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0/2011 離羅馬最近的港口在一小城叫Civitavecchia。不到八點,船上的遊客便分乘數輛大客車前往羅馬。路過小城,導遊還稍微介紹了一下。羅馬人建築的城堡和城牆還有遺跡。當初是防禦阿拉伯人入侵,沒想到強大的羅馬人領地亦有淪入阿拉伯人的時候。
出港口不久,車便上了高速公路,沿海南行。條條道路通羅馬,可既便是高速公路,也不寬,只有兩個行車道。半路上又遇一車禍堵車,路上花了兩個多小時。
上次來羅馬是20來年前的事了,印象已經漠糊。今天的羅馬,城市看上去很雜亂。街道窄,房子也陳舊不堪,多是三五層的建築。到了市中心,有一些稍像樣一點的樓房,據稱這還是墨索里尼在二戰前蓋的,至今還是羅馬的現代豪宅。
羅馬最大的特徵是遺跡,隨處可見。大坑小凹,到處都在挖。除了斷牆殘壁,也有不少雕塑藝術品,或許多是當代複製品。街上也有些高大建築,最大的好像是義大利國家紀念館,門口有遵巨大的石雕,還有兩個衛兵守護的長明火炬。館內免費,展示的是義大利的近代歷史和重要人物生平。
市裡教堂不像別的城市那麼多,最大的是教皇所在的凡蒂岡。下了旅遊車,我們先去了St Peter廣場。國中之國的凡蒂岡,是世界上最小的國家。雖有圍牆,但不完整,好像也沒有國界之說。是個國家,就有外交。它是和中華民國台灣仍有外交關係不多的幾個國家之一。我們是在廣場外的大街上看到中華民國的國旗才意識到的。旗幟不大,支在樓房的三四層之間。旗下門口掛著一小銅牌,用中、英、意文寫著使館名字。英文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只差人民兩字,太易混淆了。周圍還有幾家掛旗的別的國家使館標誌,不多。
廣場上除了叫賣的小販,儘是排隊進博物館的人群。據說今天還是少的,往日排的隊會延續至牆外很遠。廣場仍然很大,但不像電視上顯示的,想像中的那麼巨大。來到這兒,我的第一反應,是想到電影教父中的教皇,還有教廷爾虞我詐的一些情景。實際上,一到義大利,我腦海中出現的便儘是電影教父的故事。
距廣場不遠,河畔有一古城堡Castel Sant Angelo。據說有修在厚牆中的暗道和凡蒂岡相連,便於教皇在遇到危險時可逃逸藏身。古堡看上去怪異,底下是方形圍牆,中央是圓形的土堡,像是土石堆積而成。但在土堡中心,有一條直通頂上的寬敞通道。環繞而上的不是台階,而是斜坡,或許是便於車行。頂部則是一棟樓房,三、四層高,有好幾間房子,裡面擺設有簡單的各種傢俱。遊人可繞牆而行,羅馬市容,盡收眼底。在樓房頂部,還有一似船舶的雕塑裝飾。
羅馬市區的主街道上,布滿了遺址。有的埋在地下,也有的矗立在地面,或者嵌入建築之中。聞名於世的古鬥牛場內部,已不對遊人開放,只能從外面看看。在近處觀之,雖已破損,仍十分宏偉。這園形建築的大部分已經倒塌,剩下的殘跡,儘管已做了許多加固,遠遠看去仍然不穩,擔心風一刮,殘牆就會倒塌。
從那兒轉過去,是一大片古迹,都用鐵網圍上,只能遠遠圍觀。旁邊就有一古迹廢墟,有人在挖,也有中小學生參觀。估計這兒最終會弄成一公園,對外開放。要不然這麼大一片空著,可惜了。
從這兒出去,似乎還有多處景點未到,時間又不多,只好坐旅遊車環繞羅馬城一周。
回到船上,一開電視,新聞顯示的是一兩歲中國小孩,被車撞傷,人來人去,卻無人伸緩手,不幸死亡。這一切都被監控電視錄了下來,人性何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