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父母子女的因緣 我們只有一次相遇相見的機會

作者:wo?  於 2016-4-23 15:16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其它日誌|已有22評論

雖然我寫了無可救藥的文章,但還是覺得很無奈。。。今日看了一篇文章,寫到了父母和子女的幾種關係,雖然是佛學上的說法,但是還是有值得借鑒的地方,尤其是父母和子女,有著血肉相連的關係,有著撫養和被撫養的關係。雖說很多父母沒有想過要從子女那裡得到什麼,但是人,總歸會老,子女的每一言每一行,也都是在為自己的子女做榜樣,不論是好壞的榜樣。

無論如何,希望做子女的不要忘記父母的養育之恩,也因為著這種關係,而更要善待老人。

我的妹妹,從小就不被父親喜歡,即使從父親面前簡單地無事走過,都回被父親用恨恨的眼光望著,就如我在如今的職場碰著的那個惡人一樣,也每每用著惡狠狠地眼光望著我。父親這樣的眼光,我們看見,妹妹當然也能深深地體會,當然也會有心靈的極大的創傷,雖然在成年時,我每每極力勸她要忘記過去的不愉快,在當年的那個艱苦的環境里,父母養育幾個孩子還要撫養老人不容易,要記住父母的養育之恩。雖然每每說來有理有據一樣,但總是有時不敢說的那麼堅強,因為父親對妹妹的不喜歡,從言語到行動。。。當然,與我如今的職場上,我是自己的辛勤勞動換回自己的生活,至少,我不欠別人的,所以也沒有還的義務,雖然說我們不能以惡報惡,但是同樣,那樣的傷害也是讓人不可原諒的,尤其是從精神到身體的傷害。這是另話。雖然說,我也得還需要很多修行。

昨日談話中,妹妹說她記得小時候父親對他的恨,但是,如今早已無所謂,她也盡她自己的責任。。。所以,她現在叫父親到她那兒去玩也不去,也許是父親愧對她才不好意思去,她對父親也毫無感情,但是她還是有了今天。。。聽了她的話,也還是一陣難過。我說,首先要記得父母的恩,父母小時候養孩子不容易,那麼一大家人,她卻反駁我說,那人家還有10個8個孩子都養了的家庭又是如何了的呢?父母只愛你和弟弟。。。我無意於再與她說太多,只是她說的毫無感情卻也是讓人實在難受。。。及至半夜,我突然想起,對她留言說,你的今天,其實,也還是有父母在裡面幫助你的因素,你的早前的工作,也是父親早退了才讓你進去的,雖然,你所在的公司破產了,但是父親也還是努力了。。。其實,她的心底也好似忘了這件事。雖然,她今日能在某個城市多多少少地立足,養活自己,大部分都是她自己的努力,但其中也少不了我對她的幫忙。如果,沒有父母這個紐帶,我和她又能在哪裡相識哪裡互相得到幫助呢?深更半夜起來對她說那樣的話,其實,是想讓她也記著這個父母的恩。。。我自己的倒無所謂了,我只希望他們都能活得開心,順暢,少點兒曲折,雖然曲折也能鍛煉人。

相反,弟弟是當年承受了父母的極大的寵愛,就如當今一個孩子的家庭的小皇帝一樣,至少從言語和心理上,當然,在姊妹們的眼光里,我也是至少是受父親寵愛的,當然,我也沒有說對父母極度地不孝順什麼,或者惡言相向。然而,弟弟對父親的漠視和心底里的冷漠,無論如何都讓我們懷疑他小時候那樣得寵為何如今不會報恩呢?弟弟說,他不會在乎任何一個人在這上面說什麼。。。

但是,我也堅定了我還是要說些什麼,雖然,不是現在。因為,我也需要一個平靜的心情來說這些事,來解決這些問題。
父親,現在至少沒有卧病在床,都已經是這樣的話,那將來如果這樣的事情發生了的話,又會是怎樣呢?在遙遠的地方,我只能是擔心,擔心。。。
想想父親曾對妹妹的冷漠和心靈的打擊,按照因果來說,難道是要讓弟弟和我來償還?弟弟是對父親的冷漠,我是職場上受惡人的煎熬。。。

轉一點兒佛學上說的父母子女的因緣關係,等有空貼出來給他們也給自己好好看看。。。



現在很多的家庭中,夫妻、父子、母子、兄弟姐妹之間,很多關係都非常緊張,一家人甚至能互不來往,提起來就會氣憤難平。各自說起來,都有自己的道理。蓮花很多客戶的家庭中都是有各種各樣的矛盾,令他們非常煩惱。其實一切緣分都有往世的業力決定,善惡因緣聚會在一起,就有了親疏愛憎。如果您能明白了這些緣分的由來,今生通過自己的明理和化解能把「惡緣」轉變成「善緣」,這是真正的修行人才能做到的!這是真正有智慧!自己今生也能夠過的愉快和幸福。

   

    今天咱們就先說說父母與孩子的真實關係吧,有空再和大家探討夫妻的真實關係。

      佛告訴我們,父母跟子女是四種緣。第一種是報恩的,過去生中彼此相處很好,你對他有恩德,他到你家裡來投胎,來報恩,這個小孩就是俗話講的孝子賢孫。第二種是報怨的,過去生中結了冤讎,他今生來報仇。他長大之後一定是犯法、犯罪,叫你家破人亡。現在我們看這個社會,很多人說兒女不孝,兒女不聽話,兒女不好教。說實在話,這裡頭都有因果,不是無緣無故的,不是偶然的。你要是學佛,你就會想:我這個兒女是來報恩的,還是來報怨的?我們一生對待別人,是布施恩惠多,還是給人家結的怨恨多?自己想想就知道。
    

   習氣有善有惡,並且根深蒂固,可以左右人一生的思維和性格。如果這一生因為因往世的習氣,你存的是善心,行的是善行,處處都為別人著想,因為往世你就是如此在做,你的兒女一定好。為什麼?你往世沒有結怨啊,就沒有孩子來報怨。如果總是看到人都不滿意,時時刻刻批評人、教訓人、侮辱人、羞辱人,你往世跟人結的就是不好的緣,人家到你家來投胎做你的兒女就是不孝,就這麼個道理。這是報恩、報怨。

     父母和子女的緣還有兩種,討債、還債。你欠別人的,人家來討債。討債,你欠得少的,討完他就走了。比如小孩養到三歲、五歲,也花了不少錢、花了不少心血照顧他,他突然出意外走了,死了。你欠得少,他討得也少,三五年而已。你欠他多的,你會培養他到大學畢業,拿到學士,正好可以到社會上去工作了,該掙錢養家了,他就走了。你對他身上所花的錢、所用的心血,統統付諸於東流。這樣的情形更難讓人接受,這就是你欠得多,他討的債也多。

    另外一種是來還債的,還債的就看他欠你多少。他要欠你得多,他發了大財,對於父母物質生活上照顧得很周到,可是他沒有孝心,對父母沒有恭敬心。如果欠你欠得少,他對父母的物質生活就相當刻薄。他自己過好日子,父母只能夠吃得飽、穿得暖,有個小房子給父母遮蔽風雨,夠了。他自己住的是高樓大廈,父母住的是小房子,生活也能照顧,只是很平常的生活。他欠得少,他不要還那麼多。

      佛講得有道理,你愈想愈有道理!「報恩報怨、討債還債」,你要是明白,學了佛懂得道理,你就都能做到安忍了,為什麼?因為作者是自己,怪不得別人,別人只不過是你這個劇本里寫好的角色,真正的編劇是你自己,業力和因果是導演,來督促你們各自完成自己的角色罷了。

     來報恩的,很好,孝子賢孫,希望他能夠學佛,大家將來同成佛道。來報怨的,你能夠化解,你不再怨恨,縱然家破人亡,也會點頭,應該的。過去我是這樣對他的,今天他這樣報回來,一報還一報,到這裡終止了,來生不再有怨恨心。至於來討債的,他走了也不要過分悲痛;來還債的,縱然還得很少,知道過去他欠我的不多,所以也就不必過分要求。平平安安度日子,好好念佛求生凈土,到極樂世界去做佛去,又何嘗不好?物質生活太富裕了,你不會想離開這個世間;生活很清苦,兒女對自己不尊重,正好念佛,為什麼?他不來干擾你。所以你想通了,都是好的增上緣;想不通,你怨恨自然就生起來,你不平,你怨恨。

     不平、怨恨,是自己在繼續造業,這是錯誤的!我們遇到惡緣,要用善巧方便把它化解,就是別人怎麼樣對不起我們,也不要放在心上,若無其事。佛菩薩教給我們,隨順環境,逆來順受,不要去計較;我們心中沒有怨恨不平之心,這帳就結了,了了。了了以後,善緣就來了。把惡緣變成善緣,這是聰明人,這是真正有智慧!

   所以大家面對一切家庭中的種種現象,都要先靜下來思維一下,究竟是什麼因果才能造成今天的現象。

    如果你是欠債的父母,除了養育他還債之外還要儘力的幫助他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念,幫助他學佛,不是為了讓自己以後好過點,而是這種財富是你還的最好的債!你受到的種種不公傷害,正好是在為自己洗刷往世的罪業,也是在了債務。所以一切都要坦然承受,不必怨天尤人,不必痛哭流涕。從心裡真實懺悔,自己清凈的修行,不抱怨、不嗔恨,就這樣安忍和化解,總有一天可以真正的化解惡緣的!

       如果你是討債或是抱怨的孩子,你要明白父母已經在儘力養育你還債了,為了這份養育的恩情是他們最真心的付出,他們已經在用這個過程向你懺悔了,你要從心裡發願,不再令他們痛苦和煩惱,你要放下往世的債務關係,今生做一個孝順的孩子來化解了你們之間累世的債務,這樣你就給自己積累了大的福報,那些父母欠你的債務即使全部加倍還給你也不過是些金錢和物質,而你放棄了這樣並非就失去了,而是獲得百倍千倍也無法對等的福德令自己的一生受益無窮!

這文里有很多可以引起我們重新思考的問題,雖然,不一定全對,因為我不完全相信所有的因果輪迴。


昨日給他們發了這首歌,也希望我們大家都懂得珍惜,人生,都不會有第二次相見,不要讓每一個人再受到更多的傷害吧。

做子女的盡量多理解老人孝敬老人吧。。。7,80歲的老人們改變不了的方面從我們自己改變開始吧。

雖然,往往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這兒也有一個參考,希望我們更多的做善事,好好做人,雖然很難。。。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3OTg2NjEwNg==&mid=2651205674&idx=6&sn=9489737fda093cfac806707d419421a8&scene=3&srcid=0424YSwx41oLawfmF3lrgeFi#rd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6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6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22 個評論)

回復 曾經以為的凝視 2016-4-23 20:32
愛是不去想回報,關心一切但不去控制。
回復 前兆 2016-4-23 21:01
你父親為什麼不喜歡你妹妹?
回復 wo? 2016-4-23 22:10
前兆: 你父親為什麼不喜歡你妹妹?
我父親老舊思想,喜歡兒子啊,前面2個都是女,再來1個女,不高興唄,自打妹妹出生后就沒有得到過他的無論言語上還是行動上的多少的關愛,特別是小時候。
回復 wo? 2016-4-23 22:15
曾經以為的凝視: 愛是不去想回報,關心一切但不去控制。
我只是不明白跟著弟弟一起住的父親為何如此被弟弟漠視?很不明白。

不聞不問,雖然也沒有多少話可說,但問寒問冷該是可以的吧,平時吃如何,穿如何也該可以問問吧?幸好沒讓弟弟經常做飯,不然,估計父親就真的會飽一頓餓一頓的了吧?

我是聽說父親的衣物沒人洗,都發霉了。。。心裡實在是太不舒服了。。。不知道弟弟是如何照顧的了。。。

當然,父親固執,不去醫院換牙齒,做白內障手術,這是4,5年前?他剛開始說牙齒不行的時候,叫他去,他無論如何不去,如今晚了,做了效果也不好了,這個怪不到誰,只怪他們那一代人有些太節約的莫名其妙,也不懂簡單計算得與失。
回復 曾經以為的凝視 2016-4-23 22:44
wo?: 我只是不明白跟著弟弟一起住的父親為何如此被弟弟漠視?很不明白。

不聞不問,雖然也沒有多少話可說,但問寒問冷該是可以的吧,平時吃如何,穿如何也該可以問問
有些事我們真的沒法管,所以叫無奈。
回復 前兆 2016-4-24 00:53
wo?: 我父親老舊思想,喜歡兒子啊,前面2個都是女,再來1個女,不高興唄,自打妹妹出生后就沒有得到過他的無論言語上還是行動上的多少的關愛,特別是小時候。
那太不應該了!
回復 xu3331 2016-4-24 01:03
皇帝愛長子,百姓寵幺兒。世間常見這現象,道理很難說清,譬如,是不是重男輕女意識作怪?

至於兩代人四種關係,凈空法師也講過(老法師如今也吹捧習大大是菩薩化身?)。我看就是兩種,報恩、報怨。還債討債不過是文學表述、民間較為形象的說法,至今有些地方罵子女為 「討債鬼」。

什麼叫恩、怨,進一層就難以表述。哪位能指點一二,究竟哪部佛經提到過?
佛教東傳,所謂漢化過程中加入了中國文化的「孝順」。

但也有人覺得:佛教認定人生是苦,所謂娑婆,意即難忍、難堪,吾人當求了生死,往生極樂,不再苦海無邊,頭出頭末,輪迴不已。如此父母為自己歡樂,帶兒女來這世界,又何恩惠可言?
回復 wo? 2016-4-24 01:03
前兆: 那太不應該了!
那些年代的老年人,有多少不如此啊,我們那嘎達……不過,都過去的事了。
回復 海外思華 2016-4-24 08:05
哎!
回復 wo? 2016-4-24 08:27
xu3331: 皇帝愛長子,百姓寵幺兒。世間常見這現象,道理很難說清,譬如,是不是重男輕女意識作怪?

至於兩代人四種關係,凈空法師也講過(老法師如今也吹捧習大大是菩薩
老輩的人重男輕女的現象在我老家那地方的確很嚴重,但不知如今如何了~

佛學我沒有具體看過多少什麼,但也就是憑感覺覺得其內容可能主要是教導人為善行善等內容比較多,也是一種心理指導教程的一個佛教版本。凡事看得開、想得開,與人與世行善為善的心態做人做事的話,估計有很多的確會改變?

父母子女的關係,4種也好,兩種也罷,我倒是希望很多人能從這裡面學到如何善待老人和小孩,當然也包括如何善待自己和他人~總覺得好難啊,方方面面都要做到……

一對人結婚,生不生子女都是自由,但既然來到這個世上、都應各記自己責任和義務……否則,不要到來更好?當然,這可不是簡單地依各人的自願的問題,說的有點兒絕情和過分了,因為做不到或者大致做不到的話,有很多矛盾生出來~
回復 wo? 2016-4-24 08:30
海外思華: 哎!
我也是一聲嘆息啊……
回復 nancyzhang 2016-4-24 08:37
父母子女之間的恩怨,觸動到每個家庭,跟隨一輩子,化解不了。我哥哥不跟父母往來,直到父親去世都沒出現。沒人告訴他,他也不問。等於這個哥哥不存在了。
回復 wo? 2016-4-24 08:47
nancyzhang: 父母子女之間的恩怨,觸動到每個家庭,跟隨一輩子,化解不了。我哥哥不跟父母往來,直到父親去世都沒出現。沒人告訴他,他也不問。等於這個哥哥不存在了。
唉~總覺得好難過啊…

我有時覺得中國太欠缺如何處理父母和子女之間的關係的教育了,也沒有教大家如何互相相愛的課程…有問題矛盾,不知如何解決,也互不退讓的話,結果就是積怨很深了~總覺得很可惜~因為畢竟還是有很多人會當父母,也面臨著教育子女的問題~而自己的父母卻已老去,等明白後悔時已晚~有時,又無形覺得人與人之間又有多少因果輪迴的關係……畢竟,有因才有果~不好的因,處理不好,就成了不好的果~
回復 wo? 2016-4-24 08:55
xu3331: 皇帝愛長子,百姓寵幺兒。世間常見這現象,道理很難說清,譬如,是不是重男輕女意識作怪?

至於兩代人四種關係,凈空法師也講過(老法師如今也吹捧習大大是菩薩
零零碎碎的,剛才又看了這一點兒:
佛學叫這個世界「娑婆世界」,譯為「堪忍」,說我們這個世界是缺陷的世界。《易經》也說這個世界是缺陷的,讓你有錢就不給你學問,有學問就沒有錢;給你子孫滿堂,就不給你別樣了,所以總是有缺陷不圓滿的。

參見我文中的新link吧。
回復 cahsaaa 2016-4-24 19:55
杭州城隍山下一副對聯,不知道多少年了:

夫妻是緣,善緣惡緣無緣不聚
子女是債,討債還債無債不來
回復 wo? 2016-4-24 21:40
cahsaaa: 杭州城隍山下一副對聯,不知道多少年了:

夫妻是緣,善緣惡緣無緣不聚
子女是債,討債還債無債不來
學習了,謝謝
回復 nancyzhang 2016-4-24 23:14
wo?: 唉~總覺得好難過啊…

我有時覺得中國太欠缺如何處理父母和子女之間的關係的教育了,也沒有教大家如何互相相愛的課程…有問題矛盾,不知如何解決,也互不退讓的
是, 內心很糾結,揮之不去的,跟隨一輩子的終生遺憾,唉,沒有完美的一生。你的佛學解釋比較容易接受,不然腦海里的為什麼總是沒有答案。有時候就只好告誡自己放棄不要去想。我媽總用8個字鼓勵我:沒心沒肺能吃能睡。但願我媽媽能陪我們多走幾年的路。
回復 金竹陶器 2016-4-25 06:32
cahsaaa: 杭州城隍山下一副對聯,不知道多少年了:

夫妻是緣,善緣惡緣無緣不聚
子女是債,討債還債無債不來
聚散也是緣~  
回復 wo? 2016-4-25 18:07
nancyzhang: 是, 內心很糾結,揮之不去的,跟隨一輩子的終生遺憾,唉,沒有完美的一生。你的佛學解釋比較容易接受,不然腦海里的為什麼總是沒有答案。有時候就只好告誡自己
我也是偶然看到這則東西,覺得有一定意義,再加上那邊家裡發生的事情,就寫到這兒來了,多少也還是希望村裡的人也多少有個借鑒.

另外,過去的事兒 已經過去,重要的是把握現在,好好善待還健在的老人,人生即使是父母, 都不可能來世再相遇的.

也許,我的傳統的孝敬父母老人的思想比較重吧?
回復 nancyzhang 2016-4-26 09:37
wo?: 我也是偶然看到這則東西,覺得有一定意義,再加上那邊家裡發生的事情,就寫到這兒來了,多少也還是希望村裡的人也多少有個借鑒.

另外,過去的事兒 已經過去,重要的是
有時候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當年趕著出國大潮,義無反顧,幾經周折拿了綠卡,自覺無限榮光。親人天各一方的代價,讓我們糾結,親人的永別更是一輩子難解的結。孝敬就是要陪伴的,陪了父母就陪不了配偶或子女,但是心在人不在,光嘴上說說有誰信呢?
12下一頁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5 16:33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