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年和同學爭論兒子女兒誰好,有些誤會,其實我不是說我們的孩子,而是我們自己。作為兒子,無論如何上心,也不管是怎麼做,總也比不上女兒的細緻,貼心。本意是想從這方面說我們這代人中,做女兒的遠比做兒子的好。
然而從另一個角度,父母對兒子的寬容遠多於女兒。兒子哪怕是為父母做了一點點,父母都會為之高興和驕傲。而有時候,女兒做了更多,父母也認為是理所當然的。在讀到了母親的感言(附后), 更感受到父母對兒子遠比對女兒包容。
這也不奇怪,中國傳統文化里就是重男輕女,兒子做什麼都是好的,女兒再怎麼做,也是不夠好。我們家沒有女兒,所以我哪怕是做了一點點兒,母親都會有強烈的感受。
父母對子女的不同在電視劇«歡樂頌»里樊勝美的身上表現得淋漓盡致。她一個人在外面打拚,除了給父母匯錢養老,還要幫哥嫂,父母還總嫌她幫得不夠。這樣的事在現實生活中也屢見不鮮。母親同事家裡是一男一女,兒子遠去國外。以前數年未歸,現在也是偶爾才回來一次。家裡的大小事宜,均由女兒打點,而且對父母照顧得無微不至,讓我母親都羨慕不已。可老人家卻一直說,存款,房產以後都要給兒子孫子,不提女兒。女兒說她是不會去爭的,可即便是外人,聽了也會寒心。
親戚家有一兒多女,為了給兒子治療小病,一家數口住到了女兒家。女兒的房子並不寬裕,女婿不得不住到旅館里,時間久了,女兒的婚姻出了狀況。為了維繫自己的婚姻家庭,女兒不得不請家人離開。不料此舉不僅引起父母的不理解和不滿,親弟弟居然還去她工作單位告惡狀。親弟的無理取鬧尚可理解,但父母明顯的偏袒卻讓女兒傷心不已。
同學的岳父是高級知識分子,老了后一直是女兒在家裡照顧,兒子也常來看望,但還是女兒更貼心,體貼。等說到遺產,老頭還是要把主要的房產留給兒子。
嫁出去的女兒潑出的水,這是老觀念。我們這代人中,國內很多人已退休,隨女兒住,養老的很多,觀念也很不同了,但只想要女兒照顧,卻仍視女兒為外人的還是處處可見。
附母親寫的短文
兒子在我們身邊、感言
2017年2月12日 元宵節
日子過得真快,兒子從英國回來探親,半個月一閃就過去了!在這十五天里,我們沉浸在幸福快樂中。當他要回英國時,我們兩老都有一種難以言喻的失落感。他以爸爸行動不便為由,要我們不必送他,但爸爸態度堅決,他就攺口,一起打的去火車站。
安陸車站因乘客太多,不讓送客的進站,經過好言交涉,總算讓我們進了站。出乎意外,在進口遇到值勤鐵警王堯義,他一眼就認出了我們,很客氣地讓爸爸坐在他身傍,和兒子說起了在三陂小學的往事,並相互拍照留念。直到登車分別。
回想兒子在我們身邊時,他好象忘記了他已55歲,而且是拿手術刀的骨科醫生。對家裡什麼事都搶著干,生怕我們勞累。做飯後還要洗碗、打雜、樣樣都做。媽媽我洗頭髮,他幫忙洗幫忙吹風。爸爸元月31日下午,突然眩暈,又遭尿急,免強起身,幾乎摔倒,兒子聞聲,迅速跑來抱住,扶坐床沿,手持夜壺幫助排尿,再扶上床躺平。二月六號,爸爸因食物膨脹,突發大便失控,污染了內褲(大便堆積)。兒子安排爸爸坐便,又不嫌臟搶著把兩條內褲洗了,這是一般人難以做到的。
此外,只要天晴,上午10點,下午4點,兒子總要陪爸爸去廣場坐一會兒。每天早八、九點鐘陪媽媽我逛街。
我們常說:人家子女回家,都是父母侍候得好好的,兒子回來,硬要照顧我們,我們確實於心不忍,他說:那是父母年輕時的事,現在父母八十多歲了,我不照顧誰照顧!這話讓我倆感動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