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四化」說起:應該和鄧xp算算帳了!
「四個現代化」曾經是鄧xp「改革開放」之初,起勁招搖收買人心的一面大旗。而今天,無論東方西方,或者是那些御用學者,在再行評價鄧xp時,卻連「四化」這兩個字眼都很難見著和找到了。為什麼呢?很簡單,今天再講「四化」,等於是給鄧xp難堪、是臭那小個子呢。
六十年代,毛澤東提出中國工業農業國防科技現代化的構想,並正式提上中國國家計劃的日程表;70年代四屆人大時,由周恩來莊嚴宣布:「在二十世紀把中國建設成一個農業、工業、國防和科技現代化的社會主義強國」。周的報告在國際上引起強烈震動。本世紀,就是25年內。沒有十分把握的事,毛澤東是不會如此宣布的。
事實上,宣布之時中國在「四個現代化」方面已經取得重大進展。農業: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成效顯著,為確立農業機械化戰略目標奠定基礎,大中小型農機製造業已經初具規模;現代化肥工業建立並增產、品種改良邁出堅實步伐;工業及科技的支農逐步展開,尤其是以溫州和河南鞏義為代表的鄉鎮工業開始向全國試行推廣。工業:技術創新和引進消化成就顯著,石油、化工、冶金等許多重大項目已經投產。國防:兩彈一星舉世震驚;海軍核潛艇導彈長足進展;以運十為標誌的航空工業令西方震動。科技:重點項目如核聚變、電腦、生物合成等舉世矚目並展開國際間的交流。當時的西方,沒有人敢輕視中國已經擁有的實力基礎和決心。
其時,中國的工業布局是:以國防工業帶動最先進的工業和科學技術以及人才隊伍發展;提升輕工業的比重,以輕工業資金的積累幫助重工業和國防工業的投資;並積極迅速地增加人民的消費;再以工業支持農業,完成農業的機械化,發展農村的社隊工業,形成農村和農村、農村和城市暢通的良性流通循環。配合總布局的策略是:毛澤東在成功打破封鎖、實現中美邦交,一手導演成「三個世界」的鼎立格局后,立即批准執行數個重大開放引進計劃項目,利用對外開放,引進技術加以吸收消化,並積極在國際和國內進行科技交流和貿易交流。
鄧xp三板斧砍掉「四化」將國家引向私有化和殖民化死路。
毀滅四化:發起以寶鋼項目為代表的洋躍進,訂出十大工農業發展戰略區,國民經濟瞬間陷入崩潰邊緣。華國鋒背黑鍋下台。鄧xp嫁禍於人,儼然以四化開創人自居,扛出「四化」與改革開放招牌,同時放出「梯隊」接班的煙幕,順利完成了權門親貴的世襲傳遞;經濟領域,蓄意製造「價格雙軌制」混亂,愚弄國人,全民經商;權貴利用權力平台,乘機撈足了雙軌制的第一桶金;終於引發惡性通貨膨脹,激起89全民性的抵抗運動;鄧盜用國家名義,出動野戰部隊實施6•si野蠻鎮壓,保護了由以鄧家為首的「官倒」發跡的權貴利益集團首次搶劫國民財富的成功。血腥的鄧權貴-軍事集團,結束了尚存一息的人民民主國家制度。92年,官僚權貴專制政權,正式開始並加快與國內外資本及其豢養資助的資本知識精英結盟的進程。四化,理所當然地連影子也沒有了,為了掩蓋他們的罪惡目標,再換成「小康」的話語宣傳,繼續忽悠國民。
在這裡,我們很難怪怨國民「麻木軟弱」。試想,連國家未來的青年學生,鄧匪幫都敢冒古今中外歷史之大不諱,連希特勒法西斯都不敢幹的,鄧笑貧都幹了。手無寸鐵的人民還能怎麼樣呢?
這就是鄧xp的第一板斧。
農業變成小農經濟,集體經濟解散,小恩小惠使農民可怕地失去了「組織起來的力量保證」。從此,農民失地,三農問題,農民工成為受壓迫最深重的弱勢群體;以城市化的名義公開搶劫農民土地,官資與農民土地矛盾激化。由於問題嚴重,當局走向另外一個極端:孤注一擲,三峽大壩,引進西方的農業企業化,鼓吹遺傳工程,忽悠毫不知情的農民,又是打的一步登天的算盤。
工業變成美歐加工車間,大批全民企業被官員搶劫私有;國家28個核心行業的前5名全部拱手送於跨國公司;中國民族工業岌岌可危。5000萬工人下崗失業,產業工人失去了「成為組織起來的階級」的全民企業的經濟基礎,同時失去了賴以生存、生活和發展的恆產--毛澤東用「鞍鋼憲法」交付給產業工人實現權利、管理國家、保障自己的「鐵斧頭-鐵飯碗」。官僚買辦工業控制了經濟命脈。工業經濟基本殖民化。工人們現在才痛心疾首地意識到辜負了毛澤東的重託。醒悟,也正是中國希望的曙光!
撇開民生、政治不談,僅僅以經濟發展方針看,鄧xp將毛周布局全部顛倒,變成以市場消費經濟和國際貿易為主導,開始了消費主義經濟。所有重工業,國防軍工都改變成生產消費品,高級工業轉變為低級工業。進口成品而不是技術轉讓,進口的產品奪走了本國工業的市場。跨國公司縱橫中國。到八十年代底,四個現代化就已是歷史名詞了。
科學技術,七十年代中國的超級電腦工業已接近西方水平。到了鄧xp手上,八十年代是大量進口成品;九十年代,電腦工業就變成加工組裝工業了。不斷披露的資料證明,國家擁有的高級技術工業不去開拓自己的市場,資金的積累全部轉為消費與消費工業的生產。鄧的企業家們在眼前利益的追逐中,根本就不會考慮什麼原創科技尤其是戰略性科技的投資。
這樣,工業科技的高級科研人才不得不轉向消費工業和商業。培養的人才「儲蓄」在國外,為外人所用。鋼鐵產量號稱躍居世界第一(利用廢船及引進等),而礦冶業和高級鋼合金工業這上下兩頭反而十分落後。其他工業就更是等而下之了。毛澤東時代,中國從工業空白一路追趕到最先進的氫彈導彈火箭衛星等尖端工業技術,培養了世界一流的科技隊伍。正要進入第二個階段加速現代化步伐的緊要關頭,毛澤東去了!如今,毛留下的工、農、科技、國防等雄厚的經濟基礎,讓鄧xp順手拿來,一面是收買人心,愚弄國民;一面卻搶劫掠奪化為私有(鄧不是在決議中撒謊說:毛經濟瀕臨崩潰邊緣嗎?那為什麼還聯合跨國資本家瘋狂搶劫呢?為什麼一搶到手就一夜暴發成千百億萬的豪富了呢?)。社會主義「四化」經濟,全讓鄧xp給毀了。正如正直學者指出的:鄧xp打著「四個現代化」的口號起家;今天,中國「四化」早已變成國民經濟殖民化、思想文化西方化、社會財富權貴化、工農民眾貧困化了。
國防工業:國家國防預算逐年減少,只佔全國預算的百分之八左右,總量遠遠低於美國和日本;還一再向西方保證要降低國防支出。現在,所有的通訊網路,集成電路的國內市場已經完全讓給外來進口。日本的國防支出逐年增加,總量居世界第二。具有戰略意義的集成電路工業,日本已經超過了西方。至於取消毛澤東已經成功的運十項目,今天不得不再拿起的「大飛機」,就更是世人皆知、空留唏噓的感嘆了。
第三板斧,就是全面私有化、買辦化和殖民化。總設計師應該承擔什麼責任或者是「功勛」,就讓他們自己一夥去爭執評選吧。
鄧xp個小,眼光也實在不敢恭維。鄧xp十八年政策對工業現代化的摧毀,許多學者研究認為,即使國家重下決心,如此大規模的投資也不是今天中國的政府所可能負擔得起的。再說,全世界的技術進步(特別是系統的整合)所牽涉的工種複雜,不可能以照搬照抄的方式做到,而必須要有自己的發展環境。這個環境,在今天的中國幾乎是空白。過去中國充分具有的,今天已經不復存在了。
中國經濟的「奇迹」,鄧xp唯一可能擺在桌面上的「成就」,就是所謂的GDP增長的「奇迹」。如果是從國民黨停滯的經濟狀態中發展出百分之十的經濟成長,可以稱為奇迹。毛澤東時代是經濟奇迹。而鄧xp上台時,中國的平均工農業年成長率都已經是百分之七了,經濟運行的慣性,到1977-78年仍然在繼續上升,這個數字沒有摻水,是物價平穩甚至下降時的實在數字。教育醫療還是全民保障。而鄧xp時代,除去兩位數字的通貨膨脹,除去外債內債的透支外,工業的實際生產數字看不出任何顯著的增長,農業卻是下降了很多。如果把毛澤東為冷戰和朝戰越戰及為打破封鎖建立各種國際屏障關係的花費算進去,鄧xp改革的經濟就根本無法與毛澤東時代相比。如果再把外資的轉口加工除去,鄧的改革不僅不是奇迹,而是大倒退了。兩個時代真正的差異在貿易、加工和服務業這三樣上。毛澤東年代的中國,服務業包括全民福利,根本沒包括進統計之列。對外貿易受國際環境限制,到70年代才出現可能放手啟動的機遇。至於80年代后外貿外資的大量增加,那是這個時期,資本主義全球化發展下所產生的新的資本輸出形式;是跨國資本家的發明,正好讓鄧xp這隻「瞎貓」給撞上了,根本就不是什麼鄧小平的創新。
毛澤東七十年代前積累的本錢,鄧xp當然要利用了。而鄧小人得勢,報復心切,急功近利,眼光短淺,終於毀掉了中國經濟的毛澤東布局。現在連毛澤東留下的政治資源也讓他給揮霍消耗的差不多了。現在,只有靠外債、外資、外貿,也就是靠討好美歐跨國資本撐持著。鄧xp美其名曰「交學費」。這個「學費」也交的太大太玄了吧?!
七十年代以來,國際資本的供求關係是求方的市場,資本在市場上充斥,到處尋求出路。而鄧卻給予外資以最大的優惠,把中國的廣大市場拱手相讓,還不收稅、倒貼返稅;直至把毛澤東的老本吃光,把國家的未來資源賣斷,把國家經濟發展的主動權交給國際資本……中國變成外資增長率最高的國家,變成資本家不用冒險的天堂。
在中國傳世的史冊上,鄧xp篡政亂國,禍國賣國和戕害國民起碼生計的買辦奸梟、經濟賣國形象,將會超過汪精衛十倍百倍地,永遠刻在歷史的恥辱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