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年,幾位同事接連去世。要說其實年紀都不大,不是自然死亡,可也都是不治之症。雖說英國人的人情味不像我們那麼重,可懷念之情還是有的。一般來說,除了參加葬禮,還會有個單獨的紀念會,親朋好友在一起,說說故人的舊事。
這類活動,英文是memorial service。 我看這更像我們的追悼會,可不像我們那樣正式,也沒有那麼悲傷的氣氛。昨天也是,去了一同事的紀念會。他是我們科的元老,建院時便來了,在我們醫院工作了近三十年。前兩年剛退休,本還想反聘再干兩年, 可不想查出來患肝癌,那麼好的身體,很快也就不行了。
據說紀念會是按同事生前的遺願安排的。地點選在離他家不遠處的一個小會議中心。到會的可能有一二百人。很多都是醫院的同事,也有不少不認識的人。遺孀和倆兒子在門口迎接來的客人。
會場雖然很肅靜,可並沒有哀傷的氣氛。沒有哀樂,只是在前面的大屏幕上反覆放著他生前的照片。
開始和結束都是一個像牧師樣的人作開場白和結語。由於逝者是穆斯林,所以開場白和結語有些祈禱,是主持人用聽不懂的外語說的。而其他人說的都是逝者生前的一些小事,故事,詼諧,有趣。安排上去講的有四位科里的新老同事,那老同事比故人還大,業已退休。說起他剛來這醫院的事,猶如昨日。還有一老同事已先他而去,前兩年也是患癌症去世了。他妻子也重病在身,也作了書面發言,安慰遺孀。另一位四十多年的老朋友說了故人年輕時候的事,都是笑談,懷念。唯一讓人感傷的發言是他兒子的 回憶。兒子剛剛結婚,是在國外辦的,故人因病沒能去,很遺憾。更遺憾的是快有孫子了,可再也看不到了。大兒子說著說著就哽咽著說不下去了,那是唯一讓人覺得感傷的時刻。整個過程時間不長,可確有實在的懷念,讓人釋懷。
和我們不同,西方人對逝者的懷念更多的是微笑,而不是悲傷或哭泣。人都會死的,或許,與其傷心難過,還不如以更積極的態度去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