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謝盛友:不改革等死,改革找死?

作者:謝盛友  於 2010-5-6 00:43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政經軍事|已有20評論

關鍵詞:

謝盛友:不改革等死,改革找死?

中共中央宣傳部門的高層領導提出「六個為什麼」重大問題:(一)為什麼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而不能搞指導思想的多元化;(二)為什麼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而不能搞民主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三)為什麼必須堅持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而不能搞「三權分立」;(四)為什麼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而不能搞西方的多黨制;(五)為什麼必須堅持以公有製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而不能搞私有化或「純而又純」的公有制;(六)為什麼必須堅持改革開放不動搖,而不能走回頭路。

「六個為什麼」的提出者認為,形勢越是複雜,社會越是多樣化,就越需要在根本問題上統一思想、凝聚共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什麼?國家意識形態工作如何適應新挑戰?這是「六個為什麼」引出的兩個重大課題。

中共中央宣傳部門提出后,引起社會反響和關注。

到底誰是改革的「設計師」?

我一直在思考,趙紫陽:蓋棺未能定論。第一個不能定論:到底誰是改革的「設計師」?

趙紫陽(1919年10月17日-2005年1月17日),原名趙修業,1980年代先後擔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1980年-1987年)和中共中央總書記(1987年-1989年)。在任期間,是黨內改革派的重要領袖之一,大力發展市場經濟,還提出進行政治改革,打擊腐敗,推進改革開放的深化,曾一度被認為是鄧小平的接班人。1989年的六四事件中,趙紫陽作出了許多同情學生的言行,而招致以鄧小平為首的北京元老們的不滿,被免去黨內外一切職務,最終在軟禁中度過15年的餘生,於2005年1月17日逝世。

由於趙紫陽在六四事件中的立場與態度,以及他在事後面對黨內聲討時堅持己見為自己辯護,中國官方對於趙紫陽的評價直至其逝世后仍然以六四的「錯誤」 為重點。但是他注重經濟發展、同情民主主張、反對集權鎮壓等言行,卻在中國民間以及大陸以外獲得了大量的支持,成為現代中國大陸民主運動的標誌性人物之一。

1989年5月17日,趙紫陽會見蘇聯共產黨總書記戈爾巴喬夫,說學生把很多事情看的很天真,很簡單,以為他們只要喊幾句口號,黨和政府就能在一天之內把什麼問題都給解決了。現在的問題是在黨和政府與年輕人和學生之間缺乏相互理解。趙紫陽在電視公開報道上講:「我們所有重大決定都要請示小平同志。 」
5 月19日,由時任中共中央辦公廳主任的溫家寶陪同,趙紫陽於凌晨4時50分前往天安門廣場對學生髮表了感情激動的談話:

「同學們,我們來得太晚了。對不起同學們了。你們說我們、批評我們,都是應該的。我這次來不是請你們原諒。我想說的是,現在同學們身體已經非常虛弱,絕食已經到了第七天,不能再這樣下去了。絕食時間長了,對身體會造成難以彌補的損害,這是有生命危險的。現在最重要的是,希望儘快結束這次絕食。我知道,你們絕食是希望黨和政府對你們所提出的問題給以最滿意的答覆。我覺得,我們的對話渠道是暢通的,有些問題需要一個過程才能解決。比如你們提到的性質、責任問題,我覺得這些問題終究可以得到解決,終究可以取得一致的看法。但是,你們也應該知道,情況是很複雜的,需要有一個過程。你們不能在絕食已進入第七天的情況下,還堅持一定要得到滿意答覆才停止絕食。

你們還年輕,來日方長,你們應該健康地活著,看到我們中國實現四化的那一天。你們不像我們,我們已經老了,無所謂了。國家和你們的父母培養你們上大學不容易呀!現在十幾、二十幾歲,就這樣把生命犧牲掉哇,同學們能不能稍微理智地想一想。現在的情況已經非常嚴重,你們都知道,黨和國家非常著急,整個社會都憂心如焚。另外,北京是首都,各方面情況一天天嚴重,這種情況不能再繼續下去了,同學們都是好意,為了我們國家好,但是這種情況發展下去,失去控制,會造成各方面的嚴重影響。

總之,我就是這麼一個心意。如果你們停止絕食,政府不會因此把對話的門關起來,絕不會!你們所提的問題,我們可以繼續討論。慢是慢了一些,但一些問題的認識正在逐步接近。我今天主要是看望一下同學們,同時說一說我們的心情,希望同學們冷靜地想一想這個問題。這件事情在不理智的情況下,是很難想清楚的。大家都這麼一股勁,年輕人么,我們都是從年輕人過來的,我們也游過行,卧過軌,當時根本不想以後怎麼樣。最後,我再次懇請同學們冷靜地想一想今後的事。有很多事情總是可以解決的。希望你們早些結束絕食,謝謝同學們。」

說完趙紫陽向在廣場的學生們鞠躬,學生們熱烈鼓掌,一些學生哭了。趙紫陽講話結束后,廣場上的學生紛紛請趙紫陽簽字。這是趙紫陽離開政壇前的最後一次向公眾亮相。

新華社資深記者楊繼繩的《中國改革年代的政治鬥爭》一書,是有關文革后北京高層政治鬥爭內幕最有資料價值的一本書之一。楊繼繩說,在六四之前鄧小平對趙紫陽是很信任的。1989年春節,鄧小平、李鵬等在上海,上海市委領導人(當時江澤民任市委書記,市長是朱鎔基)向鄧反映了趙紫陽不少問題,但鄧小平當場明確表態,「不能倒趙」。而鄧回北京后不久即向趙提出要把軍委主席職務讓給趙,自己完全退下來。楊繼繩說,「如果沒有六四,趙紫陽將會成為真正掌握權力的黨和國家一把手。」

趙紫陽對楊繼繩說,鄧小平與胡耀邦在政治上分手有幾年的發展過程,而他和鄧小平關係破裂則純為六四事件而起,他同情學生,鄧小平主張鎮壓,兩人嚴重分歧,其中陳希同、李鵬起了挑撥離間的作用。

胡耀邦逝世引發學潮,在胡耀邦追悼會結束后,趙紫陽提出三項處理意見:一、勸導學生複課;二、對學生要疏導,展開對話;三、避免流血,如有打砸搶違法行為,依法懲處。當時趙向鄧小平彙報,鄧表示同意趙紫陽這一溫和的對策。四月二十三日趙紫陽訪北韓,向李鵬交代了這三條意見,但趙一走,李鵬二十四日晚主持常委會,聽北京市委書記李錫銘和市長陳希同彙報學運,他們講形勢,說得很嚴重,謊報軍情。趙紫陽說,「李錫銘比較老實,就是保守傳統,陳希同比較鬼。」這次常委會把學潮定性為「少數人有組織、有計劃、有預謀地反黨反社會主義的政治鬥爭。」趙指這個定性「李錫銘、陳希同、李鵬是始作俑者,萬里上了當。」

鄧小平將學潮定性為「動亂」的「四二五」講話及以此為基調的人民日報「四二六」社論《必須旗幟鮮明地反對動亂》。

關於對「分裂黨」的錯誤性質問題,趙紫陽顯然是不同意的。他說:「我是黨的總書記,我為什麼要分裂黨呢?這是我想不通的地方。作為我個人,我堅決服從黨的紀律,既要把自己的意見表達清楚,又要服從黨的原則和組織紀律,不做不利於黨的事業的任何事情,這是我始終的態度。」
趙紫陽認為,領導人的權力必須受到法律的制約和監督,沒有這種制約和監督就沒有正常的國家生活。如果到了隨心所欲的程度,到了黨不黨,國不國,政不政的地步和環境,就是國家的災難而決不是什麼好事。

趙紫陽最初和鄧小平相識是在1945年,當時,鄧小平是他的上司的上司--中共晉冀魯豫中央局書記,最初,鄧小平知道這位趙某人完全是因為知道了趙紫陽的政績--土改工作的卓爾不群,等到見面以後,鄧小平知道這位比自己年輕15歲的地委書記對農村的工作了如指掌時,非常興奮,他對身邊的人說:「將來我們解放了,像小趙這樣的同志都是黨的寶貝啊!」鄧小平稱趙紫陽為「寶貝」,這是他賞識趙的開始。
在鄧小平二次復出以後,趙紫陽緊緊追隨其後,他在廣東雖然只幹了一年。1976年,鄧小平再度被打倒,趙紫陽在北京被張春橋點名批判。
鄧小平77年復出以後,集中火力抓經濟和思想領域的工作,趙紫陽在四川果然不負重望,77、78兩年四川糧食增產100億斤,以致於百姓流傳:要吃糧,找紫陽。

北京官方對趙紫陽的評價:新華社在2005年1月29日發表關於趙紫陽遺體火化的消息時,評價說:「在革命戰爭年代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趙紫陽同志在地方先後擔任過中共縣委、地委、省委主要領導職務;在改革開放前期,趙紫陽同志先後擔任過中央和國家重要領導職務,為黨和人民的事業作出過有益的貢獻。在1989年春夏之交的政治風波中趙紫陽同志犯了嚴重錯誤。」
其他國家或組織對趙紫陽的評價:美國白宮發言人麥克萊倫讚揚趙紫陽在困難時期捍衛個人信念,作出犧牲,具道德勇氣。麥克萊倫又形容趙紫陽協助中國經濟轉型,並經由貿易及投資,加強中美兩國人民的聯繫。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包潤石則說,人們記得在1989年六四天安門事件中,趙紫陽直接走到群眾前,聆聽他們的意見,並與他們討論民眾對民主、自由的渴求。
2002年美國《時代》周刊推選趙紫陽為「亞洲英雄」人物。

改革的力量由下而上,並不存在什麼「設計師」,人無法設計改革,人可以設計制度。中國的改革開放至少有三次「逼迫」。

第一次「逼迫」。1979年1月底至2月初,鄧小平和夫人卓琳出訪美國。當鄧小平在休斯敦觀看馬術競技表演時向觀眾招手致意時,他突然間想到一個問題:我們搞「社會主義」不能這麼搞,不然落後美國太遠太遠、落後資本主義太遠太遠。之後鄧小平回國,下定決心「摸石頭過河」。 1980年,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建立深圳經濟特區,1981年3月,中央決定正在中央黨校學習的中共廣州市委第二書記梁湘出任深圳市委書記兼市長。當年深圳是開放的前沿地,也是改革的試驗場。

第二次「逼迫」。1987年蔣經國宣布開放台灣民眾前往大陸探視、奔喪,以及解除報禁、黨禁等政策,北京高層極端被動,他們再次想到同一個問題:我們搞「社會主義」不能這麼搞,不然落後台灣太遠太遠、落後資本主義太遠太遠。於是北京高層更加大膽地「摸石頭過河」:至少讓海南島不要落後台灣太遠(1949年海南島和台灣島的情況差不多)。於是北京高層決定辦中國最大的特區,開發海南島。北京高層給梁湘一個任務:去海南作調研,提出加快開發海南的意見。梁湘興奮地在海南考察一周,就加速開發海南給王震寫了報告。王震將報告分送鄧小平和趙紫陽。海南要建省,中央決定,時任廣州市委書記的許士傑出任海南省委書記,梁湘任省長。
海南島永遠追趕不上台灣,因為制度不同。海南窮困最缺資金,引進外資成片開發洋浦,那是「喪權賣國」。
1989 年六四學潮剛過去,許士傑和梁湘奉時任總理的李鵬之召去北京彙報洋浦開發方案。不料,翌晨梁湘被隔離審查,主要問題是:一說梁湘在「六四事件」向中央發電文支持學生,支持趙紫陽;一說洋浦開發計劃「喪權賣國」。後來梁湘終於病倒,海南島的最大「特區」也病倒。

第三次「逼迫」。六四學潮后「左右相爭相鬥」, 北京高層第三次想到同一個問題:我們搞「社會主義」不能這麼搞,不然落後世界太遠太遠、落後資本主義太遠太遠。1992年春天,鄧小平逼迫再度「出山」,南巡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反覆強調中國的改革就是要搞市場經濟,發展才是硬道理。


不改革等死,改革找死?


趙紫陽:蓋棺未能定論。第二個不能定論:不改革等死,改革找死?

趙紫陽沒有錯,制度也沒有錯,還是我錯了,因為我發現,制度沒有好壞之分,更沒有對錯之分,只有合理或不合理之分。

三十年前中國為什麼要改革,因為那時中國的制度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中國人覺得不合理,無法接受。
鄧小平趙紫陽改革有功勞,但是,改革的力量來自民間,就是來自農民。我當時就是生活在很貧困的人民公社,我就搞不明白,為什麼種地的人沒有糧食,沒有飯吃?那時的農民個個都像我一樣飢餓,安徽鳳陽縣的農民冒死摁下血手印,堅決要打破人民公社體制,實行包產到戶。這就是改革的力量。包產到戶救活了農民,也救活了中國農村和農業。

像民主不是好東西一樣,制度也不是好東西,沒有一種制度是百分之百的人都樂意接受的。制度的設計和實施是否合理,如何做到合理,如果你的制度只有百分之四十九(或以下)的人能接受,那麼就不合理,可能你就要用武力(比如軍管)才能維持,百分之五十一以上的人都能接受的制度,可以說是可行的制度,當然能接受的程度越高越好。若百分之八十或九十的人都能接受,應該算是比較合理的制度。
你想制度合理或比較合理,那麼制度的接受者(被管理者)的權益的代表必須是從下而上,每個板塊的代表(代言人)必須以民意為基礎,絕對不是高高在上的「三個代表」。

讀了卡夫卡的《在法律門前》,那個農村來的男人走上去,怎麼請求也無法進入法律之門。我就聯想到中國的制度(法律、政策、社會保障法規等)對於百分之八十或九十的人來說,好像是個玻璃房,裡面的制度什麼都可以看得見,就是進不去。

國內很多學者比較悲觀,說不改革等死,改革找死。悲觀有悲觀的道理,因為中國現行的很多制度,太不合理,限制百分之八十或九十的人的權利,導致這些人貧困。這種悲觀至少說明一個道理,不合理的制度只是維護少數人的利益,犧牲了大多數人的利益。

「中國最著名的鄉黨委書記」李昌平說,如果說森林、礦產資源是國家的,窮人分享不到收益也就罷了,但本來是窮人的財產,「國家」為什麼要佔有?農村的電、電話是農民自己集資建起來的,城裡的電、電話是國家投資的,城裡人用的電和電話為什麼要比鄉村便宜?中國的社會保障制度為什麼不覆蓋農民?城裡人可以用身份證貸款買房,農民為什麼不可以?城裡人可以用房作抵押貸款,農民的房子就不是房子?為什麼不能用他們的房子、土地去抵押貸款呢?政府談就業、失業問題,只談城裡人,農民為什麼不在這個話語里?勞動法保護的是城裡的工人,失業保障為什麼與農民工沒有關係?

人類社會制度是否合理,最根本的是看你私有財產的保障,而土地的私有又是私有財產保障最大的根本。「土地流轉」我問國內很多學者和平民,沒有一個人能講得清楚,說明你就是玻璃房。「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在改革開始時可能是對的,但是你把當成「永久真理」就是永久製造不合理的制度。杜絕「土地流轉」的不合理制度,首先就是引進不是最壞的「權力流轉」。
還是不能定論。如果扭曲的制度使人的行為也趨向扭曲,那麼,生活於不合理制度之下的人有沒有可能進行變革,變革的力量在哪裡?悲觀的「改革找死」悲觀在於:不合理的制度必然造就一些依附它的既得利益者(極少數),他們反對損害自己利益的改革。



1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發表評論 評論 (20 個評論)

回復 fanlaifuqu 2010-5-6 00:48
慢慢讀!
回復 探底細 2010-5-6 06:27
「制度沒有好壞之分,更沒有對錯之分,只有合理或不合理之分。」
「不合理的制度只是維護少數人的利益,犧牲了大多數人的利益。」
作家就是不同凡響。始終認為胡趙的主張如果得到實施,中國的狀況會更好、更合理。
回復 瑋哥 2010-5-6 07:23
看它個兩,三遍才能體會
回復 nierdaye 2010-5-6 10:06
so many tough questions - questions about China's future.
回復 烏卒卒 2010-5-6 12:58
此文只能在海外發表,這也是中國體制改革的悲哀
回復 東方邪 2010-5-6 14:09
中國溫和的改革之路已經堵死。 只能等待,或者眼見著激烈的暴力變革到來, 這是中國人的宿命,也是中國人的選擇。 沒有辦法。
回復 普通一丁 2010-5-6 19:26
金庸在文革期間辦明報,每天親自寫社論,料事如神,分析和預測都非常準確。
後來有人問他,何以如此?
他回答說,看過「資治通鋻」,順著「資治通鋻」的思路看中國而已。
在中國發生的大小事,都走不出「資治通鋻」所描述的,不管清以前的朝代名稱或現代的所謂人民共和國,都走不出歷代興亡的規律。
悲哀的這片大地!
回復 mike05 2010-5-6 21:23
所謂改革,就是社會資源,利益重新分配,重新制定,調整遊戲規則。在一種權力沒有約束的情況下,由利益集團來主導,則後果當然是分配天平向利益集團傾斜。過去打江山時口號是為人民打。拿下政權后,具體建設中也有相當長時間裡堅持了這種理念。過去雖然幹部級別不同,但待遇上差別不是很大,因為大家都窮,都在比較接近的水平生活。物質豐富后,社會才會有更大的慾望,產生更大的分歧。權者謀權,商者謀商。這很自然,也不是什麼偉人,或某個人可以左右的。如果執政黨堅持原來建黨理念,則改革便會朝公平,和諧方向走,否則,又可能落中國歷史的槽臼。
回復 tanghan 2010-5-7 02:00
如果用中共之死,換取中國騰飛,是死得其所;如果不能,還是讓中共好好維持著吧!
回復 NOVAYORK 2010-5-9 22:28
還是去中國細細體會一下吧,改革在小步前行,所釋放出來的生產力仍足以推動今後十餘年的經濟快速發展。 文中提到的城鄉差別正在縮小,有些地區已經倒置(老百姓寧願要農村戶口以獲取優惠待遇)。大量農民工從先進地區帶回的知識和文化,要比當年知識青年上山下鄉有效的多。
回復 十三大爺 2010-5-10 12:52
從來未見你回答過網友的評論.  The blogs on this website are meant to be interactive rather than a venue just to sell one's views.  Diskutieren und antworten
回復 marnifan 2010-5-10 12:59
普通一丁: 金庸在文革期間辦明報,每天親自寫社論,料事如神,分析和預測都非常準確。
後來有人問他,何以如此?
他回答說,看過「資治通鋻」,順著「資治通鋻」的思路看中
回復 普通一丁 2010-5-12 01:53
marnifan:
同樣熟讀「資治通鋻」,毛開創了一個新朝代,金庸則評説這個新朝代。
回復 鐵道釘 2010-5-13 02:53
難得的好文,需回頭再讀!
回復 jimx98 2010-5-18 15:52
中國社會自從6.4之後進入了社會矛盾逐步激化的過程, 通過民主和平的手段來協調社會各個階層的利益 GCD 不會做, 今天看來已經不可能(不改革等死,改革找死).
擁有權力的一方當然不會放棄既得利益, 理應成為社會良知的知識階層也被強權分化和收買, 政治改革的最佳時機早已經錯過.
6.4事件對中國現代歷史的深遠影響將會越來越清晰. 這件事, GCD 盡量不去觸及, 但是歷史繞不開這個結點, 這是中國社會上、下階層利益公開分化的結點, 從此中國走上一條不歸路.
中國的歷史、人口和資源的限制決定了中國永遠走不到以中產階級為主流的橄欖形社會, 二元社會和高度對立的利益衝突是今天的現實也是6.4事件后的必然結果. 後人回顧這段歷史的時候, 6.4 這個事件的重要性就會凸顯出來.

歷史經常充滿出人意料的驚訝. 6.4是中國知識階層由於第一輪城市經濟改革觸擊到知識分子階層的經濟利益而爆發的對政治和經濟體制的不滿.
老鄧不傀是老道的政治家, 通過九十年代的高速經濟發展和對知識階層的收買達到了對知識分子階層的分化. 6.4 事件及後續的發展使得中國社會底層的普通民眾成為最大的損失方. 社會深層次的矛盾不斷激化.
從中國文化和中國自身的歷史看, 到如今的這個情形, 已經沒有調和的可能性. 革命將是唯一可能的結果, 用俗話講就是水太深、太渾, 如何清得乾淨?

決提放水, 再來一遍儘管是大家都不願意看到的結果, 很不幸, 這將是最有可能的結果.

蘇聯的解體, 大家都看到的是一個方面, 另外一個方面蘇聯解體前後的混亂根源是體制問題長期積累的結果.

當然今天的中國無法想象能有一場平靜的政治改革, 因為水太深、太渾, 即所謂的改革就是找死.

當然有一些書獃子會相信所謂的先經濟后政治的說法. 他們看不到人類的經濟利益一旦分化, 再用政治而非暴力的手段去調和, 人類歷史上到現在還沒有先例, 中國的歷史上就更沒有.

一個巨大的生活在經濟發展邊緣的平民階層, 其積累的對社會和上層社會的仇恨, 一旦遇到風吹草動, 就有可能觸發大規模的社會動亂.

把6.4說成是動亂是抬舉了那幫讀書人. 真正的社會動亂來自社會的底層, 是對現存體制最乾淨徹底的破壞, 也是對文明的極大破壞.

從這個意義上看文革是個好事情, 為什麼? 因為這種動亂和中國歷史上的真正動亂相比是很和平的, 社會矛盾得到一定程度的釋放. 代價很高? 不, 如果和明末的民亂, 和太平天國等比起來算是和平運動了.

改是找死, 不改是等死, 歸根結底是改革的時機已經錯過.
回復 jimx98 2010-5-18 16:36
十三大爺: 從來未見你回答過網友的評論.  The blogs on this website are meant to be interactive rather than a venue just to sell one's views.  Diskutieren und ant
Sprechen sie Deutsch?
My record learning was when I spent 6 month learned Deutsch from scrath and passed PNDS (Pruefung's Nachweise der Deutsch Sprache). It was almost 20 years ago.
回復 十三大爺 2010-5-18 21:33
jimx98: Sprechen sie Deutsch?
My record learning was when I spent 6 month learned Deutsch from scrath and passed PNDS (Pruefung's Nachweise der Deutsch Spra
Very good, 大爺 is impressed
回復 謝盛友 2010-5-20 04:11
jimx98: 中國社會自從6.4之後進入了社會矛盾逐步激化的過程, 通過民主和平的手段來協調社會各個階層的利益 GCD 不會做, 今天看來已經不可能(不改革等死,改革找死).
感謝評論!

受益匪淺。
回復 謝盛友 2010-5-20 04:12
普通一丁: 金庸在文革期間辦明報,每天親自寫社論,料事如神,分析和預測都非常準確。
後來有人問他,何以如此?
他回答說,看過「資治通鋻」,順著「資治通鋻」的思路看中
感謝評論!

受益匪淺。
回復 謝盛友 2010-5-20 04:13
mike05: 所謂改革,就是社會資源,利益重新分配,重新制定,調整遊戲規則。在一種權力沒有約束的情況下,由利益集團來主導,則後果當然是分配天平向利益集團傾斜。過去打
感謝評論!

受益匪淺。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18 19:48

返回頂部