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英國的醫改

作者:afreeleaf  於 2012-3-18 15:43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有感而發|通用分類:熱點雜談

關鍵詞:


英國政府嚷嚷醫療改革很久了,直到現在才有了一些動靜。英國的醫療體系雖然也在不停地變革,但是涉及到幾乎全民的利益,稍有不慎,政治上波動很容易就會導致政府下台。
英國是全民免費醫療。大病,重症個人肯定是一分不花,倒是小病小災,一般人需花錢自己買葯,當然是在藥店。無力支付的人也不用自己付。
既便如此,和歐美相比,英國的醫療支出占的比例要少很多,不到GPD的百分之八,九。然而,也有些問題。資金每年都不夠,醫院每年都虧損,貴重葯的應用也受限。何葯可用,何種治療手段是否經濟有效,都成了討論的話題。好的方面是人人都看得起病,也基本不存在浪費資源,濫用藥物的問題。但問題是每年的預算都超支,尤其是這兩年,經濟不景氣。政府想減少開支,便又想到了改革。
想走美國模式,改成私人保險制,無疑是政治上的自殺,不太可能的。於是只好在現有基礎上改。精兵簡政是首選。概念不錯,減少國家各種醫療管理機構,減少醫療的管理層次,合併家庭醫生的管理單位。再就是在醫院之間加上競爭機制,病人可選擇醫院看病。醫院則自負盈虧,虧損多的被兼并或破產。
聽說了許多,但直到前幾天去了個會,才了解得更細。擬將機構精簡,可實施后機構反倒增加了。想讓家庭醫生自己掌控,管理,也遇到很大阻力。英國醫生協會擔心競爭機制會導致醫院關閉,暫時的省錢,長遠的資源喪失,病人的不便,花費會更高。
很多人也對政府的做法持異議。按說這些措施應在議會討論,通過立法后才能實施,但許多已經開始了,既便議會不通過,也難以復原了。撤銷的機構,不太可能再組建了。先斬後奏不是真正的民主政治,但願會好點吧。
對我們而言,不論何時,不管何種形式,總得要有醫生的。以前英國缺醫生,從印度,巴基斯坦招。現在,從東歐,西歐騁,沒太多區別。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4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4 人)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4 14:19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