奪去近2千萬人的生命接近尾聲。而西班牙流感異軍突起,兩年三次橫掃全球, 大約有5千萬人因此喪生. 但是, 如果包括次生災害所引起的死亡, 有專家估算該病死亡人數會超過1億人.
其實, 在本次疫情中,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也很重要, 無數研究表明, 健康的生活方式可降低心臟病, 中風, 2型糖尿病,和癌症的患病風險和死亡風險. 因此, 疫情期間要吃得健康, 睡的充足, 情緒樂觀, 增加免疫調節能力. 反正華人大多並不超高, 天塌下來有高個子頂著.
至於身體活動, 不上健身場所也可達到一定的活動量。目前認為有益的身體活動,除了通常的體育運動外,也包括園藝,種花種菜,遛狗,步行,騎自行車,唱歌跳舞或幹家務活等等。例如, 今年野生動物鬧騰得很, 本人經常要和侵擾後院花卉,果樹和菜地的野兔, 土撥鼠, 和野鹿等作鬥爭, 就增加了不少活動量.
還有, 疫情下人們會害怕被傳染而避免上醫院診所. 其實, 該去免疫接種還得去打疫苗,有病還得去看醫生, 遠程解決不了的,還得親自去醫院診所。只要做好個人防護,還是可以避免被傳染的。
主要參考資料
https://www.who.int/news-room/fact-sheets/detail/the-top-10-causes-of-dea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