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改變和提升

作者:wo?  於 2016-9-3 19:33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前塵往事

一個人,要改變自己和提升自己都不是很容易的一件事。
她,我們老家的一個女孩,初中畢業以後就到北京打工去了。那時的打工,也不過就是當保姆的多。
她比我小好幾歲,當然,我的生活和她幾乎都是沒有任何交集的,雖然,知道這個人。

那年,為著到北京辦簽證的事情,她通過另外一人的介紹,主動幫我聯繫了當時她認識的一對夫婦。記得那對夫婦在賣名片,找到了生意,就去找地方印刷,然後交付給對方。據說,當時,這生意在北京還是吃香的,一個名片,會讓人刮目相看,不管是什麼狗屁膏藥公司的。他們住在地下室,我也就跟著體驗了一把北漂者們住地下室的情景,至今也還依稀記著。

她很熱情,因為當時帶了父母跟團去北京遊覽,她認識我父母,聽我說及此事,也跟著要去看望在賓館里住著的我父母。一晃,就幾十年過去了。

記得她當時說她在北京一個公司做事,搞銷售什麼的。的確,她是很能能說會道的那種人,而且是一個很陽光的人,至少是感覺,雖然我和她並不熟悉。
但是,從她的言談里,能多少感覺出一個相比於初中畢業以上水平的人的談話,我想,這就是社會經驗和見識讓她有了此種能力,而這種能力,如果,沒有她當年出去打工的決定,恐怕是很難以實現。

當然,一個人出去打工了,就一定能改變和提升什麼,倒也不一定,就比如我自己,就純粹是一個初級打洋工的而已罷了。
很多打洋工的特別是如我一般初級階段的,很多都中途而費了。我當然也是舉手投降了,畢竟,精力,體力有限了。。。
從初級打工者到中級甚而高級打工者的提升,需要個人的極大的努力才能完成提升。
那樣一個小女孩,沒有任何背景,沒有任何學歷,但是,在大北京能夠站住腳跟,也是非常值得讓人稱讚的一件事情。
如今的她,到底如何,我不清楚,但我想一定不賴。

前幾日,她加了我微信,但我一直沒加她,因為她也沒報上名說是誰,只是說姐,你好。。。隔了幾天,我想是否是我認識的人呢,故而今日才問才知。。。微信上,QQ里各式炒股票的人,賣東西的人都不知通過怎樣的途徑亂七八糟地會讓我加他們,很多時候,我是一概忽略。。。
今兒想起她的事,不禁寫文。。。


一兩周前看到華羅庚寫的這樣一篇文章,其實,對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實用的。
學與識(三) 知識、學識、見識

人們認識事物有一個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過程,學習和從事科學研究,也有一個由「知』到「識」的過程。我們平常所說的「知識」、「學識」、「見識」這幾個概念,其實都包含了兩面的意思,反映了認識事物的兩個階段。「知識」是先知而後識,「學識」是先學而後識,「見識」是先見而後識。

知了,學了,見了,這還不夠,還要有個提高過程,即識的過程。因為我們要認識事物的本質,達到靈活運用,變為自己的東西,就必須知而識之,學而識之,見而識之,不斷提高。

 孔於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兩句話的意思是說,只學,不用心思考,結果是毫無所得;不學習,不在接受前人成果的基礎上去思考,也是很危險的。

學和思,兩者缺一不可。我們不僅應該重視學,更要把所學的東西上升到識的高度,如果有人明明「無知」,強以為「有識」,或者只有一點知就自恃為有識了,這是自欺欺人的人。知、學、見是識的基礎,而識則是知、學、見的更高階段。

由知、學、見到識,是毛主席所指出的「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裡」的過程,非如此,不能進入認識的領域。一般說來,衡量知、學、見是用廣度,好的評語是廣,是博;衡量識是用深度,好的評語是深,是精。因而,我們對知識的要求是既要有廣度,又要有深度,廣博深精才是對知識豐富的完好評語。一個人所知,所學,所見的既廣搏,理解得又深刻,才算得上一個有知識、有學識、有見識的人。

古時候曾經有人用「一目十行,過目不忘」之語來稱讚某人有學識,究其實質,它只說出這人學得快、記性好的特點罷了;如果不加其他讚詞,這樣的人,充其量不過是一個活的書庫,活的辭典而已。見解若不甚高,比起「聞一知三」,「聞一知十」的人來,相去遠矣。因為一個會推理,而一個不會。會推理的人有可能從「知」到「識」,會發明創造;而不會推理者只能在「知」的海洋里沉浮。淹沒其中,冒不出頭來,更談不上高瞻遠矚了。

現在也往往有人說:某學生優秀,大學一二年級就學完了大學三年級課程;或者某教師教得好,一年講了人家一年半的內容,而且學生都聽懂了。這樣來說學生優秀、教師好是不夠的,因為只要求了「知」的一面,而忽略了「識」的一面。其實,細心地讀完了幾本書,僅僅是起點,而真正消化了書本上的知識,才是我們教學的要求。搞科學研究更其如此。

有「知」無「識」之人做不出高水平的工作來。並不是熟悉了世界上的文獻,就成為某一部門的「知識裏手」了,還早呢!這僅僅是從事研究工作的一個起點。也並不是在一個文獻報告會上能不斷地報告世界最新成就,便可以認為接近世界水平了,不!這也僅僅是起點,具有能分析這些文獻能力的報告會,才是科學研究工作的真正開始,前者距真正做出高水平的工作來,還相差一個質的飛躍階段。我們在工作中多學多知多見,注意求知是好的,但不能以此為滿足。有些同志已經工作好幾年了,再不能只以「知」的水平來要求自己,而要嚴格檢查自己是否把所學所知所見的東西提高到識的水平了。對於新參加工作的同志,也不能只要求他們看書,看資料,還要幫助他們了解,分析,提煉書和資料中的關鍵性問題,幫助他們了解由「知」到「識」的重要性。  

從「知」、「學』、「見」到「識」,並不是一次了事的過程,而是不斷提高的過程。今天認為有些認識了的東西,明天可能發現自己並未了解,也許竟把更內在更實質的東西漏了。同時在知、學、見不斷擴充的過程中,只要我們有「求識欲」,我們的認識就會不斷提高,而「識」的提高又會加深對知、學、見的接受能力,兩者相輔相成,如錢塘怒潮,一浪推著一浪地前進,後浪還比前浪高。

  以上所講的只是我自己心有所感,在工作中經常為自己的知不廣識不高所困惱,因而提出來供青年同志們作參考,說不上什麼經驗,更不能說有什麼成熟的看法。 

原載《中國青年》1962年12期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1

支持
2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3 人)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5 18:31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