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從奧巴馬到杜魯門,民主黨外政演義

作者:飛雲  於 2012-10-25 10:04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隨想|通用分類:熱點雜談|已有8評論

關鍵詞:演義, 奧巴馬, 杜魯門, 外政

從奧巴馬到杜魯門,民主黨外政演義

飛雲在上一篇文章中講述了民主黨內政,本文將論證其外政的窩囊及殘廢。

太早的就不提了,讓我們從19454月羅斯福去世那會兒開始。

羅斯福作為民主黨人的偉大代表,外政方面主要是為不久以後取得的二戰勝利立下了汗馬功勞。因為二戰的原因,也因為英雄無罪的傳統,使人們一直忘記了勝利的成本計算。本來可以全勝而退,結果英雄卻成了獨眼。比如珍珠港在初期被日本暗算偷襲,說明羅斯福對即將到來的戰爭無知無覺,險釀滅頂之災。因為他是英雄的緣故,在此略過不表。 

接下來讓我們談杜魯門。           

羅斯福去世后,二戰已經接近尾聲。接任的民主黨人杜魯門在已經知道自己有了核子武器並準備對日使用的情況下,依然犧牲中國利益(蒙古)為交換「請」其出兵東北。事實上,即使美國不「請」,隨後都擋不住斯大林出兵東北。因為俄羅斯,不管它是什麼意識形態,都是一個變態擴張型國家。俄國人鮮明的特性有二:1,它很少冒險,從來都是在別人軟弱的時候乘人之危攫取利益,特別是土地,俄國廣饒的領土就是證據;2,別人打不得它,誰打它它就打誰。歷史上除了蒙古人,沒有人能在俄國領土上佔到便宜。但是羅斯福和杜魯門都沒有意識到這一點,特別是當該國變成了蘇聯后,陰險強悍更加上了紅色擴張,其對自由的危害程度已經遠遠超過了希特勒。

為了減少美軍士兵傷亡也不是請它出兵的理由,因為一個有長遠眼光的政治家不僅要算計眼前代價更重要的是要計算長期成本。後來的事實證明,美軍在當時減少的微不足道的傷亡和後來韓戰、越戰的傷亡和其它代價來,不值一提。而且核子武器一旦投放,日本必然投降,根本不需「請」蘇聯幫忙。事實清楚地證明,美國的原子彈一投放,原來千推萬辭的蘇聯即刻就出了兵。從此引狼入室,導致東亞幾十年直到如今依然血雨腥風,美國為此也魂不守舍、坐卧不寧。

二戰結束后,杜魯門一伙人對信基督的老蔣,咋看都不順眼,就像女生看著羅姆尼不順眼一樣。選總統時,老蔣站錯隊喜歡杜威也惹杜魯門不高興;延安考察回來說是那裡在進行民主選舉,老蔣是獨裁。杜魯門和我D一起痛罵老蔣,同時獲得斯大林大力支持。三人齊心合力把老蔣準備佔領日本的隊伍留在中國並換了軍服,把中華民國暫時安頓到了台灣。

後來,杜魯門的國務卿甚至說,南韓不在美國的防務範圍之內,搞得老毛和老金手舞足蹈。眼看台灣和全朝鮮都要被血染紅,就差那麼一點點,中國就能多出一個台灣省委書記的名額。可是,共產集體決定先把南韓染紅,台灣後面再染。於是老金就這樣把南韓和杜魯門打了個暈頭轉向。到了這個時候,老杜才如夢初醒(老羅在珍珠港被日本人幹得也是如夢初醒啊):原來蘇聯的同志們不含糊啊。於是,杜魯門才惶惶亂亂、匆匆忙忙地把第七艦隊開到了台灣海峽,這樣準備到台灣的省委書記和革委會主任才留下來住在了福州省委大院。

那邊,斯大林笑看中朝代理人上陣,這邊美國人卻圈起袖子親自出馬。杜魯門窩窩囊囊在朝鮮血戰三年整。直到共和黨人艾森豪威爾取代了杜魯門,上任六個月,晃了晃手裡的原子彈就完全按照美國的意思停了戰。戰爭是一種意志的較量,杜魯門這種軟弱的糊塗蟲為美國留下的一鍋漿糊,美國人到現在還在津津有味地品嘗。只不過健忘的美國人早已忘了cook這鍋漿糊的大廚是誰了。

順便提一下歐洲那面。蘇聯單方面切斷了通往柏林的道路(蘇聯之所以敢這麼干,就是因為美國總統是杜魯門),而我們的老杜,居然連空投補給柏林都顧慮重重,更不用說打通道路了,他老說怕和蘇聯打起來。。。

說到這裡,我們先輕鬆一下再接著講:杜魯門的英文名字叫Truman,翻譯成中文叫 「真男人」,飛雲嗅出來有那麼一點此地無銀的味道,而且英文名字的正中央畢竟缺了個東東啊(Trueman)。哈哈。

說完杜魯門,本書第二回從肯尼迪說起。

在說肯尼迪前,略微道一下共和黨人艾森豪。艾森豪在任期間結束了韓戰,在土耳其和義大利部署了針對蘇聯的導彈,做了進攻古巴共產黨的軍事準備。美蘇之間處於美國佔上風的對峙狀態。

1961年,年輕的民主黨人肯尼迪上位。三個月後就把入侵古巴的事情給弄砸了,丟盔卸甲不亦樂乎。同年,肯尼迪在歐洲受到了赫魯曉夫的羞辱和嘲弄,赫魯曉夫根本沒有把美國民主黨總統放在眼裡。

緊接著就是眾所周知的古巴導彈危機,蘇聯居然把導彈部署到了美國的鼻子底下。在再無退路的情況下,在幾乎出現世界核大戰的危急時刻,俄國人「不冒險」的特質終於表現了出來,肯尼迪也晃晃悠悠地站直了。導彈危機解決了,但是美國在土耳其和義大利的導彈也悄悄地撤了。宏觀上看,就是蘇聯通過製造的危機,迫使美國撤了威脅自己的導彈。艾森豪得了的分,肯尼迪給丟了。

從肯尼迪時期開始,越南那邊也不安靜了,紅色勢力在那裡擴張。具體細節就不說了,結果是在肯尼迪和約翰遜兩任民主黨八年期間,把越南戰爭打成了牛皮糖,死人無數還丟了越南。不叫窩囊是不是有點說不過去?

接下來,共和黨人尼克松接任收拾爛攤子。在兩大陣營的對峙下做了戰略調整,現實地和中國開始交往(19722 21 日)牽制蘇聯;結束了越戰、與蘇聯領導人互訪宣布結束冷戰(1973年)。尼克松因水門事件下台後,直到共和黨人福特離任前,沒有戰事。

這時候著名的民主黨好人卡特做了美國總統(1977年),他當政時期,把巴拿馬運河管理權交還給了巴拿馬,中美兩國正式建立了外交關係。卡特是「好人」,所做的都是好事。他直到現在都經常到東方的朝鮮等國訪問,想感化金家,想讓它們學會如何選舉(他老認為,金家需要溫暖的陽光,金家的乖戾無常是咱們對人家不好),這樣朝鮮就民主了。

卡特最令人難忘的是伊朗人質事件。這世界上的「好人」就怕遇上惡人。伊朗扣大使館人質這種爛事一般人做不出,一般國家都不會容忍。可是伊朗就是敢對世界第一超級大國來這一手,原因無他,有民主黨卡特好人總統在做擔保。

到最後想偷偷摸摸把人救出來,想不到兩機相撞,大使館人沒有救出來反而折了不少弟兄,丟了人敗了興。卡特成了美國歷史上著名的窩囊殘廢總統,我們就不用多說了。奇怪的是:就在共和黨人里根接替卡特擔任總統的那一天,美國人質被放出來了。看起來,伊朗的毛拉們對誰是廢柴誰是鐵漢心裡是貝兒清啊。

里根,作為歷史上最了不起的總統之一,在外政上也是出類拔萃。小事上,疙瘩匪當年發愣製造了洛克比空難。因為遇難飛機上面有美國公民,里根的軍機即刻轟炸了利比亞的總統府,疙瘩匪頓時老實了好多年。疙瘩匪這位同志就像一個溫度計,從他身上就能看出美國的軟硬來。疙瘩匪後面還有表演,我們下回分解。

中事上,坐看兩伊惡鬥8年,消耗伊朗。

大事上,里根總統在鐵娘子撒切爾夫人的配合下,綿綿地種下了蘇聯解體垮台的種子,為世界暫時解除了最大的紅色威脅。這裡我們需要清醒:接下來自由世界需要做的是在恰當的時候進一步解體俄羅斯。俄羅斯必須回到「莫斯科大公國」的原始時期,世界特別是鄰國才能得到安靜。

里根,直到共和黨老布希總統接任,世界除了小打小鬧外基本太平。

期間需要特別提到的是薩達姆同志。該同志以為打伊朗為美國立了功,成了美國的鐵桿。而且他以為美國和他一樣是黑社會做派,所以乘勢滅了科威特。沒有想到遇上了共和黨老布希總統,一拳把達姆同志打回了原形。

從此書到第三回,民主黨人柯林頓上任了。

其實到此我們基本上已經摸見了民主黨人外政的脈絡,柯林頓雖然好很多,但依然在民主黨的範疇之內。飛雲在「漫談美國債務與財政赤字」一文中曾經談過柯林頓的外政問題。所以這裡直接粘貼過來了事。下面是「漫談美國債務與財政赤字」里的相關內容(略有改動):

在里根和老布希時期,美國經濟基礎已經夯實。國際上由於蘇聯的分崩離析,美國不再需要勞師動眾花無謂國力進行冷戰並時刻準備熱戰。要知道那不僅非常花錢,而 且對經濟發展沒有太多實際意義。我們從柯林頓時期兩屆基本無戰事就可以看出(科索沃和巴拿馬算不上戰事,充其量就是兩個規模稍大的軍事演習):克同志的八 年,對外不得不支出的款項大大減少。更為幸運的是,柯林頓實實在在地趕上了「稻糠」大躍進;經濟繁榮,財政收入大為增加。於是財政預算趨於「平衡」且略有 盈餘。

柯林頓八年不抗戰,擔著國際警察的名,推諉國際警察的責。愣是坑苦了薩達姆、害死了本拉登。看官可能憋不住要質疑了:明明是小布希抓住了達 姆、奧巴馬擊斃了拉登;和柯林頓有什麼關係?其實關係是大大的,飛雲在以前的文章中已經多次說過。本拉登本來也就是撩拔一下美國,想當反美英雄,所謂斗而 不破。所以在柯林頓同學當政下,拉登先用汽車炸彈把世貿炸了一次(沒有完全成功),后把非洲倆大使館端掉;出擊黎巴嫩,夜襲「科爾」號,直忙得拉登大喊缺覺吃不消,狂呼需要增加女秘書。克同志發揚打了左臉就讓 過右臉來讓繼續打的偉大精神,隱忍不發。不僅如此,他還給阿富汗沙漠送去了高科技導彈。伊拉克那邊,老鼠戲貓八年整,柯林頓硬是把從老布希手裡接過的病人薩達姆塑造成了反美英 雄、中東硬漢。索馬利亞、查胃死、疙瘩匪、金二世也紛紛都把美國當病貓。這才把薩達姆、拉登們都慣壞,蹬鼻子上臉,小布希上台半年後就搞了個911,拉登以為小布希也是柯林頓。如果拉登早一點看到飛雲的這篇文章,知道民主黨和共和黨的區別,他就不會這麼幹了:晚了 ——師徒拉登。

這裡順便插一句,如果當年戈爾戰勝布希,以戈爾的脾性,911后頂多空襲阿富汗三個月了事。中國的導彈技術可能會比現在更發達。中東反美大合唱目前可能仍在熱鬧之中。

由此可見,如果當時在大使館被炸后柯林頓就把阿富汗拿下,就不會有911。薩達姆、疙瘩匪們也早就投降了,也就用不著小布希在經濟低迷的時候打曠日持久的伊拉克之戰了。(小布希當時已經著手在搞奧主席目前正在進行的戰略轉移,911把這個轉移推遲到了目前)所以說是柯林頓害死了達姆和拉登。故飛雲認為:這些戰爭本來應該由克同志在其經濟繁榮的八年來打,可是他卻自己當「好人」,把危機留給了後任,讓他們花更多的錢辦更少的事。

小布希總統任期內的情況我們都記憶猶新,到現在為止,人民都把愛打仗的責任推給他。其實由上得知,小布希的仗實屬不得已而為之。

小布希總統安定天下干滿8年,奧主席上任了。本書進入最後一回:

奧巴馬主席秉承民主黨外政的傳統,併發揚光大之。他剛剛上任就獲得了牛拜耳和平獎。他出使中東穆斯林國家,說:美國獨裁你們啦,對不起了,同志們受委屈了、辛苦了,我來給同志們道歉來了,於是他到處磕頭鞠躬。見了沙特國王,鞠躬(+90度);日本天皇,鞠躬(+90度);見了中國總書記,鞠躬(+45度角);見了伊麗莎白,朝後挺直了(—15度)咦?忘了她老人家也是女王了!下輩子補鞠吧,黑白分明,哈哈。

里根時期老實了的疙瘩匪這個溫度計,在柯林頓時期很活躍;在小布希時期老實的疙瘩匪,在奧主席時期又開始在聯合國高聲叫罵了。疙瘩匪比拉登強一點,他知道民主黨有「好人」的毛病;只不過這一次算歪了,因為奧主席不僅打不還手罵不還口,這回連頭都讓給法國總統了,後悔啊。有人說這是不花錢的「巧實力」,飛雲想說:第一法國經濟總量和加州相同,打了疙瘩匪法國破產了嗎?好像未傷毫毛莫,好像是法國的一個軍事演習莫,好像法國是世界領袖莫。第二,美國如果失去他眾望所歸的領導地位,美元就成了廢紙。

奧巴馬剛剛上台時的鞠躬外交也遭到了大國的回報:家寶總理在北歐開全球氣候會議時,笑嘻嘻挑頭把堂堂奧主席關在了門外。他是誰啊?剛才樓道裡面燈黑,沒有看見和樓道背景差不多的總統走過來,所以沒有叫你開會,就不道歉了,哈哈。

不多久,北韓居然把韓國的軍艦給沉海底了。。。威武。

如果奧巴馬在8年任期內像卡特那樣讓世界看笑話,8年後美國要麼閉關自守,要麼新上任的共和黨總統還是得為民主黨奧巴馬主席擦PG,為了美國和世界的和平及利益,共和黨人總統又要打仗了。因為奧巴馬不如柯林頓,所以奧巴馬將來留下的外政爛攤子可能比柯林頓給布希留下的更加難以收拾。

順便小聲表揚一下奧主席:在鞠躬外交不見效果反而累次碰壁並被視為軟弱后,奧主席最近調整了大戰略,這是值得肯定的。

最後讓我們總結一下。

國家,特別是超級大國,需要鋼鐵般的意志,不能讓對手有任何幻想。一旦出現戰略模糊,就會讓對手出現誤判,從而惹出麻煩。關於這一點,俄羅斯和蘇聯是高手,它深諳個中道理,別人都知道它是個不好惹的主兒,所以麻煩比較少。美國風頭最大,本身就容易招來麻煩;戰爭的意志,戰略的清晰與智慧是安定的基石。自古霸者,恩威並重才是王道。對善者,示之以恩;對惡者,示之以威。二戰(張伯倫的綏靖政策)、韓戰、越戰和911都是示弱遭到輕視反而招來戰爭之例。二戰、韓戰、越戰、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和隨後的聯軍反擊(這是老布希的問題)是戰略模糊引來的戰爭。

在過去的近70年裡,總體上共和黨懂得善霸之道,有長遠眼光(比如杜勒斯著名的關於和平演變的預見,已經或正在實現)。民主黨,相對來說戰略比較模糊,意志比較薄弱;眼光比較短,心腸比較軟。

善霸的「善」有兩層含義,一個是施恩、行善;這個也是共和黨比較在行,因為民主黨經常搞不清行善的對象和示威的對手,甚至會搞反。「善」的另一層意思是「擅於」,也就是智慧行事。也就是說在恩威施過之後,要擅於保存實力,坐山而觀惡虎相鬥,必要時投以二桃而殺三士。比如尼克松之於社會主義大家庭;比如里根之於兩伊。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3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3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8 個評論)

回復 老君岩 2012-10-25 15:00
Gore Vidal曾經這麼說Truman:"... the most incompetent little man you can think of..."
回復 tsueict 2012-10-26 00:46
'犧牲中國利益(蒙古)為交換「請」其出兵東北。' had been decided during Yalda Conference by Rosevelt, Church and Stalin (with his coerce). It may not be total Truman's fault.
Republican is long on '外政' in general and Democrat always 'focus' to ' 內政' in the States in American history. i will find to read ' 飛雲在上一篇文章中講述民主黨內政' now.
回復 jason98031 2012-10-26 00:52
寫的精闢,發人深省。
回復 飛雲 2012-10-26 09:28
老君岩: Gore Vidal曾經這麼說Truman:"... the most incompetent little man you can think of..."
謝謝老君來訪評論
回復 飛雲 2012-10-26 09:29
tsueict: '犧牲中國利益(蒙古)為交換「請」其出兵東北。' had been decided during Yalda Conference by Rosevelt, Church and Stalin (with his coerce). It may not b ...
是雅爾塔,已經寫了羅斯福,後來刪了。
回復 飛雲 2012-10-26 09:30
jason98031: 寫的精闢,發人深省。
謝謝,思考才不迷茫。
回復 goodoctor 2012-10-26 22:39
好觀察,好思考!
回復 飛雲 2012-10-30 09:41
goodoctor: 好觀察,好思考!
謝謝好醫生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5 21:32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